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郁达夫和沈从文两文集谈起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岁暮,在香港中文大学出席“中国现代文学研讨会”后,我们一行十余人去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参观该店“读者服务中心”时,肖滋和彦火先生告诉我一个可喜的消息:广东花城出版社和该店联合编辑的《郁达夫文集》(共十二卷)和《沈从文文集》(共十二卷)即将陆续出版了。关于这两位老作家,除了对他们的作品是个热心的读者外,我能说些什么呢?
  
  一
  
  关于郁达夫的一生,郭沫若同志在为《郁达夫诗词抄》写的序文中,以他两人的多年友谊做出了十分亲切中肯的论断,足以令人心折。面对着新出的《郁达夫文集》第一、二卷,我不免沉浸到往日的回忆中去。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在《创造》、《洪水》等杂志上发现了他的散文和小说,就十分喜爱他的文笔。我并不欣赏他那种颓废文人的纵情生活,但是他文中引用的一些外国作家的诗行(如:华滋华斯、海涅、歌德、蒿斯曼等),还有他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性情和氛围气,对一个青年中学生的我,是有魅力的。稍后,读到他的《采石矶》(关于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故事)、《碧浪湖的秋夜》(关于清代另一诗人历樊榭的故事),以及《马缨花开的时候》、《迟桂花》等短篇,感觉颇有回味。三十年代中他写的游记结集《屐痕处处》,特别是旧体诗词,我更是爱常去翻翻。郭老的序文中提到:达夫对自己这一方面的写作也颇为自负,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一九三九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我和同学戴镏龄(现在广东中山大学任英文系主任)从英国同船归国,路过新加坡时,我们特地去访问当时正在《星岛日报》担任编辑的郁先生。一见之下,如遇故人。承他立即邀我们去南天酒家小饮,临行还送了我一帧小影。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心怀爽朗、慷慨好客。其时他正在奔走呼号,为抗日军民向南洋一带侨胞募款,看到我们踏上归程,更触动了他故国河山之思。待到船抵香港时,我们却在《大风》杂志上读到他的《毁家诗纪》,不免感觉意外。抗战胜利后,初次得悉他在南洋为日军杀害的消息,真是令人黯然!达夫先生的作品和他的为人,在南洋一带是人所熟知的。预想他的文集一定会在广大的读者群中流传开来。在此我捉笔写了七绝两首,作为对他的怀念:
  
  惯忆南天旧酒家,可怜笑语隔天涯,
  晴窗喜读遗编在,“迟桂花”开颂岁华。
  
  两当轩后见清才,“鸡肋”“寒灰”事可哀,
  又是养花天气好,不须牢落酒为开。
  
  (注:《迟桂花》系郁短篇小说题名,《鸡肋》、《寒灰》均系郁当年集名。)
  
  二
  
  沈从文先生在二十年代下半叶起即有作品问世,三十、四十年代中出了很多散文和小说等集子;文笔清新、婉丽,有诗情,有风致,而且不乏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湘西的风土人情经过他的一支笔,娓娓写来,便把读者带进那种情境中去。在我初读这些作品时,一面醉心于他的文笔,一面心上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谜:这些秀美细腻的文字,在旧社会怎么会出自一个自幼当兵的军中司书之手呢?从他的自传中了解到他从读《辞源》、看《申报》开始,之后接触到古籍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在那时的杂牌军队里当了不少杂差。再后到报馆去做一名校对,才有机会读《创造周报》、《新潮》、《改造》等新书新杂志。二十岁时辗转到了北京,从此他便“开始进到一个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但应该说沈老笔下的生活气息之浓郁,还是得力于入京之前那段光怪陆离、绚烂多采的青少年颠沛生活的土壤,和他敏锐的观察力、优美的文笔,迥非一般“沙龙”文士所能想象的。这也正好说明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文艺修养二者不可偏废的关系。
  当然,在伟大时代的现实变革当中,要恰如其分地知人论世是不容易做到的。
  沈老在一九四五年七月重校他的长篇小说《长河》时所写的《题记》中说:“……想起我的读者在沉默中所忍受的困难,以及为战胜困难所表现的坚韧和勇敢,我觉得我应当沉默,一切话都是多余了。在我能给他们什么以前,他们已先给了我许多许多了。横在我们面前许多事都使人痛苦,可是却不用悲观。骤然而来的风雨,说不定会把许多人的高尚理想,卷扫摧残,弄得无踪无迹。然而一个人对于人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的虔敬态度,是应当永远存在,且必然能给后来者以极大鼓励的!在我所熟悉的读者一部分人表现上,我已看到了人类最高品德的另一面。……”这是一种当时的情况。
  待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迎接解放,沈老即去历史博物馆作了个普通工作人员,从事文物研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希望学个十年八年,能够达到一个“合格说明员程度,象一个合格公民,就够好了”。这样他终于搁下了笔。这自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这些年来,他默默自甘,改了行,在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开创出新的领域,并且还写成了不少专门著作。除去在一九五七年出版过他的《小说选集》外,这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难得的收获了。
  一九七八年沈老南来,相遇于沪上,我在陪他逛旧书店时,看到他鹤发童颜,风采不改故常,为他庆幸不置。在他老夫妇去苏州探亲后,我曾趁星期假日赶去那里的饮马桥看他,但因大雨淋漓,未能寻到,只好废然而返。现在经过时间和风雨的考验,他的文集即将重新问世,既可弥补了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空白,又可和广大读者再次见面,在年纪大一些的人一定会有旧友重逢之感,而在青年当中尽管对沈老名字有点陌生,也一定会从文体的风格中吸取一些养分的。关于沈老作品本身,我个人还是有不少的体会可说,但由于才疏笔拙,深恐一落言诠,反成多余的了。决定还是用沈老自己的话来说明为好。
  他在自撰的《散文选译》(戴乃迭英译本)的序中写了一段话,却把他作品的特征贴切地勾勒出来,他在最后一节写道:“……即作品一例浸透了一种‘乡土性抒情诗’气氛,而带着一分淡淡的孤独悲哀,仿佛所接触到的种种,常具有一种‘悲悯’感。这或许是属于我本人来源古老民族气质上的固有弱点,又或许只是来自外部生命受尽挫伤的一种反应现象。我‘写’或‘不写’,都反应这种身心受过严重挫折的痕迹,是无从用任何努力加以补救的。我到北京城将近六十年,生命已濒于衰老迟暮,情绪却始终若停顿在一种婴儿状态中。虽十分认真写了许多作品,它的得失成毁都还缺少应有理解。或许正如朱光潜先生给我作的断语,说我是个喜欢朋友的热情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这一段短短的“夫子自道”的话,是能点出个中不少甘苦的吧。
  然而,以沈老这样一个热爱祖国和工作,热爱生活和文学艺术的人,果然一向是自愿做一个孤独者吗?我看到过和他一同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同志写的一篇《沈从文小记》(王亚蓉作,见《战地》一九八○年第四期),其中有两段沈老的话是十分感人的。在十年动乱当中,他为研究而积累起来的资料大多散失,原手稿也早被付之一炬,但沈老并不灰心,说道:“是做事情的,条件再不好也只管做。不做事的,条件再好,照例也是养尊处优,一点不做。”又说:“个人受点委曲有什么要紧,要看到国家在世界上作战!我们中国这么长的文明史,可我们的文物研究还赶不过日本汉学家,心里难过得很。我们的文化,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得努力呀!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不能用感情代替工作。”这就是他老人家的思想境界。
  如今,风风雨雨已经成为过去,让我们在谁也挡不住的春天当中,祝他永葆青春,健康长寿。
  
  一九八二年初春
  
  (《郁达夫文集》、《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低位房间隔(LAS)起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 选择45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一组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LAS起搏(LAS组),另一组采用被动固定翼状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具有多变性和隐匿性.体温是影响Brugada综合征临床表型的一个重要因素.体温不但可以导致Brugada综合征心电参数的改变,亦与Brugada综合征患者恶性心
本文研究了合成塔塔板的改造对系统的影响。文章围绕合成塔转化率与停留时间的关系、新型高效塔板、新型高效塔板对系统工况的影响等进行了论述。
目的 探讨国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短QT间期患者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肥厚型心肌病并短QT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标本,利用DNA直接测序法对10个候选离子通道基因(SC
本文对煤矸石在堇青石合成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以某地煤矸石为主要原料之一,探讨了堇青石的合成工艺以及添加剂对堇青石合成过程的影响。
目的对比单圈消融法与螺旋消融法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RSD)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RSD,随机分为单圈消融组(简称单圈组)和螺旋消
去年,国内电子商务物流依然沉醉在开分仓、抹杀快递费、开通货到付款等服务。不给力地整合上游供应链,高费用地用流量来掩盖利润本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Last year, the d
正常状况下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和氯离子通道对冠状动脉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代谢综合征时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钾离子通道、钙离
期刊
@@
建立了火力发电厂用斗轮堆取料机卧塌过程中配重架下落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 .分析配重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给出了配重架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计算得到斜拉杆和前铰支座
会议
目的研究低强度脊髓神经刺激(SCS)对心房电生理性质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家犬随机分为SCS组(n=6)和对照组(n=6),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在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