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它是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听说,它是一个讲究细节的地方;听说,它的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历史和故事。
  很多人听,很多人说。然而最真实的它,只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会变得鲜明起来。
  德国。
  一万多公里之外,是它和我们的距离。
  两万五千两百秒,是它和我们的时差。
  在这个与中国日夜不同的地方,不知我们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又将体会到怎样的风情?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来到德国的首都柏林,自然要去看看勃兰登堡门。
  作为一大景点,勃兰登堡门少不了前来拍照的人。然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纵使满耳的喧哗,你仍能感受到它独有的庄严和肃穆。
  勃兰登堡门上站着展翅的胜利女神,她手持橡树花环的权杖,驾驭着四匹威猛的骏马。那气势极美,也极壮观。
  说起来,这座女神像也是命运多舛,明明是为纪念普鲁士七年战争的胜利而建造,偏在1806年,被拿破仑拆下运回法国,直到1814年,胜利女神才被夺回。后来,德国光荣的时刻、耻辱的时刻、纳粹阅兵的时刻、柏林墙被推倒的时刻,它都在那里。战争、死难、分离与欢乐,她几乎亲历了所有影响德国的大事件。
  不知现在的她,看着脚下的热闹繁华,心里又会怎么想。
  既然到了柏林,如果不去柏林墙,那就太可惜了。
  虽是景点,但柏林墙并没有想象中的热闹。游人们三三两两地沿着柏林墙寻找有趣的涂鸦,小摊小贩在一边努力地吆喝,售卖柏林墙倒下后的“柏林砖”。
  偶尔几个德国人匆匆走过,目不斜视。
  “你常来这里吗?”我借着问路的机会,问一个当地人。
  “不,”他耸耸肩,“只是路过。”
  事实上,我们之前问过很多德国人,到柏林墙该怎么走,可是他们的回答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甚至是迷茫的。
  那段历史,好像逐渐地被淡忘。
  柏林墙的过去,对我们来说,是书本上的文字,是彩色的涂鸦,是国外的一个景点。可对德国人来说,却是一段黑暗痛苦的过去。
  若有人想忘记,也没什么不好。
  在德国,无论你看过多少建筑,在你见到柏林大教堂的那一刻,你仍然会折服于它无以伦比的壮观和美丽。
  这座富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以惊人的气势矗立在那里,即使从远处看,也难以让人忽视。它高达114米,大厅内的壁画精美绝伦,再细微的地方都有着精美的刻画。可向导却一再强调:它在二战中遭到毁坏,现在远不及其最鼎盛时期的奢华,但是经过德国人不断修葺,它依然是柏林最抢眼的地标性建筑。
  不得不说,在修葺这件事上,德国人严谨认真的作风起了大作用。
  在离开柏林来到法兰克福之前,我们问向导,这里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它有全欧洲最高的大楼,有超大型的购物区,有著名的展览会。”
  “还有吗?”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我们已经对现代繁华失去了兴趣。
  “它还有古老的桁架结构建筑。”向导想了想。
  “哈,这个不错。”
  即使在整个德国,最有特色的建筑还是这里的桁架结构建筑。它以木料构造桁架,在桁架之间填以泥坯或砖,再涂上白色。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曾用这样的方法修建桥梁。所以,当我们在法兰克福这个特别现代化的城市,看到如此美丽的建筑时,心情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瞧,蓝天之下,它多可爱。
  而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便是歌德故居。
  “第四层是诗人的房间,歌德在此度过了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期的一段岁月……”向导指着一栋房子,噼里啪啦地说起歌德的事迹来。
  我们一边嚼着带黑胡椒味的香肠,一边带着崇敬看它。夕阳的光正好照在第四层,温暖着四个窗户,我仿佛看到一个年轻的男孩在余晖中眺望。
  年轻的歌德啊,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游完柏林,看完法兰克福,总觉得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可越琢磨却越想不起来。直到坐上飞机准备返回时,脑中才突然想到季羡林先生曾经写的一段话。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这是季羡林在德国的一段回忆。以前读起来没觉得特别,不过是他的见闻感慨罢了,可是现在却真的懂了他的感觉。
  自从我们走进德国,就发现几乎每户人家的窗外都摆满了花。第一次看到时,我们还以为是某个家庭别致的装饰,遇见无数次后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是如此。
  与其藏在屋里自我欣赏,不如拿到室外与人共赏。
  我不禁想到,当失意烦恼的人匆匆走过这一个又一个“悬挂”着的花丛,闻到浅浅的花香时,他的心情是否会变得愉快起来?
  应该会吧。
  你看,花儿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他人的梦。
其他文献
夜晚的校园一片宁静。科技实验楼的大门也早早地关上了,只有路灯那懒洋洋的灯光还照在实验楼的门口。  不过,在实验楼玻璃自动门内的天花板上,却仍有一点红色的光芒时刻闪烁着,偶尔发出轻微的滴滴声。  一个人影从远处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微喘着气停在实验楼门前,抬起手正想叫门时,实验楼内突然响起了急促的电子警报声:“警报!S级生物入侵!警报!警报!S级生物入侵!”  “S级警报?怎么回事?外星人攻打地球了吗?
期刊
我来摇滚你
期刊
Younger Scout: How can I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ushroom and a toadstool?  Older Scout: Just eat one before you go to bed. If you wake up the next morning, it was a mushroom.  蘑菇与毒蕈  年少的童子军:我怎样
期刊
朱红的玄武门,在晨曦刚浮上湛蓝的天空时,缓缓地朝我打开。伴随着门轴发出“吱呀”的声音,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浮上我的心头。  正对大门的,是一条平坦的路,随着门的推动,玄武湖渐渐映入眼帘。湖水在浅浅的阳光照耀下,清而澈,仿佛不染一丝一毫的尘埃。  我不由得往那边走去。每走一步,她的轮廓便清晰一分,她那无人能及的淡雅与宁静也更真一分。可走近了,却发现,无论怎样都难以完全看透她——即便她是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
期刊
·大哉国画·  对于经历七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来说,情报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才会有大名鼎鼎的“摩萨德”纵横四海。摩萨德的全称是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冷战时期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前苏联克格勃,并称“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然而,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摩萨德的光环逐渐消退,一些曾经默默无闻的情报机构开始崭露头角。  以色列的8200就是这样一支超级神秘的网络间谍部队。据说,只要是从82
期刊
木头能做什么?铅笔?桌子?板凳?书柜?在我们的生活中,它能做的东西太多了,随手一抓就能抓到一大把。  然而,当这些普通的木头和设计师的想象力相遇时,会撞出怎样不普通的化学反应呢?  作品名:Water Map Sink  设计师:Julia Kononenko  提到水龙头下方的面盆,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碗状的容器。可是设计师Julia Kononenko却直接拿来一块长方形的板,煞有其事地放在
期刊
在眼睛的世界里,色彩一直存在,只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看到的。他们希望能有一种方式,可以把看到的一切完整地保留下来,形状和颜色,一分都不能少。  漫长的历史里,人类的超强大脑一次次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依靠文字的描述过渡到借用画笔的力量,再从画笔过渡到数码电器上……最后,科技完成了最美的变革——它终于把时间保存了下来。  从无到有的静态色彩  自然界有着他自己的画笔——光线,
期刊
残余的夕阳渐渐失去光芒,张霖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步履沉重,每走一步都要唉声叹气一番。  “哼,有什么了不起!”张霖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喃喃着。  昨天测验没考好被老妈教训一宿,今天回答不出问题被老师狠批一顿,就连体育课打个乒乓球还要被同学数落一番,说的还都是类似的话:“你看看隔壁小强,学习成绩又好,又听话……”“同在一间教室上课,你看看人家都会做,就你不会……”“你这打球的技术还没隔壁班二胖好呢,不
期刊
一说到地球,大家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一个会自转、公转,表面百分之七十都是海洋的蓝色星球。生命在它的呵护下,从最初的蛋白质成长为高级的智慧生物,又以他们的智慧,去仰望天空,思考大地。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古埃及的“天似穹窿、地似方盒”、俄罗斯的“大地像盾牌,被巨鲸托举游荡于大海”,人类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想象精彩绝伦。  直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出于对球体的偏爱,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假
期刊
(一)  小威:队长!队长!队长!队长!  小编:哎哎,我在这呢。  小威:队长,大家都说我是熊孩子,可是我冤枉啊,我明明乖巧懂事诚实守信老老实实……  小编:打住打住,你到底想说啥。  小威:我就想说,明明我这么乖巧,妈妈还说我是熊孩子。  小编:终于到话题上了,到底怎么了,我帮你平反。  小威:是这样的,昨天邻居刘奶奶到我家来做客,她70岁了。我就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