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即从原本的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人本教育,也就是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更多的是注重以学生为本。本文从当下环境艺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智态”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本;智态教学模式
引言
根据国家对教育未来的发展规划,知识技能的教学将更多的向以人为本教学发展,“智态”人本教学将是当今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当下“大教育观”理念的盛行,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为本的智态教学,成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一定的艺术设计,是一门较为实用的艺术课程,其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由于教学方式等原因,导致其在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进行具体阐述:
1.教学内容守旧。环境设计涵盖了建筑学、社会学和文学等学科,而在实际教学中,其教学范围很难全面覆盖,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根本没有及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使得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较为老旧的阶段,完全没有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理论知识技巧尚未傳授完全,更遑论人本教育。
2.注重理论轻实践。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学科,更多的是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设计,但是当下的教学内容和大多数篇幅都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分类、技术指标以及用途等,这些枯燥空洞的内容和实际的应用实则关系并不甚大,学生就算在学习完这些内容后,也很难会在实践中运用,根本无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专业程度较弱。环境设计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际设计和应用却鲜有提及,就算呈现出这方面的知识,相关案例也比较少,让学生感到兴趣寥寥,甚至是无所适从,教学的基本知识传授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智态”理念:和人相关的环境艺术教育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是属于社会的,而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样是面向社会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创造力、德智体健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单一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必然会对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带来阻碍。现代教育理念是大教育观,其优势在于具备较大开放性,该开放性包含了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的开放,这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让学生对于社会所需要的具体人才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去,形成其健康和独立的人格。此外,大教育观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一门十分注重创造了的学科,在大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最后,环境艺术设计还注重材料物质上的感知,在工业时代的后期,设计是连接物质和人类精神的较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设计的不断成熟,设计更多的是展现出人的属性,所以,设计教育需要完成知识技术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统一规划,这也就是“智态”教学模式的核心。
三、“智态”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开展项目实践。理论知识如果不经过实践,就很难确定出其实际意义,为了更好的明确智态理念的意义,并有效的开展智态教学,最主要的就是现场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教学实践,首先让学生阅读大量文化,整理出相关的历史建筑遗产,通过书籍和文献让学生对于主题中居民村落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当地的传统文化风格和人文特性,通过实地了解,引起学生对建筑历史的思考,从中获得相应的艺术启发,最终达到智态教学的目的。项目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情景设计。该阶段是让学生根据该段时间的学习内容或者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设计出实际应用相近课题内容,设定出项目主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陈述,让学生按照每组4-5人的方式自由搭配,小组自行选择一名学生担任组长,根据老师给出的主题,选择主题或者对主题进行适当的修改,确定好之后作为本小组的设计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着手写任务书,并根据主题找出学习目标、项目中的重难点,并进行小组成员分工以及项目想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撰写,将设计理念通过草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确定项目设计框架之后,为了确保项目的效果,各个小组需要在提交任务书中进行详细讨论,保证其是按照主题项目方向开展。
2.操作示范。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的知识点,来完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项目,教师要示范项目的实践流程。小组开始项目学习中需要进行现场环境勘察、数据分析以及调研结果总结的分工准备,且在规定时间内将其呈交给老师。
3.独立探索,项目总结。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让其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消化,解决项目的要点问题,为完成整个项目打下基础。然后各个小组开始整个项目的设计,小组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之后,对于各自的主题项目进行总结,以PPT的形式向老师汇报,在最后的阶段中在师生面前进行主题演讲,回报自己的作品和设计成果。
4.项目评价。这是项目的最终阶段,学生从开始的确定主题,到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以及后面的演讲,老师需要根据小组的表现完成对小组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主要负责评价项目的学习任务书以及书面报告,学生则是进行对小组演讲情况的评价,然后这些阶段的成绩相加,得出本次环境设计项目的总成绩。
通过实际的项目锻炼,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文化精神和造物技术的结合,探索出人类智性延伸的可能性,将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实际的思考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总结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将人和自然环境、科技和文化环境相整合,现代的智态环境艺术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和能够塑造学生“智性”相关的因素,比如知识结构、民族情感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以此来创建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发散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勇.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探讨[J].艺术教育,2019(06):191-192.
[2]张晓鹏.产教深度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84-85.
[3]王铁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智态”教学模式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262-26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本;智态教学模式
引言
根据国家对教育未来的发展规划,知识技能的教学将更多的向以人为本教学发展,“智态”人本教学将是当今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当下“大教育观”理念的盛行,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为本的智态教学,成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一定的艺术设计,是一门较为实用的艺术课程,其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由于教学方式等原因,导致其在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进行具体阐述:
1.教学内容守旧。环境设计涵盖了建筑学、社会学和文学等学科,而在实际教学中,其教学范围很难全面覆盖,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根本没有及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使得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较为老旧的阶段,完全没有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理论知识技巧尚未傳授完全,更遑论人本教育。
2.注重理论轻实践。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学科,更多的是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设计,但是当下的教学内容和大多数篇幅都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分类、技术指标以及用途等,这些枯燥空洞的内容和实际的应用实则关系并不甚大,学生就算在学习完这些内容后,也很难会在实践中运用,根本无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专业程度较弱。环境设计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际设计和应用却鲜有提及,就算呈现出这方面的知识,相关案例也比较少,让学生感到兴趣寥寥,甚至是无所适从,教学的基本知识传授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智态”理念:和人相关的环境艺术教育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是属于社会的,而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样是面向社会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创造力、德智体健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单一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必然会对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带来阻碍。现代教育理念是大教育观,其优势在于具备较大开放性,该开放性包含了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的开放,这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让学生对于社会所需要的具体人才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去,形成其健康和独立的人格。此外,大教育观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一门十分注重创造了的学科,在大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最后,环境艺术设计还注重材料物质上的感知,在工业时代的后期,设计是连接物质和人类精神的较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设计的不断成熟,设计更多的是展现出人的属性,所以,设计教育需要完成知识技术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统一规划,这也就是“智态”教学模式的核心。
三、“智态”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开展项目实践。理论知识如果不经过实践,就很难确定出其实际意义,为了更好的明确智态理念的意义,并有效的开展智态教学,最主要的就是现场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教学实践,首先让学生阅读大量文化,整理出相关的历史建筑遗产,通过书籍和文献让学生对于主题中居民村落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当地的传统文化风格和人文特性,通过实地了解,引起学生对建筑历史的思考,从中获得相应的艺术启发,最终达到智态教学的目的。项目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情景设计。该阶段是让学生根据该段时间的学习内容或者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设计出实际应用相近课题内容,设定出项目主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陈述,让学生按照每组4-5人的方式自由搭配,小组自行选择一名学生担任组长,根据老师给出的主题,选择主题或者对主题进行适当的修改,确定好之后作为本小组的设计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着手写任务书,并根据主题找出学习目标、项目中的重难点,并进行小组成员分工以及项目想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撰写,将设计理念通过草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确定项目设计框架之后,为了确保项目的效果,各个小组需要在提交任务书中进行详细讨论,保证其是按照主题项目方向开展。
2.操作示范。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的知识点,来完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项目,教师要示范项目的实践流程。小组开始项目学习中需要进行现场环境勘察、数据分析以及调研结果总结的分工准备,且在规定时间内将其呈交给老师。
3.独立探索,项目总结。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让其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消化,解决项目的要点问题,为完成整个项目打下基础。然后各个小组开始整个项目的设计,小组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之后,对于各自的主题项目进行总结,以PPT的形式向老师汇报,在最后的阶段中在师生面前进行主题演讲,回报自己的作品和设计成果。
4.项目评价。这是项目的最终阶段,学生从开始的确定主题,到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以及后面的演讲,老师需要根据小组的表现完成对小组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主要负责评价项目的学习任务书以及书面报告,学生则是进行对小组演讲情况的评价,然后这些阶段的成绩相加,得出本次环境设计项目的总成绩。
通过实际的项目锻炼,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文化精神和造物技术的结合,探索出人类智性延伸的可能性,将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实际的思考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总结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将人和自然环境、科技和文化环境相整合,现代的智态环境艺术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和能够塑造学生“智性”相关的因素,比如知识结构、民族情感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以此来创建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发散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勇.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探讨[J].艺术教育,2019(06):191-192.
[2]张晓鹏.产教深度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84-85.
[3]王铁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智态”教学模式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