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语言,细读文本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散文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不管是生动优美的语言,平淡有味的语言,还是含蓄隽永的语言,都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如何将这种美的享受在课堂上带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近日执教的一堂散文教学的公开课,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下面是笔者执教琦君《春酒》的一段实录。
  师: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情感。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找出一处,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生:我喜欢这句,“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从“偷偷”这个词看出“我”的好吃和可爱,同时也写出了妈妈酿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生:我喜歡这句,“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贪吃和可爱。
  生:“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莫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我喜欢这句,这里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待人热情、做事细心、乐于分享的人。
  生:我喜欢这句,“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从“巴结”这个词可以看出阿标叔也是一个勤劳热情的人。
  生:我喜欢这句,“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我”在每个邻居的怀里靠一下,说明邻里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彼此信任,好似一家人一样。
  师:在琦君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调皮可爱,母亲的勤劳能干,乡邻关系的温馨和睦。总之,故乡的酒美,人更美。可惜,她再也没能回到家乡去。(投影背景资料)
  师:“我想回到故乡啊!”这是琦君临终前的呼喊。在记忆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却再也不能回去。你能体会到这其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吗?你能体会到琦君有家难回的惆怅吗?让我们有感情地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席慕蓉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从他们的作品中你又能感受到作家们心中怎样的乡愁……
  琦君散文的语言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般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备课时,笔者把《春酒》的教学重点定为:品味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课标”中也强调中学生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所以,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就是对文本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辨析、提升理解力和审美力的过程。
  那么散文语言之美,美在何处?
  语言之美,美在生动形象。《春酒》这样写道:“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的肚子和蜜蜂的肚子一样鼓出来,写出了“我”吃得饱饱的,是个贪吃的孩子,像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老师要慢下来,引导学生琢磨玩味,“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语言之美,美在准确精妙。《春酒》中写道:“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备课时,笔者留意到了这个“也”字,“小花猫也是个酒仙”,那还有谁是酒仙呢?当然是作者了,“我”和小花猫都爱喝母亲酿的八宝酒,因为母亲酿的八宝酒好喝呀。一个“也”字藏着“我”对八宝酒的怀念和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散文大家都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他们遣词造句十分讲究,选用的词往往最能准确表现事物的特点,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语言之美,美在意蕴丰厚。琦君在《春酒》中写道:“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靠”是个再平淡不过的字眼了,再深入地想一想,什么样的关系才能靠在对方怀里呢?那肯定是很熟悉、很亲近、很信任的人吧,乡邻关系应该是温馨、和谐、美好,像一家人吧。一个“靠”字让我们读出温馨和睦的乡情。作者将情思含在言辞的深处,读者需要经过仔细品味,才能透过字面意思了解其中内涵。这样意蕴丰厚的文字,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文字是有温度的。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语言之美,对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感性,能敏锐地捕捉到“有嚼头”的文字,带领学生一起慢品语言,细读文本,嚼出文字的韵味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品味出语言的细微差别,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就能慢慢地培养语感,再运用到写作中,字斟句酌,锤炼自己的语言。
  那么散文语言之美,如何细细品味?
  一是要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散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当中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语调、感情基调的把握。笔者安排了两次朗读活动。一次在初读课文时,一次在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尤其关注了最后一段话:“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笔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疑问句,要求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读出作者有家难回的惆怅。
  二是在对比中,感受语言之美。《春酒》中这样写道:“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请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作者为什么把“我”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而不是大象的肚子或者是蟑螂的肚子呢?那是因为蜜蜂勤劳又可爱,儿时的“我”也是很可爱的,这样的比喻准确贴切、生动形象。
  经典作品总是语语动人,字字珠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原文与改后的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学生更能感受到原文语言的精美,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苦心孤诣。
  三是结合上下文及写作背景,揣摩语言的丰厚意蕴。《春酒》写道:“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初读课文时,学生并不能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时可以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字的丰厚意蕴。
  散文语言朴素、自然、流畅、简净,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经典散文,要反复诵读。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对语言文字的美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老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差异。也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揣摩文字的丰厚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的主旨。相信在语文老师长期引领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会慢慢提高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中学)
其他文献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游记散文,文章精悍,游踪为序,移步換景,水清、石奇、树幽、鱼乐,看似美不胜收,但只有真正解读了文中这些“景语”的文字密码,才能准确把握文中真正所要表达的“人悲”之情。  笔者执教该篇时,巧妙借助“五品”美景,知人论世,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抓住了潭虽“小”,却“景”多、“情”深、“意”大的特点,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潭小“景”多  品
期刊
一、从文字之趣到景物之美  为什么学生怕文言文?首先是“言”的障碍,倘若“梳言”的过程有趣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也就可以减轻些。于《小石潭记》而言,所写景物都各尽其妙,却又简练成文,意境深远,令人拍案叫绝。如课文的教学从常态的“梳言”开始,那么“梳言”之初,就要紧扣景物特点,唯有这样,才是“这一篇”的教学。  《小石潭记》描绘的景物可在“梳言”过程中就罗列板书出来:  这里有两个字——“
期刊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并根据文体特点巧妙设计阅读任务,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接下来,笔者将以统编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为例,就如何深度解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抓关键词句,一线串珠,建构课堂有层次、有深度的学习任务链  关键词句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关键词句来设计学习任务链。在本文的课堂
期刊
一、中学语文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学语文教材缺少专项成语内容。目前,多数中学语文教材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成语教学内容。多数成语教学仅仅是被融合在阅读内容之中。二是成语教学方法有待提升。部分教师仅仅把成语教学视为简单的词语教学,对成语只进行语义解释,而忽视成语的延伸意义和时代特征。在成语教学方法上,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呈现单一化的倾向。另外,教师忽视对学生情感层面的教育,而在成语教学中渗透情感的因素
期刊
一、文章立意的主动提炼  如果没有好的素材,作文就不会有好的主题立意;但同样的素材又不是所有作文都能用、都可以用好的,所以选材技巧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比方说,很多学生搜索枯肠得到的一些素材,在他自己的心目中可能勉强能接受,却被老师认定“选材过于陈旧”,相信一些学生对这种评价司空见惯。殊不知陈旧的选材同样可以具有崭新的立意。以一次习作训练为例:我布置学生以《那一天,我与_________相遇》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曾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身临其境,真正走进作者内心。可见,让学生充分读书是何其重要。  但是,有时为了赶进度,很多语文老师不惜牺牲学生“读”的时间,常常以一目十行浏览或干脆“听老师讲”来代替。新授课文尚且如此,评讲阅读题,更是以报答案、对答案为本,快速完成。作为一线教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平时的新授课,还是习题评讲课,我从没有
期刊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情节曲折多变,数次巧妙地运用了“拼贴画”的艺术手法,通过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屡次施展伎俩,屡次事与愿违,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悲从中来,于文字中感受到穷人命运的悲怆和无奈。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集中反映和再现。在欧·亨利的笔下,苏贝的生活遭遇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个阶层的生活现状。小说中的戏剧冲突一环扣一环,这种反转的戏剧效果,让读者笑中有泪,回味无穷。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小
期刊
朱良志的《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基于中国哲学系统,语言优美,素材丰富,系统阐述了我国美学思想。全书以中国美学原理为经线,以多门类艺术作品、艺术理论为纬线,编织起中国美学宏大的知识网络。这是由一本名家撰写的通识读本,适合有较好阅读基础的高中生阅读。阅读《中国美学十五讲》,可以提升高中生审美品位、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阅读这本学术著作,核心要求在于理解,并能在理解基础上
期刊
一  秦川大地,人才辈出,万木峥嵘间弥漫着英风剑气。现就职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少儿棋校的王明虎,1974年出生在一个书香氤氲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两地分居,直到小学五年级,父亲才调回第四军医大学。每年只有王明虎母子去部队探亲,或是父亲回家探亲才能阖家团聚。王明虎的父亲每次回家,都给他带礼物,连环画、玩具枪,应有尽有。  在他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探亲回家,送给王明虎一副象棋,想让聪明好动的王明虎通过下棋养
期刊
近年来,关于“转基因”的话题一直颇具争议。“黄金大米”“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卷入这场“转基因”争论的众多人物中,既有国内的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又有海外的企业高管和大学教授。阅读他们的言论,围绕“转基因”展开辩论,也许会有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这项技术。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的辩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此前,大家一起阅读了“黄金大米”事件和“转基因”相关资料,今天我们将围绕“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