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传统的教育结构中,人们往往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施教者,并且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论为人们认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现行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实行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此氛围中进行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课堂互动活动,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学互动,通过对教学中个案的研究,我归结如下的实践经验。
一、教师要怀有爱心,善于引导
在一部分学生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有时学生的思路和自己的完全不同,使教师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师不要去抱怨学生,相反,还要感谢上课出错的学生,这是宝贵的课堂反馈。教师觉得简单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肯定很难,学生出现的错误,正是教师应该透彻讲解得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前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课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那样,一点点去引导他们。教师的心里要想着学生,眼里要有学生,全部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一个好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总是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启发他们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使他们拿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二、教师要学会赞扬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说句“你真棒”,在作业后写个“好”字,或者画个笑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渴望赞扬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学生思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思路的误区,要注意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加以鼓励。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应摒弃“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分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让教学能够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其他同学讲解、分析,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讲课他们可能不太听讲,但是同组的同学给他们讲解,就会集中注意力,逐渐将成绩赶上来,慢慢地由“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这样学生各尽其能,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促进学习兴趣发展,达到共同提高。
四、教师要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以往的“满堂灌”式教学,不但教师很累,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并不好。要把教师和学生都解脱出来,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来讲解,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根据需要在顷刻间展现教师的意图,以生动的形式体现过去很多抽象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可设计问题问答及反馈系统穿插其间,以巩固、强化知识点或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提供探索学习环境供学生主动探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不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多么透彻,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不管教师讲过多少遍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仍然是错误百出,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就像火车中的快车和慢车,跑起来的时候,速度是一样的,但是快车停的站少,慢车停的站多,这就导致了火车的快慢之分。学生也是这样,有的学生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总走神,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课下又不复习,这就使自己的数学成绩和别人的成绩产生了差距。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和同学探究思考,课下做好巩固复习,慢慢地便会使自己进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既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相互促动、教学相长。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方向,“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在现行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实行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此氛围中进行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课堂互动活动,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学互动,通过对教学中个案的研究,我归结如下的实践经验。
一、教师要怀有爱心,善于引导
在一部分学生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有时学生的思路和自己的完全不同,使教师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师不要去抱怨学生,相反,还要感谢上课出错的学生,这是宝贵的课堂反馈。教师觉得简单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肯定很难,学生出现的错误,正是教师应该透彻讲解得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前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课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那样,一点点去引导他们。教师的心里要想着学生,眼里要有学生,全部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一个好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总是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启发他们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使他们拿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二、教师要学会赞扬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说句“你真棒”,在作业后写个“好”字,或者画个笑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渴望赞扬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学生思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思路的误区,要注意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加以鼓励。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应摒弃“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分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让教学能够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其他同学讲解、分析,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讲课他们可能不太听讲,但是同组的同学给他们讲解,就会集中注意力,逐渐将成绩赶上来,慢慢地由“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这样学生各尽其能,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促进学习兴趣发展,达到共同提高。
四、教师要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以往的“满堂灌”式教学,不但教师很累,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并不好。要把教师和学生都解脱出来,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来讲解,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根据需要在顷刻间展现教师的意图,以生动的形式体现过去很多抽象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可设计问题问答及反馈系统穿插其间,以巩固、强化知识点或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提供探索学习环境供学生主动探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不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多么透彻,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不管教师讲过多少遍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仍然是错误百出,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就像火车中的快车和慢车,跑起来的时候,速度是一样的,但是快车停的站少,慢车停的站多,这就导致了火车的快慢之分。学生也是这样,有的学生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总走神,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课下又不复习,这就使自己的数学成绩和别人的成绩产生了差距。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和同学探究思考,课下做好巩固复习,慢慢地便会使自己进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既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相互促动、教学相长。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方向,“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