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初中生物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之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務于社会。此阶段,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那么要如何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呢?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特点进行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
教学优化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应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完全局限于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结构,也不能机械地给学生讲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听课,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也就谈不上听课效率了。激发兴趣除了用幽默的言语,生动的事例外,我们教师还应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新颖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征,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活动,如游戏、动手操作、抢答竞猜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在讲人体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拼出消化系统图和骨骼系统图,在拼图的过程学生就能了解并掌握两个系统的结构;在讲解植物类群这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最后用抢答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对细胞结构这部分内容则可以用游戏<建造城市>引入,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用类比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细胞各结构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提问,将教师有目的地教和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可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因而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
例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这堂课时,我准备好萝卜条,盐水,清水等,叫一个学生上台来,分别把同样大小的萝卜条放在盛盐水和盛清水的器皿中,等一会,学生发现了这一现象:放在盐水的萝卜条变软缩了,放在清水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这时我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点了一句,说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数学、化学知识。学生们思考着,讨论着,纷纷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得一点不沾边,我没有批评他;有的说得沾边了,我鼓励他们继续大胆思考。最后浓度二字在学生口中出现了,通过双向交流,后面的教学任务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是开启了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地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通过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例如,讲显微镜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制作标本,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为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的教学中,就有学生进行了创新,把玻璃板换成了透明的薄膜,这一创新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而且使实验材料廉价易得。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常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比如:在讲植物的器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领到教室外面,从校园里的某一株植物入手,具体介绍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又如联系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提问:“我们的皮肤划破后为什么容易感染?”“感冒时鼻腔为什么不通气?”“肝炎病人为什么怕吃油腻食物?”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听课的效率。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选择早晨锻炼合适吗?讲到根时,联系幼苗的带土移栽;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使学生在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各种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我们教师就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仕萍.浅析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科教导刊.2013,03.
[2]李宝龙.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10.
[3]赵凤燕.教学实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0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
教学优化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应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完全局限于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结构,也不能机械地给学生讲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听课,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也就谈不上听课效率了。激发兴趣除了用幽默的言语,生动的事例外,我们教师还应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新颖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征,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活动,如游戏、动手操作、抢答竞猜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在讲人体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拼出消化系统图和骨骼系统图,在拼图的过程学生就能了解并掌握两个系统的结构;在讲解植物类群这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最后用抢答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对细胞结构这部分内容则可以用游戏<建造城市>引入,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用类比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细胞各结构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提问,将教师有目的地教和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可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因而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
例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这堂课时,我准备好萝卜条,盐水,清水等,叫一个学生上台来,分别把同样大小的萝卜条放在盛盐水和盛清水的器皿中,等一会,学生发现了这一现象:放在盐水的萝卜条变软缩了,放在清水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这时我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点了一句,说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数学、化学知识。学生们思考着,讨论着,纷纷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得一点不沾边,我没有批评他;有的说得沾边了,我鼓励他们继续大胆思考。最后浓度二字在学生口中出现了,通过双向交流,后面的教学任务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是开启了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地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通过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例如,讲显微镜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制作标本,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为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的教学中,就有学生进行了创新,把玻璃板换成了透明的薄膜,这一创新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而且使实验材料廉价易得。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常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比如:在讲植物的器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领到教室外面,从校园里的某一株植物入手,具体介绍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又如联系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提问:“我们的皮肤划破后为什么容易感染?”“感冒时鼻腔为什么不通气?”“肝炎病人为什么怕吃油腻食物?”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听课的效率。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选择早晨锻炼合适吗?讲到根时,联系幼苗的带土移栽;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使学生在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各种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我们教师就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仕萍.浅析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科教导刊.2013,03.
[2]李宝龙.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10.
[3]赵凤燕.教学实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