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园思想是幼儿园自身的思想,是一定价值观念在幼儿园育人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教育方针在幼儿园的具体化呈现。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园历史,同时又是在上海市级层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幼儿园,办园思想始终引领着我园的发展,反映着我园一贯的教育价值追求。
一、“三育”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张
(一)“三育”教育思想的表述
“为每个幼儿健康幸福实施快乐启蒙教育”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三育”教育思想要求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和身心生长规律出发,以食育、体育和心育为载体,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心智聪慧、举止文明、自信快乐以及终身发展奠定早期素质基础。
(二)食育、体育、心育的概念界定
食育,泛指各种与饮食有关的活动。食育是饮食行为教育。幼儿食育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各项运动以进行身体锻炼,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活动。心育,幼儿阶段的心育是基于教育学取向的,以具有良好情绪为心理健康重要标志的教育活动。心育是教育整体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食育是体育的基础,食育是人的生存之本,健康饮食为身体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能量支持,而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消化,可以消耗掉体内摄入的多余脂肪,从而更好地促进饮食健康,使幼儿的饮食起居生活更有规律。经常适度的体育运动还能促进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幼儿的心理健康也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食育、体育、心育三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以“三育”教育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将其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体现,是幼儿阶段发展的关键需要,也是将健康理念的内涵转化成课程体系的重要办园思想。食育是前提,体育是基础,心育是保障。
(三)“三育”教育中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健康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确定了“三育”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做健康的教育。我们认为,现在的教育不能牺牲幼儿未来的幸福。当教师愿意为当下的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倾注心力,就是在做“健康的教育”。这里的“健康”包含四層意思,一是遵循幼儿生长发展规律;二是遵循教育规律;三是蕴含在一日课程和生活之中;四是关注到个体差异并施加有效影响。
看到真实的幼儿,发现幼儿的真实。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要好好地研究学生,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该运用观察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教师能理解幼儿的差异,能悦纳幼儿,说明教师有包容度,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否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如何让幼儿自主发展,则体现着教师的专业水平,这就是“看到真实的幼儿,发现幼儿的真实”的儿童观。
二、“三育”教育思想下的课程实践
1.与幼儿生活相关的食育
“三育”课程中的食育包括:食知、食操、食趣三个内容,指向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以锻炼为切入口的体育
“三育”课程中的体育包括:基本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认知。身体素质是基本运动能力的基础,基本运动能力反映了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能力发展充分的幼儿会更加自信地参加各项活动,更愿意迎接挑战,更具有竞争意识,更加合群,运动认知的发展也会更凸显。
3.营造文化氛围的心育
“三育”课程中的心育包括:情绪安定、保持愉快情绪、恰当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四个内容。
三、“三育”教育思想下的课程质量评价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三育”保教质量价值判断的核心内涵。“三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的课程质量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描述,借助PCDP评估工具,从认知、运动、语言、社会性情绪、艺术素养、学习风格六大领域,客观地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可以让我们及时获得佐证幼儿发展的数据,也可以让我们对混龄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多的了解,更可以让我们准确掌握课程实施效果,对课程潜在的问题进行微调或有选择的强化。
二是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和评价。我们认为,健康观最终应成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生活习惯。因此,建立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和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包括:日常饮水记录、用餐记录(幼儿自己记录下在幼儿园吃了什么,感觉如何)、每日菜肴播报等。自我评价包括: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大年龄幼儿为低年龄幼儿测量身高体重,并做成长记录。
三是依据幼儿的生长发育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和活动检测指标做出的评价。这部分评价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即时评价、阶段评价,从评价者可以分为保健、家长、社会三个方面,从使用的工具可以分为信息采集工具和测量工具两种。
四、“三育”教育的未来探索
教师队伍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幼儿园办园思想是否能够获得创造性的实践。西方当代社会学家鲍曼用“观光者”和“流浪者”隐喻后现代性的两种人格类型。如果用来隐喻教师,我们会发觉,当教师具有足够专业自信的时候,他就能获得“处于控制地位”的满足感,也就从被迫无奈承受教育变革的“流浪者”变为自由选择和融入变革的“观光者”,这种角色变化依靠的是教师必须对教育价值有着正确且透彻的“真知灼见”,这种能力是需要不断磨砺的。
幼儿教育最终是为了让每一个幼儿获得独特的发展,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三育”教育强调教师应对幼儿做出精准的观察和有依据的判断。首先要求教师要提高教育的洞察力。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决定了我们会采取怎样的教育管理行为和课程领导行为,是否能敏锐地洞悉教育发展方向,并做出高水平的决策与设计,这是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核心。其次要求教师要提高教育问题的解决力。教育改革中,问题是层出不穷的,能否敏锐地发现教育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而非“浮于表面”的现象,并围绕“深层次”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韧劲和策略,持续地突破与解决,这是幼儿园未来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