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五通陈灨一致孙宣未刊信札考释,并引用孙宣日记记载,解答陈灨一在1929年至1933年之间的经历,为学术界研究陈灨一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介绍二人的交往情况。
《青鹤》杂志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刊, 每半个月一期,共出版114期。刊物由总编纂陈灨一发起并独力承担,参与编务的有一些“编辑部同仁”。《青鹤》的创办,是旧派文人“挽狂澜于既倒”的举措。
陈灨一(1892—1953),一作甘簃,字藻青,号颍川生,别署睇向斋主人、听天由命生、旁观客等,晚号半翁。江西新城人。陈灨一五岁,受四子书。十四岁,毕十三经。十四岁应县试,居第一。早年因与民初中枢显宦杨士琦有表亲之谊,得其援引,曾入袁世凯幕中办文案。后在张学良幕中参与机要多年。1927年,入京师礼制馆。1928年离开政界,在京津以教书写作为生。“九·一八”事变后,到上海创办《青鹤》杂志,历时五年。抗战期间居北平。1948年移居台湾。抗战时期及在台时,都以卖文外兼以算命贴补家用。除主编《青鹤》杂志外,著述尚有《新语林》、《睇向斋随笔》、《怀远录》等。
温州博物馆藏有八通陈灨一致孙宣未刊信札,作于1929年至1934年间,可从中了解陈灨一与孙宣交往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孙宣(1896—?),谱名延晸,字公达。浙江瑞安人。七岁时,父亲去世,随堂伯父孙诒让学《周官》、《墨子》,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游历京师,结交名贤。曾在北京大学任职。又从马其昶学,为“马门三杰”之一。后入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幕,并于1919年随其出使库伦,对哲布尊丹巴等进行册封,收复外蒙。后曾在北洋政府、京师礼制馆任过职。1929年应张伯英之邀,出任黑龙江志稿纂修。1930年受聘兼任北京大学讲师。1933年初应王蕴章之邀,在上海正风文学院任教。1935年曾赴甘肃兰州,在财政厅长朱镜宙手下任事,之后的情况不详。著有《朱庐日记》、《朱庐文钞》、《朱庐笔记》等。
陈、孙二人均出身名门望族,且是世谊,祖辈的交往可追溯至道光年间。道光十三年(1833),陈用光督浙江学政时,来温州院试,取孙衣言第三、锵鸣第一,补学官弟子。衣言、锵鸣还以诗受知于陈用光。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江西新城人。嘉庆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学政。尝师从姚鼐,为桐城派的代表。是陈灨一的叔高祖。新城陈氏是一个显赫的家族。
而孙衣言、锵鸣则为孙宣的伯祖、祖父,瑞安孙家也是显赫有名,人才辈出。伯祖孙衣言(1815—1894),字克绳,一字韶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历任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以太仆寺卿致仕。在家乡建成玉海楼,藏书众多。著《瓯海轶闻》、《逊学斋诗文钞》。辑有《永嘉丛书》十三种,对温州地方学术贡献很大。祖父孙锵鸣(1817—1901),字绍甫,号蕖田。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二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李鸿章、沈葆桢均出其门。历任广西学政、侍读学士。罢官后主苏州紫阳书院、金陵钟山书院等院。弘扬永嘉经世之学,培育学子无数。著《东瓯大事记》等。堂伯父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著有《周礼正义》、《古籀拾遗》等三十余种。其卓越成就被章太炎誉为“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尊为“启后承前一巨儒”。与俞曲园、黄以周有“清末浙江三先生”之称。伯父孙诒泽(1866—1934),字仲闿,又字处震。光绪诸生。清末任天津武备学堂教习、文案。1916年被大总统黎元洪起为顾问。著名书法家。
陈灨一与孙宣的交往,约始于1927年秋陈灨一入京师礼制馆任职,负责“编制礼事”等方面事宜,与孙宣成为同事之时,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后,陈灨一对官场生活产生厌倦,《甘簃诗文集》中有《当局举余贰教育部以不才力辞赋此代简》诗,表现出淡泊名利、视富贵如浮云的超然态度。之后陈灨一转行到教育界。通过对信札(一)的分析,可知1929年陈灨一曾在河北省立法商学院任过职。
(一)
公达吾兄左右:
闻叔度已有事东北,将先入平,喜而未寐者累日。比奉手翰,系廿三日置邮,廿四日例假,弟未到校,廿五日日昳始见,知不及相晤,怅然而已。又奉廿七日大札,未言出关期,翫意似匪远。弟于近三日间正有课,不克行而已神往。兄岁底之约果践,弟当已早归矣。馀不白。复颂
文祉
弟灨一顿首拜,十一月一日。
灨一住址:天津河北新开河法商学院。
民国十八年,孙宣应张伯英之邀任《黑龙江志稿》的编纂,拟经北平赴齐齐哈尔,写信告知陈灨一。陈灨一接信后“喜而未寐者累日”,又接孙宣十月廿七日来信后,给孙宣写的回信。故此信作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一日(1929年12月1日)。是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孙宣亦游玩其间,屡接张伯英之信后,来到北平。据此信,孙宣应于阴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启程往齐齐哈尔,旋因中东路事件还未平息,不到二十天就返回北平。
信末陈灨一留下自己住址——天津河北新开河法商学院,指位于天津新开河西岸的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其前身是1906年成立的北洋法政学堂,1911年改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4年6月改称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改称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3月称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二)
公达世叔大人左右:
上月十三日抵辽,志翁致洁老笺已面呈,此老云我说话它不听,不如不谈。好在系旧上司,可迳谒之,屡投刺始匆匆一面。盖求见者靡日不室满即特约,或令传者有时且怏怏而去。洁老当有复书,乞吾丈晤志翁时代达鄙忱。灨抱定且住为佳,或有机遇亦未可知也。子厚、君坦两兄想已先后到平矣。匆匆即叩
时福。
世愚侄灨一上言,十一月五日。
正封函间,得辽帅出行信,灨亦有一机会或即离沈。 此信写于1930年11月5日。11月7日(阴历九月十七日)孙宣在日记中写道:“接灨一书。”即此信。
1930年,陈灨一已不在河北法商学院任职,而来到北平。是年,孙宣亦因编纂《黑龙江志稿》留在北平,二人交往甚密。10月6日,陈灨一因困倦北平生活,想往关外走走,谋一职务,请孙宣向王式通求一推荐信。随后即于10月13日抵达辽宁,将王式通信面呈袁金铠。
信中“志翁”即王式通(1864—1931),原名仪通,字志庵,号书衡。山西汾阳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大理院推事、总检察厅丞、大理院少卿。曾赴日本考察学务及法律。入民国,历任司法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水利局副总裁等职。
“洁老”指袁金铠(1870—1947),奉天辽阳(今辽宁)人。历任奉天咨议局副议长、财政司司长等职,以通志馆副馆长身份担任编纂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在伪满洲国任职。著《中庸集解》、《文存》等。
“子厚”指张万禄(1893—1966),北京人。曾任中兴煤矿济南分公司经理、青岛市市长秘书、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应商务印书馆邀请,参加《辞源》编辑。富收藏,曾将所藏宋明清瓷器四十余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君坦”指黄孝平(1901—1986),字君坦,号叔明。曾在北洋政府以及青岛特别市卫生局、日伪临时政府实业部等部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6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灨一原打定在沈阳碰碰运气,随闻辽帅张学良将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的消息,即做好随时离开沈阳的准备。不久即回到北平,走访孙宣。
(三)
公达世叔大人左右:
自京连递三简,迄未奉报,臆度台从或已出关矣,念念。侄来沪月余,国货银行而外尚兼福利垦务公司坐办,财、实两部组织之江浙丝业公债基金保管委员会秘书长,所入颇下得去,已赁定南成都路修德里一百六十三号半屋一所。内人将南下。侄六七月间有使命如平津,当面详叙也。诚之丁内艰,尝晤否?匆匆即叩文祉。
世愚侄灨一顿首,六月十日。
据1931年7月22日孙宣日记,可知此信写于1931年6月10日(即阴历四月廿五)。
辽宁之行的不顺利,使陈灨一心绪不佳,孙宣极力宽慰。陈灨一产生到南京走走的想法。1931年3月21日(民国二十年二月初三),孙宣在日记中写道:“诣睇向斋,灨一将有金陵之行矣。”孙宣5月15日日记载“接灨一金陵书”。陈灨一当在寄出此信后即离开南京前往上海。并与信中“来沪月余”对照,可知陈灨一于5月初旬来到上海。据此可订正陈灨一于“九·一八”事变后才来上海之说。
此信中陈灨一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任职国货银行,从事三份工作,收入颇丰,这也为他来年创办《青鹤》杂志打下了经济基础。
陈灨一所任职的江浙丝业公债基金保管委员会,是民国政府为挽救江浙两省逐渐陷入衰败的丝绸业而设立的机构,由财政部会同实业部设立,原定于1931年4月15日发行公债800万元。后决定提前至1931年3月10日发行,实际发行额只为600万元。同时成立江浙丝业公债委员会,设委员七人,由实业部派二人,财政部派一人,审计部派一人,江浙丝业推举代表二人,宋子良等当选常务委员。但因故延迟发行。于是浙江丝厂同业分会于1931年5月4日致电财政部与实业部:“新茧上市不过十日,各丝厂乏资收茧,急盼公债发行,大部为救济丝茧计,务祈组委会漏夜赶制预约券,早日分配。”5月23日,中央回电“丝业公债预约券已印就,俟执行委员会成立,印行分配”。
(四)
公达世叔左右:
久羁笺候,渴念良深。新春维兴居曼福为颂。沪乱亘古未有,在此者如处惊涛骇浪中,想公当于报载见之矣。
君坦昨冬来晤,谈间讅左右有妇侍,货真价实,乞将此中况味详示,否则当为宣布。李中堂不能专美于前矣。
侄近颇多述作,固应报社之请,亦消愁之道也。闻厂甸视昨年倍势闹,可叹!匆匆,即叩
道祺,顺祝新禧。
侄灨顿首,二月十八日。
1932年初,日本侵略者为迫使南京政府屈服,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于1月28日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闸北发动进攻,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淞沪抗战开始。故信中有“沪乱亘古未有”之句。战争期间,适逢中国的新春佳节,陈灨一写信给孙宣,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五)
达丈左右:
迩以移居住址见《青鹤》廿三期,未遑笺候,属件容买寄。顷奉教言并大文并悉,佩甚,当付刊。孟群示以公所为书老家传,似有未妥处,姑以愚见签注,当否,不敢自信。想孟群已寄瓯,仍祈大裁。君坦来笺,谓公有北行意,确否?公渚已返沪矣。匆匆即叩
侍福
侄灨一顿首,廿日。
此信末未署年月款,据《青鹤》廿三期发行于1933年10月16日,此信应作于1933年10月20日。
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下,陈灨一怀着“学术盛衰之变迁,诚国家存亡之关键”的认识,约集一群与其志趣相投的同仁(共105人),以弘扬国故、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办《青鹤》杂志,以半月刊形式出版,年出一卷二十四期,至1937年7月30日出至第五卷第18期,因“八·一三”日军轰炸,共出版114期。
在《青鹤》杂志中,孙宣发表其《朱庐笔记》、《论礼制》等多篇,并将伯父孙诒让的《白虎通校补》、《经微室遗文》、《籀庼题跋》,祖父孙锵鸣《止庵题跋》等内容发表在杂志上。自己还曾在杂志上刊登“鬻文润例”:碑志一千元、序跋六百元、寿文四百元。可以说,孙宣是《青鹤》杂志的重要撰稿人之一。
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到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已取代旧文学成为主流。陈灨一与孙宣均为“旧派文人”,因志趣相投、家学渊源而交往密切,对他们之间交往的研究,对了解民国时期那些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对保存国学所做的努力,具有重要意义。
《青鹤》杂志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刊, 每半个月一期,共出版114期。刊物由总编纂陈灨一发起并独力承担,参与编务的有一些“编辑部同仁”。《青鹤》的创办,是旧派文人“挽狂澜于既倒”的举措。
陈灨一(1892—1953),一作甘簃,字藻青,号颍川生,别署睇向斋主人、听天由命生、旁观客等,晚号半翁。江西新城人。陈灨一五岁,受四子书。十四岁,毕十三经。十四岁应县试,居第一。早年因与民初中枢显宦杨士琦有表亲之谊,得其援引,曾入袁世凯幕中办文案。后在张学良幕中参与机要多年。1927年,入京师礼制馆。1928年离开政界,在京津以教书写作为生。“九·一八”事变后,到上海创办《青鹤》杂志,历时五年。抗战期间居北平。1948年移居台湾。抗战时期及在台时,都以卖文外兼以算命贴补家用。除主编《青鹤》杂志外,著述尚有《新语林》、《睇向斋随笔》、《怀远录》等。
温州博物馆藏有八通陈灨一致孙宣未刊信札,作于1929年至1934年间,可从中了解陈灨一与孙宣交往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孙宣(1896—?),谱名延晸,字公达。浙江瑞安人。七岁时,父亲去世,随堂伯父孙诒让学《周官》、《墨子》,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游历京师,结交名贤。曾在北京大学任职。又从马其昶学,为“马门三杰”之一。后入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幕,并于1919年随其出使库伦,对哲布尊丹巴等进行册封,收复外蒙。后曾在北洋政府、京师礼制馆任过职。1929年应张伯英之邀,出任黑龙江志稿纂修。1930年受聘兼任北京大学讲师。1933年初应王蕴章之邀,在上海正风文学院任教。1935年曾赴甘肃兰州,在财政厅长朱镜宙手下任事,之后的情况不详。著有《朱庐日记》、《朱庐文钞》、《朱庐笔记》等。
陈、孙二人均出身名门望族,且是世谊,祖辈的交往可追溯至道光年间。道光十三年(1833),陈用光督浙江学政时,来温州院试,取孙衣言第三、锵鸣第一,补学官弟子。衣言、锵鸣还以诗受知于陈用光。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江西新城人。嘉庆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学政。尝师从姚鼐,为桐城派的代表。是陈灨一的叔高祖。新城陈氏是一个显赫的家族。
而孙衣言、锵鸣则为孙宣的伯祖、祖父,瑞安孙家也是显赫有名,人才辈出。伯祖孙衣言(1815—1894),字克绳,一字韶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历任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以太仆寺卿致仕。在家乡建成玉海楼,藏书众多。著《瓯海轶闻》、《逊学斋诗文钞》。辑有《永嘉丛书》十三种,对温州地方学术贡献很大。祖父孙锵鸣(1817—1901),字绍甫,号蕖田。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二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李鸿章、沈葆桢均出其门。历任广西学政、侍读学士。罢官后主苏州紫阳书院、金陵钟山书院等院。弘扬永嘉经世之学,培育学子无数。著《东瓯大事记》等。堂伯父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著有《周礼正义》、《古籀拾遗》等三十余种。其卓越成就被章太炎誉为“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尊为“启后承前一巨儒”。与俞曲园、黄以周有“清末浙江三先生”之称。伯父孙诒泽(1866—1934),字仲闿,又字处震。光绪诸生。清末任天津武备学堂教习、文案。1916年被大总统黎元洪起为顾问。著名书法家。
陈灨一与孙宣的交往,约始于1927年秋陈灨一入京师礼制馆任职,负责“编制礼事”等方面事宜,与孙宣成为同事之时,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后,陈灨一对官场生活产生厌倦,《甘簃诗文集》中有《当局举余贰教育部以不才力辞赋此代简》诗,表现出淡泊名利、视富贵如浮云的超然态度。之后陈灨一转行到教育界。通过对信札(一)的分析,可知1929年陈灨一曾在河北省立法商学院任过职。
(一)
公达吾兄左右:
闻叔度已有事东北,将先入平,喜而未寐者累日。比奉手翰,系廿三日置邮,廿四日例假,弟未到校,廿五日日昳始见,知不及相晤,怅然而已。又奉廿七日大札,未言出关期,翫意似匪远。弟于近三日间正有课,不克行而已神往。兄岁底之约果践,弟当已早归矣。馀不白。复颂
文祉
弟灨一顿首拜,十一月一日。
灨一住址:天津河北新开河法商学院。
民国十八年,孙宣应张伯英之邀任《黑龙江志稿》的编纂,拟经北平赴齐齐哈尔,写信告知陈灨一。陈灨一接信后“喜而未寐者累日”,又接孙宣十月廿七日来信后,给孙宣写的回信。故此信作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一日(1929年12月1日)。是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孙宣亦游玩其间,屡接张伯英之信后,来到北平。据此信,孙宣应于阴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启程往齐齐哈尔,旋因中东路事件还未平息,不到二十天就返回北平。
信末陈灨一留下自己住址——天津河北新开河法商学院,指位于天津新开河西岸的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其前身是1906年成立的北洋法政学堂,1911年改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4年6月改称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改称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3月称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二)
公达世叔大人左右:
上月十三日抵辽,志翁致洁老笺已面呈,此老云我说话它不听,不如不谈。好在系旧上司,可迳谒之,屡投刺始匆匆一面。盖求见者靡日不室满即特约,或令传者有时且怏怏而去。洁老当有复书,乞吾丈晤志翁时代达鄙忱。灨抱定且住为佳,或有机遇亦未可知也。子厚、君坦两兄想已先后到平矣。匆匆即叩
时福。
世愚侄灨一上言,十一月五日。
正封函间,得辽帅出行信,灨亦有一机会或即离沈。 此信写于1930年11月5日。11月7日(阴历九月十七日)孙宣在日记中写道:“接灨一书。”即此信。
1930年,陈灨一已不在河北法商学院任职,而来到北平。是年,孙宣亦因编纂《黑龙江志稿》留在北平,二人交往甚密。10月6日,陈灨一因困倦北平生活,想往关外走走,谋一职务,请孙宣向王式通求一推荐信。随后即于10月13日抵达辽宁,将王式通信面呈袁金铠。
信中“志翁”即王式通(1864—1931),原名仪通,字志庵,号书衡。山西汾阳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大理院推事、总检察厅丞、大理院少卿。曾赴日本考察学务及法律。入民国,历任司法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水利局副总裁等职。
“洁老”指袁金铠(1870—1947),奉天辽阳(今辽宁)人。历任奉天咨议局副议长、财政司司长等职,以通志馆副馆长身份担任编纂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在伪满洲国任职。著《中庸集解》、《文存》等。
“子厚”指张万禄(1893—1966),北京人。曾任中兴煤矿济南分公司经理、青岛市市长秘书、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应商务印书馆邀请,参加《辞源》编辑。富收藏,曾将所藏宋明清瓷器四十余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君坦”指黄孝平(1901—1986),字君坦,号叔明。曾在北洋政府以及青岛特别市卫生局、日伪临时政府实业部等部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6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灨一原打定在沈阳碰碰运气,随闻辽帅张学良将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的消息,即做好随时离开沈阳的准备。不久即回到北平,走访孙宣。
(三)
公达世叔大人左右:
自京连递三简,迄未奉报,臆度台从或已出关矣,念念。侄来沪月余,国货银行而外尚兼福利垦务公司坐办,财、实两部组织之江浙丝业公债基金保管委员会秘书长,所入颇下得去,已赁定南成都路修德里一百六十三号半屋一所。内人将南下。侄六七月间有使命如平津,当面详叙也。诚之丁内艰,尝晤否?匆匆即叩文祉。
世愚侄灨一顿首,六月十日。
据1931年7月22日孙宣日记,可知此信写于1931年6月10日(即阴历四月廿五)。
辽宁之行的不顺利,使陈灨一心绪不佳,孙宣极力宽慰。陈灨一产生到南京走走的想法。1931年3月21日(民国二十年二月初三),孙宣在日记中写道:“诣睇向斋,灨一将有金陵之行矣。”孙宣5月15日日记载“接灨一金陵书”。陈灨一当在寄出此信后即离开南京前往上海。并与信中“来沪月余”对照,可知陈灨一于5月初旬来到上海。据此可订正陈灨一于“九·一八”事变后才来上海之说。
此信中陈灨一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任职国货银行,从事三份工作,收入颇丰,这也为他来年创办《青鹤》杂志打下了经济基础。
陈灨一所任职的江浙丝业公债基金保管委员会,是民国政府为挽救江浙两省逐渐陷入衰败的丝绸业而设立的机构,由财政部会同实业部设立,原定于1931年4月15日发行公债800万元。后决定提前至1931年3月10日发行,实际发行额只为600万元。同时成立江浙丝业公债委员会,设委员七人,由实业部派二人,财政部派一人,审计部派一人,江浙丝业推举代表二人,宋子良等当选常务委员。但因故延迟发行。于是浙江丝厂同业分会于1931年5月4日致电财政部与实业部:“新茧上市不过十日,各丝厂乏资收茧,急盼公债发行,大部为救济丝茧计,务祈组委会漏夜赶制预约券,早日分配。”5月23日,中央回电“丝业公债预约券已印就,俟执行委员会成立,印行分配”。
(四)
公达世叔左右:
久羁笺候,渴念良深。新春维兴居曼福为颂。沪乱亘古未有,在此者如处惊涛骇浪中,想公当于报载见之矣。
君坦昨冬来晤,谈间讅左右有妇侍,货真价实,乞将此中况味详示,否则当为宣布。李中堂不能专美于前矣。
侄近颇多述作,固应报社之请,亦消愁之道也。闻厂甸视昨年倍势闹,可叹!匆匆,即叩
道祺,顺祝新禧。
侄灨顿首,二月十八日。
1932年初,日本侵略者为迫使南京政府屈服,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于1月28日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闸北发动进攻,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淞沪抗战开始。故信中有“沪乱亘古未有”之句。战争期间,适逢中国的新春佳节,陈灨一写信给孙宣,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五)
达丈左右:
迩以移居住址见《青鹤》廿三期,未遑笺候,属件容买寄。顷奉教言并大文并悉,佩甚,当付刊。孟群示以公所为书老家传,似有未妥处,姑以愚见签注,当否,不敢自信。想孟群已寄瓯,仍祈大裁。君坦来笺,谓公有北行意,确否?公渚已返沪矣。匆匆即叩
侍福
侄灨一顿首,廿日。
此信末未署年月款,据《青鹤》廿三期发行于1933年10月16日,此信应作于1933年10月20日。
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下,陈灨一怀着“学术盛衰之变迁,诚国家存亡之关键”的认识,约集一群与其志趣相投的同仁(共105人),以弘扬国故、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办《青鹤》杂志,以半月刊形式出版,年出一卷二十四期,至1937年7月30日出至第五卷第18期,因“八·一三”日军轰炸,共出版114期。
在《青鹤》杂志中,孙宣发表其《朱庐笔记》、《论礼制》等多篇,并将伯父孙诒让的《白虎通校补》、《经微室遗文》、《籀庼题跋》,祖父孙锵鸣《止庵题跋》等内容发表在杂志上。自己还曾在杂志上刊登“鬻文润例”:碑志一千元、序跋六百元、寿文四百元。可以说,孙宣是《青鹤》杂志的重要撰稿人之一。
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到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已取代旧文学成为主流。陈灨一与孙宣均为“旧派文人”,因志趣相投、家学渊源而交往密切,对他们之间交往的研究,对了解民国时期那些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对保存国学所做的努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