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多视角、多维度的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范式不断孕育生成。学科的研究和开发由单向传授向主体探究的转变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实质。
由于新的美术课程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凸现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因此要求美术教师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换,其重点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处理和运用知识,激发创造的欲望。下面,结合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与教学实践的体会,就教师的角色转变作点简浅的探讨。
一、美术教师应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新课标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班级授课制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由于课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问题,应该有共同的讨论标准或明确的理解。在美术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例如,我在讲授《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这一课时,首先与学生共同讨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特征。然后,结合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学生的美术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对教师作了一个定位:一个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
三、美术教师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由于以往美术教学大纲下编写的教材的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闭性,教师作为课程角色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典型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而新《美术课程标准》所构建的导向性内容标准体系,使课程呈现出开放、包容与扩展的面貌。这样的美术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创造的广阔空间。美术教师应自觉广泛地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设计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四、美术教师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变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传统型的美术课程评价,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惟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而新课程评价理念更为关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注重“人”的发展,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教师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学生虽不成熟或不周密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予以肯定,尤宜珍视其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热忱期待而挥洒出自己探索求真的激情,教师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无异于自由放飞新生命的灵思和才情。久而久之,作为课程评价者的教师就不再是用评价的筛子去淘汰学生、使之气馁,而恰恰是激发其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说得真好!”,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回顾20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新美术课程为美术学习和教学指引了新方向,使美术教师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处理美术课程的内容,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实践新的合作与专业发展形式,以响应飞速变化的世界。站在旧百年与新百年的交界线上,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美术教育的魅力必将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我们今天为基础课程改革所做的努力必将化作21世纪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由于新的美术课程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凸现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因此要求美术教师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换,其重点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处理和运用知识,激发创造的欲望。下面,结合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与教学实践的体会,就教师的角色转变作点简浅的探讨。
一、美术教师应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新课标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班级授课制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由于课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问题,应该有共同的讨论标准或明确的理解。在美术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例如,我在讲授《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这一课时,首先与学生共同讨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特征。然后,结合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学生的美术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对教师作了一个定位:一个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
三、美术教师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由于以往美术教学大纲下编写的教材的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闭性,教师作为课程角色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典型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而新《美术课程标准》所构建的导向性内容标准体系,使课程呈现出开放、包容与扩展的面貌。这样的美术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创造的广阔空间。美术教师应自觉广泛地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设计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四、美术教师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变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传统型的美术课程评价,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惟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而新课程评价理念更为关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注重“人”的发展,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教师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学生虽不成熟或不周密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予以肯定,尤宜珍视其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热忱期待而挥洒出自己探索求真的激情,教师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无异于自由放飞新生命的灵思和才情。久而久之,作为课程评价者的教师就不再是用评价的筛子去淘汰学生、使之气馁,而恰恰是激发其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说得真好!”,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回顾20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新美术课程为美术学习和教学指引了新方向,使美术教师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处理美术课程的内容,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实践新的合作与专业发展形式,以响应飞速变化的世界。站在旧百年与新百年的交界线上,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美术教育的魅力必将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我们今天为基础课程改革所做的努力必将化作21世纪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