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活动,其活动开展的模式和内容也应有更多的创新和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有效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方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有效性得以全面发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生物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39-01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以探究的有效,促课堂的高效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好的探究性学习其主体必是学生,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抢眼,要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要做到这点一定离不开好的情境。好的情境是开展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情境创设要多元化,常见的情境可以描述生活实际,可以在学生的活动基础上生成,也可以在挖掘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媒体教师自己创设。例如,在学习《爬行类》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只小蜥蜴要寻找自己同类的故事情境,情境贴近学生的感知,学生既好奇又有兴趣,探究活动一下就展开了,并且以找同类为线索,通过小蜥蜴不停地寻找,学生的好奇心贯穿着整个探究。又如,学习《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一课时,教师播放显微镜下小鱼尾鳍中各种血管的视频,微观世界的奇妙,立刻将学生置身于探究情境中,调动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判断着哪些是动脉,哪些是静脉,什么样的是毛细血管。从血管的粗细到血流的方向再到血管的主干和分支最后到红细胞通过的状态,学生置身在探索情境中,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真实地反馈,动态地生成,学习着知识,感受着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是灵魂,无处不在,但也只是灵魂,绝不抢眼,默默地保证着探究活动的进行。在一定的情境下,探究活动要取得实效,还要注意所选的探究材料的活动价值,尤其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恰当的材料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诠释知识,成就轻松愉快的学习认识过程。
  二、合理设置问题,推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决定着探究的价值。问题要有探究价值,更要有驱动性,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爬行类》一节课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建构爬行类特征的概念。问题1:你知道的动物中,有哪些属于爬行类?这个问题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也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问题2:(出示蜥蜴或壁虎)你抓过蜥蜴(或壁虎)吗?有什么感觉?它的哪个结构和爬行类相适应?引导学生亲身感知,观察感受爬行类的特征。问题3:爬行类还有哪些特征呢?再次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推动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开启探究性学习大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活动比较多,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其探究的愿望虽然非常强烈,却往往缺少进行探究性活动所需要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一些实验动手操作方法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领、示范等途径逐步进行指导与培养,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后,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开展,从而为学生开启探究性学习的大门,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如在“开花和结果”一节教学中,让学生探究花的结构时,由于学生收集到的花标本往往比较小,在进行结构的解剖与观察時,学生对解剖针、镊子、培养皿、刀片和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存在一些技巧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全班进行讲解或分组进行演示指导。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与技能后,学生亲自操作中的障碍被扫清,活动时学生會少了往日的喧闹,多了认真的态度、多了仔细的观察,更多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开展探究,在探究中共同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和探讨,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互助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让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首先,要对本班学生合理的分组,学习的分组方法一般采用差异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要有性别、学习成绩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兼顾家庭、性格等差异,使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组内差异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组与组之间的起点相同,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互助小组的人数为5至6人(据本班学生人数而定)。小组内要有分工,人尽其才,安排好组内角色(如:组长、主持人、记录员等),学生每讨论一次,角色互换一次,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实现小组角色的互相依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巩固学习成果
  众所周知,学生对老师给出的评价是非常看重的,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微笑,都可以让他很高兴,调动他对本门学科的积极性。在平时课堂上,对积极思考,提出思维亮点的同学及时评价,利用学校发的表扬卡对学生进行激励,制定相关的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逐渐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以分数的高低看待学生,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本身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也不相同,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主动参与探究,这就是教育的成功。反复成功,从而激起学生的自信、自尊,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把这种学习能力渐渐扩展到其它知识领域,在他们的人生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在当前,探究性学习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处于摸索过程中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广大师生的不断学习和探究,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给学生设计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翠.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引导策略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6,(06).
  [2]宋丽洁.提高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研究,2016(15).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作用。进一步建设新形势下小学校园文化,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课程改革中一个
为实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需要对车辆前方的可行驶区域进行实时检测。可行驶区域的检测是图像分割问题,而目前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Scene Parse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为此,构建一个超像素Appearance与3D特征融合的检测框架,实现从粗分割到细分割的两步分割流程。其中粗分割是基于RANSAC的快速平面估计,细分割则是基于粗分割路面估计概率的条件随机场模
企业和农户都会尽量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在可追溯制度的限制下,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及明确责任,企业和农户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协议流通模式下,从长远合
图像修复时需要利用已知信息修补图像中的缺失部分,同时要求取得较快的修复速度。为此,提出基于平均灰度熵选取样本并通过加权合成最终匹配块的图像修复算法。将待修复图像进行网格划分,以网格为单位区间计算每个网格内图像的平均局部灰度熵值。使用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将所有网格区域分为2个互斥集合。根据待修复区域所在网格平均灰度熵确定样本块的选取范围,使用最小平方差和准则选择若干样本块,并通过衰减函数得到各个样本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