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与探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不断的变化,微课程资源的建设需求也随之加大。该文首先简述了微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分析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
  1微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微课程,即microlectur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在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人们戏称戴维·彭罗斯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程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陛化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知识拓展。
  简而言之,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易于开发等特点。
  2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程资源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制作微课程水平整体不高
  以滁州电大为例,在2015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微课程制作培训,之后也陆续安排教师参加了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其它类似培训,但教师制作微课程水平依然停留在录屏阶段,展现出的微课程视频一般是运用录屏软件录制操作过程,再加上自己的配音,或者是简单的演示PPT,制作水平不高。微课程的制作不仅要有好的脚本,也需配备好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课程设计环节整体展现出来。
  2)微课程资源建设中注重资源的数量,不注重资源的质量
  微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可能只是一味强调制作的课程资源数量,忽视了微课程的质量,而制作微课程的教师也因为微课程的课时数量要求忽视了课程脚本的设计,必须有好的微课程脚本,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视频。
  3)微课程资源建设中不注重资源的实际应用
  有一些微课程制作出来之后,可能只是为了参加校内或者是省级电大的比赛,而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微课程在制作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求,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是学生迫切想要学习的,这种没有基于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而制作的微课程资源,是无意义的。此外,微课程资源发布后,无从了解学生学习微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对微课程的问题反馈也无法及时收到,这也为资源的优化和改进带来困难。
  3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探索
  1)大力加强微课程培训
  为了加强教师对微课程的理解及提高微课程制作水平,学校需加强微课程培训,如多参加一些国开或者是省级电大组织的微课程培训、针对微课程制作的一些应用软件的培训等。通过多次培训,使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微課程的理念,并通过培训发现自己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方法。当然培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不断努力研究探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课程,以便制作出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微课程资源。
  2)组建微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建设微课程资源
  基层电大想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资源,务必建立一支微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团队由校内的教师构成,这使得老师可以各展所长、合理分工,教学设计、脚本撰写、主讲人、美术设计、视频拍摄等由所擅长的教师担任,也避免教师各自为政,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做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资源。
  3)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建设微课程资源
  无论制作什么样的微课程资源,首先要明确受众对象的需求,即电大的学生想获取哪方面的知识,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微课程,建设微课程资源。在制作过程还应该考虑到电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特点,即一般为在职成人,具有工学矛盾,因此在微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需突出重难点,在课程设计上对学生能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基层电大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面臨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微课程的学习将更加普及,微课程资源建设将在电大资源建设也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在传统的基于奇异值矩阵分解模型(SVD)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非对称的协同过滤算法,对电影的评分进行预测。并在Movielens数据集上实验验证,该算法在平均误差方根(RMSE)上比SVD、SVD 的算法更优。  关键词:电影评分预测;SVD;RMSE;矩阵分解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079-02  1 研究背景  推荐系统
生地别名地黄、酒壶花、怀庆地黄。主产于河南、陕西、山西。属块根类药材。生地栽培采用地膜栽培技术能错开春播农忙时节,在商洛山区能提温保墒,提早种植,提高出苗率,防草除草,确
以往学生在选择自己的导师时十分盲目,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匹配度不高,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很合理的配置。利用高校教务系统的学生评教数据,对教师进行聚类,构建学生-导师矩阵,利用
马铃薯属高产作物,粮菜兼用,在商洛市粮食生产中仅次于玉米、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3万hm2 左右.但由于受气候、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马铃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鲜薯单产在1 0
在对陕西苹果主产区3县(区)102户果农调研的基础上,从果农的基本状况,作物技术、苹果投入、苹果销售、绿色苹果生产以及取消特产税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果农生产经营的影响等方面
OpenStack平台上的Swift组件是为用户提供永久的,大量的,可靠的云存储服务的。文章介绍了Juno版本OpenStack平台,并对该平台上的Swift组件了研究,然后在物理服务器上安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