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凸显学生个性的舞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景色。 全文查看链接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时,我先让学生猜想它们的特点,然后同桌合作,用老师所给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别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实践操作中感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设计、去创造、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学习活动,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互不对话。这种被忽略的割裂状态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我在任教初一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甚至出现成绩明显滑坡现象,以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对EPO抵抗肾性贫血的影响。  方法:将79例EPO抵抗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组(A组)、温肾补脾汤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检测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问题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其思考,强化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中专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它的探索精神,而“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发明创造”反过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强烈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中专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教师应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
摘 要: 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参与度 原因策略    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加上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多和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一旦学生的数学成绩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
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甚至十分厌恶,这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这也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的、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掌握知识。
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也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更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每节课之前,我都精心设计2—3分钟的导言。导言可以是师生对话,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作业和学习态度的总结,可以是对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布置,也可以是对学生的祝福(如:学生获奖,学生生日)。导言的内容都是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所以,简短的导言,能立刻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