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委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推动是提高育人实效的关键一环。本文结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围绕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组织推动这一主题,从梯度设计、理论创新、方法优化、路径选择和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梯度设计;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55-02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倡文化梯度育人,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优化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梯度设计,并就发挥党委在文化梯度育人整体谋划和路径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探索。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供组织保障
杭职院党委牵头对文化梯度育人的必要性、工作难点、内涵特点、内容体系和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是明晰工作路径。整体设计将素养教育内容分为“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和“公民素养”三个梯度,分层施教、分段推进;将素养教育载体分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梯度,分地布局,分序提高;将素养教育主体分为“学校顶层设计”、“二级学院推动”、“专业教师为主”和“学生行为为本”四个梯度,分担职责,合力推进。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参加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制定了《文化梯度育人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为文化梯度育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选聘了校内外专家组成学校文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指导文化梯度育人整体规划及重大项目的设计与评估;分层次构建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工作落细、落实。三是优化保障机制。学院将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财务预算,通过设立重点项目并配套经费支持,以完善校园广场、道路、园林、雕塑等文化建设和友嘉机床博物馆、非遗技能传承中心、职业素养展示中心等素养教育场馆建设;同时,将组织和参与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的情况作为二级部门和干部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激发教职工参与文化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软实力。
二、开展理论研究,引领校院实践
文化梯度育人是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一次实施路径创新,故而没有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借鉴,探索者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理论研究既能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提升,也可以指导下一轮实践探索,实现文化梯度育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双螺旋提升。
1.集聚实践研究力量。一是面向全员发动。专任教师是文化梯度育人研究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手中有大量鲜活素材,这是文化梯度育人研究工作的资源库。以杭职院的实践看,校党委动员全体教师撰写师生职业素养案例,在收集到七百多個鲜活案例的基础上,编辑完成了《职业素养教育案例选》,并发放给全体师生,以例促教,提高了教师参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一方面,学院号召全体党员带头开展素养教育专题调研,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课题组,由党员代表带领党员教工到合作企业、开发区、毕业生中去深入调研职业素养教育的需求、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发挥专业领军人物的示范作用,组织全体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撰写《专业职业素养与规范手册》、《专业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改方案》等资料,以点带面,推动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三是开设招标课题。学院成立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实践中心,借力重量级专家智囊团参与研究,通过组织课题立项、开展学术研讨、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发表和出版相关研究成果、组织承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议等工作为全员开展素养教育实践研究提供平台,实现了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与校外、省外甚至境外研究资源的整合。
2.扩大理论创新成效。一是召开大会,交流思想和方法。学院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代表畅谈职业素养;组织党员教师分享文化素养教育中操作性强的鲜活经验;组织开展文化素养教育的教程培训,分章节讲解文化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考核设计等知识;面向全体教工解读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理念,分析实施路径,指导操作要点,提升育人实践成效。二是进一步深化研究主题。在一系列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凝练研究方向,彰显研究特色,把文化梯度育人的研究主题细分为完善学生素养教育机制、完善职业素养校企共同培育机制、完善公民素养教育社会实践机制、校园建筑物文化特征定位、教师幸福生活的理念引导和制度激励等研究,形成持续开展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提高理论研究成效。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院承办校内外文化育人研究工作会议,对学生基础文明养成、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素养、“硬技能”和“软素养”融通培养等体制积极探索;参加国内外文化育人学术交流会议,交流我校文化梯度育人的理念、路径、方法和成果,发挥文化梯度育人在同类院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完善规章制度,固化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具有约束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科学制定文化素养教育的规章制度,固化文化素养教育的工作流程,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虚功实做、久久为功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设计。一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院制发《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在专业课中明确增加素养教育模块,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中突出素养教育的考核内容;通过组织专业负责人开设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观摩课、开展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改的教学说课比赛、专业组固定开展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研讨会等活动,将每一门课程教学实践路径和方法进行细化和优化。二是固化课堂教学方法。校党委组织专业团队下功夫总结、提炼、归纳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创新实践的宝贵经验,提炼并固化形成《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方法指南》,使这些初步的但是全国首创的宝贵经验成为更多教师教学改革实践的参照,提高教师进行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愿景。 2.學生課外活动的制度设计。一是形成课外活动学分体系。学院将专业课堂教学之外的素养教育解构为思想道德素养、职业发展素养、创新创业素养、人文艺术素养、生理心理素养和社会实践素养等多个模块,构建完善的素养教育学分体系。其中,“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计学分;“项目”是“课程”在第二、三课堂的延伸,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组织实施,计素养分,每5分素养分可折合成1分选修课学分,实现文化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二是创新行为习惯养成活动。一方面,通过开展“阳光晨跑”、“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等活动,并在所有二级学院专业课堂、实训室增设手机袋和水杯架,在全校范围推广学生党员宿舍导师制,引导学生晚上定时休息,清晨早起锻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另一方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素质拓展计划等举措,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求知、做事与做人的有机统一。
3.实现教学相长的制度设计。一是明确教育规范,挖掘学生原动力。新生进校之初,学院就将汇编成册的、与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手册》、《课堂十遵守》、《五个文明建设规范》等资料发放至每一位同学,并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学习与考试,让学生明白学校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使他们对学校文化梯度育人工作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自觉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激活了其主体性和原动力。二是抓好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示范力。在开展走进学生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学院推出素养教学的《教师十引导》、《教师公约》、《行政人员公约》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以专项形式纳入学校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师德师风作为教职工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职称评审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将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和教学业绩考核,进一步丰富教师学生工作经历的形式与内容等,切实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切实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任世雄.把握校园文化育人内涵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实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5,(4).
[2]李河水.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建设及其价值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3]安蓉泉.职教人文精神怎样体现[N].中国教育报,2014-08-25(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Hangzhou Vocational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梯度设计;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55-02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倡文化梯度育人,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优化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梯度设计,并就发挥党委在文化梯度育人整体谋划和路径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探索。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供组织保障
杭职院党委牵头对文化梯度育人的必要性、工作难点、内涵特点、内容体系和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是明晰工作路径。整体设计将素养教育内容分为“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和“公民素养”三个梯度,分层施教、分段推进;将素养教育载体分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梯度,分地布局,分序提高;将素养教育主体分为“学校顶层设计”、“二级学院推动”、“专业教师为主”和“学生行为为本”四个梯度,分担职责,合力推进。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参加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制定了《文化梯度育人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为文化梯度育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选聘了校内外专家组成学校文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指导文化梯度育人整体规划及重大项目的设计与评估;分层次构建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工作落细、落实。三是优化保障机制。学院将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财务预算,通过设立重点项目并配套经费支持,以完善校园广场、道路、园林、雕塑等文化建设和友嘉机床博物馆、非遗技能传承中心、职业素养展示中心等素养教育场馆建设;同时,将组织和参与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的情况作为二级部门和干部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激发教职工参与文化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软实力。
二、开展理论研究,引领校院实践
文化梯度育人是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一次实施路径创新,故而没有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借鉴,探索者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理论研究既能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提升,也可以指导下一轮实践探索,实现文化梯度育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双螺旋提升。
1.集聚实践研究力量。一是面向全员发动。专任教师是文化梯度育人研究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手中有大量鲜活素材,这是文化梯度育人研究工作的资源库。以杭职院的实践看,校党委动员全体教师撰写师生职业素养案例,在收集到七百多個鲜活案例的基础上,编辑完成了《职业素养教育案例选》,并发放给全体师生,以例促教,提高了教师参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一方面,学院号召全体党员带头开展素养教育专题调研,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课题组,由党员代表带领党员教工到合作企业、开发区、毕业生中去深入调研职业素养教育的需求、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发挥专业领军人物的示范作用,组织全体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撰写《专业职业素养与规范手册》、《专业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改方案》等资料,以点带面,推动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三是开设招标课题。学院成立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实践中心,借力重量级专家智囊团参与研究,通过组织课题立项、开展学术研讨、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发表和出版相关研究成果、组织承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议等工作为全员开展素养教育实践研究提供平台,实现了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与校外、省外甚至境外研究资源的整合。
2.扩大理论创新成效。一是召开大会,交流思想和方法。学院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代表畅谈职业素养;组织党员教师分享文化素养教育中操作性强的鲜活经验;组织开展文化素养教育的教程培训,分章节讲解文化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考核设计等知识;面向全体教工解读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理念,分析实施路径,指导操作要点,提升育人实践成效。二是进一步深化研究主题。在一系列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凝练研究方向,彰显研究特色,把文化梯度育人的研究主题细分为完善学生素养教育机制、完善职业素养校企共同培育机制、完善公民素养教育社会实践机制、校园建筑物文化特征定位、教师幸福生活的理念引导和制度激励等研究,形成持续开展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提高理论研究成效。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院承办校内外文化育人研究工作会议,对学生基础文明养成、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素养、“硬技能”和“软素养”融通培养等体制积极探索;参加国内外文化育人学术交流会议,交流我校文化梯度育人的理念、路径、方法和成果,发挥文化梯度育人在同类院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完善规章制度,固化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具有约束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科学制定文化素养教育的规章制度,固化文化素养教育的工作流程,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虚功实做、久久为功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设计。一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院制发《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在专业课中明确增加素养教育模块,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中突出素养教育的考核内容;通过组织专业负责人开设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观摩课、开展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改的教学说课比赛、专业组固定开展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研讨会等活动,将每一门课程教学实践路径和方法进行细化和优化。二是固化课堂教学方法。校党委组织专业团队下功夫总结、提炼、归纳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创新实践的宝贵经验,提炼并固化形成《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方法指南》,使这些初步的但是全国首创的宝贵经验成为更多教师教学改革实践的参照,提高教师进行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愿景。 2.學生課外活动的制度设计。一是形成课外活动学分体系。学院将专业课堂教学之外的素养教育解构为思想道德素养、职业发展素养、创新创业素养、人文艺术素养、生理心理素养和社会实践素养等多个模块,构建完善的素养教育学分体系。其中,“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计学分;“项目”是“课程”在第二、三课堂的延伸,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组织实施,计素养分,每5分素养分可折合成1分选修课学分,实现文化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二是创新行为习惯养成活动。一方面,通过开展“阳光晨跑”、“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等活动,并在所有二级学院专业课堂、实训室增设手机袋和水杯架,在全校范围推广学生党员宿舍导师制,引导学生晚上定时休息,清晨早起锻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另一方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素质拓展计划等举措,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求知、做事与做人的有机统一。
3.实现教学相长的制度设计。一是明确教育规范,挖掘学生原动力。新生进校之初,学院就将汇编成册的、与文化梯度育人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手册》、《课堂十遵守》、《五个文明建设规范》等资料发放至每一位同学,并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学习与考试,让学生明白学校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使他们对学校文化梯度育人工作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自觉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激活了其主体性和原动力。二是抓好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示范力。在开展走进学生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学院推出素养教学的《教师十引导》、《教师公约》、《行政人员公约》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以专项形式纳入学校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师德师风作为教职工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职称评审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将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和教学业绩考核,进一步丰富教师学生工作经历的形式与内容等,切实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切实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任世雄.把握校园文化育人内涵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实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5,(4).
[2]李河水.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建设及其价值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3]安蓉泉.职教人文精神怎样体现[N].中国教育报,2014-08-25(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Hangzhou Voc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