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不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实现良性发展的目标,拟通过对企业费用预算和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企业的费用预算与控制的思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费用 预算与控制 问题及对策
费用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费用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抓好费用预算与控制对于企业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现就预算与控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费用预算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勘探局在管理上逐步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手段,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板块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推开,使企业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费用预算控制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我院在“精心经营,精细管理”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费用管理上标准不够先进、管理不够简约、手段比较落后、工作未落实到位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有误。对于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费用预算和控制,部分管理者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工作中往往重经营、轻管理,而经营之重又仅仅表现在“量”的追求上,认为费用预算和控制仅仅是财务一条线的事,甚至认为费用预算的控制影响了他们正常地开展经营工作,制约太多。
1.2方法简单。缺乏必要的预算控制分析,在制定费用方案和进行预算控制时,只将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部分,对变动费用实行弹性预算控制,对固定费用采取定额控制,即在上一年实际费用执行的结果上加以适当的调整。这种以过去的水平为基础的调整,实际就是对过去费用执行的承认,即上一年无论费用执行如何都认为是合理的,这种不加分析、不加改进、因循沿袭的做法,容易造成预算的不足或者是安于现状,造成费用预算浪费或失控。
1.3控制滞后。费用预算不能适应实时控制的需要,费用控制滞后。财务部门的费用预算是按期制定的,费用控制也是对规定时期内的费用实行控制,财务部门对于日常费用在发生前实行控制往往很难做到,预算往往不能在费用发生之前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而要在费用发生之后,待经办人持费用单据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时,财务部门才能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算相对照,检查其是否超过预算。从中可看出按照这种程序操作的控制的滞后性和被动性,使超预算开支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只有把超支费用推到下一个结算期。这种不在预算执行上下功夫,而是随意违反会计确认及变动会计结算时间,“凑预算”的做法,使预算指导作用大打折扣。
1.4考核不严。预算考核只注重费用节约额,未考虑其它综合因素。费用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预算控制费用,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费用实行包干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预算考核中只注重费用节约额而不考虑其它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经营部门为节约费用、得到相应的利益,往往会削减一些必要的经营活动。如为节约修理费用,故意推迟必要的修理项目,甚至不修理,能过则过。
2. 费用预算和控制的原则
2.1费用预算要为经营目标服务。
费用预算要符合经营目标的实际需求,必需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一味追求大,也不能片面强调小。费用预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综合分析完成经营目标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把费用预算与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考虑费用的必要性、合理性。
2.2强化预算费用的控制。
要对费用实行动态的预算控制,应以费用发生的动因即业务活动作为费用控制水准,而不是以时间为基准。对大多数发生的费用来说,应根据事先设定的费用预算水准,根据业务的活动量来调整预算水平。即随业务的发生,不断地调整其允许正常开支的费用数额,实现科学的费用动态预算和控制,并且在每笔费用发生前将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控制相比较,以此决定费用可否发生,应发生多少。
2.3严格执行与监督。
做到费用预算与控制,成败与否的关键是看预算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要使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费用预算及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同时科学、合理地建立预算考核体系,及时准确地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3. 加强企业费用预算与控制的措施
企业的预算决策,要靠基层经济主体去落实、执行。为切实解决费用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费用的预算和控制,使企业费用开支预算科学、控制合理,操作规范,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阐明费用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教育提高干部员工的费用预算及控制的意识,提高执行的自觉性,适应新的管理。要企业领导要带头参与降本减费,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用“所有支出费用都有优化的空间”先进理念引导员工,谋开源渠道,算节流空间,形成“大账管细、小账算精”习惯,营造“人人关注成本、时时控制消耗”氛围,全力推进全员成本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在企业各部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工作环境。同时要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接受预算、执行預算,实现降本增效。
3.2积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费用要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不能将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要加以分析、分解。预算编制时,结合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深化成本精细化管理,各科室整理上报预算情况时,细化到每一个成本项目: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材料费等。财务科本着做准做实的原则,在各单位工作量基础上测算,上下结合,进行汇总编制,并分解下达到各单位。机关及职能部门费用指标按人数实行定额包干,专项费用由相关部门责任控制。
例如:各科室成本控制要点是差旅费、业务费及材料费等支出,通过分析以往差旅费、业务费及材料费等的合理性,再结合反闯市场情况,测算出差旅费、业务费及材料费控制额。向各科室分解成本指标时,结合该科室发展规划,以此计算出科室年度总的费用支出。
作为企业的预算,要在参考历史及同行的先进水平时,尽量推行零基预算。
3.3改善预算控制点。要实现有效的费用预算控制,必须把控制设置在业务发生之前的审批环节,将费用预算控制点前移,做到先审批,后开支,按照内控业务流程及关键控制点的要求实施内控管理,达到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未经审批,业务经办人不得办理业务开支费用,保证每一笔费用的发生都在有效的预算控制之内。
3.4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体系。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实行月度考核和过程预警控制。依托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建立台账,在内部网上及时公布,确保预算开支的公开、透明,费用考核的公平、公正。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达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实行预算控制时,首先要看其经营活动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只有在完成或超额完成经营任务下节约费用才会获得适当的奖励,使经营活动和节约费用相互统一。
总之,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原则规定多、具体规定少,政策导向多、程序规定少,定性规定多、定量规定少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在预算管理控制上形成明制度、守权责、树形象、求规范、负责任的良好氛围。在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加强费用预算与控制,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费用 预算与控制 问题及对策
费用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费用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抓好费用预算与控制对于企业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现就预算与控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费用预算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勘探局在管理上逐步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手段,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板块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推开,使企业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费用预算控制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我院在“精心经营,精细管理”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费用管理上标准不够先进、管理不够简约、手段比较落后、工作未落实到位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有误。对于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费用预算和控制,部分管理者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工作中往往重经营、轻管理,而经营之重又仅仅表现在“量”的追求上,认为费用预算和控制仅仅是财务一条线的事,甚至认为费用预算的控制影响了他们正常地开展经营工作,制约太多。
1.2方法简单。缺乏必要的预算控制分析,在制定费用方案和进行预算控制时,只将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部分,对变动费用实行弹性预算控制,对固定费用采取定额控制,即在上一年实际费用执行的结果上加以适当的调整。这种以过去的水平为基础的调整,实际就是对过去费用执行的承认,即上一年无论费用执行如何都认为是合理的,这种不加分析、不加改进、因循沿袭的做法,容易造成预算的不足或者是安于现状,造成费用预算浪费或失控。
1.3控制滞后。费用预算不能适应实时控制的需要,费用控制滞后。财务部门的费用预算是按期制定的,费用控制也是对规定时期内的费用实行控制,财务部门对于日常费用在发生前实行控制往往很难做到,预算往往不能在费用发生之前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而要在费用发生之后,待经办人持费用单据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时,财务部门才能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算相对照,检查其是否超过预算。从中可看出按照这种程序操作的控制的滞后性和被动性,使超预算开支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只有把超支费用推到下一个结算期。这种不在预算执行上下功夫,而是随意违反会计确认及变动会计结算时间,“凑预算”的做法,使预算指导作用大打折扣。
1.4考核不严。预算考核只注重费用节约额,未考虑其它综合因素。费用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预算控制费用,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费用实行包干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预算考核中只注重费用节约额而不考虑其它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经营部门为节约费用、得到相应的利益,往往会削减一些必要的经营活动。如为节约修理费用,故意推迟必要的修理项目,甚至不修理,能过则过。
2. 费用预算和控制的原则
2.1费用预算要为经营目标服务。
费用预算要符合经营目标的实际需求,必需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一味追求大,也不能片面强调小。费用预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综合分析完成经营目标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把费用预算与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考虑费用的必要性、合理性。
2.2强化预算费用的控制。
要对费用实行动态的预算控制,应以费用发生的动因即业务活动作为费用控制水准,而不是以时间为基准。对大多数发生的费用来说,应根据事先设定的费用预算水准,根据业务的活动量来调整预算水平。即随业务的发生,不断地调整其允许正常开支的费用数额,实现科学的费用动态预算和控制,并且在每笔费用发生前将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控制相比较,以此决定费用可否发生,应发生多少。
2.3严格执行与监督。
做到费用预算与控制,成败与否的关键是看预算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要使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费用预算及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同时科学、合理地建立预算考核体系,及时准确地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3. 加强企业费用预算与控制的措施
企业的预算决策,要靠基层经济主体去落实、执行。为切实解决费用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费用的预算和控制,使企业费用开支预算科学、控制合理,操作规范,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阐明费用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教育提高干部员工的费用预算及控制的意识,提高执行的自觉性,适应新的管理。要企业领导要带头参与降本减费,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用“所有支出费用都有优化的空间”先进理念引导员工,谋开源渠道,算节流空间,形成“大账管细、小账算精”习惯,营造“人人关注成本、时时控制消耗”氛围,全力推进全员成本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在企业各部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工作环境。同时要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接受预算、执行預算,实现降本增效。
3.2积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费用要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不能将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要加以分析、分解。预算编制时,结合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深化成本精细化管理,各科室整理上报预算情况时,细化到每一个成本项目: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材料费等。财务科本着做准做实的原则,在各单位工作量基础上测算,上下结合,进行汇总编制,并分解下达到各单位。机关及职能部门费用指标按人数实行定额包干,专项费用由相关部门责任控制。
例如:各科室成本控制要点是差旅费、业务费及材料费等支出,通过分析以往差旅费、业务费及材料费等的合理性,再结合反闯市场情况,测算出差旅费、业务费及材料费控制额。向各科室分解成本指标时,结合该科室发展规划,以此计算出科室年度总的费用支出。
作为企业的预算,要在参考历史及同行的先进水平时,尽量推行零基预算。
3.3改善预算控制点。要实现有效的费用预算控制,必须把控制设置在业务发生之前的审批环节,将费用预算控制点前移,做到先审批,后开支,按照内控业务流程及关键控制点的要求实施内控管理,达到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未经审批,业务经办人不得办理业务开支费用,保证每一笔费用的发生都在有效的预算控制之内。
3.4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体系。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实行月度考核和过程预警控制。依托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建立台账,在内部网上及时公布,确保预算开支的公开、透明,费用考核的公平、公正。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达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实行预算控制时,首先要看其经营活动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只有在完成或超额完成经营任务下节约费用才会获得适当的奖励,使经营活动和节约费用相互统一。
总之,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原则规定多、具体规定少,政策导向多、程序规定少,定性规定多、定量规定少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在预算管理控制上形成明制度、守权责、树形象、求规范、负责任的良好氛围。在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加强费用预算与控制,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