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在传统教育理论中,师生关系基本上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因而长期以来将教师比喻成“蜡烛”。但任何一种关系得以维持,双方都应得到满足。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相长”便朴素地反映了这一道理。当然,师生满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学生是在学业上的满足,教师既可在学业上自我完善得到满足,又可在事业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一、热爱学生
教师在人类追求真、善、美过程中,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教师在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深知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科学才能不断发展,社会道德水准才能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把热爱学生视作自己的天职,以慈爱之心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不惜为培养下一代而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鲁迅先生执教多年,他是爱生的典范。他说:“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进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活。”爱生之情历来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内心深处高尚感情的一部分。教师只有首先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感情的双向交流,而这正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他将成为一位好的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一样对学生的爱,他会比一个读遍所有的书,但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可是如果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
二、公正无私
不偏爱、不歧视、无私欲,这是教师搞好师生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不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确实可爱,然而给予他们太多的爱护并非好事,那样做会使他们变得脆弱、狭隘,产生特权和依赖思想,也会破坏他们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不歧视:斯皮尔曼曾说过,“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天才,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白痴,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职业上又是天才,又是白痴。换句话说,人人是天才,人人是白痴。”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成绩论好坏,一个学生成绩差,并不等于一无是处,他身上总有过人之处,教师应抓住其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公平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追求它。这种感觉就是教师对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教师对他们真正的“赏识”。
无私欲:教师给学生以阳光般的温暖和雨露般的滋润,教师的付出在主观上是不带功利性的。但总有教师以关心学生学习为名,追求一己私利,如大肆抢课占用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把学生死死拴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功课上,把自己的虚荣和蝇头小利凌驾在学生的痛苦之上,拼体力换质量。一旦学生静下心来理智地想一想,心中便只有怨恨之意,绝无感激之情。教师的那些“关心学生学习”之类自欺欺人的论调也会被学生所唾弃。这样将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三、自我控制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促进学生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必须要训练自己的自制力。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既是职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学生就像初出山间的溪流,前进的道路上会出现曲折和摇摆。倘若教师缺乏自制力,在发现学生有缺点、有毛病的时候,特别是学生敢于“顶撞”的时候,就可能暴跳如雷、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不仅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愤怒时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的耳光后,曾愧叹自己是“从教育学的绳索上跌落下来了”。常言道,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火气一来,智慧走开。所以当学生闹别扭而使你盛怒时,应该先忍耐几分钟,要对自己说“我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学生对话。因为这种时候,只要教师的自制力稍微失调,就可能“从教育学的绳索上跌落下来”。
四、风度高雅
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以心换心,用自己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是教师的人生之路。
风度高雅,首先表现在高尚的伦理道德,高雅的兴趣爱好上。学生往往喜欢与“环保型”的教师交往,鄙弃那些品行不端,师德败坏,沾染吸、喝、嫖、赌等恶习的教师。其次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术和教学实践活动,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赢得学生的敬爱。第三是脱俗的言谈举止。超凡脱俗的言谈,潇洒自如的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言谈卑劣、举止粗俗的教师,会让学生心生厌恶。高雅的风度,也包括敬业爱岗、乐观豁达、不懈进取等等。养成高雅的风度,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师生之间紧密凝聚。
五、恰当评价
评价可以为教学提供信息反馈,激励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又能反映与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职业道德。因为教育评价绝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简单评定,它包含着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绪交流。所以,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可能,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评价要从单一转向多元,不仅仅依靠笔试结果,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老师对自己作出恰当的评价。如果评价过高,他们会内疚和不安;如果评价过低,他们会不满、伤心,甚至怨恨。由此看来,评价既是调节教育教学的杠杆,又是维系师生关系的一杆天平,评价的方式就是砝码,怎样去使用这些砝码,是一个称职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
(责任编辑:薛剑刚)
在传统教育理论中,师生关系基本上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因而长期以来将教师比喻成“蜡烛”。但任何一种关系得以维持,双方都应得到满足。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相长”便朴素地反映了这一道理。当然,师生满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学生是在学业上的满足,教师既可在学业上自我完善得到满足,又可在事业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一、热爱学生
教师在人类追求真、善、美过程中,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教师在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深知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科学才能不断发展,社会道德水准才能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把热爱学生视作自己的天职,以慈爱之心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不惜为培养下一代而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鲁迅先生执教多年,他是爱生的典范。他说:“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进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活。”爱生之情历来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内心深处高尚感情的一部分。教师只有首先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感情的双向交流,而这正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他将成为一位好的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一样对学生的爱,他会比一个读遍所有的书,但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可是如果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
二、公正无私
不偏爱、不歧视、无私欲,这是教师搞好师生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不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确实可爱,然而给予他们太多的爱护并非好事,那样做会使他们变得脆弱、狭隘,产生特权和依赖思想,也会破坏他们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不歧视:斯皮尔曼曾说过,“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天才,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白痴,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职业上又是天才,又是白痴。换句话说,人人是天才,人人是白痴。”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成绩论好坏,一个学生成绩差,并不等于一无是处,他身上总有过人之处,教师应抓住其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公平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追求它。这种感觉就是教师对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教师对他们真正的“赏识”。
无私欲:教师给学生以阳光般的温暖和雨露般的滋润,教师的付出在主观上是不带功利性的。但总有教师以关心学生学习为名,追求一己私利,如大肆抢课占用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把学生死死拴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功课上,把自己的虚荣和蝇头小利凌驾在学生的痛苦之上,拼体力换质量。一旦学生静下心来理智地想一想,心中便只有怨恨之意,绝无感激之情。教师的那些“关心学生学习”之类自欺欺人的论调也会被学生所唾弃。这样将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三、自我控制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促进学生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必须要训练自己的自制力。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既是职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学生就像初出山间的溪流,前进的道路上会出现曲折和摇摆。倘若教师缺乏自制力,在发现学生有缺点、有毛病的时候,特别是学生敢于“顶撞”的时候,就可能暴跳如雷、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不仅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愤怒时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的耳光后,曾愧叹自己是“从教育学的绳索上跌落下来了”。常言道,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火气一来,智慧走开。所以当学生闹别扭而使你盛怒时,应该先忍耐几分钟,要对自己说“我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学生对话。因为这种时候,只要教师的自制力稍微失调,就可能“从教育学的绳索上跌落下来”。
四、风度高雅
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以心换心,用自己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是教师的人生之路。
风度高雅,首先表现在高尚的伦理道德,高雅的兴趣爱好上。学生往往喜欢与“环保型”的教师交往,鄙弃那些品行不端,师德败坏,沾染吸、喝、嫖、赌等恶习的教师。其次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术和教学实践活动,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赢得学生的敬爱。第三是脱俗的言谈举止。超凡脱俗的言谈,潇洒自如的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言谈卑劣、举止粗俗的教师,会让学生心生厌恶。高雅的风度,也包括敬业爱岗、乐观豁达、不懈进取等等。养成高雅的风度,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师生之间紧密凝聚。
五、恰当评价
评价可以为教学提供信息反馈,激励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又能反映与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职业道德。因为教育评价绝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简单评定,它包含着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绪交流。所以,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可能,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评价要从单一转向多元,不仅仅依靠笔试结果,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老师对自己作出恰当的评价。如果评价过高,他们会内疚和不安;如果评价过低,他们会不满、伤心,甚至怨恨。由此看来,评价既是调节教育教学的杠杆,又是维系师生关系的一杆天平,评价的方式就是砝码,怎样去使用这些砝码,是一个称职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
(责任编辑:薛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