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的机制参与和调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青年,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骨坏死已进展至中晚期,关节置换可能是疗效最好的治疗方式.但人工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年轻患者接受了关节置换,则后期可能需要经历一次或多次翻修.早期诊断、采用简单的方法阻断骨坏死进展、避免股骨头塌陷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疗的目标.所以,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用和发病机制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11至2021年相关文献,应用摘要检索进行检索,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对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阐述.结果 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47篇.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理论,这些理论都与长链非编码RNA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主流的观念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异常分化,以及脂肪代谢紊乱血液供应不足、基因多态性相关;②长链非编码RNA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对凋亡的作用机制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基因多态性如何调控长链非编码RNA等问题;③因此,对长链非编码RNA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通过直接或间接压迫脊髓或周围的血管而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功能障碍,颈后路椎板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的:评价保留颈后肌韧
目的探讨在颈椎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稳定肌训练对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颈椎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两组共脱落15例,最终纳入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稳定肌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
目的了解青年癌症患者对移动健康应用的使用体验,为提高健康应用的使用率及持续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5—6月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内科病房的12例青年癌症患者,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4个主题,分别为使用态度存在差异(用于康复管理、当作验证手段、产生抵触情绪、减少使用频率);功能开
目的:探讨调整择期手术应答时间及相应综合改革措施对手术室运行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7—12月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手术应答时间进行调整,建立多部门协作系统,优化手术
背景:斜外侧椎间融合是当前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术后发生融合器侧移的处理方式尚无定论,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斜外侧椎间融合后不同情况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越来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并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住院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住院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SAS、SD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得分。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膝关节置换的后常见并发症,关于其影响因素介绍较多,但有关影响因素的阈值介绍较少.目的:探讨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髋、膝关节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的多学科团队管理对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化疗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19年10月— 2020年1月入院化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2—4月入院化疗的34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肿瘤手术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3月和2018年9—12月分别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3月品管圈活动前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加速康复方案;将2018年9—12月品管圈活动后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基于循证品管圈实施加速康复方案。比较两组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落实率、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