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谱作为一种极具直观性的视觉符号材料,其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加以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复杂的音乐材料形象化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还可以幼儿在此辅助下理解乐曲内涵,掌握音乐节奏等,促进其歌唱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往往会立足图谱的特点,借助不同方式发挥其教学优势。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图谱;应用对策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应用图谱,不仅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还可以使幼儿在直观形象的观察过程中建立起清晰的音乐概念,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发展。倘若教师在幼儿园阶段无法以形象且简单的形式向幼儿呈现音乐材料,其将在歌唱的过程中陷入迷茫,导致歌唱活动低效甚至无效。对此,我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立足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特点等,采取多样的方式将图谱展示在幼儿面前,借此帮助他们理解歌词、掌握乐曲节奏等。
1.利用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众所周知,理解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歌词是歌唱活动的基础,在幼儿歌唱活动开展中,倘若其无法深刻地感知、理解歌词内容,在歌唱的过程中将会诸多的问题。对此,我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为了提升幼儿的歌唱水平,往往以歌词的理解为切入点,使其在扎实理解的过程中,对乐曲学习产生兴趣,并能牢牢四识记歌词内容,自主演唱。以“柳树姑娘”为例,我在歌唱活动开展中,会根据歌词的内容,一边演唱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画面。如,在一开始歌唱的时候,我现在黑板上画出一颗柳树,此时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观察可以获知,这首歌曲与柳树有关。在演唱到低声部的“啦啦啦”的时候,我则在柳树的树枝上慢慢地画上一些嫩芽,以此使孩子们在乐曲和画面的结合下,获得愉悦的感受。在唱到“洗洗干净,多么漂亮”的时候,我在柳树的旁边画上了一条波浪翻滚的小溪……如此直观画面展示,不仅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自主觀察的过程中,配合歌词,理解其内涵。在之后的歌唱过程中,孩子们自然会随着歌词的吟唱,自主地大脑中描摹出这样的画面,以此在“境”的驱使下,产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其歌唱水平的提升。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节奏
节奏作为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把握乐曲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就我所执教班级的孩子们来说,其音乐的节奏感是差强人意的,不少孩子毫无节奏感,在歌唱歌曲的时候,往往是随心所欲。如此歌唱,不仅限制着幼儿歌唱水平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歌唱。需要注意第一点,节奏是极具抽象的内容,倘若教师在歌唱活动开展中采取语言描述的方式,将会把孩子们引入迷茫状态,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如此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效,还削弱了孩子们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我立足节奏的特点,尝试将图谱这种直观的形式引入歌唱活动之中,使孩子们在抽象的节奏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图示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图谱的辅助下,加深对节奏的认知与感受。以“捏面人”为例,这首乐曲中的歌词内容是较多的,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为了使所执教班级的孩子能扎实地掌握这首乐曲节奏,在歌唱活动开展中用不同的图示表示了不同的歌词含义,并在展示图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体态语的作用,为孩子们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使其在直观的感受过程中了解京韵飞唱法。如此教学,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还使其在图示、动作的观看过程中自主地感知到乐曲的节奏,有利于其节奏感的养成。
3.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控制声音
声音的控制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声音的强弱变化是教师无法用语言直接描述出来的。就算一些教师发挥其语言技能的作用,利用语言描述向孩子们解释声音的强弱变化,但是,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将教师的语言说明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由此导致声音控制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时,教师不妨利用直观而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其在形象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小猫和大猫”为例,我在歌唱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幼儿掌握大猫和小猫的声音强弱变坏变化,在歌唱的时候,借助粗粗的波浪线来表示大猫粗响的声音,借助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软软的声音。当孩子们在歌唱的时候,我配合相应的歌词指出波浪线,以此使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准确控制声音。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后,我还鼓励孩子们按照这首乐曲的声音变化,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编创“小羊和老羊”、“小狗和大狗”等乐曲,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其歌唱能力。
总之,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感受节奏、控制声音等,借此使其在轻松自由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歌唱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吕艳.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设计和运用策略[J].亚太教育,2016(07):3.
[2] 陈芳芳.由形入声寓声于情——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市场,2013(45):203-204.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图谱;应用对策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应用图谱,不仅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还可以使幼儿在直观形象的观察过程中建立起清晰的音乐概念,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发展。倘若教师在幼儿园阶段无法以形象且简单的形式向幼儿呈现音乐材料,其将在歌唱的过程中陷入迷茫,导致歌唱活动低效甚至无效。对此,我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立足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特点等,采取多样的方式将图谱展示在幼儿面前,借此帮助他们理解歌词、掌握乐曲节奏等。
1.利用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众所周知,理解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歌词是歌唱活动的基础,在幼儿歌唱活动开展中,倘若其无法深刻地感知、理解歌词内容,在歌唱的过程中将会诸多的问题。对此,我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为了提升幼儿的歌唱水平,往往以歌词的理解为切入点,使其在扎实理解的过程中,对乐曲学习产生兴趣,并能牢牢四识记歌词内容,自主演唱。以“柳树姑娘”为例,我在歌唱活动开展中,会根据歌词的内容,一边演唱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画面。如,在一开始歌唱的时候,我现在黑板上画出一颗柳树,此时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观察可以获知,这首歌曲与柳树有关。在演唱到低声部的“啦啦啦”的时候,我则在柳树的树枝上慢慢地画上一些嫩芽,以此使孩子们在乐曲和画面的结合下,获得愉悦的感受。在唱到“洗洗干净,多么漂亮”的时候,我在柳树的旁边画上了一条波浪翻滚的小溪……如此直观画面展示,不仅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自主觀察的过程中,配合歌词,理解其内涵。在之后的歌唱过程中,孩子们自然会随着歌词的吟唱,自主地大脑中描摹出这样的画面,以此在“境”的驱使下,产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其歌唱水平的提升。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节奏
节奏作为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把握乐曲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就我所执教班级的孩子们来说,其音乐的节奏感是差强人意的,不少孩子毫无节奏感,在歌唱歌曲的时候,往往是随心所欲。如此歌唱,不仅限制着幼儿歌唱水平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歌唱。需要注意第一点,节奏是极具抽象的内容,倘若教师在歌唱活动开展中采取语言描述的方式,将会把孩子们引入迷茫状态,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如此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效,还削弱了孩子们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我立足节奏的特点,尝试将图谱这种直观的形式引入歌唱活动之中,使孩子们在抽象的节奏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图示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图谱的辅助下,加深对节奏的认知与感受。以“捏面人”为例,这首乐曲中的歌词内容是较多的,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为了使所执教班级的孩子能扎实地掌握这首乐曲节奏,在歌唱活动开展中用不同的图示表示了不同的歌词含义,并在展示图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体态语的作用,为孩子们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使其在直观的感受过程中了解京韵飞唱法。如此教学,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还使其在图示、动作的观看过程中自主地感知到乐曲的节奏,有利于其节奏感的养成。
3.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控制声音
声音的控制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声音的强弱变化是教师无法用语言直接描述出来的。就算一些教师发挥其语言技能的作用,利用语言描述向孩子们解释声音的强弱变化,但是,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将教师的语言说明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由此导致声音控制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时,教师不妨利用直观而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其在形象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小猫和大猫”为例,我在歌唱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幼儿掌握大猫和小猫的声音强弱变坏变化,在歌唱的时候,借助粗粗的波浪线来表示大猫粗响的声音,借助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软软的声音。当孩子们在歌唱的时候,我配合相应的歌词指出波浪线,以此使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准确控制声音。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后,我还鼓励孩子们按照这首乐曲的声音变化,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编创“小羊和老羊”、“小狗和大狗”等乐曲,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其歌唱能力。
总之,在幼儿园歌唱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感受节奏、控制声音等,借此使其在轻松自由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歌唱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吕艳.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设计和运用策略[J].亚太教育,2016(07):3.
[2] 陈芳芳.由形入声寓声于情——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市场,2013(45):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