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散文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不管是生动优美的语言,平淡有味的语言,还是含蓄隽永的语言,都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如何将这种美的享受在课堂上带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近日执教的一堂散文教学的公开课,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下面是笔者执教琦君《春酒》的一段实录。
师: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情感。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找出一处,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生:我喜欢这句,“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从“偷偷”这个词看出“我”的好吃和可爱,同时也写出了妈妈酿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生:我喜歡这句,“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贪吃和可爱。
生:“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莫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我喜欢这句,这里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待人热情、做事细心、乐于分享的人。
生:我喜欢这句,“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从“巴结”这个词可以看出阿标叔也是一个勤劳热情的人。
生:我喜欢这句,“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我”在每个邻居的怀里靠一下,说明邻里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彼此信任,好似一家人一样。
师:在琦君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调皮可爱,母亲的勤劳能干,乡邻关系的温馨和睦。总之,故乡的酒美,人更美。可惜,她再也没能回到家乡去。(投影背景资料)
师:“我想回到故乡啊!”这是琦君临终前的呼喊。在记忆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却再也不能回去。你能体会到这其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吗?你能体会到琦君有家难回的惆怅吗?让我们有感情地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席慕蓉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从他们的作品中你又能感受到作家们心中怎样的乡愁……
琦君散文的语言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般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备课时,笔者把《春酒》的教学重点定为:品味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课标”中也强调中学生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所以,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就是对文本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辨析、提升理解力和审美力的过程。
那么散文语言之美,美在何处?
语言之美,美在生动形象。《春酒》这样写道:“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的肚子和蜜蜂的肚子一样鼓出来,写出了“我”吃得饱饱的,是个贪吃的孩子,像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老师要慢下来,引导学生琢磨玩味,“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语言之美,美在准确精妙。《春酒》中写道:“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备课时,笔者留意到了这个“也”字,“小花猫也是个酒仙”,那还有谁是酒仙呢?当然是作者了,“我”和小花猫都爱喝母亲酿的八宝酒,因为母亲酿的八宝酒好喝呀。一个“也”字藏着“我”对八宝酒的怀念和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散文大家都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他们遣词造句十分讲究,选用的词往往最能准确表现事物的特点,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语言之美,美在意蕴丰厚。琦君在《春酒》中写道:“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靠”是个再平淡不过的字眼了,再深入地想一想,什么样的关系才能靠在对方怀里呢?那肯定是很熟悉、很亲近、很信任的人吧,乡邻关系应该是温馨、和谐、美好,像一家人吧。一个“靠”字让我们读出温馨和睦的乡情。作者将情思含在言辞的深处,读者需要经过仔细品味,才能透过字面意思了解其中内涵。这样意蕴丰厚的文字,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文字是有温度的。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语言之美,对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感性,能敏锐地捕捉到“有嚼头”的文字,带领学生一起慢品语言,细读文本,嚼出文字的韵味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品味出语言的细微差别,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就能慢慢地培养语感,再运用到写作中,字斟句酌,锤炼自己的语言。
那么散文语言之美,如何细细品味?
一是要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散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当中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语调、感情基调的把握。笔者安排了两次朗读活动。一次在初读课文时,一次在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尤其关注了最后一段话:“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笔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疑问句,要求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读出作者有家难回的惆怅。
二是在对比中,感受语言之美。《春酒》中这样写道:“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请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作者为什么把“我”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而不是大象的肚子或者是蟑螂的肚子呢?那是因为蜜蜂勤劳又可爱,儿时的“我”也是很可爱的,这样的比喻准确贴切、生动形象。
经典作品总是语语动人,字字珠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原文与改后的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学生更能感受到原文语言的精美,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苦心孤诣。
三是结合上下文及写作背景,揣摩语言的丰厚意蕴。《春酒》写道:“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初读课文时,学生并不能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时可以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字的丰厚意蕴。
散文语言朴素、自然、流畅、简净,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经典散文,要反复诵读。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对语言文字的美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老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差异。也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揣摩文字的丰厚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的主旨。相信在语文老师长期引领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会慢慢提高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中学)
师: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情感。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找出一处,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生:我喜欢这句,“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从“偷偷”这个词看出“我”的好吃和可爱,同时也写出了妈妈酿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生:我喜歡这句,“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贪吃和可爱。
生:“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莫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我喜欢这句,这里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待人热情、做事细心、乐于分享的人。
生:我喜欢这句,“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从“巴结”这个词可以看出阿标叔也是一个勤劳热情的人。
生:我喜欢这句,“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我”在每个邻居的怀里靠一下,说明邻里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彼此信任,好似一家人一样。
师:在琦君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调皮可爱,母亲的勤劳能干,乡邻关系的温馨和睦。总之,故乡的酒美,人更美。可惜,她再也没能回到家乡去。(投影背景资料)
师:“我想回到故乡啊!”这是琦君临终前的呼喊。在记忆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却再也不能回去。你能体会到这其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吗?你能体会到琦君有家难回的惆怅吗?让我们有感情地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席慕蓉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从他们的作品中你又能感受到作家们心中怎样的乡愁……
琦君散文的语言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般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备课时,笔者把《春酒》的教学重点定为:品味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课标”中也强调中学生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所以,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就是对文本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辨析、提升理解力和审美力的过程。
那么散文语言之美,美在何处?
语言之美,美在生动形象。《春酒》这样写道:“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的肚子和蜜蜂的肚子一样鼓出来,写出了“我”吃得饱饱的,是个贪吃的孩子,像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老师要慢下来,引导学生琢磨玩味,“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语言之美,美在准确精妙。《春酒》中写道:“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备课时,笔者留意到了这个“也”字,“小花猫也是个酒仙”,那还有谁是酒仙呢?当然是作者了,“我”和小花猫都爱喝母亲酿的八宝酒,因为母亲酿的八宝酒好喝呀。一个“也”字藏着“我”对八宝酒的怀念和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散文大家都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他们遣词造句十分讲究,选用的词往往最能准确表现事物的特点,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语言之美,美在意蕴丰厚。琦君在《春酒》中写道:“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靠”是个再平淡不过的字眼了,再深入地想一想,什么样的关系才能靠在对方怀里呢?那肯定是很熟悉、很亲近、很信任的人吧,乡邻关系应该是温馨、和谐、美好,像一家人吧。一个“靠”字让我们读出温馨和睦的乡情。作者将情思含在言辞的深处,读者需要经过仔细品味,才能透过字面意思了解其中内涵。这样意蕴丰厚的文字,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文字是有温度的。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语言之美,对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感性,能敏锐地捕捉到“有嚼头”的文字,带领学生一起慢品语言,细读文本,嚼出文字的韵味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品味出语言的细微差别,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就能慢慢地培养语感,再运用到写作中,字斟句酌,锤炼自己的语言。
那么散文语言之美,如何细细品味?
一是要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散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当中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语调、感情基调的把握。笔者安排了两次朗读活动。一次在初读课文时,一次在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尤其关注了最后一段话:“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笔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疑问句,要求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读出作者有家难回的惆怅。
二是在对比中,感受语言之美。《春酒》中这样写道:“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请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作者为什么把“我”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而不是大象的肚子或者是蟑螂的肚子呢?那是因为蜜蜂勤劳又可爱,儿时的“我”也是很可爱的,这样的比喻准确贴切、生动形象。
经典作品总是语语动人,字字珠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原文与改后的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学生更能感受到原文语言的精美,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苦心孤诣。
三是结合上下文及写作背景,揣摩语言的丰厚意蕴。《春酒》写道:“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初读课文时,学生并不能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时可以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字的丰厚意蕴。
散文语言朴素、自然、流畅、简净,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经典散文,要反复诵读。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对语言文字的美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老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差异。也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揣摩文字的丰厚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的主旨。相信在语文老师长期引领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会慢慢提高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