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北京教育学院于2014年成立首都基础教育人才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人才院”),为展示汇报一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北京市各区教师培训机构共商深化教育人才培训研究大计,于2016年1月13日召开“为培养中国好教师而努力—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讨会”,来自各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干部教师培训办公室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等150多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公布了《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究与评论(2013-2015)》《基础教育人才发展政策汇编与分析(2015)》等研究成果,并围绕“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教育人才队伍,迎接‘十三五’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新挑战”的主题,对人才规格、人才结构,以及培训发展趋势的前景进行了研讨。
  会上,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作了题为“为了成就中国好教师而努力”的主报告,倪燕博士作了首都教育人才发展分析统计报告。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院长李万峰分别就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区域教师培训的思路和校长培训的变革作了专题报告。北京教育学院院长何劲松、副院长钟祖荣,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杨江林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本次研讨会填补了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究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拓展了各区对教師队伍建设的研究视野,更好地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者深化对基础教育人才发展规律的研究。今后,人才院将每年定期发布对基础教育人才政策和现状的研究文献及资料分析报告,为首都教师培训部门提供工作指南和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就是要创造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教育供给。北京市海淀区在坚持既有教育优势的同时,根据不同学校的自身特点,倡导多样化、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开发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长与发展。在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看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海淀教育人的目标,从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到让更多孩子都能“上好学”,是海淀区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目标。
编者按: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德”成为热议话题。本期《专题策划》特邀相关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从基于学生“需要”的关怀伦理视角、“师爱”的内涵解读、关注学生精神生命、“师德”的根本精髓与具体体现以及“尊重学生”——教师须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等五方面具体探寻“师德”的真谛,以飨读者。
在波士顿的生活既简单又充实,当时我们每星期都要开一个团队会议,每次有十来人参加,其中有教授、博士后和博士生,学术气氛浓厚,每个星期都能看到学术进展,特别有意思。  我初次见到先生是1994年在科学院遥感所参加国家重点基金项目会议上。先生身穿黑色大衣,一进来先给大家发烟。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有点儿惶恐,没见过大名鼎鼎的学者给所有人发烟的。后来我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到UMASS Boston和波
金沙小学是这样一所学校:在这里,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同的孩子;没有不好的教师,只有不同的教师。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能去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善于做什么,不善于做什么。不断地发现、改进、创造,是金沙小学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感到幸福的源泉。  2016年金秋的金沙小学,校园里静静地发生着某种让人欣喜的变化。学生们的课堂上迎来了不同的“新”教师面孔;教师们的课堂中,涌现了更多不同个性的“新
美国教育学家莉莉安·凯茨(Lilian Katz)教授认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在三个层面进行:知识、能力与气质,而气质是最重要的目标。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晋江四小”)提倡气质教育,其内涵不仅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而且是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是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和個性化特质。因此,学校围绕“培养有气质的学生,蕴育现代化小公民”的校本课程改革总目标,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校
2013年11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老中青三代教育学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隆重开幕。中国比较教育创始人、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主席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学报》执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于述胜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80后新锐王熙老师分别作为老、中、青三代教育学者的代表针对“教育的文化自觉”展开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1]”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发展、情操陶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渐渐得到重视。但是,即使一些学校投入的建设成本高,由于忽视儿童兴趣和认知发展特点等,并未发挥良好的文化熏陶的  作用。  201
激发学生自我选择与实现的  内在动力  —青岛二中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文/法少鹏  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通过不断强化学校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来达成教育学生的目的,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即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  生命个体具有自身的潜能与需要,生命也有自我选择与实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这和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阳明文化的“知行合一”等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2017年7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以“知行合一与研学旅行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法社会。家族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那么深广和明显,以至于不同学科的学者,尽管所受的学术训练有别,考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各异,但都殊途同归,注意到了家族制度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缺乏任何‘警察’概念的疲软帝国”,在这个疲软帝国的县以下,主要是靠家族的治理。一个聚族而居的家族,具有政治上的自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我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