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为了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积极作为,形成合力。学校课程教育在防范校园欺凌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重点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以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的教学为案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课外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预防违法犯罪。
关键词: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课;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课外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预防违法犯罪。
一、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当前,“校园欺凌”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其中,学校作为“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场所,需要承担相应的防范和治理责任。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当积极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开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创新和深入研究,力争使得这一课程能够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重大责任。
教师可以创设欺凌场景,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行为不仅是不良行为而是犯罪,具有嚴重的社会危害性。比如在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这一课,教师可给通过视频或者ppt给同学们展示校园欺凌场景,让同学们担任模拟小法官。在担任小法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走进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件,认识到校园欺凌会给受害人造成很大损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第一个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随着案情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通过当法官的互动式学习,既有寓教于乐的效果,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法律。从同龄人犯罪的案例上感受到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校园欺凌”往往会对初中生的性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产生严重危害。实际上,“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生命缺乏重视,对于自身情绪调节和校园人际关系处理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充足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团队,鼓励学生积极依靠团队的作用来克服一些困难以及解决一些疑惑。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同学的可贵。
例如,在《预防犯罪》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涉及知识点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需要合理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进行分组。让一个小组有知识点归纳达人;校园霸凌场景演绎时的“戏精”;情感丰沛善于表达的小达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从设置的欺凌场景回到自己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犯罪就是从小事开始,今天欺负同学不仅是不道德甚至是我犯罪。然后,再组织各个小组展示各组成果并进行探究。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违法犯罪,要加强防范意识不能行违法犯罪之事。
三、开展课外活动探究
“外烁性”是初中道法教育的重要特征,强调教育应当将理论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这要求教师除了使用传统授课方式开展课堂授课之外,还应当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去发现事物之间潜在的规律,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做到明辨是非,培养自己坚持向善、向真、向美的成长思维和处事习惯。
例如,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校园欺凌行为有关的活动,比如主题演讲、辩论赛。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学到的《预防犯罪》的知识,找到与防范校园欺凌的联系和规律,知行合一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正值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应该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初中八年级《预防犯罪》一课的教学为案例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展开小组合作以及开展课外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阳金金. 英国学校反欺凌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章湘辉,游胜男.巧借网格化管理预防校园欺凌[J].湖南教育(A版),2021,{4}(05):29-30.
[3]李天兰,龚丽丽.从构建和谐班级角度探讨如何防范中职校园欺凌事件发生[J].职业,2021,{4}(08):57-58.
[4]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4}(11):7-12.
[5]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4}(02):20-23+46.
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依法治校视阔下初中校园欺凌多元防控实践研究》结题研究成果论文;课题批准号:2019-12-706。
关键词: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课;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课外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预防违法犯罪。
一、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当前,“校园欺凌”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其中,学校作为“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场所,需要承担相应的防范和治理责任。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当积极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开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创新和深入研究,力争使得这一课程能够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重大责任。
教师可以创设欺凌场景,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行为不仅是不良行为而是犯罪,具有嚴重的社会危害性。比如在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这一课,教师可给通过视频或者ppt给同学们展示校园欺凌场景,让同学们担任模拟小法官。在担任小法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走进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件,认识到校园欺凌会给受害人造成很大损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第一个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随着案情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通过当法官的互动式学习,既有寓教于乐的效果,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法律。从同龄人犯罪的案例上感受到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校园欺凌”往往会对初中生的性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产生严重危害。实际上,“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生命缺乏重视,对于自身情绪调节和校园人际关系处理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充足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团队,鼓励学生积极依靠团队的作用来克服一些困难以及解决一些疑惑。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同学的可贵。
例如,在《预防犯罪》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涉及知识点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需要合理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进行分组。让一个小组有知识点归纳达人;校园霸凌场景演绎时的“戏精”;情感丰沛善于表达的小达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从设置的欺凌场景回到自己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犯罪就是从小事开始,今天欺负同学不仅是不道德甚至是我犯罪。然后,再组织各个小组展示各组成果并进行探究。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违法犯罪,要加强防范意识不能行违法犯罪之事。
三、开展课外活动探究
“外烁性”是初中道法教育的重要特征,强调教育应当将理论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这要求教师除了使用传统授课方式开展课堂授课之外,还应当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去发现事物之间潜在的规律,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做到明辨是非,培养自己坚持向善、向真、向美的成长思维和处事习惯。
例如,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校园欺凌行为有关的活动,比如主题演讲、辩论赛。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学到的《预防犯罪》的知识,找到与防范校园欺凌的联系和规律,知行合一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正值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应该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初中八年级《预防犯罪》一课的教学为案例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展开小组合作以及开展课外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阳金金. 英国学校反欺凌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章湘辉,游胜男.巧借网格化管理预防校园欺凌[J].湖南教育(A版),2021,{4}(05):29-30.
[3]李天兰,龚丽丽.从构建和谐班级角度探讨如何防范中职校园欺凌事件发生[J].职业,2021,{4}(08):57-58.
[4]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4}(11):7-12.
[5]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4}(02):20-23+46.
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依法治校视阔下初中校园欺凌多元防控实践研究》结题研究成果论文;课题批准号:2019-1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