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落漥物语》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文学体裁相对独立的继母虐待继女的作品。中国的“叶限故事”也是最古老的灰姑娘故事之一。两部作品中都隐含着“劝善惩恶”的思想。但作者究竟是如何描绘“善恶”的,作品中所提倡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是否属于佛教范畴,两部作品中的善恶观是否相同,本人将从这一系列的问题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探讨。
【关键词】《落窪物語》;《葉限故事》;善恶观 ;佛教
一.作品介绍
《落窪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灰姑娘故事,而“叶限故事”是也是最古老的灰姑娘故事之一。
“叶限故事”是《酉阳杂俎》续集中的一篇。《酉阳杂俎》是唐代的小说家、骈文家段成式于860年(即咸通元年)编纂的笔记小说集,前集20卷,续集10卷。书的内容从神仙、菩萨、鬼怪乃至风俗、动植物等包罗万象。“叶限故事”主要讲述女主人公叶限幼年丧母,经常被继母虐待,后来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
《落窪物语》作者不确定,完成时间也不明。同样是继母虐待继女,继女得救,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但与其他灰姑娘故事不同,物语中并没有神力相助,而是由男主人公少将救出女主人公落窪,并为落窪复仇,这也是其他灰姑娘故事中没有的桥段。
二.两作品的异同点
1.共同点
1.1 故事情节
“叶限故事”中叶限一直被继母虐待,常被命令“樵险汲深”,但后来在宴会中遗落了金鞋,得以与国王结婚。而《落窪物语》中,落窪一直被继母虐待,但因与少将相遇成婚,终得幸福。两作品中的故事梗概大致相同。
1.2虐待的具体表现
“叶限故事”中,叶限的父亲有两个妻子,生母的死亡使她成为继女,才会惨遭继母的虐待。与此相对,《落窪物语》中,我们可知落窪也是丧母,与父亲同住,但继母不给她好房间住,在名字上也不尊重她。此外继母常常叫她裁缝大家的衣服,做得稍慢一点,就会责骂她说:“叫你做这一点点活计,你就厌烦,活在世间做什么呢”。看到落窪与少将关系密切就心生恨意,“如果落窪的身份好起来我就决不能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处置她了”,于是设计要让落窪与自己的叔父在一起,“对啊,把她关进去,那男子就全断念了吧。自己的叔父典药助,正好住在这里。这人贫穷得很,年纪六十多岁了,还是贪好女色。把落窪配给他,让他们俩在一起吧”,虐待的实例有许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如上所说,“叶限故事”中继母虐待的事例虽然不如《落窪物语》里详细,但是两作品中都同样存在被虐待的女主人公,施以虐待的继母,描写出了善恶的对立面。
1.3故事结局
“叶限故事”中的结局为叶限成了王后,而继母一家惨死。而《落窪物语》中的继母虽然最终活到了70岁死去了,但落窪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两部作品中中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女主人被虐待→与男主人公相遇→与男主人公结合→获得幸福,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故事发展、故事结局上有其相似的地方。
2.不同点
2.1 人物设定
“叶限故事”中登场人物不是很多,除了叶限、继母、国王之外,还有叶限的父亲、继母的女儿。《落窪物语》中的人物非常多,也有落窪的父親、继母的女儿这两个角色,但是他们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不同。
“叶限故事”中叶限的父亲很疼爱她,但父亲也死去,叶限才会被继母虐待。而《落窪物语》中,“哎,这讨厌的东西,早年死了娘,弄得不像个人了”,“关在北边的贮藏室里,饭给不给她吃,饿死了也不妨”等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父冷酷的形象。但在故事的后半段,这位父亲的态度变了,如:
a他忘记了她的可恨的罪行,也忘记了过去所受的耻辱,平心静气地说:“这个人在我的许多子女中,是最幸运的,以前我为什么疏远她呢?三条那所房子,原是她母亲的产业,当然要归她所有。”
b源中纳言呢,完全忘记了过去的怨恨,近来自己毫无声望,境况萧索,屡受他人轻视,颇以为苦。今后因此有了面子,不胜欣喜。
c源中纳言痛感自己行为失错,面孔涨得绯红。他想,过去的种种事故,都是从前的怨恨所造成的吧。他心中恐惧,答话也不大说得出来。
从这三个例子来看,虽说态度有了变化,但与其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如说是中纳言对权利的恐惧、对自己冷酷过去的反省。
在“叶限故事”中,并没有继母的女儿对叶限施以虐待的描述,但在结局处,继母女儿与继母一起被乱石击中,惨死。另一方,《落窪物语》中,继母的女儿很讨厌落窪,平日里总看不起落窪。但是在故事的最后,她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2故事内容
“叶限故事”的内容依循了“叶限被继母虐待→叶限过上幸福的生活,继母一家惨死”的两段式写法。而《落窪物语》中的内容则是“落窪被继母虐待→少将为落窪复仇→继母被原谅”的三段式写法。由此可见,《落窪物语》加进了“复仇”的桥段,这是“叶限故事”中没有的。
2.3解救者的设定
“叶限故事”中,把叶限从绝境中救出来的,是鱼骨。叶限从鱼骨那里得到“衣翠纺上衣,金履”等华丽的衣服,才得以去参加活动,才能在会场上掉了鞋子,与国王相遇,并且最后,继母的死也是鱼骨的力量起了作用。《落窪物语》中虽然没有那样的神力,但是落窪之所以能与少将结合,其中作为媒人的侍女阿漕功不可没,但是,阿漕只是一个侍女,还不足以将落窪从绝境中救出来,因此,阿漕才寻来一个有权力有身份的人。所以,《落窪物语》中把落窪救出来最重要的力量,是权力。
三.两作品中的善恶观
如上所说,“叶限故事”中对继母的恶行的描写虽不如《落窪物语》中详细,但继母虐待继女,虐待动物,最终惨死。继母的女儿什么都没有做,最后也同其母一起惨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出人做了恶行,必定受处罚,并且不只是自己,处罚会波及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自己的血缘继承者的思想。 其次,从解救者来看。“叶限故事”中的解救者是鱼的力量,也就是超自然的力量。中国的研究者们探讨过“叶限故事”与印度的鱼的报恩的传说的关系,由此来说叶限故事与佛教的关系,但是从“叶限故事”的开头以及最后部分“南人相伝、秦漢前有洞主呉氏”、“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我们可以推测该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我国的西南地区,“邕州”即现在的广西省邕县,秦汉之前,百越民族生活在此地。百越民族种植水稻,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为食物,因此他们信仰鱼的力量。
综上所述,“叶限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善恶观与佛教的善恶观稍有不同。印度佛教主张,业与报应由同一人来承担。自己做的业自己受。因此,笔者认为“叶限故事”中的善恶观并非佛教的善恶观,而是道教的善恶观,它与道教的“承负说”一致。道教也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不会殃及子孙。并且,从佛教来看,即便作恶要受惩罚,但惩罚的裁判是自己做的“业”本身,而“叶限故事”中则是使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裁判的。所以,“叶限故事”中的善恶观,是道教的善恶观,也有原始崇拜的影子。
《落窪物语》中,多次提到“前世”“来世”,比如落窪被继母关起来时,想:“不知我前世犯了什么罪孽,必须遭受这样的苦难”,侍女阿漕也感叹:“夫人做了这种恶事,不知道来世是什么报应”,为落窪的父亲办法会时,落窪说到:“管弦乐好听,趣味也丰富,但对于来世来说是没有益处的吧”,“就法华八讲最好,对今世有好处,对于后世也有益”,因此他们选择了能兼顾今生后世利益的法华八讲。在结局处,落窪对继母说“应该行些善事,以求来世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觉得现世的一切遭遇,所有幸与不幸都是前世已经决定好了的,前世的善恶决定了今生的幸或不幸。文中揭示了人类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阐述了现世的苦难是前世的业报的“业报观”,以及现世的所做所为都将决定来世能否投胎转世的轮回转世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追求现世幸福之外,作者也追求来世幸福。这与佛教的三世观一致。
但少将的复仇部分显然与佛教所提倡的善不同,复仇过程中少将所做的事给读者一种“英雄”的感觉。这种复仇观,与儒家的复仇观相似,比如《公羊传·隐公十一年》中说“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礼记·曲礼上》说,“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礼记·表记》中说“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則民有所惩”等,都体现了要给恶人以惩罚的思想,推赏复仇行为。并且,从继母的结局、继母的女儿的结局来看,落窪的继母虽然最终是死了,但是因为最后反省了,所以并不是惨死。继母的女儿虽然轻视落窪,也曾被少将狠狠报复,但是最终也因反省了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全文表现出一种恶人为恶,只要反省,就能得到原谅的比较宽容的善恶观。可以说《落窪物语》中的善恶观是佛教善恶观与儒教善恶观的融合。
四.結论
综上所述,“叶限故事”与《落窪物语》中在故事情节、故事结局、主要主人公的设定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当然也存在不同点,比如女主人公的父亲的设定、继母的女儿的结局、女主人公的解救者的设定等。而两部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善恶观也不同,“叶限故事”所体现出来的善恶观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不殃及子孙,并且,使用超自然的力量来审判处罚,所以,“叶限故事”中的善恶观,是道教的善恶观,也有原始崇拜的影子。但《落窪物语》中的善恶观,是较宽容的善恶观,虽然有报仇的桥段,但结局处倡导做了恶只要反省就能被原谅的思想,并且文中人物除了追求现世幸福之外,也追求来世幸福,因此《落窪物语》中的善恶观,是佛教融合了儒教的善恶观。那么,为什么两部作品中的善恶观会存在不同,是否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将在之后的课题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稲賀敬二.『落窪物語』[M].新潮日本古典集成.東京:新潮社.昭和五十二年.
[2](唐)段成式撰 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M]. 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李慧玲 吕友仁注译.《礼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4]王立.「孔子与先秦儒家复仇观初探」.『孔子研究』[J].山东:中国孔子基金会.1995年.
[5]劉尚慈譯注.《春秋公羊傳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6]夏广兴.「段成式《酉阳杂俎》与佛教」[J].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7]张巧欢.『从《灰姑娘》与《叶限》的比较看两者宗教元素的差异』[J].江西: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8]『岩波講座 日本文学と仏教』[M].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7月28日.
[9]黎琪珍·李志红.从“灰姑娘”原型看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以《灰姑娘》与《叶限》为例.《大众文艺·中西文化研究》[J] .
[10]松本奈々絵.『落窪物語における道頼の役割―報復·報恩活動を中心に』[J]. 京都:国語国文.第58巻655号.
作者简介:洪瑜瑛,1987年2月,女,福建南安人,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助教,硕士学位,古典文学
【关键词】《落窪物語》;《葉限故事》;善恶观 ;佛教
一.作品介绍
《落窪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灰姑娘故事,而“叶限故事”是也是最古老的灰姑娘故事之一。
“叶限故事”是《酉阳杂俎》续集中的一篇。《酉阳杂俎》是唐代的小说家、骈文家段成式于860年(即咸通元年)编纂的笔记小说集,前集20卷,续集10卷。书的内容从神仙、菩萨、鬼怪乃至风俗、动植物等包罗万象。“叶限故事”主要讲述女主人公叶限幼年丧母,经常被继母虐待,后来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
《落窪物语》作者不确定,完成时间也不明。同样是继母虐待继女,继女得救,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但与其他灰姑娘故事不同,物语中并没有神力相助,而是由男主人公少将救出女主人公落窪,并为落窪复仇,这也是其他灰姑娘故事中没有的桥段。
二.两作品的异同点
1.共同点
1.1 故事情节
“叶限故事”中叶限一直被继母虐待,常被命令“樵险汲深”,但后来在宴会中遗落了金鞋,得以与国王结婚。而《落窪物语》中,落窪一直被继母虐待,但因与少将相遇成婚,终得幸福。两作品中的故事梗概大致相同。
1.2虐待的具体表现
“叶限故事”中,叶限的父亲有两个妻子,生母的死亡使她成为继女,才会惨遭继母的虐待。与此相对,《落窪物语》中,我们可知落窪也是丧母,与父亲同住,但继母不给她好房间住,在名字上也不尊重她。此外继母常常叫她裁缝大家的衣服,做得稍慢一点,就会责骂她说:“叫你做这一点点活计,你就厌烦,活在世间做什么呢”。看到落窪与少将关系密切就心生恨意,“如果落窪的身份好起来我就决不能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处置她了”,于是设计要让落窪与自己的叔父在一起,“对啊,把她关进去,那男子就全断念了吧。自己的叔父典药助,正好住在这里。这人贫穷得很,年纪六十多岁了,还是贪好女色。把落窪配给他,让他们俩在一起吧”,虐待的实例有许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如上所说,“叶限故事”中继母虐待的事例虽然不如《落窪物语》里详细,但是两作品中都同样存在被虐待的女主人公,施以虐待的继母,描写出了善恶的对立面。
1.3故事结局
“叶限故事”中的结局为叶限成了王后,而继母一家惨死。而《落窪物语》中的继母虽然最终活到了70岁死去了,但落窪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两部作品中中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女主人被虐待→与男主人公相遇→与男主人公结合→获得幸福,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故事发展、故事结局上有其相似的地方。
2.不同点
2.1 人物设定
“叶限故事”中登场人物不是很多,除了叶限、继母、国王之外,还有叶限的父亲、继母的女儿。《落窪物语》中的人物非常多,也有落窪的父親、继母的女儿这两个角色,但是他们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不同。
“叶限故事”中叶限的父亲很疼爱她,但父亲也死去,叶限才会被继母虐待。而《落窪物语》中,“哎,这讨厌的东西,早年死了娘,弄得不像个人了”,“关在北边的贮藏室里,饭给不给她吃,饿死了也不妨”等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父冷酷的形象。但在故事的后半段,这位父亲的态度变了,如:
a他忘记了她的可恨的罪行,也忘记了过去所受的耻辱,平心静气地说:“这个人在我的许多子女中,是最幸运的,以前我为什么疏远她呢?三条那所房子,原是她母亲的产业,当然要归她所有。”
b源中纳言呢,完全忘记了过去的怨恨,近来自己毫无声望,境况萧索,屡受他人轻视,颇以为苦。今后因此有了面子,不胜欣喜。
c源中纳言痛感自己行为失错,面孔涨得绯红。他想,过去的种种事故,都是从前的怨恨所造成的吧。他心中恐惧,答话也不大说得出来。
从这三个例子来看,虽说态度有了变化,但与其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如说是中纳言对权利的恐惧、对自己冷酷过去的反省。
在“叶限故事”中,并没有继母的女儿对叶限施以虐待的描述,但在结局处,继母女儿与继母一起被乱石击中,惨死。另一方,《落窪物语》中,继母的女儿很讨厌落窪,平日里总看不起落窪。但是在故事的最后,她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2故事内容
“叶限故事”的内容依循了“叶限被继母虐待→叶限过上幸福的生活,继母一家惨死”的两段式写法。而《落窪物语》中的内容则是“落窪被继母虐待→少将为落窪复仇→继母被原谅”的三段式写法。由此可见,《落窪物语》加进了“复仇”的桥段,这是“叶限故事”中没有的。
2.3解救者的设定
“叶限故事”中,把叶限从绝境中救出来的,是鱼骨。叶限从鱼骨那里得到“衣翠纺上衣,金履”等华丽的衣服,才得以去参加活动,才能在会场上掉了鞋子,与国王相遇,并且最后,继母的死也是鱼骨的力量起了作用。《落窪物语》中虽然没有那样的神力,但是落窪之所以能与少将结合,其中作为媒人的侍女阿漕功不可没,但是,阿漕只是一个侍女,还不足以将落窪从绝境中救出来,因此,阿漕才寻来一个有权力有身份的人。所以,《落窪物语》中把落窪救出来最重要的力量,是权力。
三.两作品中的善恶观
如上所说,“叶限故事”中对继母的恶行的描写虽不如《落窪物语》中详细,但继母虐待继女,虐待动物,最终惨死。继母的女儿什么都没有做,最后也同其母一起惨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出人做了恶行,必定受处罚,并且不只是自己,处罚会波及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自己的血缘继承者的思想。 其次,从解救者来看。“叶限故事”中的解救者是鱼的力量,也就是超自然的力量。中国的研究者们探讨过“叶限故事”与印度的鱼的报恩的传说的关系,由此来说叶限故事与佛教的关系,但是从“叶限故事”的开头以及最后部分“南人相伝、秦漢前有洞主呉氏”、“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我们可以推测该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我国的西南地区,“邕州”即现在的广西省邕县,秦汉之前,百越民族生活在此地。百越民族种植水稻,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为食物,因此他们信仰鱼的力量。
综上所述,“叶限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善恶观与佛教的善恶观稍有不同。印度佛教主张,业与报应由同一人来承担。自己做的业自己受。因此,笔者认为“叶限故事”中的善恶观并非佛教的善恶观,而是道教的善恶观,它与道教的“承负说”一致。道教也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不会殃及子孙。并且,从佛教来看,即便作恶要受惩罚,但惩罚的裁判是自己做的“业”本身,而“叶限故事”中则是使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裁判的。所以,“叶限故事”中的善恶观,是道教的善恶观,也有原始崇拜的影子。
《落窪物语》中,多次提到“前世”“来世”,比如落窪被继母关起来时,想:“不知我前世犯了什么罪孽,必须遭受这样的苦难”,侍女阿漕也感叹:“夫人做了这种恶事,不知道来世是什么报应”,为落窪的父亲办法会时,落窪说到:“管弦乐好听,趣味也丰富,但对于来世来说是没有益处的吧”,“就法华八讲最好,对今世有好处,对于后世也有益”,因此他们选择了能兼顾今生后世利益的法华八讲。在结局处,落窪对继母说“应该行些善事,以求来世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觉得现世的一切遭遇,所有幸与不幸都是前世已经决定好了的,前世的善恶决定了今生的幸或不幸。文中揭示了人类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阐述了现世的苦难是前世的业报的“业报观”,以及现世的所做所为都将决定来世能否投胎转世的轮回转世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追求现世幸福之外,作者也追求来世幸福。这与佛教的三世观一致。
但少将的复仇部分显然与佛教所提倡的善不同,复仇过程中少将所做的事给读者一种“英雄”的感觉。这种复仇观,与儒家的复仇观相似,比如《公羊传·隐公十一年》中说“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礼记·曲礼上》说,“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礼记·表记》中说“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則民有所惩”等,都体现了要给恶人以惩罚的思想,推赏复仇行为。并且,从继母的结局、继母的女儿的结局来看,落窪的继母虽然最终是死了,但是因为最后反省了,所以并不是惨死。继母的女儿虽然轻视落窪,也曾被少将狠狠报复,但是最终也因反省了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全文表现出一种恶人为恶,只要反省,就能得到原谅的比较宽容的善恶观。可以说《落窪物语》中的善恶观是佛教善恶观与儒教善恶观的融合。
四.結论
综上所述,“叶限故事”与《落窪物语》中在故事情节、故事结局、主要主人公的设定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当然也存在不同点,比如女主人公的父亲的设定、继母的女儿的结局、女主人公的解救者的设定等。而两部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善恶观也不同,“叶限故事”所体现出来的善恶观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不殃及子孙,并且,使用超自然的力量来审判处罚,所以,“叶限故事”中的善恶观,是道教的善恶观,也有原始崇拜的影子。但《落窪物语》中的善恶观,是较宽容的善恶观,虽然有报仇的桥段,但结局处倡导做了恶只要反省就能被原谅的思想,并且文中人物除了追求现世幸福之外,也追求来世幸福,因此《落窪物语》中的善恶观,是佛教融合了儒教的善恶观。那么,为什么两部作品中的善恶观会存在不同,是否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将在之后的课题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稲賀敬二.『落窪物語』[M].新潮日本古典集成.東京:新潮社.昭和五十二年.
[2](唐)段成式撰 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M]. 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李慧玲 吕友仁注译.《礼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4]王立.「孔子与先秦儒家复仇观初探」.『孔子研究』[J].山东:中国孔子基金会.1995年.
[5]劉尚慈譯注.《春秋公羊傳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6]夏广兴.「段成式《酉阳杂俎》与佛教」[J].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7]张巧欢.『从《灰姑娘》与《叶限》的比较看两者宗教元素的差异』[J].江西: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8]『岩波講座 日本文学と仏教』[M].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7月28日.
[9]黎琪珍·李志红.从“灰姑娘”原型看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以《灰姑娘》与《叶限》为例.《大众文艺·中西文化研究》[J] .
[10]松本奈々絵.『落窪物語における道頼の役割―報復·報恩活動を中心に』[J]. 京都:国語国文.第58巻655号.
作者简介:洪瑜瑛,1987年2月,女,福建南安人,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助教,硕士学位,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