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融资客观上存在融资风险,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融资风险已成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资金需求,融资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开展,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然而,融资活动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如果对融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很大的融资风险,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及其防范,针对融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因素,提出防范和控制企业融资风险的相应措施。
一、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融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融资是必须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融资风险。
1.管理者对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
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
3.负债状况不合理
企业的负债状况由负债规模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组成。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加大。在负债数额相等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由于到期不能支付本息而导致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
4.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以及预期的现金流入量
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时,当资金利润率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的情况下,企业借入资金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即举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反之,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低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的时候,企业借入的资金反而会降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即举债可以增加企业亏损的幅度。一般来说,企业的预期现金留入量低,融资风险加大;反之,融资风险则减小。
二、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计划经济的融资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企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渠道纷繁复杂。对于各个企业而言,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
1.微观因素
1.1企业融资规模的选择
1.2企业融资时机的确定
1.3企业融资成本的考虑
1.4企业融资期限的决策
1.5企业控制权的力度
2.宏观因素
2.1经济环境的影响
2.2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2.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三、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只要企业有融资行为,就必然承担一定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也是企业理财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因此,任何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都必须在资金成本、投资报酬、融资风险之间进行综合权衡,尽可能降低和防范融资风险,以获得最大利益。
1.坚持融资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的原则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融资已成为各企业的热门话题,很多企业热衷于此。然而,在企业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对向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融资决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必须融资吗?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增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3.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般来说,在不考虑融资风险成本时,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融通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和支付的其他费用等融资费用以及融资后的资金使用费用。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计算要涉及到很多相关因素,具体运用时应进行认真把握。般来说按照资金来源和渠道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商业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留存收益融资、股票融资等。
4.制定合理的负债计划
企业按照需要安排适度的负债,同时要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1,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
5.鼓励企业发展内源性融资
对银行贷款以外的多种融资方式,要因势利导,加强政策扶持,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要通过完善法规、健全中介组织、规范交易规则,加强规范和管理,以发挥各种融资渠道特有的优势,以能建立起结构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6.在追求增量融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融资
增量融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融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资金不足无疑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但资金过多也会适得其反,其必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形成浪费。毕竟企业筹集到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成本的。如果融通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企业会背负沉重的成本负担,从而影响企业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不合理的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融资与存量融资的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的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融资实际上是对资金运用的一种调整,它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减轻企业融资的压力。
7.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拔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尽快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创造条件上市。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积极开展更多更新的信贷品种,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企业日益增多的、临时的、合理的资金需求,为企业外部融资创造良好环境。
8.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
融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完善的资本市场相配套,但我国目前的融资方式和手段还不多,企业很难成为独立的融资主体,因此只有按市场要求建立严格的融资运行机制,使融资体制真正地面向市场来建议,建立多种有效、便利、快捷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发展。从资本结构角度看,各种融资方式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没有优劣之争,选择何种融资方式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决定。就我国目前企业融资的现状,大力发展多种融资形式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约束机制的完善。
9.逐步完善约束机制
鉴于我国的市场环境欠成熟,在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实行完全的市场化,仍有必要做一定程度的约束,比如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就应进行专户存储,存储银行建议由发行人董事会自行选择。承接专户存储业务的商业银行总行可以制定专户存储管理制度,上市公司应与专户银行签订协议;上市公司所在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配合季报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这样,通过银行的专户存储监管、发行人的及时信息披露、证券监管部门的检查等方式,依靠社会监督和必要的行政监管,促进发行人对募集资金的规范运用。
10.建立健全有关监测制度
人民银行通过全国统一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中央银行大额支付结算系统,及时监测融资的行业、企业变化及其流量、流向、利率、期限等内容,监测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银监部门加强对企业贷款的真实性检查,对消费贷款进行监督检查,减少“私贷公用”现象。在建立各类监测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资金流向、流量等信息的分析研究,为宏观调控和金融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耿、周军.《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第2期
[2]张礼庆、黄平.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
[3]杨庆育.《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与发展研究》[N]. 《金融时报》,2005年5月
[4]冯日欣.《企业融资风险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3 年第3 期
[5]王丽娅.《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2 月.
[6]江陵.《试论企业融资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年第10期
一、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融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融资是必须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融资风险。
1.管理者对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
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
3.负债状况不合理
企业的负债状况由负债规模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组成。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加大。在负债数额相等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由于到期不能支付本息而导致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
4.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以及预期的现金流入量
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时,当资金利润率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的情况下,企业借入资金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即举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反之,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低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的时候,企业借入的资金反而会降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即举债可以增加企业亏损的幅度。一般来说,企业的预期现金留入量低,融资风险加大;反之,融资风险则减小。
二、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计划经济的融资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企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渠道纷繁复杂。对于各个企业而言,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
1.微观因素
1.1企业融资规模的选择
1.2企业融资时机的确定
1.3企业融资成本的考虑
1.4企业融资期限的决策
1.5企业控制权的力度
2.宏观因素
2.1经济环境的影响
2.2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2.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三、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只要企业有融资行为,就必然承担一定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也是企业理财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因此,任何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都必须在资金成本、投资报酬、融资风险之间进行综合权衡,尽可能降低和防范融资风险,以获得最大利益。
1.坚持融资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的原则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融资已成为各企业的热门话题,很多企业热衷于此。然而,在企业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对向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融资决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必须融资吗?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增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3.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般来说,在不考虑融资风险成本时,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融通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和支付的其他费用等融资费用以及融资后的资金使用费用。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计算要涉及到很多相关因素,具体运用时应进行认真把握。般来说按照资金来源和渠道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商业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留存收益融资、股票融资等。
4.制定合理的负债计划
企业按照需要安排适度的负债,同时要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1,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
5.鼓励企业发展内源性融资
对银行贷款以外的多种融资方式,要因势利导,加强政策扶持,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要通过完善法规、健全中介组织、规范交易规则,加强规范和管理,以发挥各种融资渠道特有的优势,以能建立起结构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6.在追求增量融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融资
增量融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融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资金不足无疑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但资金过多也会适得其反,其必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形成浪费。毕竟企业筹集到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成本的。如果融通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企业会背负沉重的成本负担,从而影响企业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不合理的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融资与存量融资的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的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融资实际上是对资金运用的一种调整,它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减轻企业融资的压力。
7.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拔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尽快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创造条件上市。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积极开展更多更新的信贷品种,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企业日益增多的、临时的、合理的资金需求,为企业外部融资创造良好环境。
8.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
融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完善的资本市场相配套,但我国目前的融资方式和手段还不多,企业很难成为独立的融资主体,因此只有按市场要求建立严格的融资运行机制,使融资体制真正地面向市场来建议,建立多种有效、便利、快捷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发展。从资本结构角度看,各种融资方式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没有优劣之争,选择何种融资方式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决定。就我国目前企业融资的现状,大力发展多种融资形式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约束机制的完善。
9.逐步完善约束机制
鉴于我国的市场环境欠成熟,在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实行完全的市场化,仍有必要做一定程度的约束,比如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就应进行专户存储,存储银行建议由发行人董事会自行选择。承接专户存储业务的商业银行总行可以制定专户存储管理制度,上市公司应与专户银行签订协议;上市公司所在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配合季报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这样,通过银行的专户存储监管、发行人的及时信息披露、证券监管部门的检查等方式,依靠社会监督和必要的行政监管,促进发行人对募集资金的规范运用。
10.建立健全有关监测制度
人民银行通过全国统一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中央银行大额支付结算系统,及时监测融资的行业、企业变化及其流量、流向、利率、期限等内容,监测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银监部门加强对企业贷款的真实性检查,对消费贷款进行监督检查,减少“私贷公用”现象。在建立各类监测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资金流向、流量等信息的分析研究,为宏观调控和金融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耿、周军.《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第2期
[2]张礼庆、黄平.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
[3]杨庆育.《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与发展研究》[N]. 《金融时报》,2005年5月
[4]冯日欣.《企业融资风险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3 年第3 期
[5]王丽娅.《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2 月.
[6]江陵.《试论企业融资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