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比如,朗读背诵,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以组织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也就更足了。
  二、营造和谐学习的课堂氛围
  《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老师的人格,才愿意和老师交流,才能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老师应该彻底地改变传统课堂中老师为中心、老师就是权威的现状,转变观念,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激情将学生带入语文殿堂后,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自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悉心感受来自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愉悦。教学实践中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培优辅差”,力争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并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他们的主动意识。课堂教学有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体。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时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本科内容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外进行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慢慢能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慢慢地达到忘我的境地,仿佛如临其中。一些优秀的小说,名著,诗歌、散文、戏剧、名言警句之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漫画也要涉及其中。学生完成阅读后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片段,抄写优美词语,并试着去写。在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完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写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然每位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很赞许的目光,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定势,迅速提高语文水平和自学语文的能力。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常规的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主动写作并修改、书写规范、准确表达、耐心倾听等,可以说语文学习的习惯举不胜举。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目的地强调并做长期的训练。
  总之,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到的有诸多因素,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创新是衡量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在历史发展中保持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强弱,体现在全民创新能力的大小,而养成创新的习惯,要从基础做起,从中小学生时代培养。初中阶段,学生们正值性格习惯塑造时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品格的磨练
期刊
无意中读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剪枝的学问》,深受启发,课文主要记叙了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在冬天剪掉果园里一些疯长的枝条,来年却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桃子的事,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其实,这何尝不是教学的学问呢?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着“剪枝”的理念,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勉。  教学目标简明:删繁就简三秋树  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如三秋高树的三二片叶子一
期刊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
期刊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也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方法,它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水平和效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课前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1.教师在
期刊
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讲述,但是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阶段后,尤其是高考要求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要灵活应用,所以对二次函数进一步深入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深入学习二次函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对函数概念要进一步理解  高中阶段学生是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
期刊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问”与“勤学”平起平坐地被视为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行,源远流长备受推崇。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不少师生心目中谦虚好问的好学生,往往或成绩平平,或居低难上,且这种情形,不是个别情况。曾有人戏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学习、成长中“越问越穷”的现象,值得三思。  从学习理论讲,“问”是一种学习行为,那么,“
期刊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不仅具有逻辑的严谨性,而且它还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学习数学知识实际是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善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教师保持愉悦情绪是激发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保障  教师首先是一个身体心理健康的人,然后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做人应舍得,有舍才有得,既然选择了教育职业,就应
期刊
通过对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心得,我认为教学评估的最主要标准是看教学目标的完成。如果班级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通常被认为是成功的教学。反之,如果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或者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则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改进。这就是教学评估的最基本目的和标准。英语教学评估的功能不仅在于比较、鉴定和选择,还应注重诊断、改进和形成的功能
期刊
新课改实施至今,古代诗歌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师的难题之一。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节目”。在高二学年开始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诗歌的仅占30%,对诗歌没有什么感觉或课外基本不接触的竟有一半多。而喜欢诗歌的同学,其喜欢的原因,也多半是小时侯在父母的督促下背过几首短小的古诗。对于篇幅较长的诗歌也常常“视而不见”。因喜欢诗而有过写诗尝试的同学则几乎没有。  我们传统的诗歌教学将其作为一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