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项繁复的精神劳动,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就很难写出什么佳作来。
关键词:小学作文;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80-001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写作,是一项繁复的精神劳动,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就很难写出什么佳作来。反之,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而又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可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学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要达到这个效果,我不断寻找方法,结合最近的教学,我悟出了四点:
一、立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一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空洞,正是由于缺乏写作材料,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的积累,最初是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二、善于赏识,发现习作亮点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
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看文末的红色评语,他们很想从中读到老师赞美、鼓励的话语。哪怕是一句简单的“写得真不错”也会令他们信心倍增。因此,教师的评语切不可敷衍了事,而应该是认真细心地批阅,尽量从中发现闪光点,然后恰如其分地写下几句赞赏、鼓励的话。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而不是无中生有或卑躬屈膝的谄媚奉承与溜须拍马。赞美是对他人成就的认同,对他人人格的尊敬。实践证明,我的做法是可行的,好多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读写结合,激发阅读渴望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关键词:小学作文;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80-001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写作,是一项繁复的精神劳动,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就很难写出什么佳作来。反之,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而又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可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学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要达到这个效果,我不断寻找方法,结合最近的教学,我悟出了四点:
一、立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一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空洞,正是由于缺乏写作材料,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的积累,最初是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二、善于赏识,发现习作亮点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
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看文末的红色评语,他们很想从中读到老师赞美、鼓励的话语。哪怕是一句简单的“写得真不错”也会令他们信心倍增。因此,教师的评语切不可敷衍了事,而应该是认真细心地批阅,尽量从中发现闪光点,然后恰如其分地写下几句赞赏、鼓励的话。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而不是无中生有或卑躬屈膝的谄媚奉承与溜须拍马。赞美是对他人成就的认同,对他人人格的尊敬。实践证明,我的做法是可行的,好多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读写结合,激发阅读渴望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