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广大学者和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和重要的启示,首先对图式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 键 词] 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172-02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中,阅读一直是备受重视的一项,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无论是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都是如此。可英语阅读教学的结果却差强人意。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不了解阅读的本质,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只是自产自销,用自己老师教自己的方法来教自己的学生。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对阅读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图式理论
在众多的认知活动中,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读者之所以进行阅读活动是为了从所读文章当中获得信息。但实际上阅读绝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从阅读文章到大脑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读者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应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心理语言学家们把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既可以是语言知识,也可以是背景知识等)称之为“图式”。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读者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和文章内容的相互作用。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单位, 是人们已有的各种知识的总和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认知格局和模式。任何语篇都只是在读者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起到指示作用,其本身并无意义。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接收信息—寻找图式—产生理解的过程。因此,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所具有的图式与文章内容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结束时,读者就实现了信息的获得,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信息加工过程。自下而上模式指出阅读者开始阅读是在最小的语言单位一词,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大一点的语言单位——短语或句子。这个过程反复出现:即小的单位之上形成一个大的语言单位,直到最后。如果阅读是一种简单的层级现象,那么相同的阅读材料在读者的身上应该得到完全相同的反馈,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自上而下模式假定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对新信息不断做出假设,阅读被看成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读者对一部分信息处理后做出预测。随着阅读的发展,预测会被证实、修正或放弃。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阅读的本质,但只是依靠这种模式而没有对书面符号进行辨认,没有视觉信息的输入,不可能进行阅读的真正理解。阅读本质上是双向的,应该是将两种模式相结合。交互阅读模式是国外阅读研究界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阅读理论,该模式认为阅读是运用高层次技能和低层次技能处理和解释语篇的过程,语篇信息和来自读者自身的信息同时加工以重新构建语篇意义。阅读处理既不是传统的自下而上的解码,也不是纯粹的自上而下的心理语言猜测游戏,而是两种策略相互作用的过程。
图式理论将阅读阐释为一个双向的过程,一个由读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所读文章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在这个双向过程中的角色不应是被动的接受作者的表达而应是做一个主动的创造者。而要做到这一点,读者就要有相关的图式,即心理认知结构。如果没有的话,要深入、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就很困难了。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组成文本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即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语言图式是内容和结构图式的基础,因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才能调用其他两种图式。内容图式包括与该语言相关联的民族所具有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宗教政治、艺术古迹、建筑风格知识等。如果读者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即便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还是读不懂其中的含义。结构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所用的修辞、逻辑结构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它包括不同文体的知识,也包括对使用不同文体、语篇结构的理解。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图式理论中的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会遇上语言层面的问题外,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图式,还是没办法理解文章。而即便有了相关的图式,倘若文章提供的线索不充足,学生也还是不可能激活它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还以为理解了文章,可事实上这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学生经常以为理解了文章,可是做题时却错误很多的根源所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学生的背景知识不足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在阅读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More Than Words 为例,如果学生对于外国的一些非语言表达形式知之甚少,或者是即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图示有所了解,但是文章当中所提供信息不足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关图示,那么理解文章依然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关于一些母语和外语中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在做课前活动时,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彼此分享所搜集到的材料,以此来建立或激活理解文章所需要的内容图示。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常见文体的结构,如小说/故事通常包含情节、开头、展开和结尾;议论文有论点、论据、结论;说明文有列举、对比、因果等,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文章所需的结构图示,在具备了相关的内容和结构图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预测所学文章可能是什么文体、什么内容。在完成了所有的读前活动后,就正式进入阅读文章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知识有限,遇到生词或是熟词生义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引领学生根据语境、构词法、背景知识等来激活语言图式进而来猜测词义。在理解文章的过程全部完成之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总结在读文章之前所做的预测和读文章过程中所猜测的词义,比较其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差异以及单词正确的意思,找出预测和猜测对的部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图示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进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构建不同图示的意识,而针对不对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进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正,使得图示理论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过犹不及的道理在英语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时要把握好“度”,太少可能会无法激活学生的相应图式,太多(有些背景知识与文章的关联程度并不高)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在把握好“度”的同时,介绍背景知识的方法也至关重要。这一任务也不应该是教师专属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进行提问或是提前布置任务然后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只要是能激活学生的图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式相结合,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并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情感,加强阅读的内在推动因素;激活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提升阅读理解的速度;明确阅读是为了什么,进而有目标地提高阅读的心理动力;倡导积极的阅读活动,教授学生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利用语篇线索,达到对篇章全面综合的认知和理解。
三、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用英语进行的阅读,由于涉及更多方面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而本文只是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而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还需要和有效的信息加工模式(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相结合)共同被运用,才能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容易,阅读内容更好地被理解。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英语作为外语和第二语言的阅读认知研究。英语阅读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心理过程,要想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进,则必须对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崔俊学.基于图式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2]张秀华.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9).
[3]陈惠芬,尹玲夏.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教育学研究,2004(10).
[4]孙玉慧.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3).
[5]孙桂英.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6]邓艳.图式理论与语篇阅读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2011(6).
[关 键 词] 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172-02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中,阅读一直是备受重视的一项,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无论是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都是如此。可英语阅读教学的结果却差强人意。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不了解阅读的本质,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只是自产自销,用自己老师教自己的方法来教自己的学生。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对阅读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图式理论
在众多的认知活动中,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读者之所以进行阅读活动是为了从所读文章当中获得信息。但实际上阅读绝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从阅读文章到大脑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读者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应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心理语言学家们把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既可以是语言知识,也可以是背景知识等)称之为“图式”。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读者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和文章内容的相互作用。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单位, 是人们已有的各种知识的总和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认知格局和模式。任何语篇都只是在读者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起到指示作用,其本身并无意义。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接收信息—寻找图式—产生理解的过程。因此,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所具有的图式与文章内容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结束时,读者就实现了信息的获得,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信息加工过程。自下而上模式指出阅读者开始阅读是在最小的语言单位一词,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大一点的语言单位——短语或句子。这个过程反复出现:即小的单位之上形成一个大的语言单位,直到最后。如果阅读是一种简单的层级现象,那么相同的阅读材料在读者的身上应该得到完全相同的反馈,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自上而下模式假定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对新信息不断做出假设,阅读被看成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读者对一部分信息处理后做出预测。随着阅读的发展,预测会被证实、修正或放弃。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阅读的本质,但只是依靠这种模式而没有对书面符号进行辨认,没有视觉信息的输入,不可能进行阅读的真正理解。阅读本质上是双向的,应该是将两种模式相结合。交互阅读模式是国外阅读研究界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阅读理论,该模式认为阅读是运用高层次技能和低层次技能处理和解释语篇的过程,语篇信息和来自读者自身的信息同时加工以重新构建语篇意义。阅读处理既不是传统的自下而上的解码,也不是纯粹的自上而下的心理语言猜测游戏,而是两种策略相互作用的过程。
图式理论将阅读阐释为一个双向的过程,一个由读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所读文章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在这个双向过程中的角色不应是被动的接受作者的表达而应是做一个主动的创造者。而要做到这一点,读者就要有相关的图式,即心理认知结构。如果没有的话,要深入、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就很困难了。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组成文本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即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语言图式是内容和结构图式的基础,因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才能调用其他两种图式。内容图式包括与该语言相关联的民族所具有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宗教政治、艺术古迹、建筑风格知识等。如果读者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即便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还是读不懂其中的含义。结构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所用的修辞、逻辑结构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它包括不同文体的知识,也包括对使用不同文体、语篇结构的理解。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图式理论中的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会遇上语言层面的问题外,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图式,还是没办法理解文章。而即便有了相关的图式,倘若文章提供的线索不充足,学生也还是不可能激活它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还以为理解了文章,可事实上这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学生经常以为理解了文章,可是做题时却错误很多的根源所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学生的背景知识不足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在阅读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More Than Words 为例,如果学生对于外国的一些非语言表达形式知之甚少,或者是即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图示有所了解,但是文章当中所提供信息不足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关图示,那么理解文章依然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关于一些母语和外语中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在做课前活动时,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彼此分享所搜集到的材料,以此来建立或激活理解文章所需要的内容图示。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常见文体的结构,如小说/故事通常包含情节、开头、展开和结尾;议论文有论点、论据、结论;说明文有列举、对比、因果等,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文章所需的结构图示,在具备了相关的内容和结构图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预测所学文章可能是什么文体、什么内容。在完成了所有的读前活动后,就正式进入阅读文章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知识有限,遇到生词或是熟词生义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引领学生根据语境、构词法、背景知识等来激活语言图式进而来猜测词义。在理解文章的过程全部完成之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总结在读文章之前所做的预测和读文章过程中所猜测的词义,比较其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差异以及单词正确的意思,找出预测和猜测对的部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图示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进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构建不同图示的意识,而针对不对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进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正,使得图示理论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过犹不及的道理在英语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时要把握好“度”,太少可能会无法激活学生的相应图式,太多(有些背景知识与文章的关联程度并不高)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在把握好“度”的同时,介绍背景知识的方法也至关重要。这一任务也不应该是教师专属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进行提问或是提前布置任务然后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只要是能激活学生的图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式相结合,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并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情感,加强阅读的内在推动因素;激活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提升阅读理解的速度;明确阅读是为了什么,进而有目标地提高阅读的心理动力;倡导积极的阅读活动,教授学生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利用语篇线索,达到对篇章全面综合的认知和理解。
三、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用英语进行的阅读,由于涉及更多方面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而本文只是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而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还需要和有效的信息加工模式(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相结合)共同被运用,才能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容易,阅读内容更好地被理解。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英语作为外语和第二语言的阅读认知研究。英语阅读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心理过程,要想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进,则必须对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崔俊学.基于图式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2]张秀华.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9).
[3]陈惠芬,尹玲夏.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教育学研究,2004(10).
[4]孙玉慧.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3).
[5]孙桂英.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6]邓艳.图式理论与语篇阅读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