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与学关系的“主导主体说”指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向。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导向
中图分类号:U642.6+4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92 -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向导”,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探究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智力参与,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除教师以外,同伴、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也可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但教师是“向导”的主角,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向导,这是教师主导的真正含义。
所谓思维导向,从教学理念上讲,它表现为一种教学倾向性,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倾向;从教学实践上讲,它是指教师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向着形成良好思维结构的方向发展。而良好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是以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更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在以具体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由于它的高度抽象、逻辑性强和不断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形式。同时,数学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现象,而且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是:
1、数学思维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人的生理、心理素质得以显化出来,即使人的固有的内在本性外化出来;
2、数学思维教育可以使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固有本质转移于新生的个体中,即使人类的固有本质内化于个体;
3、数学思维教育有利于我们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将外在特定的社会本质对象化于个体的过程,即个体社会化。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因素是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制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要实现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导向,这意味着:教学过程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认识上的先在性;学生具有独立探究问题的潜力和可能。在思维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和思维的向导,“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思维导向意义下的教学,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而应该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判断“学什么”并知道“怎么学”。
落实到数学教学上,思维导向意义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提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探究、发现数学结论、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建构数学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建构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所以,数学教学思维导向即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學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
1.通过主动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学向导。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体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探索和对自身学习的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除了传统的接受、记亿、模仿和练习等数学学习方式外,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思维导向下的学习,应是学生通过主动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教师的思维导向才有意义和价值。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探究的热情、提出问题的意识,成为影响教师成功实施思维导向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思维导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以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智力参与。
2.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实现意义建构
数学教学思维导向下的数学学习,要通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充分的智力参与,实现从具体生活现象和数学事实到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力法的概括抽象,实现从数学语言符号到其所代表的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大观点和大方法,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上。没有思维,就没有理解,谈不上意义建构。数学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数学的语言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思维导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充分的智力参与活动,找到新知识的意义生长点或固着点,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获得数学体验
数学学习,既是数学概念原理的理解过程,也是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还是数学思想、科学方法的领悟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认知体验、方法体验和元认知体验。
在数学思维导向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挫折与成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意志,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通过数学观察、分类讨论、抽象概括、猜想验证、提出问题、问题解决等让学生经历从数学事实到概念原理、从数学现象到数学结论的认知体验,以及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合情推理到论证推理的方法体验,领悟至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展现数学家和教师自己的试误、出错、修正等数学探索过程,暴露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解题反思、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数学学习活动,并利用数学教学的元认知提示语,让学生经历充分的元认知体验,发展他们数学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4.在教师引导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导向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健康发展。在数学思维导向教学中,教师府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启迪数学思维、暗示研究方法、分级提示导疑、渗透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结构、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合作探究、倡导数学交流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思维结构。
思维导向教学下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领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论证推理能力,形成观察、实验、分类、类比、猜想、验证、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化归、具体化、特殊化、一般化、模型化等数学研究能力和一般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美珍. 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 辽宁师范大学 2005
[2] 孙小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 戴艳. 在行动中改进数学教学[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导向
中图分类号:U642.6+4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92 -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向导”,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探究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智力参与,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除教师以外,同伴、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也可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但教师是“向导”的主角,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向导,这是教师主导的真正含义。
所谓思维导向,从教学理念上讲,它表现为一种教学倾向性,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倾向;从教学实践上讲,它是指教师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向着形成良好思维结构的方向发展。而良好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是以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更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在以具体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由于它的高度抽象、逻辑性强和不断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形式。同时,数学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现象,而且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是:
1、数学思维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人的生理、心理素质得以显化出来,即使人的固有的内在本性外化出来;
2、数学思维教育可以使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固有本质转移于新生的个体中,即使人类的固有本质内化于个体;
3、数学思维教育有利于我们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将外在特定的社会本质对象化于个体的过程,即个体社会化。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因素是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制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要实现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导向,这意味着:教学过程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认识上的先在性;学生具有独立探究问题的潜力和可能。在思维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和思维的向导,“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思维导向意义下的教学,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而应该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判断“学什么”并知道“怎么学”。
落实到数学教学上,思维导向意义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提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探究、发现数学结论、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建构数学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建构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所以,数学教学思维导向即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學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
1.通过主动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学向导。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体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探索和对自身学习的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除了传统的接受、记亿、模仿和练习等数学学习方式外,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思维导向下的学习,应是学生通过主动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教师的思维导向才有意义和价值。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探究的热情、提出问题的意识,成为影响教师成功实施思维导向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思维导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以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智力参与。
2.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实现意义建构
数学教学思维导向下的数学学习,要通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充分的智力参与,实现从具体生活现象和数学事实到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力法的概括抽象,实现从数学语言符号到其所代表的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大观点和大方法,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上。没有思维,就没有理解,谈不上意义建构。数学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数学的语言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思维导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充分的智力参与活动,找到新知识的意义生长点或固着点,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获得数学体验
数学学习,既是数学概念原理的理解过程,也是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还是数学思想、科学方法的领悟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认知体验、方法体验和元认知体验。
在数学思维导向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挫折与成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意志,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通过数学观察、分类讨论、抽象概括、猜想验证、提出问题、问题解决等让学生经历从数学事实到概念原理、从数学现象到数学结论的认知体验,以及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合情推理到论证推理的方法体验,领悟至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展现数学家和教师自己的试误、出错、修正等数学探索过程,暴露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解题反思、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数学学习活动,并利用数学教学的元认知提示语,让学生经历充分的元认知体验,发展他们数学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4.在教师引导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导向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健康发展。在数学思维导向教学中,教师府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启迪数学思维、暗示研究方法、分级提示导疑、渗透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结构、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合作探究、倡导数学交流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思维结构。
思维导向教学下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领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论证推理能力,形成观察、实验、分类、类比、猜想、验证、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化归、具体化、特殊化、一般化、模型化等数学研究能力和一般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美珍. 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 辽宁师范大学 2005
[2] 孙小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 戴艳. 在行动中改进数学教学[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