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供暖节能减耗的意义,阐述了供暖现状,并提出了供暖节能的途径及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供暖系统;节能减耗;现状;途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265-01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5%左右,其中北方地区建筑供暖能耗能占建筑总能耗的65%以上,这些地区城市的集中供暖的热源主要以燃煤、燃气锅炉为主,但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现象,即热损失高、能耗、电耗高,而热效率低。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和应用供暖节能技术。供暖系统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还关系到各个企业,可以说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坚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发展了集体供暖。但是目前的供暖系统中仍然还存在很多缺陷,并没有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1、节能减耗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供暖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实行集中供暖,尤其是在城区,已经基本完全实现了集中供暖。但是,供暖系统本身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节能效果,有很多地区的供暖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整个供暖系统还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据统计供暖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首先是各热源分布分散,而且小锅炉较多,这对供暖系统的节能减耗造成了很大障碍。第二是集体供暖过程中高新技术开发力度不够,管理不强。第三是电力公司职工节能减耗意识不够,积极性有待提高。第四是供暖系统基础设备陈旧,管网跨度大,需要维护更新。
3、节能的途径及措施
3.1 户内控制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对于一个户内控制设备完善的系统(安装了温控阀和热量表),必须有相应的户外控制保证户内设备正常的工作。如果户内采取了节能手段,而户外没有配合措施,一方面会引起管网水力热力工况失调现象,导致近端与远端热用户平均室温差异过大,增加整个供热系统的热耗,降低输水系统的热效率,另一方面室内温控阀、热量表也不能在正常工况下工作,节能这一根本目的就不能实现。因此,户内控制一定要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3.2 热媒参数控制
由于供暖用户在室内采取温控措施以及室外气温的变化,使系统热负荷为动态的变数,外网及热源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例如热水网路采取相应的流量调节或质调节方式及气候补偿方式等。目前许多地方采用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节供水温度的方法。另外,热源热媒温度低会影响传热系统,如集中锅炉房的高温水参数为115~70℃,实际为95~75℃,低温热水锅炉的热媒参数应为95~75℃,实际为70~55℃或更低。供水温度普遍偏低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大流量、小温差”的落后运行方式,二是散热器计算留有余地过多。对于一个恒供热量的热源(锅炉或热力站)来说,因循环水泵流量过大,降低了热媒参数,影响了室内散热器的传热。
3.3 水泵变频控制
室内采用温控阀是一种变流量调节的方式,利用组装式热力站和三通温水阀也要求改变通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循环水泵、补给水泵的变频变流量调节系统。变频水泵根据系统阻力、流量变化,改变转速,调节水泵出力,使水泵始终在较高的频率下工作,达对当前推广的动态变流量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循环水泵实现变流量调节,在整个运行期间,可节电30%~50%。这不仅大大降低耗电量,有效节能,也改善了调节阀(温控阀、电动调节阀)的工作条件。而且系统运行平稳、可靠性高。
3.4 加装相应的控制装置
发达国家的集中供热系统均为动态的变流量系统,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先进,调控手段完善,设备质量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就提高供热管网调节控制技术问题提出,“在推广管网水力平衡技术,做到静调节的基础上,在开发推广热表和温控阀的过程中,引进和研究管网调节控制技术及其设备。
3.4.1 室内温控阀
温控阀是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自动控制阀门,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热水供应,保证稳定舒适的室温。还可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的热量(如阳光入射、人体活动、电器等热量产生的供暖自由热),降低供暖热负荷,实现充分的节能。室内温度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也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3.4.2 气候补偿器
根据室外气候变化和时间变化,按照设定曲线求出恰当的供水温度给定值,自动控制供水温度,简单准确的实现动态质调节,满足用户对室内温度要求。保证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一致,获得最佳舒适度及能源利用。
3.4.3 自力式流量调节阀、自力式压差调节阀
两种调节阀原理相同,都是根据测压点的压力变化自动调节阀芯位置,达到恒定流量或是恒定压差的作用。在供热、供暖系统末端安装温控阀等控制元件后,动态地调节势必会给系统带来波动,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在影响其他末端设备工况的同时,也影响水泵、锅炉等中央设备的出力、效率等工况,因此需要通过这种自力式控制设备来增强系统稳定性。
当系统的运行调节采用热源主动进行的集中量调节(比如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流量)时,不能采用自力式调节阀。因为这种调节是通过改变水量实现的,调节时会改变系统的水力工况,所以若采用自力式调节阀,势必造成有的阀虽能正常工作,使被控对象流量过大(超过此时的热负荷所对应的流量);有的阀全开仍达不到流量要求,有的阀却因两端压差达不到启动压差而不能正常工作,即再现流量分配的混乱。
3.4.4 平衡阀
平衡阀在我国开发应用已有较长时间。简单地说,平衡阀是一个可以测出流量的调节阀。在我国水力失调非常严重的现状下,平衡阀有很大的节能效果和推广价值。对于温控与计量的动态调节系统,平衡阀是调节系统平衡与稳定性,达到控制设备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关键设备。
3.4.5 热量表
使用熱量表可促使热用户按个人的需求从供暖系统中取热,节省多余热量和开支,使更多的人关注节能。发达国家早在六七十年前就开始进行热量的按户计量工作。近年来,国外的厂商纷纷关注我国的市场,并带来了各种型号的仪表。国内也已研制生产出各种型号热计量表。
3.5 推进供热管理信息化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对供暖系统的各种设备、阀门等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全面监测、记录各运行参数,协调各系统间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可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节省运行能耗,使供热供暖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定向现代化。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供暖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使其在人们舒适的范围内浮动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也是当今社会所大力提倡的,希望上文所探讨的问题能够对以后的暖通供暖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工业锅炉实用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5]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关键词]供暖系统;节能减耗;现状;途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265-01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5%左右,其中北方地区建筑供暖能耗能占建筑总能耗的65%以上,这些地区城市的集中供暖的热源主要以燃煤、燃气锅炉为主,但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现象,即热损失高、能耗、电耗高,而热效率低。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和应用供暖节能技术。供暖系统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还关系到各个企业,可以说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坚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发展了集体供暖。但是目前的供暖系统中仍然还存在很多缺陷,并没有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1、节能减耗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供暖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实行集中供暖,尤其是在城区,已经基本完全实现了集中供暖。但是,供暖系统本身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节能效果,有很多地区的供暖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整个供暖系统还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据统计供暖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首先是各热源分布分散,而且小锅炉较多,这对供暖系统的节能减耗造成了很大障碍。第二是集体供暖过程中高新技术开发力度不够,管理不强。第三是电力公司职工节能减耗意识不够,积极性有待提高。第四是供暖系统基础设备陈旧,管网跨度大,需要维护更新。
3、节能的途径及措施
3.1 户内控制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对于一个户内控制设备完善的系统(安装了温控阀和热量表),必须有相应的户外控制保证户内设备正常的工作。如果户内采取了节能手段,而户外没有配合措施,一方面会引起管网水力热力工况失调现象,导致近端与远端热用户平均室温差异过大,增加整个供热系统的热耗,降低输水系统的热效率,另一方面室内温控阀、热量表也不能在正常工况下工作,节能这一根本目的就不能实现。因此,户内控制一定要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3.2 热媒参数控制
由于供暖用户在室内采取温控措施以及室外气温的变化,使系统热负荷为动态的变数,外网及热源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例如热水网路采取相应的流量调节或质调节方式及气候补偿方式等。目前许多地方采用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节供水温度的方法。另外,热源热媒温度低会影响传热系统,如集中锅炉房的高温水参数为115~70℃,实际为95~75℃,低温热水锅炉的热媒参数应为95~75℃,实际为70~55℃或更低。供水温度普遍偏低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大流量、小温差”的落后运行方式,二是散热器计算留有余地过多。对于一个恒供热量的热源(锅炉或热力站)来说,因循环水泵流量过大,降低了热媒参数,影响了室内散热器的传热。
3.3 水泵变频控制
室内采用温控阀是一种变流量调节的方式,利用组装式热力站和三通温水阀也要求改变通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循环水泵、补给水泵的变频变流量调节系统。变频水泵根据系统阻力、流量变化,改变转速,调节水泵出力,使水泵始终在较高的频率下工作,达对当前推广的动态变流量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循环水泵实现变流量调节,在整个运行期间,可节电30%~50%。这不仅大大降低耗电量,有效节能,也改善了调节阀(温控阀、电动调节阀)的工作条件。而且系统运行平稳、可靠性高。
3.4 加装相应的控制装置
发达国家的集中供热系统均为动态的变流量系统,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先进,调控手段完善,设备质量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就提高供热管网调节控制技术问题提出,“在推广管网水力平衡技术,做到静调节的基础上,在开发推广热表和温控阀的过程中,引进和研究管网调节控制技术及其设备。
3.4.1 室内温控阀
温控阀是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自动控制阀门,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热水供应,保证稳定舒适的室温。还可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的热量(如阳光入射、人体活动、电器等热量产生的供暖自由热),降低供暖热负荷,实现充分的节能。室内温度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也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3.4.2 气候补偿器
根据室外气候变化和时间变化,按照设定曲线求出恰当的供水温度给定值,自动控制供水温度,简单准确的实现动态质调节,满足用户对室内温度要求。保证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一致,获得最佳舒适度及能源利用。
3.4.3 自力式流量调节阀、自力式压差调节阀
两种调节阀原理相同,都是根据测压点的压力变化自动调节阀芯位置,达到恒定流量或是恒定压差的作用。在供热、供暖系统末端安装温控阀等控制元件后,动态地调节势必会给系统带来波动,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在影响其他末端设备工况的同时,也影响水泵、锅炉等中央设备的出力、效率等工况,因此需要通过这种自力式控制设备来增强系统稳定性。
当系统的运行调节采用热源主动进行的集中量调节(比如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流量)时,不能采用自力式调节阀。因为这种调节是通过改变水量实现的,调节时会改变系统的水力工况,所以若采用自力式调节阀,势必造成有的阀虽能正常工作,使被控对象流量过大(超过此时的热负荷所对应的流量);有的阀全开仍达不到流量要求,有的阀却因两端压差达不到启动压差而不能正常工作,即再现流量分配的混乱。
3.4.4 平衡阀
平衡阀在我国开发应用已有较长时间。简单地说,平衡阀是一个可以测出流量的调节阀。在我国水力失调非常严重的现状下,平衡阀有很大的节能效果和推广价值。对于温控与计量的动态调节系统,平衡阀是调节系统平衡与稳定性,达到控制设备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关键设备。
3.4.5 热量表
使用熱量表可促使热用户按个人的需求从供暖系统中取热,节省多余热量和开支,使更多的人关注节能。发达国家早在六七十年前就开始进行热量的按户计量工作。近年来,国外的厂商纷纷关注我国的市场,并带来了各种型号的仪表。国内也已研制生产出各种型号热计量表。
3.5 推进供热管理信息化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对供暖系统的各种设备、阀门等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全面监测、记录各运行参数,协调各系统间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可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节省运行能耗,使供热供暖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定向现代化。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供暖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使其在人们舒适的范围内浮动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也是当今社会所大力提倡的,希望上文所探讨的问题能够对以后的暖通供暖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工业锅炉实用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5]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