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
“目前我国旅游业态已发生根本变化,90%以上的游客选择自由行,散客时代已经来临。”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表示。
2001年以前,郝康理的身份是工程师,一直在电子工程部第十研究所工作;2001年以后,他先后担任成都市副市长、宣传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兼),“传播”从此融入他的精神理念。“技术”打底,“传播”呼应,这是郝康理的特色,也成为了四川旅游的底色。
“为什么只考虑将游客送出去而不是引进来?”2011年,初上任的郝康理提出疑问。这成为四川推动智慧旅游的起点——规划理念由此改变:从自身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建设的重点也由此明确:“只有面向游客的信息化应用才属于‘智慧旅游’,应把投资重点放在针对游客的行前、行中、行后的服务当中,建立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
理念确立后,四川省旅游局开始清查梳理全省旅游资源,并引进世界一流的规划团队,同时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建立规划监督机制,智慧旅游的发展途径逐步清晰起来——将“一个中心、三个集群、五个平台和一个示范工程”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总纲领,同时以重点区域建设带动全省协同发展,编制完成《G5(108)国道(四川段)和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构建省、市、县、景区(企业)一体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
在省发改委、科技厅、交通厅等多个部门群力支持下,全省旅游运行监管和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重点项目顺利完成,与省气象局、测绘局、省电信等部门(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交通厅、公安厅、环保厅、三大通讯运营商等初步形成涉旅部门(单位)信息共享交换和联动协作机制。四川电子政务网站体系业已建立,成都、绵阳、乐山等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其中乐山已建立全市旅游应急指挥平台。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地则开展智慧景区试点建设。
四川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至此初步成型。
“智慧旅游让旅游智慧”
“目前有87.6%的游客通过互联网、75.2%的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游客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趋势倒逼我们必须提供更个性化、高品质的信息服务。”“服务”,是郝康理一直强调的理念。
“‘天府四川,熊猫故乡’,欢迎您!现已开通以下景区语音导游,回复以下纯数字编码,开始畅游四川吧。”这是四川旅游官方微信“四川好玩”的开场欢迎词。在该微信中,还设置了“随身导”、“画说四川”、“旅游资讯”三个底端菜单,各自又设有二级栏目,游客按照需要回复相关数字或文字,便会立即有信息反馈。
微信仅仅是四川智慧旅游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多语种的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体系,囊括省级、市级的各种最新旅游资讯;与携程、艺龙等知名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四川旅游网络旗舰店;开发“四川好玩”APP客户端、微博服务平台、四川旅游YOUTUBE视频频道、G5(108)国道及大九寨环线多媒体互动智慧旅游地图和景区微卡、智慧旅游多媒体查询终端等。大部分市州和主要景区亦建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开发了APP客户端,为游客提供即时信息和咨询服务。只要游客想了解四川,会有上述众多的服务平台为之服务,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智慧旅游让旅游智慧”。
而成功吸引游客对四川的关注,“营销”是“服务”之外同样重要的一环,也游客而言是感受“智慧旅游”与“旅游智慧”的一个过程。
2013年10月四川省旅游局与四川卫视合作拍摄《两天一夜——旅游梦想》,是国内首档户外旅游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同时段播放的卫视综艺节目中,一度排名第2和第3,网络点播量近三亿次,在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荣获“2013中国旅游营销创新TOP10”。《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亦带来超过五千万次的网络传播量。
还有在淘宝上开展的“寻找稻城亚丁‘最美星空’活动”,1000多份产品5分钟被网友抢购一空;以及“行摄365 画说四川”、“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评选活动等,收集并发布了4万余张精美图片,极大地提高了参与景区和四川旅游的知名度。更与百度、TripAdvisor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构建境内外网络营销平台及渠道体系。
今年4月,四川省旅游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宣传四川旅游,6月,三大活动——首届旅游博览会(乐山)、“中国旅游日(广安)主会场活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元)”在四川先后启动。接下来,还有“第三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和“第五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闪耀开幕。最初那“走进来”的期望,正在游客踊跃来川的脚步中实现并夯实。
四川智慧旅游服务与营销体系的建设成果,可见一斑。
“智慧旅游需要时间检验”
尽管目前四川智慧旅游建设已取得一些成绩,郝康理仍保持着清醒:“目前,我国尚未制订出统一的智慧旅游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四川各地对旅游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也不足。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应用不均衡。另外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体系不健全,建设各自为政,共享整合不够,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郝康理向记者阐述了四川旅游将采取的举措。下一步,在规划建设上,四川将启动藏区智慧旅游规划、317国道智慧旅游规划等编制工作,制定全省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宾馆、智慧旅行社等一系列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评定管理办法。
在试点工程上,将在全省全面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程,提升1个智慧旅游带(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1个智慧旅游区域(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建设,在继续强化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都、绵阳、乐山),智慧旅游试点景区(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建设基础上,新增10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攀枝花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眉山市、阿坝州、凉山州)和30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
在应用服务上,将开展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和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构建省-市-县-景区四级旅游应急管理联动指挥体系;整合省级及市州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4个外文网站和英文APP建设;并继续推动全省旅游行业的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整合应用。
“智慧旅游的建设必须产生实际的效果。一段时期以后,智慧旅游建设究竟为我们的行业管理带来怎样的变化,游客通过智慧服务享受到了哪些便利,智慧营销是否为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郝康理期待着智慧旅游为旅游业带来变革。
“目前我国旅游业态已发生根本变化,90%以上的游客选择自由行,散客时代已经来临。”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表示。
2001年以前,郝康理的身份是工程师,一直在电子工程部第十研究所工作;2001年以后,他先后担任成都市副市长、宣传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兼),“传播”从此融入他的精神理念。“技术”打底,“传播”呼应,这是郝康理的特色,也成为了四川旅游的底色。
“为什么只考虑将游客送出去而不是引进来?”2011年,初上任的郝康理提出疑问。这成为四川推动智慧旅游的起点——规划理念由此改变:从自身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建设的重点也由此明确:“只有面向游客的信息化应用才属于‘智慧旅游’,应把投资重点放在针对游客的行前、行中、行后的服务当中,建立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
理念确立后,四川省旅游局开始清查梳理全省旅游资源,并引进世界一流的规划团队,同时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建立规划监督机制,智慧旅游的发展途径逐步清晰起来——将“一个中心、三个集群、五个平台和一个示范工程”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总纲领,同时以重点区域建设带动全省协同发展,编制完成《G5(108)国道(四川段)和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构建省、市、县、景区(企业)一体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
在省发改委、科技厅、交通厅等多个部门群力支持下,全省旅游运行监管和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重点项目顺利完成,与省气象局、测绘局、省电信等部门(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交通厅、公安厅、环保厅、三大通讯运营商等初步形成涉旅部门(单位)信息共享交换和联动协作机制。四川电子政务网站体系业已建立,成都、绵阳、乐山等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其中乐山已建立全市旅游应急指挥平台。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地则开展智慧景区试点建设。
四川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至此初步成型。
“智慧旅游让旅游智慧”
“目前有87.6%的游客通过互联网、75.2%的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游客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趋势倒逼我们必须提供更个性化、高品质的信息服务。”“服务”,是郝康理一直强调的理念。
“‘天府四川,熊猫故乡’,欢迎您!现已开通以下景区语音导游,回复以下纯数字编码,开始畅游四川吧。”这是四川旅游官方微信“四川好玩”的开场欢迎词。在该微信中,还设置了“随身导”、“画说四川”、“旅游资讯”三个底端菜单,各自又设有二级栏目,游客按照需要回复相关数字或文字,便会立即有信息反馈。
微信仅仅是四川智慧旅游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多语种的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体系,囊括省级、市级的各种最新旅游资讯;与携程、艺龙等知名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四川旅游网络旗舰店;开发“四川好玩”APP客户端、微博服务平台、四川旅游YOUTUBE视频频道、G5(108)国道及大九寨环线多媒体互动智慧旅游地图和景区微卡、智慧旅游多媒体查询终端等。大部分市州和主要景区亦建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开发了APP客户端,为游客提供即时信息和咨询服务。只要游客想了解四川,会有上述众多的服务平台为之服务,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智慧旅游让旅游智慧”。
而成功吸引游客对四川的关注,“营销”是“服务”之外同样重要的一环,也游客而言是感受“智慧旅游”与“旅游智慧”的一个过程。
2013年10月四川省旅游局与四川卫视合作拍摄《两天一夜——旅游梦想》,是国内首档户外旅游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同时段播放的卫视综艺节目中,一度排名第2和第3,网络点播量近三亿次,在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荣获“2013中国旅游营销创新TOP10”。《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亦带来超过五千万次的网络传播量。
还有在淘宝上开展的“寻找稻城亚丁‘最美星空’活动”,1000多份产品5分钟被网友抢购一空;以及“行摄365 画说四川”、“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评选活动等,收集并发布了4万余张精美图片,极大地提高了参与景区和四川旅游的知名度。更与百度、TripAdvisor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构建境内外网络营销平台及渠道体系。
今年4月,四川省旅游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宣传四川旅游,6月,三大活动——首届旅游博览会(乐山)、“中国旅游日(广安)主会场活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元)”在四川先后启动。接下来,还有“第三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和“第五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闪耀开幕。最初那“走进来”的期望,正在游客踊跃来川的脚步中实现并夯实。
四川智慧旅游服务与营销体系的建设成果,可见一斑。
“智慧旅游需要时间检验”
尽管目前四川智慧旅游建设已取得一些成绩,郝康理仍保持着清醒:“目前,我国尚未制订出统一的智慧旅游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四川各地对旅游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也不足。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应用不均衡。另外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体系不健全,建设各自为政,共享整合不够,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郝康理向记者阐述了四川旅游将采取的举措。下一步,在规划建设上,四川将启动藏区智慧旅游规划、317国道智慧旅游规划等编制工作,制定全省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宾馆、智慧旅行社等一系列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评定管理办法。
在试点工程上,将在全省全面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程,提升1个智慧旅游带(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1个智慧旅游区域(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建设,在继续强化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都、绵阳、乐山),智慧旅游试点景区(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建设基础上,新增10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攀枝花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眉山市、阿坝州、凉山州)和30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
在应用服务上,将开展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和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构建省-市-县-景区四级旅游应急管理联动指挥体系;整合省级及市州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4个外文网站和英文APP建设;并继续推动全省旅游行业的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整合应用。
“智慧旅游的建设必须产生实际的效果。一段时期以后,智慧旅游建设究竟为我们的行业管理带来怎样的变化,游客通过智慧服务享受到了哪些便利,智慧营销是否为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郝康理期待着智慧旅游为旅游业带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