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使英语课堂教学陷入种种尴尬之中。为了使教师看得更远,飞得更高,重建英语教师的课程意识非常必要。应该重建英语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生成课堂,树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观,整合课程“三维目标”,促使“三维目标”的落实,重建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意识;缺失;重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1-0087-04
1 问题的提出
1.1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
我国的课程改革至今已有9个年头,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行为也在逐渐改变。然而,由于一部分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簿弱,致使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课程的主体、内容与评价方面,都存在着模糊观念,不利于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具体表现在:①课程三维目标浅表化。重语言知识、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②课程主体意识不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知道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明确自己还是课程的主体,“即自己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而且还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③课程生成意识不强。一部分教师把英语教科书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很少对课程创生。④课程资源意识不清晰。认为英语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⑤课程评价观发展意识淡薄。认为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忽视学生、家长和社区主体的存在;注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的终结性评价,无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质性评价;重视单一的考试或测试成绩,忽视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或表现性评价。
1.2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首先,课程是国家政策、价值观的反映,是由国家决定的,教育部门赋予教师的只有执行权,没有相关课程权。“在教师的观念中,如何把自己的课上好,那是他应该考虑的事情。至于说为什么要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内容,传授这些内容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发展,那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了,那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课程政策,使得我国的教师长期以来,有的是教学意识,缺的是课程意识”。
其次,课程意识先天营养不足。在师院开设的课程中,通常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且只有48~51课时,这对于一个教师在任职之初所接受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必然使得教师难以形成课程意识。
第三,课程意识后天补给缺失。“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以各种形式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不争的事实,但一部分教师忙于课堂教学及升学率,无暇顾及,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校长考查教师的主要指标还是升学率的高低,所以,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如何能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无暇顾及课程意识。
2 重建英语教师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英语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是优良传统和现代改革意识的结合,是指导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核心理念。只有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教师打造一双慧眼,插上一幅铁翅,才能使教师看得更远,飞得更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应认真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精神,建构课程主体意识和生成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拓展学用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突出学生主体、关注个性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方式,倡导主体参与,促进自主发展。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要确立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思想,坚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平等的,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与态度,具有主动性与能动性的生命体。学习不再是教师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不是教师精心预计的过程,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不仅要成就学生的今天,而且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基。
2.2 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通过自主建构学习新知的。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发展与自主建构的过程,主张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参与者,而非知识的被动获得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生知识当让位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自主发展,成为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主体。
2)合作学习: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以4~6人为一组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共同达标。
3)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在调查、实验、实践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根据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Project模块适合开展探究学习。笔者按下列方案践之收到了很好的成效。①提出问题。明确有待探究的问题,确立探究的起点;②搜集资料。收集所需信息资料,予以分类、归纳、综合;以解决或回答问题的方式来阐明信息资料,同时检验所收集信息资料的价值;③分析论证。分析论证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并进行反思补救:④展示交流。把数据分析的结论成果记录下来,用口头或笔头形式向同学、老师、学校或者社会汇报。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等。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综合展现;⑤反思发现。反思发现是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反思与检讨。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反省整个探究过程及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修正的过程,也是有效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精神的认识,体会科学探究精神的过程。
2.3 建构生成课堂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概念。外语教学需要精心、充分、科学、弹性的预设,更要注重引导生成、促进生成和拓展生成。具备教学机智的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与表达的时空,在动态过程中应对无法预见的问题,从而构建生成课堂。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行 为和语言表达等因素具有不可预见性,且具有生成性。教师只要善于重组这些生成信息,启发、调控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课堂教学在情境中生成、在互动中拓展、在求异中创新的可及性,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4 树立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性评价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发展性评价主张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自评为主,小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2)评价内容多样化。又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对课堂表现的评价,旨在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获得及时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改进学习。具体评价标准可参阅文献。
第二,学习态度和习惯评价。为了鼓励学习态度认真,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但学习成绩却暂时不太理想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出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可参阅文献。
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肯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起到导向的作用,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三,课外活动评价。为了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课外举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English Comer,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英文经典名曲歌咏比赛、英语故事接龙、1分钟即兴命题演讲、短剧表演等营造浓厚的英语口语氛围,并在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交互评价,使学生在听、说、读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信念和热情。按照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多元化、开放性原则,可制定对学生进行英语活动的形成性评价标准。标准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景性和质性方面的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可参阅文献[6]。
第四,过程性评价。评价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尤其注重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
第五,即时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能够有效地校正学习行为。
第六,激励式评价。旨在保护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更充分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适合于教学需要,能够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客观评价,既可以测评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也可以测评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陛和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3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重建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教师、文本的交互作用,要求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教师一学生、教师一文本、学生一文本的创生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理念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建时,首先应确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观,创生文本观;其次,整合课程“三维目标”,促使“三维F1标”的落实;第三,重建课堂教学:第四,回归生活。
3.1 确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观
“对话”教学使“教育成就每一个儿童”成为可能。新课程倡导师生、生生、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开放式“对话”,这种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生命主体,它不再将学生视作一个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以服从为存在方式的客体对象,而是与教师平等,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与态度的生命体。所以,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传递、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师生间的互动与平等交流;话语权不再是教师的特权,而是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享用的权利。整个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生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同时又是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对话”还使不同层次认识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这就为每个学生,不论是精英还是学困生,在原有认识层次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有了可能,从而把“教育成就每一个儿童”的理想变成现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3.2 整合课程“三维目标”,促使“三维目标”的落实
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素,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诉求。“但在现实教学中却遭遇着或流于形式,或顾此失彼,或名不真实,或标签化……的处境”。这可能是对“三维目标”理解有误造成的。首先,应该认识到课程“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可以割裂的三个分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系统。只有夯实语育知识,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情感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并加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据学情与教情,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不是每节课都能找到相应的落实方法与途径,它是教育的长期目标,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得到落实。第三,应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如果说讲授式教学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探究式学习更加利于过程与方法的实现,合作式学习更加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那么,“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以当堂落实“三维目标”。看来,应该视不同侧重的三维目标,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对新课程“三维目标”加以整合,促使“三维目标”的落实。
3.3 重建课堂教学
应该懂得,教师是“用课程教”而不是“教课程”。传统教学“教课程”的出发点是完成认知任务,眼中有书无人;重建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用课程教”,其着眼点是育人,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重建课堂教学首先意味着用足教材。对课文,要扎扎实实地教,不仅注重词汇、语法和阅读的教学,对口语交际、文化意识、策略意识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不仅注重阅读,也要关注听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其次,意味着用好教材。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设计编写了Project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但据笔者调查,很多老师都把Project模块作为阅读课来上,在教学中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上面介绍了笔者在Project模块开展探究学习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三,意味着要用活教材。宏观上要遵循课程的编排,不轻易改变教材;微观上,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增删调换某些模块。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WordPower和Task模块,因其材料松散,词汇偏难偏多,被许多老师弃而不上便是删减课程资源的实例。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英语课程应加强人文教育并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笔者常常利用英语文本,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从小就知道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文化。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增补了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等阅读材料,很受学生的欢迎。
3.4 回归生活
教育的本源是生活和实践,理应回归“生活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提倡‘回归生活’和‘社会实践’意味着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升华,和生活的教育意义的升华”。
[关键词]课程意识;缺失;重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1-0087-04
1 问题的提出
1.1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
我国的课程改革至今已有9个年头,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行为也在逐渐改变。然而,由于一部分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簿弱,致使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课程的主体、内容与评价方面,都存在着模糊观念,不利于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具体表现在:①课程三维目标浅表化。重语言知识、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②课程主体意识不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知道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明确自己还是课程的主体,“即自己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而且还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③课程生成意识不强。一部分教师把英语教科书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很少对课程创生。④课程资源意识不清晰。认为英语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⑤课程评价观发展意识淡薄。认为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忽视学生、家长和社区主体的存在;注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的终结性评价,无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质性评价;重视单一的考试或测试成绩,忽视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或表现性评价。
1.2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首先,课程是国家政策、价值观的反映,是由国家决定的,教育部门赋予教师的只有执行权,没有相关课程权。“在教师的观念中,如何把自己的课上好,那是他应该考虑的事情。至于说为什么要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内容,传授这些内容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发展,那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了,那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课程政策,使得我国的教师长期以来,有的是教学意识,缺的是课程意识”。
其次,课程意识先天营养不足。在师院开设的课程中,通常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且只有48~51课时,这对于一个教师在任职之初所接受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必然使得教师难以形成课程意识。
第三,课程意识后天补给缺失。“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以各种形式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不争的事实,但一部分教师忙于课堂教学及升学率,无暇顾及,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校长考查教师的主要指标还是升学率的高低,所以,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如何能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无暇顾及课程意识。
2 重建英语教师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英语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是优良传统和现代改革意识的结合,是指导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核心理念。只有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教师打造一双慧眼,插上一幅铁翅,才能使教师看得更远,飞得更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应认真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精神,建构课程主体意识和生成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拓展学用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突出学生主体、关注个性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方式,倡导主体参与,促进自主发展。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要确立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思想,坚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平等的,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与态度,具有主动性与能动性的生命体。学习不再是教师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不是教师精心预计的过程,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不仅要成就学生的今天,而且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基。
2.2 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通过自主建构学习新知的。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发展与自主建构的过程,主张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参与者,而非知识的被动获得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生知识当让位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自主发展,成为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主体。
2)合作学习: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以4~6人为一组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共同达标。
3)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在调查、实验、实践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根据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Project模块适合开展探究学习。笔者按下列方案践之收到了很好的成效。①提出问题。明确有待探究的问题,确立探究的起点;②搜集资料。收集所需信息资料,予以分类、归纳、综合;以解决或回答问题的方式来阐明信息资料,同时检验所收集信息资料的价值;③分析论证。分析论证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并进行反思补救:④展示交流。把数据分析的结论成果记录下来,用口头或笔头形式向同学、老师、学校或者社会汇报。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等。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综合展现;⑤反思发现。反思发现是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反思与检讨。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反省整个探究过程及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修正的过程,也是有效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精神的认识,体会科学探究精神的过程。
2.3 建构生成课堂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概念。外语教学需要精心、充分、科学、弹性的预设,更要注重引导生成、促进生成和拓展生成。具备教学机智的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与表达的时空,在动态过程中应对无法预见的问题,从而构建生成课堂。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行 为和语言表达等因素具有不可预见性,且具有生成性。教师只要善于重组这些生成信息,启发、调控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课堂教学在情境中生成、在互动中拓展、在求异中创新的可及性,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4 树立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性评价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发展性评价主张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自评为主,小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2)评价内容多样化。又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对课堂表现的评价,旨在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获得及时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改进学习。具体评价标准可参阅文献。
第二,学习态度和习惯评价。为了鼓励学习态度认真,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但学习成绩却暂时不太理想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出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可参阅文献。
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肯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起到导向的作用,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三,课外活动评价。为了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课外举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English Comer,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英文经典名曲歌咏比赛、英语故事接龙、1分钟即兴命题演讲、短剧表演等营造浓厚的英语口语氛围,并在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交互评价,使学生在听、说、读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信念和热情。按照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多元化、开放性原则,可制定对学生进行英语活动的形成性评价标准。标准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景性和质性方面的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可参阅文献[6]。
第四,过程性评价。评价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尤其注重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
第五,即时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能够有效地校正学习行为。
第六,激励式评价。旨在保护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更充分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适合于教学需要,能够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客观评价,既可以测评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也可以测评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陛和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3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重建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教师、文本的交互作用,要求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教师一学生、教师一文本、学生一文本的创生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理念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建时,首先应确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观,创生文本观;其次,整合课程“三维目标”,促使“三维F1标”的落实;第三,重建课堂教学:第四,回归生活。
3.1 确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观
“对话”教学使“教育成就每一个儿童”成为可能。新课程倡导师生、生生、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开放式“对话”,这种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生命主体,它不再将学生视作一个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以服从为存在方式的客体对象,而是与教师平等,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与态度的生命体。所以,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传递、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师生间的互动与平等交流;话语权不再是教师的特权,而是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享用的权利。整个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生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同时又是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对话”还使不同层次认识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这就为每个学生,不论是精英还是学困生,在原有认识层次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有了可能,从而把“教育成就每一个儿童”的理想变成现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3.2 整合课程“三维目标”,促使“三维目标”的落实
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素,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诉求。“但在现实教学中却遭遇着或流于形式,或顾此失彼,或名不真实,或标签化……的处境”。这可能是对“三维目标”理解有误造成的。首先,应该认识到课程“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可以割裂的三个分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系统。只有夯实语育知识,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情感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并加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据学情与教情,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不是每节课都能找到相应的落实方法与途径,它是教育的长期目标,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得到落实。第三,应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如果说讲授式教学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探究式学习更加利于过程与方法的实现,合作式学习更加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那么,“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以当堂落实“三维目标”。看来,应该视不同侧重的三维目标,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对新课程“三维目标”加以整合,促使“三维目标”的落实。
3.3 重建课堂教学
应该懂得,教师是“用课程教”而不是“教课程”。传统教学“教课程”的出发点是完成认知任务,眼中有书无人;重建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用课程教”,其着眼点是育人,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重建课堂教学首先意味着用足教材。对课文,要扎扎实实地教,不仅注重词汇、语法和阅读的教学,对口语交际、文化意识、策略意识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不仅注重阅读,也要关注听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其次,意味着用好教材。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设计编写了Project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但据笔者调查,很多老师都把Project模块作为阅读课来上,在教学中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上面介绍了笔者在Project模块开展探究学习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三,意味着要用活教材。宏观上要遵循课程的编排,不轻易改变教材;微观上,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增删调换某些模块。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WordPower和Task模块,因其材料松散,词汇偏难偏多,被许多老师弃而不上便是删减课程资源的实例。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英语课程应加强人文教育并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笔者常常利用英语文本,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从小就知道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文化。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增补了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等阅读材料,很受学生的欢迎。
3.4 回归生活
教育的本源是生活和实践,理应回归“生活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提倡‘回归生活’和‘社会实践’意味着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升华,和生活的教育意义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