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先天型缺牙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p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正畸+口腔修复方法治疗牙齿数目不足等先天型缺牙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先天型缺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给予正畸+口腔修复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临床疗效、语言和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32/32)、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6.9% (31/32)、71.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语言和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咀嚼功能、美观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10.66 ± 2.15)、(8.33 ± 1.52)、(10.41 ± 2.8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11 ± 2.11)、(7.21 ± 1.04)、(8.67 ± 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先天型缺牙患者,采用正畸+口腔修复方法,促进了患者语言功能、美观功能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吡嗪酰胺血药浓度与肝损伤的关系,探讨初治结核病患者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早期预测方法。 方法收集2016年1至12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接受2HREZ/4HR方案[前2个月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后4个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均为初治,无其他并发症和基础疾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第6天吡嗪酰胺血药浓度将患者分为<20 mg/L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对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92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3~85岁,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术前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及米达唑仑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米达唑仑及异氟醚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
期刊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临床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疗法、冷冻等,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特别不适合严重瘢痕体质的患者.刺络拔罐疗法广泛
目的探讨优化全面触发工具(GTT)中药物不良事件(ADE)触发器对ADE检测效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和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出院患者病历。前一时段病历分别应用优化前触发器(含30项)和优化后触发器(含8项)审查,后一时段病历应用优化后触发器审查。病历审查均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检测到触发器者再全面审查病历内容以确定是否发生ADE。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