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表情的凝固,是凝固的音乐,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村镇的窗口。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或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与文明、文化与精神,可以感受其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审美的旨趣,生活的态度。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总能在不经意之间轻轻拨动你的心弦,激起你思古之幽情。
当我们的火柴盒式的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而一个个有特点的老房子被铲除的时候,西方人却拼命地保护着他们的传统建筑,哪怕是路上的一小块石板;当我们用散发着甲醛的油漆和地板精致地装修着房间的时候,西方人却返朴归真地让砖头露出了它本真的赤色、让地砖的接缝之间亮出了粗粗的缝脊……
我们无意于求全责备,也不必妄自菲薄,但在意大利的游历,令我们不得不发出无数次惊叹,那富有曲线美的形态各异的建筑样式不仅可以唤起你对历史的记忆,它还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悠长!
单从窗户的形状来看,有车辐状的圆形,多见于教堂,也见于民居;有活字状的长方体形,外罩百叶窗;有双拱状的圆柱形,外套上一个大拱门;有双锥状的尖顶形,上罩穹顶,两锥顶之间有椭圆的造型以增加装饰性;有三锥顶的尖顶形,上罩等边三角顶,三锥顶之上是半圆皇冠型;有双亭状对称形,中间是正方体,两头是宝塔顶,上方的宝塔顶上还装饰有十字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两个长方体夹一个拱形的复合体等等,不一而足。并多有曲面,富有立体感和变化感。再者是高大宽阔,采光性能好,透气功能强。西式建筑的进深大,楼顶高,与此相适应,窗户也建得高大宽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壮阔美。
再来看一看意大利的穹顶和尖塔的艺术魅力。以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和米兰大教堂的尖顶为例来窥一斑而见全豹。
穹顶和尖塔一般都是教堂、市政厅等一类公共建筑的“眼”,是建筑物的点睛之笔。因为有了这些别具一格的“顶”,它们都成为了当地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哥特式教堂追求高耸,以便更加靠近上帝,因此那些尖塔都直冲霄汉、傲然耸立,让人油然而生敬畏膜拜之感,米兰大教堂即为此类建筑之范例。这类建筑的尖顶虽总量众多,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虽独自耸立,却是既高大又厚实,充分显现了一种明快而简朴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对当年整个欧洲大兴哥特式建筑之风的一种逆反,是一种明快而简朴的建筑理念对奇巧而繁复的建筑手法的颠覆。
当然,除了佛罗伦萨的大圆顶和米兰的众尖顶之外,还有很多教堂或其他公共建筑还有不少其他的形状,比如锡耶那的平民宫,其钟楼一枝独秀,呈方柱形,锡耶那附近的圣吉米亚诺的中世纪塔楼,这些塔楼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整个造型呈长方体形,塔上的小塔也是长方体形,这里的塔楼实际上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比萨斜塔,完全是圆柱体,不仅主体是圆柱体,塔顶也是圆柱体,风格十分和谐美观。有的教堂的尖顶是圆锥体,有的是三角体,还有的是半圆体,各个不一,风格多样。
前面谈到了仿罗马式的厚实型和哥特式的华巧型,前者宽大雄浑,充分体现了壮美,但显得有些闭关自守;后者精巧高耸,充分彰显了优美,但显得有些空灵孤傲。而巴洛克式的建筑则是抛弃了对称与平衡,舍弃了方形和圆形的静态形式,代之以漩涡和动态,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曲线形、波浪形立面和平面,把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设计成就结合起来,从而开辟了“空间解放”的新时代。圣彼得大教堂圆形广场,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两边被半圆形的柱廊所环抱,两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力柱组成,柱高18米,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尊大理石雕像,广场的地面也很有讲究,整个地面略有坡度,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这样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祝福的时候,全场的观众都可以看到他。虽然柱式严谨齐整,但整个构思仍然是巴洛克式的。■
当我们的火柴盒式的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而一个个有特点的老房子被铲除的时候,西方人却拼命地保护着他们的传统建筑,哪怕是路上的一小块石板;当我们用散发着甲醛的油漆和地板精致地装修着房间的时候,西方人却返朴归真地让砖头露出了它本真的赤色、让地砖的接缝之间亮出了粗粗的缝脊……
我们无意于求全责备,也不必妄自菲薄,但在意大利的游历,令我们不得不发出无数次惊叹,那富有曲线美的形态各异的建筑样式不仅可以唤起你对历史的记忆,它还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悠长!
单从窗户的形状来看,有车辐状的圆形,多见于教堂,也见于民居;有活字状的长方体形,外罩百叶窗;有双拱状的圆柱形,外套上一个大拱门;有双锥状的尖顶形,上罩穹顶,两锥顶之间有椭圆的造型以增加装饰性;有三锥顶的尖顶形,上罩等边三角顶,三锥顶之上是半圆皇冠型;有双亭状对称形,中间是正方体,两头是宝塔顶,上方的宝塔顶上还装饰有十字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两个长方体夹一个拱形的复合体等等,不一而足。并多有曲面,富有立体感和变化感。再者是高大宽阔,采光性能好,透气功能强。西式建筑的进深大,楼顶高,与此相适应,窗户也建得高大宽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壮阔美。
再来看一看意大利的穹顶和尖塔的艺术魅力。以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和米兰大教堂的尖顶为例来窥一斑而见全豹。
穹顶和尖塔一般都是教堂、市政厅等一类公共建筑的“眼”,是建筑物的点睛之笔。因为有了这些别具一格的“顶”,它们都成为了当地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哥特式教堂追求高耸,以便更加靠近上帝,因此那些尖塔都直冲霄汉、傲然耸立,让人油然而生敬畏膜拜之感,米兰大教堂即为此类建筑之范例。这类建筑的尖顶虽总量众多,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虽独自耸立,却是既高大又厚实,充分显现了一种明快而简朴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对当年整个欧洲大兴哥特式建筑之风的一种逆反,是一种明快而简朴的建筑理念对奇巧而繁复的建筑手法的颠覆。
当然,除了佛罗伦萨的大圆顶和米兰的众尖顶之外,还有很多教堂或其他公共建筑还有不少其他的形状,比如锡耶那的平民宫,其钟楼一枝独秀,呈方柱形,锡耶那附近的圣吉米亚诺的中世纪塔楼,这些塔楼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整个造型呈长方体形,塔上的小塔也是长方体形,这里的塔楼实际上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比萨斜塔,完全是圆柱体,不仅主体是圆柱体,塔顶也是圆柱体,风格十分和谐美观。有的教堂的尖顶是圆锥体,有的是三角体,还有的是半圆体,各个不一,风格多样。
前面谈到了仿罗马式的厚实型和哥特式的华巧型,前者宽大雄浑,充分体现了壮美,但显得有些闭关自守;后者精巧高耸,充分彰显了优美,但显得有些空灵孤傲。而巴洛克式的建筑则是抛弃了对称与平衡,舍弃了方形和圆形的静态形式,代之以漩涡和动态,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曲线形、波浪形立面和平面,把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设计成就结合起来,从而开辟了“空间解放”的新时代。圣彼得大教堂圆形广场,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两边被半圆形的柱廊所环抱,两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力柱组成,柱高18米,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尊大理石雕像,广场的地面也很有讲究,整个地面略有坡度,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这样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祝福的时候,全场的观众都可以看到他。虽然柱式严谨齐整,但整个构思仍然是巴洛克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