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死里逃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海岛上出生、海岛上长大的人,所以爹妈给我起名叫海生。15岁时,我就随大人乘帆船出海打鱼,后来自驾机帆船作业,可以说海上行船如走平地,也算是老把式了。谁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家门口竟遭遇了一次海上生死惊魂,风浪中独自依托失去动力的机帆船漂泊了七天七夜。
  海上遇险
  那年初夏,我驾着自家的机帆船,行进约5小时,到县城内的长山岛拉些砖头回来用。远离大陆的海岛渔民,平时生活不缺海鲜,进城往往先往菜市场跑。我买了些黄瓜、西红柿、小萝卜等蔬菜,又买了几斤糕点,接着装砖就往回赶。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本不应有坏天气的初夏,却不知为何来了一场大雾。微弱的能见度,使我这个自认为是老把式的人在家门口迷了航。那时,小船上还都没安装罗盘,我也没有手机,就摸索着往自认為是自己村的方向开船。跑了近6个小时,也没找到自己的村子,柴油彻底用光了,机帆船失去了动力,成了海上随波逐流的漂浮物。我躺在船上长叹一声: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万一起了大风,天绝我也!冥思苦想没咒念,想着想着也就睡了过去。
  天刚放亮,我就醒来,只见浓雾已经散去,依然没起风。我急忙寻找标志物,重定海上方位。可是寻望一周,全是天连水、水连天,无任何标志可言,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能有船只路过此地。两天过去了,毫无过往船只的踪迹。这时,我心里真有些害怕了。经过第三天的孤独之后,我的心里反而镇定下来:活人总不能叫尿憋死,得瞪大眼睛看海面上能否出现救我一命的目标。说来也巧,这天还真的看到了一条大船,可惜我脱下上衣使劲地挥动,大船却像是压根儿就没看见我,很快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虽然没有求救成功,但我心里有了底:这儿离通往天津、大连的主航道不远,否则不会有大商船过往。想到此,我心中油然升腾起希望之光。
  此后两天,我先后又看到两条大船,但无论我怎样使劲甩我的上衣,大船总是若无其事地过去。是看不到远处海面上失去动力的小机帆船,还是生怕我是海盗,靠近了会惹麻烦?不得而知。就这样漂泊了整整七天七夜,第八天,我迎来了救星:一艘崭新的荷兰商船进入我的视线。
  幸运获救
  我急忙跳起来挥动手中的上衣。荷兰船很快靠过来了,他们二话没说,连人带小船一下子都吊到他们的大船上。我这才长出一口气,瘫软在自家的小帆船上,真想美美地睡一大觉。
  荷兰商船上的船长和船员可真热情。他们中有一位懂点中文,为我与船长、船员交流提供了方便。还有一位懂点医务,小心地扶我到船长室的软床上,要给我检查身体。作为海上渔村的一个小小渔民,乍一受到老外如此热情的照料,我内心激动,睡意全无。我连连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并说:“别看我在海上漂了这么多天,除了孤独、害怕、想家外,既不缺吃,又不缺喝,因为船上有我买的可充饥的蔬菜和糕点,身体绝对没事。”
  说话间,荷兰商船进了大连港。码头上,要举行欢迎荷兰船首航中国的仪式,但荷兰船长顾不上参加。他叫了辆出租车,把我带到大连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结果没发现任何问题。荷兰船长又带我参加了海员俱乐部为该船首航举行的海员餐会,还联系为我的机帆船加满油。我谢别远道而来的救命恩人,驾着自家的机帆船,踏上归途。
  我七天七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家里已经乱成一团了。孩子不上学了,老婆不但不能到加工厂上班,还得有专人陪着劝解。我的突然出现,让他们惊呆了。我说,都别哭了,是荷兰的商船救了我。我问老婆:“手头上还有多少现金?”她转悲为喜,说还有5000元。我说,把这些钱都给我,你再找人把船上的砖头全卸下来,加满油,我得再赶回大连答谢救命之恩,晚了,荷兰商船就开走了。
  跨海情缘
  很快,我驾着机帆船又返回大连,找到海员俱乐部经理,拿出从家里带来的5000元,说:“我要答谢荷兰商船全体船员和海员俱乐部全体人员,请您给我操办酒席。”俱乐部经理说:“答谢荷兰船员我可以给你办理,但答谢海员俱乐部没必要,再说我们有严格的纪律。”
  就这样,我终于赶在荷兰商船离港前办成了答谢宴会。宴会上,海员俱乐部经理要我讲几句。讲什么呢?我未开口,眼睛就湿了。“我,中国的一个小小渔夫,在大难临头时,竟然得到荷兰船员们的热情救助。中国人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亲爱的荷兰船员朋友们,今后你们有机会再来中国,不管停靠哪个码头,我一定要去看望你们!”一席话,说得荷兰船长、船员也都感慨不已。荷兰船长将事先准备好的从海上发现、救捞到答谢宴会的全程照片汇成影集,送给我留念,并和我互相留下了联系电话、电报号码。
  又是一年花开时,我突然接到荷兰船长发来的电报:“老朋友,我的船又将来大连了,这次我是带着夫人一起来的,若有时间,请你也偕夫人来大连一聚。”我平生第一次把老婆好好打扮了一番,带着她如约而至,与荷兰船长夫妇一起边游大连美景,边叙恩情友情,一晃就是三天。临别时,荷兰船长又将两家四口相聚的全套照片汇成影集,送给了我。
  回到海岛渔村,人们都说:“你老小子因祸得福,一来二去与老外搭上了。”我说:“这就是大海的魅力,要不然,我这个小小的渔夫,怎能与远在北欧的洋人交上朋友呢!”
其他文献
炖是一种健康的烹调方式,温度不超过100℃,可最大限度保存各种营养素,又不会因为加热过度而产生有害物质。炖菜时盖好锅盖,与氧气相对隔绝,抗氧化物质也能得以保留。  经长时间小火炖煮,肉菜变得非常软烂,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孩子和胃肠功能不好的人群。小火慢炖让食材非常入味,味道可口。一锅炖菜里往往有四五种食材,营养多样。炖菜汤多,连汤带菜一起吃,营养不浪费。  炖好一锅菜有四个关键:  第一,蔥、
期刊
“人家娶媳妇时可是花了两万元钱彩礼的,你能和人家比吗?”每次村里人聚在一起喝酒时,大家都会拿这句话揶揄三叔。  三叔是在二十多年前结的婚。那时候结婚,男方给女方所谓的“彩礼钱”,不过就是几套衣服或者几匹布料,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聘礼,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三千元。那时候,每个人的月收入也不过几百元,即使不吃不喝,一年也赚不了一万元。所以,用村里人的话来说,三叔这媳妇娶得可真是“贵上了天”。  对于村里人明
期刊
我算是个炖肉的高手,因此很多朋友找我代炖。当然,是免费的。主家提供肉即可,调料、煤气都算我友情赞助。因为常做,所以积累了不少心得。其实,我的方法也不见得好,只是个人爱吃罢了,仅供大家参考。  牛前腱子1000克,前腱子花筋兒多,口感好,泡去大半血水,大火煮开15分钟,撇去浮沫,肉汤留用,牛肉过凉待用。取大葱、姜、大料、小茴、桂皮、香叶、草果、丁香、肉蔻等香料炒出香味,倒入煮肉之汤烧开,加入干黄酱汁
期刊
那次去扫父母亲的墓,在香烛的袅袅青烟中,大姐说,父亲一生都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姐与父亲早年相处的日子要比我们多很多,她对父亲的了解也要比我们更深。我们几个弟妹一时也接不上话,只是望着墓碑上父亲炯炯有神的目光,默默无语。  永远的遗憾  祖父育有四子,父亲为老小。三个兄长念了几年书,就辍学帮父親打理水果摊。祖父疼爱幼子,供他从小学一直念到初中,才让他去谋生学做生意。后来父亲自己又进修了会计
期刊
1984年春天,我36岁。那年,我从自己热爱的纺织机械专业改行当会计,而且是“跑步”上岗。  对于会计工作,我是门外汉。因前任会计调走,我要在一个星期内“跑步”上岗,接替她的工作。这也是当时国家对我们这些老中专生落实政策的体现。没有退路,我只有硬着头皮上。  一切从零开始。我白天跟着老会计熟悉业务,晚上报班学习会计知识。隔行如隔山,借贷、资产、债权、债务、应收、应付、成本核算……林林总总,一些从未
期刊
回乡下老家,刚进门,母亲就说,你奎叔又送来两吨煤。  奎叔是同村的,姓张,我父亲在世时,同他很要好。那年,奎婶刚生了孩子,正是冬天,家里没煤。我父亲见了,就扛了家里两袋煤,送上门去。  五年后,父亲去世,也是在冬天。丧事办完后,家里一点煤也没有了。奎叔来了,推着一个小车,车上是四袋煤,说,别急,有我家烧的,就有你家燒的。后来才知道,为了那些煤,奎叔去了二十里外的一个煤矿,在矸石山捡了大半个月。  
期刊
我的父亲是医生,“文革”中被冠以“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技术权威”两顶帽子,关进了“牛棚”。我赴“三线”的头一天晚上,父亲被特许从“牛棚”里回来为儿子送行。与母亲的眼泪和絮叨不同的是,父亲只交给了我一包药(有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黄连素、痢特灵等等)。父亲用毋庸置疑的口气告诉我:“你一定要把这些药带上,肯定会用得着。”稍加沉吟,他又说:“这些药你一定要保管好,不要轻易示人,关键时刻这些药会救
期刊
1982年,我在甘肃天水拖拉机厂任宣教科长,那年已41岁。厂里有近两千人。一天,几个青年工人风风火火地闯进办公室,给我一份《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简章》,问:“我们都有上大学的梦想,厂里能办一个汉语言文学班吗?”他们不知道,上大学,也是作为转业军人的我多年的梦想。  多位领导反对  其实,早几天收到这份招生简章后,我已经给厂里写过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的报告。开会讨论时,有几位厂领导说
期刊
当知青插队时,会有乞丐在窑洞外走过。知青养的狗像警卫,汪汪吠走他们。不久以后,知青窑洞前不再有乞丐经过。某日,村里的老乡过生日,请我去他家做客。陕北农家吃饭,一般情形是蹲在院里捧着一只大碗,或粥或面汤,呼呼拉拉了事。正式的吃饭在炕上,火炕中间摆一矮桌,大家盘腿围坐在一起。男人坐在里面,女人倚着炕沿,一条腿曲坐在炕上,另一条腿支撑在地上。尊卑有序,穷富一样。走进窑洞,主人便招呼,上炕!上炕!这是敬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