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窃听漏洞怎么堵?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的频频出现,公众对于隐私泄露的焦虑情绪愈演愈烈。图/视觉中国

  智能手机被爆又多了一个可能泄露用户隐私的隐秘渠道。
  近日,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学院院长任奎团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发表了一项聚焦智能手机窃听攻击的研究成果:智能手机App可在用户毫不知情时,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对用户语音的窃听,且准确率达到90%。
  与麦克风、摄像头这些公众相对熟知、可能获取个人敏感信息的硬件不同,加速度传感器对很多人来说较为陌生。这个内置在手机中的硬件,常用于跟手机运动相关的测量,比如计步、辅助定位等等。
  上述研究发现,在无需系统特别授权的情况下,智能手机App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声音的振动信号,就可实现窃听。
  这意味着,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的窃听十分隐蔽。然而一旦发生在现实中,这种行为就涉嫌违法。
  与2019年引起舆论质疑的“外卖软件是否在监听用户”事件相似,研究团队发现的这起智能手机的全新安全漏洞将公众拖入又一轮隐私泄露的担心之中。
  “窃听风云”会在现实社会中上演吗?
  “现在全球几十亿部手机,理论上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被窃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威胁。”任奎告诉《财经》记者。
  一位来自知名手机厂商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一种相对可行的防御办法是,限制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采样率。
  同时,该人士提醒,“窃听”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在现实中可能还较难被利用。
  前述研究团队也在论文中提出了多种防御办法,包括“限制采样率”、“在采样率异常时及时通知用户”等等。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审查部总监何延哲对《财经》记者分析:尽管表面上看来,攻击者仅仅收集了加速度传感器的相关信号,但本质上,攻击者是通过上述方式收集和还原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这种做法并未征得用户同意,明显构成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应该明确的是,现有的法律规范框架足以对前述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规制。”何延哲说。

被证实的安全漏洞


  加速度传感器是目前智能手机中普遍配置的硬件之一。
  前述研究指出,以前手机内置的运动类传感器往往被认为窃听威胁较小,唯一公开被证明可行的方式是使用智能手机陀螺仪来窃听放在同一张桌子上的扬声器。
  任奎表示,传统上,加速度传感器一般被认为不会和敏感信息挂钩。
  这次的研究成果首次证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信号的收集,可以将语音较准确地还原出来,因而值得警惕。“鉴于目前安卓系统和IOS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中应用程序调用加速度传感器不需要特殊授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窃取信息的可能是任何一款间谍APP。”
  目前很难用其他的传感器来替代加速度传感器。它的功能在于检测手机在各个方向的加速度信息,比如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手机的重力方向,APP可以获取用户对手机的握持姿势,以调整自己的页面布局,当用户将手机横过来时,APP会把手机正在显示的图片自动横置。
  另外,很多手机游戏也设计了基于重力感应的操控方式。加速度传感器还可用于检测手机的移动轨迹,以此判断用户的运动模式,用户每天运动步数的检测就是如此实现的。
  任奎介绍,智能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与扬声器共享同一主板,且距离非常接近,因而后者的语音振动可以显著影响前者的数据表现,并被捕捉到。这种全新的攻击方式被命名为AccelEve(加速度传感器窃听)。完成数据采集后,研究者建构起一种新的深度学习系统,该系统通过训练和学习,可以从加速度信号中识别和还原语音内容,从而获取包括用户隐私在内的多种信息。
  研究团队从实验案例中获得的几个数据尤其值得关注。
  在一项语音识别敏感词搜索实验中,研究人员从四名志愿者处收集了200个短句,每个短句包含实验划定的8个敏感词中的1个-3个。结果显示,识别模型对8个敏感词的识别正确率平均可达90%以上。
  不过,现实环境更加复杂,不同的噪声是否会對这种信号的收集与识别还原造成较大影响?
  为此,研究者分别测试了在三种不同的嘈杂环境中采集的音频数据:有人说话的实验室、播放音乐的酒吧和嘈杂的公交车站。
  在这三种环境下,手机播放的音频信号中存在着不同强度的噪声。在前两个噪音相对较弱的环境中,识别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在嘈杂的公交车站这类高噪声环境,由于自动算法难以完美区分语音信号和突发的环境噪声,识别精度会降低到50%左右。经人工将不纯噪音的部分剔除掉之后,识别模型在高噪音环境下依然达到了78%的准确率。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这说明识别模型对环境噪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由于所作出的攻击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并且在高噪声环境下很少有人会打电话,故而研究者认为窃听攻击是可行的。
  实验还对8款不同年份的智能手机分别进行了测试。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迭代,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际采样率迅速增加。对于2017年后发布的高端智能手机,它们的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频率已经超过400赫兹,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接收相当大范围的人类语音。
  实验中用到的某国产品牌2018年发布的两款主要机型,其加速度传感器的采样率高达500赫兹,能够采集到高达250赫兹的频率分量。由于成人语音的最高基频只有255赫兹,这两款智能手机几乎可以覆盖成人语音的整个基频频段。   这表示,运动传感器信号收集带来的威胁将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迭代进一步加大。“语音隐私风险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形势可能会愈来愈严峻。”任奎说。
  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表示,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本来是一种有益技术,但若被“坏人”利用,则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语音窃听。在智能手机及其APP应用普及的情形下,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都可能构成较大的威胁。此项研究对于网络通信安全领域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

怎么堵住安全漏洞?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的频频出现,公众对于隐私泄露的焦虑情绪愈演愈烈。
  人们关心的焦点在于,在实验室中被证实的攻击场景,是否可能成为现实中的违法行为?
  任奎告诉《财经》记者,最新的成果说明这种攻击方式在原理上可行。但若要落到实践,会有大量的工程性细节需要完成,能否实现取决于实施者有多大的决心、资源,以及实践目的。“我们现在并不能排除有灰黑产实施过这种攻击,在地下网络世界,甚至网络武器库中,这种技术是否已经被发现不得而知。但从公开研究角度,这次还原和证明是首次。”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此类攻击的技术门槛较高,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任奎称,实施者至少需要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深度学习技术、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熟悉手机操作系统和编程知识。
  前述一位来自知名手机厂商的人士认为,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从实验条件看,在现实中可能还较难被利用。
  此外,该语音识别效果是基于单字符的成功率,实际用户信息若为连读,成功率会随着字符长度指数级降低。再者,训练出的具体模型,会受不同人和机器的差异影响,识别效果也可能因此变差。
  尽管如此,任奎强调,“即使未来采用给软件打补丁的方式来进行防御,也难以保证现有的全部手机都去打补丁,所以这个安全漏洞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存在。”此次研究直接指向移动端的硬件安全,作为制造和防御主体之一的手机厂商已在思考应对方式。
  在任奎团队看来,可能的防御手段包括五种:第一,用户使用耳机或外放音箱来代替扬声器,在这种情况下播音设备和加速度传感器会在物理上被隔离,加速度传感器将无法采集到声音信号引起的振动;第二,限制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采样率,采样越密,能还原的信息精度越高,但这种方式很可能影响硬件基本功能和手机其他功能的实现,其间平衡较难把握;第三,加大扬声器和传感器的距离,但是考虑到手机制造成本和空间体积等方面的要求,这并不是一个很经济的解决方案,成本会非常高;第四,将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纳入到需要用户授权的范畴,以限制后台自启或手机APP自启;第五,当有应用程序在后台以高采样率收集加速度传感器读数时通知用户。
  前述一位来自知名手机厂商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厂商来说,相对可行的是第二种方案,即保留表征运动特征所需要的低频信息,去掉包含音频特征的高频信息,不过相关方案还在实验测试中,具体情形还要看实验结果。这位人士表示,限制采样率需要技术团队对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代码进行算法调整,一般会以软件更新和系统更新的形式反饋到用户端。
  在高富平看来,一旦这种隐蔽窃听手段成为现实,就可能需要升级有关软硬件标准,以确保通信和个人信息安全。“按照专家们预测,升级软硬件可能带来社会成本甚或使用不便,但是这是为确保安全必须接受的事实。”
  就安全标准的制定,高富平指出,技术可以向善,也可以向恶,关键在于用技术做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有效遏制非法窃听使用,那么大幅升级安全标准可能是不必要的。但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涉及国家安全的应用,则需要在技术上有效地防范隐蔽的网络窃听。”
  何延哲指出,现有的授权框架机制已然足够。“基础硬件使用权限往往都是开发者必需的,即便给用户选择权,最终结果也是为了正常使用App,不得不给,那么这样的提示不但无用,还可能加剧无谓的焦虑。要明确一点,这种窃听属于未经用户同意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定然是违法行为。这种违法的本质,不会因为是否将其纳入需要特别授权的敏感硬件范畴而改变。”
其他文献
沈联涛2020年1月22日,广州一些市民出行时接受体温监测。图/法新  世卫组织已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华尔街在两周内的损失,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惨烈的程度。黄金价格即将创下历史新高后也开始遭遇抛售,石油价格则回到了过去19年以来的低点,而即便在美国,债券收益率也接近于零。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推出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著作,名为《这次不
期刊
当前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图/ 视觉中国  新三板市场自2013年揭牌运行以来,坚持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针对中小企业需求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安排,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境内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前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坚持市场化
期刊
2020年2月8日,北京西站附近的一家药店玻璃门上贴着“本店口罩暂时无货”。图/中新  一份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处置情况说明》,经该院内部人士之手传到几家媒体,这家有140年历史的医院被拉入了舆论漩涡。  每个人都试图厘清:在2019年12月底到2020年1月底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多名武汉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武汉市中心医院文件显示,截至2月9日1
期刊
人民銀行有关人士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并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摄影/《财经》记者 黎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金融部门的中心工作。
期刊
“为了能够拿到一瓶克力芝,他近乎绝望地在微信里向我哀求。如果我当时在他面前,他估计会直接跪下,这太疯狂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个多月后,艾滋病公益组织“白桦林”的负责人白桦,依然不太理解那些来找自己求药的人。在他看来,克力芝(又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不够明确,是一种副作用大、艾滋病人都不经常使用的药物。  但现实是,大批的代购几乎买光了印度市面上的克力芝;在近乎黑市的交易环境
期刊
《雾行者》  路内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1月  比起情节起伏较大的作品,路内的新長篇小说《雾行者》乍看叙事有点儿缓慢,结构没那么紧凑,细节也不够显眼。不过,稍稍缓慢的开始,或许正是一个庞然大物该有的样子。稍稍集中一下注意力,很快就会察觉到这部作品的细密精心和蕴含其中的动人活力。  兴许是因为主要人物从事的职业,要不是路内在每一章都提示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在作品开始,你会觉得那些仓管员处
期刊
作为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次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事件,成为政治学家的关注焦点。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者包刚升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专访时说:“从最早发现病例到小规模扩散,再到大规模暴发,地方政府都有应对不力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  自去年8月以来,作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包刚升一直生活在美国,但他很早就注意到国内疫情。他指出,尽管应对疫情是一种紧急状态,仍要尊
期刊
全球对比来看,A股显示了极强的抗跌属性。图/视觉中国  每天股市开盘,都在见证历史。2月19日至3月19日,短短一个月时间,多国病例数破万,NBA停摆,道琼斯指数从接近30000点,下跌至不足20000点,其间经历了四次熔断,波音市值缩水四分之三,特斯拉股价腰斩,埃隆·马斯克在福布斯排行榜上的排名迅速后退。  “现在每天都要盯着美股,过去只是开盘看一眼。”一位上海机构投资者对《财经》记者聊到了最近
期刊
虽说不能轻言疫情拐点的到来,但当下湖北以外大多数地区的防疫形势已出现阶段性扭转,呈现不断向好的局面,各地复工复产也都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因此,在继续努力巩固战疫成果争取尽快获得全方位胜利的同时,对后疫情时代的各方面工作提早进行筹谋和规划,也应尽快进入日程。疫情总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一定要达成,这些都需要各方群策群力,灵活妥善应对因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今后一段时间,相关
期刊
这次疫情确实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矛盾问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反思、纠错、改革的机会。应当把危中之机重点转到实质性深化结构性改革。这里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前有SARS之鉴,这次疫情有可能在初期早发现、早预警、早隔离,把影响控制在局部。这方面大家已有很多讨论,反映了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严重漏洞。疫情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公共卫生领域供给能力不足,既表现在应急状态,也表现在平时。以后的政府财政投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