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国多年来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当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对策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全国约2.5 亿青少年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高达70%左右,从这一角度上看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学校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重视不够。许多学校没有独立的法制教育教学计划,没有确定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适宜的法制教育教材,没有明确的法制教育教师编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方面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导致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教育的理论研究,正确定位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注重调查研究,设置科学的法律专业课,探索规律,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轻视在校生的法制教育
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小升初、中考、高考无不唯分是论。考分、升学率是“硬件”,其他都是“软件”,因此素质教育也说没有数理化那么重要,这种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弊端就是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有才不懂法的不法人才或温室人才。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在开展法制教育,但学校的法制教育出发点多数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和学校校园治安环境服务的,而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这个层面上来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是重遵纪守法规范,提要求多。纯灌输式的教育,效果差;二是轻权利教育,讲义务多;三是淡意识培养,讲知识多。知识多,只能说明知法,不能说明其他问题。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意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要培养青少年的自觉守法、依法意识。
(二)社会上轻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社会上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期,正在成长的阶段,正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有的失学后,流入社会,没有了学校的约束,没有了老师的管束,也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坏习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教育被忽视。
(三)法律专业教师缺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的法律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比较好、教学水平都比较高。但中小学担任法律课的教师有的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或者自学或者经过短暂的法律培训。有的对法律知识领会不够,不能理解法制教育的真正内涵和目标,仅仅把它当作一门考试科目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教学手段上,照本宣科,没有掌握必要的法律技术,更没有法律实践的经验。
(四)适宜的法律教材缺乏
当前选用的法律教材重法律知识灌输,轻法律意识培养,大多具有知识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知识性表现在教材多以介绍各法律部门的基本规定为主,广泛性表现在法制基础教材内容广泛、庞杂,几乎涉及了法律专业所有的基础课程,这等于将法制教育与法学教育混为一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根本无从谈起。
(五)不良社会风气对法制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使学生对法律失去信仰,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影响颇大,如知法犯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司法腐败, 使部分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 认为即使有健全而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中国也很难贯彻实施, 法律只是限制守法人的行为, 对有权有势的违法者来讲反而成了保护伞。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教育行政和司法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法制教育的实施计划,整合当地德育、教研、科研等部门的力量,进行法制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学校由校长(或分管校长)负责,把法制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除学科课程所占课时外,每学年要根据法制教育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课程实际,安排合理的课时用于法制专题教育活动,法制专题教育的时间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确保课时,保证质量。
(二)建立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使命,教师的法律素质不仅会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推进全社会普法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规划地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聘任法制教育专、兼职教师。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法制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对学科教师、法制教育辅导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加强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壮大和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不仅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应注重教师业务建设。学校法律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经过培训后相当于法律本科学历。同时学校的政策要向教师倾斜,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法律在不断地完善,知识需要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制定教师学法的长效机制,激发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精选适宜的法制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须着力进行宪法意识、社会公平、平等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同犯罪作斗争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要适应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即将步入社会的现实需要,选择更广泛的内容和更深层次的观念教育。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
1、重视专题教育
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2、组织各种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要有纪律、要有规则,每个集体成员要懂规则、守规则,要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班集体活动要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载体。要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的能力、按规则办事的习惯。结合不同社团活动的特点,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参与法制实践与宣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要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通过学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18岁成人仪式以及入队、入团、入党等各种仪式,精心组织设计,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的关系,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学校要组织学生到人大、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了解和分析真实的事例,了解相关法律,增加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陈本亮等:《法制在学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3).
[4]陈金春,刘成荣:重视并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盐城工业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对策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全国约2.5 亿青少年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高达70%左右,从这一角度上看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学校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重视不够。许多学校没有独立的法制教育教学计划,没有确定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适宜的法制教育教材,没有明确的法制教育教师编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方面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导致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教育的理论研究,正确定位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注重调查研究,设置科学的法律专业课,探索规律,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轻视在校生的法制教育
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小升初、中考、高考无不唯分是论。考分、升学率是“硬件”,其他都是“软件”,因此素质教育也说没有数理化那么重要,这种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弊端就是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有才不懂法的不法人才或温室人才。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在开展法制教育,但学校的法制教育出发点多数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和学校校园治安环境服务的,而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这个层面上来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是重遵纪守法规范,提要求多。纯灌输式的教育,效果差;二是轻权利教育,讲义务多;三是淡意识培养,讲知识多。知识多,只能说明知法,不能说明其他问题。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意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要培养青少年的自觉守法、依法意识。
(二)社会上轻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社会上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期,正在成长的阶段,正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有的失学后,流入社会,没有了学校的约束,没有了老师的管束,也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坏习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教育被忽视。
(三)法律专业教师缺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的法律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比较好、教学水平都比较高。但中小学担任法律课的教师有的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或者自学或者经过短暂的法律培训。有的对法律知识领会不够,不能理解法制教育的真正内涵和目标,仅仅把它当作一门考试科目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教学手段上,照本宣科,没有掌握必要的法律技术,更没有法律实践的经验。
(四)适宜的法律教材缺乏
当前选用的法律教材重法律知识灌输,轻法律意识培养,大多具有知识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知识性表现在教材多以介绍各法律部门的基本规定为主,广泛性表现在法制基础教材内容广泛、庞杂,几乎涉及了法律专业所有的基础课程,这等于将法制教育与法学教育混为一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根本无从谈起。
(五)不良社会风气对法制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使学生对法律失去信仰,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影响颇大,如知法犯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司法腐败, 使部分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 认为即使有健全而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中国也很难贯彻实施, 法律只是限制守法人的行为, 对有权有势的违法者来讲反而成了保护伞。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教育行政和司法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法制教育的实施计划,整合当地德育、教研、科研等部门的力量,进行法制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学校由校长(或分管校长)负责,把法制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除学科课程所占课时外,每学年要根据法制教育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课程实际,安排合理的课时用于法制专题教育活动,法制专题教育的时间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确保课时,保证质量。
(二)建立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使命,教师的法律素质不仅会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推进全社会普法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规划地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聘任法制教育专、兼职教师。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法制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对学科教师、法制教育辅导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加强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壮大和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不仅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应注重教师业务建设。学校法律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经过培训后相当于法律本科学历。同时学校的政策要向教师倾斜,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法律在不断地完善,知识需要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制定教师学法的长效机制,激发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精选适宜的法制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须着力进行宪法意识、社会公平、平等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同犯罪作斗争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要适应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即将步入社会的现实需要,选择更广泛的内容和更深层次的观念教育。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
1、重视专题教育
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2、组织各种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要有纪律、要有规则,每个集体成员要懂规则、守规则,要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班集体活动要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载体。要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的能力、按规则办事的习惯。结合不同社团活动的特点,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参与法制实践与宣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要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通过学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18岁成人仪式以及入队、入团、入党等各种仪式,精心组织设计,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的关系,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学校要组织学生到人大、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了解和分析真实的事例,了解相关法律,增加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陈本亮等:《法制在学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3).
[4]陈金春,刘成荣:重视并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盐城工业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