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就是要创造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教育供给。北京市海淀区在坚持既有教育优势的同时,根据不同学校的自身特点,倡导多样化、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开发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长与发展。在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看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海淀教育人的目标,从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到让更多孩子都能“上好学”,是海淀区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目标。
  :陆主任,您好。海淀区是北京市教育强区,海淀区的教育、科研在全国都具有领先地位。您如何理解海淀区的教育教学特色和优势?
  :海淀区是一个教育大区,教育形态多样。形态的多样体现在既有城区学校,又有农村学校。从教育结构来看,既有公办学校,又有民办的和国际合作的学校,公办学校里面有教委办的还有大学办的。我们的职业教育学校由原来的三所整合为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这所学校是国家级的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办学质量、招生、就业情况都非常好。我们的特殊教育门类也是最全的,从特殊教育领域来讲,海淀的水平也是全国领先的。现在,我们把海淀区的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第三聋人学校和培智中心学校合并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并更名为北京市健翔学校,健翔就是健康飞翔的意思。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现在特殊教育主要提倡融入,要平等对待这些特殊孩子,不给他们贴标签。因此,在起校名时,我们尽量回避带有生理障碍的词汇。我们认为这些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我们要通过教育让他们重新展翅飞翔。海淀区以前还有工读学校,主要是行为上有问题但还没到触犯法律程度的未成年人就读的学校。现在我们把它改名为海淀寄读学校,是为了避免给这些孩子打上一个不好的烙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走弯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全纳的教育,帮助这些孩子成长、成才。
  海淀区丰富的教育生态,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育供给。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海淀区的学校数和学生数都是北京市最多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幼儿园和学前,我们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了31万,占北京市的1/5,可以说,海淀是教育大区,我们在基础教育上做到了全覆盖。海淀区有最优秀的学校,也有相对需要提升的学校,或者叫后发优势学校。从近几年的教育改革来看,我们努力保持海淀区教育生态的差异化,但是教育品质是没有差距的。我们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允许学校提供多元的教育供给,换句话说,学校应该有不同特色。习总书记今年在八一学校讲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学校要办出特色,教师要教出风格。”学校和教师都要有不同的样子,要提供多元的教育供学生和家长选择,所以我们特别倡导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尝试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倡导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可以有差异,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好的教育就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们也特别强调在基本的原则和框架之下,校长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赋予校长自主权。海淀区这几年各类学校的发展都非常快。名校、大校的发展自不待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特别可喜的是,一些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发展态势也非常好。从今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达到600分的学校有90%多,绝大多数学校都有高分段的学生,本科上线率已经突破了90%,是历年来最好的。这个数据说明,原来基础薄弱的学校有所提升了,从分母变成分子了。总体而言,海淀区的教育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教研氛围、科研氛围都比较浓厚,校长都有力争上游的想法和冲劲,学校能够给每个孩子都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海淀区区域大、学生数量多、南北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海淀区促进地区教育资源均衡的策略是什么?
  :为了消除南北差异,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利用北部开发的契机,加大对北部地区新建校的建设,比如清华附中永丰学校,一零一中学的温泉校区。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建成后能够提供近3000个优质学位。我们通过建设新学校来改善和提升北部地区的教育质量,这些新学校都是由南部的优质校来承办的。优质校和承办校的教师队伍是流动的,课程评价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相同,这样,就增加了北部地区的优质校,增加了优质学位的供给。
  第二项措施是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我们通过“校安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使北部校区的硬件建设能够跟南部地区同步。现在,北部地区一些学校的硬件条件已经超过了南部的一些学校。
  第三项措施是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支持,提升北部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成立了北部教师研修中心,通过这个研修中心加强对北部教师的培训。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名师指导团,由海淀区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名师指导团送课上门,帮助北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此外,增加北部教师的培训经费,提高北部教师待遇,以此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当然,海淀区南北部的差异是历史形成的,短期内想达到一致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一直在不断融合。
  :2015年年底,海淀区正式公布新学区的划片,将原来的12个学区调整为17个。“学区”调整背后有怎样的深意?
  :学区制改革以后,原来的12个学区调整为17个,这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教育不单单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还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来办的。因此,我们把学区内的政府资源、企业资源、科研院校、大专院校等资源聚集在一起。每个学区都成立了一个30人左右的学区委员会,学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当地政府的一把手来担任,学区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内热爱教育的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等组成,共同商讨地区教育发展。学区整合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羊坊店学区,中华世纪坛、军事博物馆都在这个学区,所以学校经常与这些单位一起合作举办活动,这些单位也非常愿意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来。通过学区组建,整合了社会资源,扩展了教育空间。教育办好了,当地居民自然也会受益,现在在海淀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大家都愿意为教育做贡献。   其次,学区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以往,教委要管理那么多孩子的入学问题,现在幼升小在学区内就可以解决了。我们发现成立学区以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更加有序,同时也更具有前瞻性,能够预测到未来这个学区的学位匹配情况。
  再次,我们在学区委员会下面设有常驻管理机构—学区管理中心,学区管理中心的职能类似于学区委员会的秘书处。学区管理中心,可以协调和促进学区内各学段学校之间的交流,推动建立贯通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今后,我们打算进一步促进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均衡、教育水平和质量均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区制改革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这是学区制改革的深意,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均等的措施。现在海淀区是教育大区,但我们不敢说我们是教育强区,因为还有南北教育差异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发展步伐,将海淀区建设成高水平、均衡化的教育强区。
  :海淀区名校星罗棋布、教育人才聚集,如何盘活这些资源,保持海淀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海淀区应该说是教育资源最丰厚的区,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从海淀区来讲,驻区高校有33所,科研院所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0多家,这都是我们的资源。为了盘活这些资源,除了通过学区制整合教育资源以外,我们还通过项目推进资源共享。其中包括名校教育集团,实行教育集团、教育联盟的整合,比如,我们和首都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联盟,联盟校包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小、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等7所学校。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把人才聚集在一起研究基础教育。
  教育和科技是海淀的两张名片,我们也在尝试把教育和科技进行整合,把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一些产品变成中小学生的实践项目。我们下一步打算在北部建立一个海淀区中小学STEAM教育实践学校,由海淀区的高科技企业来承办,提供科技方面的支持。中小学生可以在这个基地进行实践,开展创新教育。我们的设想是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STEAM实验基地,学生可以在实验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最新的科技成果。
  :2016年3月,海淀区启动了“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和“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这对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建设具有哪些重要价值和
  作用?
  :“十三五”开局,我们就启动了三大工程。第一个大工程是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办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所以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首位。
  第二大工程是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主要定位在义务教育。“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建成了44所素质教育优质校,但这个比例还是不够。海淀区学生在优质校就读的比率才70%,我们希望“十三五”期间在优质校就读的学生比率提升到90%,这就需要我们建设新的优质学校。新优质学校的建设工程,有的是学校自己来报名,我们前期也经历了专家的评审,给学校把握方向,然后实行集群化。因为这些参与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的学校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校,都是普通校。我们为这些学校提供专家资源,对每个学校的办学进行个性化指导,指出改进和发展的方向。通过集群式的优质校建设工程,带动一批普通校在“十三五”期间成为新优质校。我们对新优质学校的定义是,教育观念是新的,通过提高办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品质提高,让老百姓满意。
  第三大工程是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主要定位在高中,我们要把一批高中建成新的品牌校。海淀区有一批名校,比如人大附中、十一学校、一零一中学等,这些品牌学校是老百姓认可的。我们有一些学校老百姓还不完全认可,比如说五十七中、玉渊潭中学、海淀实验中学,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学校,我们要把这些学校变成老百姓认可的新品牌学校。
  这三大工程实际上是在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行动方式,我们帮助学校,一起进行集群式发展。原来是校长一个人带领学校的团队在走,现在是若干个学校并肩行走。学校在教委的帮助下,整合社会资源、专家资源,一起把我们的学校办成老百姓更认可的好学校。
  :人才是海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石,师资队伍建设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如何促进优秀教师、校长的流动,使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化?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有一些优秀教师。从结构上来说,海淀区的特级教师数量是全北京市最多的,在职的特级教师差不多占到1/5;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也是最多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名师队伍的建设,我们成立了名师工作站、名校长工作室。我们认为教育家应该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通过研讨会的引领,带领一批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骨干教师,来实现教育家办学。
  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也加大了力度。将几个部门整合,由海淀区教委的人力资源科和教委直属事业单位—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一起牵头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由于涉及教师编制的问题、进京指标的问题,许多非京籍优秀教师没有进京指标。我们现在进行的一项改革是,建立海淀教委的人才库。人才库的教师除了没有编制以外,享受在编教师的同等待遇,不同的人才不同的奖励,高不封顶。这些人才由海淀区统一管理,评价也是由教委人才中心的人才库统一评定。用高待遇吸引优秀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撬动教师队伍建设,而且这些人才完全是流动的。今后,优秀校长也会逐步实现流动。我们希望通过改革的方式,逐步均衡优秀的教育资源,这其实也是供给侧的改革。
  :您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您一直坚守的教育信念或理想是什么?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既要关注当下,又要关注未来。关注当下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意志品质、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公民。正如前辈所言,教育“不是工业是农业”,基础教育是“培根”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满理想主义,但也要有现实主义。教育改革就像放风筝,目中要有天空,眼中要有目标,手中要有分寸,脚下要有土地。因此,我们做教育就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个体,教师和学生能在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彰显学校办学实力、推行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是展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基于文化立校的理念,我校立足自身传统和学校文化,确立了以“雅成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学校特色文化,旨在打造特色校园。接下来,笔者谈一谈我校的办
近年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评估加快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化,许多地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但受生源、地缘等客观因素影响,国家还在不少边远山区、海岛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规模较小且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依附于中心学校的乡村学校”,这些学校相对来说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本文将这类学校定义为“小规模乡村学校”。这类小规模乡村学校往往是小学,教育界约定成俗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由原来的重硬件建设,已经转向以应用为中心,区域性地推动应用的“三度”落实,即广
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在17岁那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礼记·檀弓》)“东南西北之人”者,漂泊不定也。从那时开始,孔子就认定自己是个行者,一生都将行走在路上。的确,孔子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路上。他19岁去宋国(今河南商丘)娶妻,28岁东登蒙山(今山东平邑县),南去郯子国(今山东郯城县),34岁入周(今河南洛阳),35岁去鲁适齐(今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以语文这一基础工具学科为例,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更真实地体现出职高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  在职高教材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中,有一堂口语交际课,实用性很强,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照本宣科,死板教学。笔者将以两个专
教育精准扶贫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前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背景下,教育扶贫是治本之策。“扶贫必扶智”,消除贫困人口的“贫”、防止返“贫”,阻碍贫困代际间的传递,这需要依靠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来实现。  一、农牧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的对象主要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家为使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脱贫采取了各种措施:建设标准化校园、义务教育年限向两端延伸、实行“两
如何能在满足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以前沿性、综合性、现实性的知识?如何给予少数在某方面具备更强能力和需要的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构建了课堂戏剧教育和活动性戏剧教育两种实践模式。  一、戏剧教育理念初探  众所周知,人们根据戏剧中的诸多元素在综合艺术中的组合状态及其地位来判断这些综合艺术各自相异的艺术特征。但是,就活生生的艺术生命而言,形式构成诸元素远远
本刊讯 9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201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委员徐勇、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群等出席  会议。  此次年会的主题是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这是当前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焦点议题。传统文化教育只有通过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实现健康、有
2015年1月8日下午4点多(伦敦时间),我刚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图书馆回到住处,IPAD显示有两条未读微信。点击微信查看,一则是范文霞老师告知:“黄先生今晚8:00医治无效,走了。”一则是朱珊老师转发的黄济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顿时,我的大脑一片茫然,悲伤随即包围着我。但是,那时的北京时间已是2015年1月9日凌晨2点多,不便与国内的范老师和朱老师通话,只能期盼着北京那边早点天亮。  一夜无眠,窗
每当看到高原上新来的年轻脸庞,我便不由得想起1999年自己入藏时的那些青葱岁月……  那时,西藏的教育正处在“普九”阶段,中小学亟须补充教员,尤其是高寒地县的缺编情况十分严重。于是,我们同去的6人按需分配到山南地区的几个高寒县,有四人(三男一女)被安排到浪卡子县。从此,我们展开了一段崭新而刻骨的人生旅程。  浪卡子县是山南地区12个县中海拔最高、条件最差的一个,县城所在地海拔4400多米,虽有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