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室间质评数据建立常规凝血项目的目标测量不确定度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1982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常规凝血项目质评数据(EQA)建立常规凝血项目目标测量不确定度(MU)。

方法

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采用"自上而下(up-down)"的方法,依据北京市93家医院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建立常规6项凝血项目,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imer)的目标测量不确定度。并与CLIA′88标准进行比较,以观察当前凝血项目的检测水平。

结果

6项凝血项目各实验室仪器组测量不确定结果与CLIA′88标准比较显示:APTT项目的B仪器组;FBG项目的A、B、C仪器组;INR项目的B仪器组和D-dimer项目的B仪器组第90百分位数均符合标准。INR项目的A、C仪器组;PT项目的C仪器组第75百分位数符合标准。APTT项目的A、C仪器组;PT项目的A仪器组;INR项目的D仪器组中位数符合标准。

结论

仅用EQA数据,建立了常规凝血项目目标测量不确定度。仅用EQA数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简化了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同时,可以根据EQA计划的频次,持续更新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在该方法的使用中亦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0:942-946)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压增高(IH)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住院的IH患者进行筛查,发现7例合并ET,对此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IH合并ET以青中年女性多见,多亚急性或慢性病程,IH早期易被误诊为视神经炎等疾病。7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559×109/L,中位白细胞计
目的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应用神经传导检测(NCS)评价大纤维功能,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SR)、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评价小纤维功能,分析其周围神经病的发生情况及神经损害特点。方法按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IGR患者120例,根据空腹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
期刊
期刊
期刊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历史源远流长,项目繁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指导意义。伴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检查项目已经从单一趋向多元化,从最初的理学检查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迈进,从细胞、蛋白水平向基因、分子水平渗透,主要包括脑脊液形态学检查、蛋白水平检查及分子水平检查。我们对脑脊液实验室检查项目进行总体描述以期读者对此有一个整体认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
脑脊液(CSF)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体液。与其他样本相比,CSF的成分能够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变。CSF病原体核酸检测对CNS感染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CSF中循环肿瘤DNA(ctDNA)非常有希望成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的诊断和监测标志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0:920-923)
目的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AccTnI+3在DXI800和Access2化学发光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并建立我国表面健康人群的cTnI第99百分位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1 369名表面健康者和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表面健康者男性680例,女性689例。18~30岁340例,31~64岁674例,≥65岁3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肺炎支原体(MP)分型抗体的性能,以确定临床使用此方法进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280例和确诊MP感染的患者20例,选择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使用CLIA法、ELISA法与被动凝集法(PA)法检测MP抗体。根据性能评估方案,对CLIA法检测MP抗体的最低检出限、批内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