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24日,我与弟弟,陪同父亲踏上临汾至包头的列车驶进内蒙大草原的旅途。
43年前,我6岁。记忆中内蒙有我的一个爷爷;后来便知爷爷和二爷在那生活;再后来又知爷爷和二爷一家在那里生活。二爷的妻子是蒙古族女人,他们有两个女儿。三个阶段的“知道”是在1967年至2006年之间懵懵懂懂的略知。长达39年,但这39年在我脑海里总是隐约浮存的闪念,闪念来源于三块标准的单人床尺寸纯羊毛毡。
被时光搁浅的思念
1967年,父亲33岁。那年夏天,大约在5月份,与内蒙开鲁三爷书信来往中得知爷爷的下落,情急奔走内蒙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寻找大脑无印象的31年来未见面的爷爷,当时定是父子相见亢奋,度过大致有20个左右日夜的回忆、思念、互诉各自生活的甜酸苦辣之境。估计是临别之时爷爷与二爷不知送什么好,思来想去,爷爷与二爷共擀压三块羊毛毡送给父亲,作为礼物。父亲带着三块羊毛毡回到山西,这三块羊毛毡至今跟随我们搬了五次家。
羊毛毡与我有43年的伴随,有了43年刹那时的闪念,在这43年中,每次看到羊毛毡,我便心中生疑,爷爷怎么弃父亲到内蒙?他和谁去的内蒙?和谁生活?一系列的问题在我头脑中盘旋。记得在我12~13岁之中,问过父亲一次,父亲也说不清原因。有个版本:听说在1931年,他和二爷打死了一个日本人,在辽宁阜新家不能再住,哥俩跑了,去哪无人知道。为了生存的奶奶带父亲改嫁,父亲1957年被编入煤炭部第八工程处到山西西山局参与矿井开工建设。时间如流水,我与爷爷没见过面、思之不切,加之年龄不成熟,无亲情思念和情感责任,乃至十几年中,“爷爷”这个词在大脑里突有突无,如在年关,母亲打扫房间清理卫生时,恰逢我在看到羊毛毡(打扫卫生我很少参与),脑海浮出爷爷和二爷词汇,仅是一闪即过。于是羊毛毡成了我念爷爷和二爷家人的一素琴弦。随着岁月的洗礼、年龄的增长、亲情认知的逐步成熟,闪念上升为思念。
寻亲路上的浮沉
1997年的冬季,我开始寻找西乌旗二爷家人,父亲家系的亲人。除见过奶奶(在1996年过世)和开鲁的一个叔叔之外。当时唯一的线索是父亲记得二爷在西乌旗巴彦乌拉镇的一个铁木器械厂工作。我只有电话询问,向114台咨询。第一次,告知没有这个厂,我心里印象是偏僻落后地域的话务员素质差,换班与下一个话务员联系,两次、三次,回答都是清脆的女声告知,“同志,我们这没这个厂的注册电话”;再与旗里工业局联系,仍通过114台,话务员告之电话后,心情的喜悦燃上眉梢,但电话拨后,没人接,一次、两次、三次,仍没人接;和公安局119联系,回答没这个厂。经多日打听无消息,父亲说:“你们不知道那地方人家极少,落后的很,可能电话太少”,我喜悦转为对落后地域抱怨。
之后想在内蒙东部锡蒙地域的人打听,几年来却了无结果,了解西乌旗地域的人几乎没有,但我从未终止寻找他们,转眼八年过去。直到2006年3月15日,我调任新单位,上岗前三天,没有什么事,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思索,抗战也就八年,太平世道找不着亲人!通讯激活世界!内蒙的东北部与外界隔绝了?手把电话,继续和西乌旗公安机关联系,找派出所户籍部门,再次打114询问巴彦乌拉镇派出所,庆幸有了回音,派出所一位年轻人回话,“我刚来,对这不熟悉,你明天和王指导员联系,今天他不在,他在这时间长,熟悉这的情况”。第二天接着联系,电话拨通,对方告之自己是王指导,我将寻找二爷张海山一家人说明,望其在百忙中给查查户籍及家人,对方极为有礼貌,答应下午或第二天给答复。
2006年3月18日上午10时许,巴彦乌拉镇派出所王指导告之,“为您寻找亲人已有了结果,张海山老人,群众反映人缘很好,老人已过世,其妻健在,身体不太好,有病!还有七个子女。”感激之情在电话中向王指导致谢,随追问家里电话,对方表示道歉,并说马上再次帮着联系通讯方式。19日上午,王指导提供了家人一手机号。急着电话拨通,一位女子说是老三,问答中证实了亲戚关系,了解到二爷家的真实情况。瞬间,将消息传给我们家人,这寻回亲人的消息和联络方式,一时,给我们家的每一个成员心里上都增添了一份喜悦,结束了心对异乡亲人种种推测。接着电话往来不断,想问候便随时联系,因内地与牧区的生活环境有差异,且对牧区生活不了解,终不知他们姐弟七人生活方式,按家族字辈来说,他们大我一辈,是姑叔之辈。
穿越时空的思念
列车一夜间在山西南北同蒲路线上,由南向北驶进,我因多年有南来北往、东西驰飞的经历。在卧铺中心淡如水,唯一的事就是在卧铺中穿梭打探,寻找有了解去锡林浩特路程及坐车方式的旅客,挨铺问讯二十余人,却无一人知道,去往呼和浩特的旅客为主。当我翘首向另一上铺旅客投向期待的眼神,他微笑着摇了摇头。瞬时,我感到无比的落寞与无奈。突然,有一旅者对我亲切地说,这个下铺就是去往锡林浩特的旅客。顿时我好像注入兴奋剂一样,欢呼起来。
攀谈之后,得知这一旅客是山西浮山县人,1964年参军转业到锡林浩特工作,此次是回山西老家看望戚后返回。巧遇同一地区的同路之旅,总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位大哥豪气的说:“我带你们走,到锡林浩特后我给你们安排去西乌旗的车”,感激中的感激,言谢后,我睡意大增,回到床铺进入了美梦。
25日列车进入内蒙乌兰察布区,出站后坐上开往锡林浩特的大巴,驶向乌兰察布草原边缘以北,在察哈尔右翼后旗转入105省道,路经商都县、化德县、德善乡、德包图乡。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一直延伸到正镶白旗,大致进入西盟地界了,在车驶进桑根塔来和那日图草原途中我们看了白毛狐狸横穿路面消失在草原中,大家同争相看。车在桑根塔来转入207国道驶向锡林浩特市。国线景点:原风貌处处迷人,加之亲人期盼电话一路寻问所到位置,这对于头次进入草原的我,方向迷茫那能说的清,只好一次次问司机后回话告之亲人驶入区域。回想,亲戚电话上说他们的车已在锡林浩特汽车站等候我们父子三人了。心里很感激他们,心想在那么远而偏僻的小镇,能雇车到150公里外的锡林浩特接我们。可见情深厚谊,实属不易呀。我们到达锡林浩特汽车站,下车与同路老乡话别后,可能是血缘和第六感官的缘故,一眼便认出来站接我们的亲人,来的人是老二和老大的儿子,即二姑和大姑的孩子。
绵绵思念终相见
43年的互盼和惦念,在此时分离和寻觅化为相见。说分离那是父辈和爷爷与二爷的事,说寻觅那是我们哥俩始终没有与二爷家的人见过面。亲人相见喜悦之情无溢言表,幸福洋溢每一个人的心。简言后我们上车,奔上307省道向目的地西乌珠穆沁旗进发。天空进入暮色,我们在车上一边问候一边询问周边草原情况,我主要眼光在搜索这带丘陵草原,看到车窗外的景点我自信地感到这才进入真正的牧区大草原,这是内蒙六大草原中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柏油路面从草原中蜿蜒穿过,要说车辆能高速奔驰或狂奔只有在内蒙路面上,我们乘坐的车驰骋了两个多小时只见了几辆拉草的车和一两辆迎面而来的小轿车,其余时间路面空旷无人,路两旁丘陵绵延起伏草势茂盛,路边两侧的草高30-40厘米,天色渐黑,霞草迷人的共天一色。7时30分左右我们到西乌旗,车一进旗,旗内建筑规划及路面与楼面各式彩灯闪烁相映成辉,第一印象立刻洗净我脑海固存偏僻、落后小镇形象的偏见。近8时许到了亲人家,亲人已恭候多时,相见互诉思念情怀。
29日大早,我们父子三人,和二爷家二奶奶及小叔、大姑与儿子和未过门的儿媳、三姑与姑夫、四姑两口子与五个子女、大叔携带妻子、儿子与丈母娘、小姑与丈夫带着女儿,租借两辆轿车和一辆越野车,共计27人到巴彦胡硕苏木朝鲁吐嘎查二姑家的草场,9点多到。这里更加美丽动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湛蓝的天空白云悠闲地飘动,不知哪时一朵大片云朵飘来遮住阳光,地面近千平方米阴凉一片。刹那间,白云飘走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二姑家两间红砖瓦房和一处牛、羊、马圈建在丘陵缓坡处,四周青草围勒,方圆几十里无人家,此处真是悠闲静谧,风光旖旎。
回旗的路上,金色霞云中映脱出高大的驼群和彪悍的马群,传统的蒙古包和现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辉,为草原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四天的欢乐相聚,将43年对亲戚的思念化为融融情意长久的续接。
43年前,我6岁。记忆中内蒙有我的一个爷爷;后来便知爷爷和二爷在那生活;再后来又知爷爷和二爷一家在那里生活。二爷的妻子是蒙古族女人,他们有两个女儿。三个阶段的“知道”是在1967年至2006年之间懵懵懂懂的略知。长达39年,但这39年在我脑海里总是隐约浮存的闪念,闪念来源于三块标准的单人床尺寸纯羊毛毡。
被时光搁浅的思念
1967年,父亲33岁。那年夏天,大约在5月份,与内蒙开鲁三爷书信来往中得知爷爷的下落,情急奔走内蒙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寻找大脑无印象的31年来未见面的爷爷,当时定是父子相见亢奋,度过大致有20个左右日夜的回忆、思念、互诉各自生活的甜酸苦辣之境。估计是临别之时爷爷与二爷不知送什么好,思来想去,爷爷与二爷共擀压三块羊毛毡送给父亲,作为礼物。父亲带着三块羊毛毡回到山西,这三块羊毛毡至今跟随我们搬了五次家。
羊毛毡与我有43年的伴随,有了43年刹那时的闪念,在这43年中,每次看到羊毛毡,我便心中生疑,爷爷怎么弃父亲到内蒙?他和谁去的内蒙?和谁生活?一系列的问题在我头脑中盘旋。记得在我12~13岁之中,问过父亲一次,父亲也说不清原因。有个版本:听说在1931年,他和二爷打死了一个日本人,在辽宁阜新家不能再住,哥俩跑了,去哪无人知道。为了生存的奶奶带父亲改嫁,父亲1957年被编入煤炭部第八工程处到山西西山局参与矿井开工建设。时间如流水,我与爷爷没见过面、思之不切,加之年龄不成熟,无亲情思念和情感责任,乃至十几年中,“爷爷”这个词在大脑里突有突无,如在年关,母亲打扫房间清理卫生时,恰逢我在看到羊毛毡(打扫卫生我很少参与),脑海浮出爷爷和二爷词汇,仅是一闪即过。于是羊毛毡成了我念爷爷和二爷家人的一素琴弦。随着岁月的洗礼、年龄的增长、亲情认知的逐步成熟,闪念上升为思念。
寻亲路上的浮沉
1997年的冬季,我开始寻找西乌旗二爷家人,父亲家系的亲人。除见过奶奶(在1996年过世)和开鲁的一个叔叔之外。当时唯一的线索是父亲记得二爷在西乌旗巴彦乌拉镇的一个铁木器械厂工作。我只有电话询问,向114台咨询。第一次,告知没有这个厂,我心里印象是偏僻落后地域的话务员素质差,换班与下一个话务员联系,两次、三次,回答都是清脆的女声告知,“同志,我们这没这个厂的注册电话”;再与旗里工业局联系,仍通过114台,话务员告之电话后,心情的喜悦燃上眉梢,但电话拨后,没人接,一次、两次、三次,仍没人接;和公安局119联系,回答没这个厂。经多日打听无消息,父亲说:“你们不知道那地方人家极少,落后的很,可能电话太少”,我喜悦转为对落后地域抱怨。
之后想在内蒙东部锡蒙地域的人打听,几年来却了无结果,了解西乌旗地域的人几乎没有,但我从未终止寻找他们,转眼八年过去。直到2006年3月15日,我调任新单位,上岗前三天,没有什么事,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思索,抗战也就八年,太平世道找不着亲人!通讯激活世界!内蒙的东北部与外界隔绝了?手把电话,继续和西乌旗公安机关联系,找派出所户籍部门,再次打114询问巴彦乌拉镇派出所,庆幸有了回音,派出所一位年轻人回话,“我刚来,对这不熟悉,你明天和王指导员联系,今天他不在,他在这时间长,熟悉这的情况”。第二天接着联系,电话拨通,对方告之自己是王指导,我将寻找二爷张海山一家人说明,望其在百忙中给查查户籍及家人,对方极为有礼貌,答应下午或第二天给答复。
2006年3月18日上午10时许,巴彦乌拉镇派出所王指导告之,“为您寻找亲人已有了结果,张海山老人,群众反映人缘很好,老人已过世,其妻健在,身体不太好,有病!还有七个子女。”感激之情在电话中向王指导致谢,随追问家里电话,对方表示道歉,并说马上再次帮着联系通讯方式。19日上午,王指导提供了家人一手机号。急着电话拨通,一位女子说是老三,问答中证实了亲戚关系,了解到二爷家的真实情况。瞬间,将消息传给我们家人,这寻回亲人的消息和联络方式,一时,给我们家的每一个成员心里上都增添了一份喜悦,结束了心对异乡亲人种种推测。接着电话往来不断,想问候便随时联系,因内地与牧区的生活环境有差异,且对牧区生活不了解,终不知他们姐弟七人生活方式,按家族字辈来说,他们大我一辈,是姑叔之辈。
穿越时空的思念
列车一夜间在山西南北同蒲路线上,由南向北驶进,我因多年有南来北往、东西驰飞的经历。在卧铺中心淡如水,唯一的事就是在卧铺中穿梭打探,寻找有了解去锡林浩特路程及坐车方式的旅客,挨铺问讯二十余人,却无一人知道,去往呼和浩特的旅客为主。当我翘首向另一上铺旅客投向期待的眼神,他微笑着摇了摇头。瞬时,我感到无比的落寞与无奈。突然,有一旅者对我亲切地说,这个下铺就是去往锡林浩特的旅客。顿时我好像注入兴奋剂一样,欢呼起来。
攀谈之后,得知这一旅客是山西浮山县人,1964年参军转业到锡林浩特工作,此次是回山西老家看望戚后返回。巧遇同一地区的同路之旅,总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位大哥豪气的说:“我带你们走,到锡林浩特后我给你们安排去西乌旗的车”,感激中的感激,言谢后,我睡意大增,回到床铺进入了美梦。
25日列车进入内蒙乌兰察布区,出站后坐上开往锡林浩特的大巴,驶向乌兰察布草原边缘以北,在察哈尔右翼后旗转入105省道,路经商都县、化德县、德善乡、德包图乡。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一直延伸到正镶白旗,大致进入西盟地界了,在车驶进桑根塔来和那日图草原途中我们看了白毛狐狸横穿路面消失在草原中,大家同争相看。车在桑根塔来转入207国道驶向锡林浩特市。国线景点:原风貌处处迷人,加之亲人期盼电话一路寻问所到位置,这对于头次进入草原的我,方向迷茫那能说的清,只好一次次问司机后回话告之亲人驶入区域。回想,亲戚电话上说他们的车已在锡林浩特汽车站等候我们父子三人了。心里很感激他们,心想在那么远而偏僻的小镇,能雇车到150公里外的锡林浩特接我们。可见情深厚谊,实属不易呀。我们到达锡林浩特汽车站,下车与同路老乡话别后,可能是血缘和第六感官的缘故,一眼便认出来站接我们的亲人,来的人是老二和老大的儿子,即二姑和大姑的孩子。
绵绵思念终相见
43年的互盼和惦念,在此时分离和寻觅化为相见。说分离那是父辈和爷爷与二爷的事,说寻觅那是我们哥俩始终没有与二爷家的人见过面。亲人相见喜悦之情无溢言表,幸福洋溢每一个人的心。简言后我们上车,奔上307省道向目的地西乌珠穆沁旗进发。天空进入暮色,我们在车上一边问候一边询问周边草原情况,我主要眼光在搜索这带丘陵草原,看到车窗外的景点我自信地感到这才进入真正的牧区大草原,这是内蒙六大草原中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柏油路面从草原中蜿蜒穿过,要说车辆能高速奔驰或狂奔只有在内蒙路面上,我们乘坐的车驰骋了两个多小时只见了几辆拉草的车和一两辆迎面而来的小轿车,其余时间路面空旷无人,路两旁丘陵绵延起伏草势茂盛,路边两侧的草高30-40厘米,天色渐黑,霞草迷人的共天一色。7时30分左右我们到西乌旗,车一进旗,旗内建筑规划及路面与楼面各式彩灯闪烁相映成辉,第一印象立刻洗净我脑海固存偏僻、落后小镇形象的偏见。近8时许到了亲人家,亲人已恭候多时,相见互诉思念情怀。
29日大早,我们父子三人,和二爷家二奶奶及小叔、大姑与儿子和未过门的儿媳、三姑与姑夫、四姑两口子与五个子女、大叔携带妻子、儿子与丈母娘、小姑与丈夫带着女儿,租借两辆轿车和一辆越野车,共计27人到巴彦胡硕苏木朝鲁吐嘎查二姑家的草场,9点多到。这里更加美丽动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湛蓝的天空白云悠闲地飘动,不知哪时一朵大片云朵飘来遮住阳光,地面近千平方米阴凉一片。刹那间,白云飘走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二姑家两间红砖瓦房和一处牛、羊、马圈建在丘陵缓坡处,四周青草围勒,方圆几十里无人家,此处真是悠闲静谧,风光旖旎。
回旗的路上,金色霞云中映脱出高大的驼群和彪悍的马群,传统的蒙古包和现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辉,为草原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四天的欢乐相聚,将43年对亲戚的思念化为融融情意长久的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