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赏析】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范仲淹心怀大志,早就在心中建立了一座高楼,那就是为民请命,为天下开太平,忧天下,奉献自己。后来范仲淹被贬邓州,恰逢被贬岳阳的好朋友滕子京。滕子京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其嘱托范仲淹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坐在河南邓州的百花书院,面对老友滕子京的来信和随信寄来的《洞庭晚秋图》,心情激动,浮想联翩,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先是想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阴天时,“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晴天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再是抒情,“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继而言志,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根本没有登上过岳阳楼,而是凭想象别出心裁,将滕子京被贬后为民开太平的经历和自己心中忧天下的情怀结合在一起,眼前 《洞庭晚秋图》的景色和自己心目中的高楼意象紧紧结合在一起,于是,心中的岳阳楼油然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座“心楼”!
王禹偁,出身贫寒,世为农家, “其家以磨面为生”。王禹偁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王禹偁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王禹偁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在其被贬黄州时,于是有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州虽然是宋代贬官任职的穷乡僻壤,但它南临奔腾的长江,西接起伏的丘陵,从这里入江的滔滔巴水气象万千,境内名胜赤壁游人如织。作者却无视江山胜景,也不发思古幽情,偏偏着眼于平平常常的竹子,对竹楼这一描写对象进行了深入开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通篇写黄州之竹楼,处处泻自我之心潮。在叙述竹楼存留时间一节中,首先引用竹工的话,紧接着用一“噫”字以抒自己的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吾以至道乙酉岁自翰林出滁上……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件件数来,千钧压顶,耐人寻味。这里的叙写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挚爱竹楼,此处却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其实这是愤极之语,作者前后四年间,马不停蹄,奔走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将在什么地方,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小竹楼容易毁坏和倒塌呢!表露了其对世事无常的哀伤。但毕竟竹楼为作者亲手所建,还寄托着他的理想和情操,因此最后又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寄托了作者殷殷厚望,从表面看,他希望后之与己同道者,能继续修葺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即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唯有意志可以不朽。
范仲淹和王禹偁都出身微寒,都有为民报国之志,又都曾经被贬,又都钟情于一座楼,那是一座用心灵雨露浇灌的空中楼阁!
【训练题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2.B。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3.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意思对即可) 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意思对即可)
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意思对即可)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赏析】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范仲淹心怀大志,早就在心中建立了一座高楼,那就是为民请命,为天下开太平,忧天下,奉献自己。后来范仲淹被贬邓州,恰逢被贬岳阳的好朋友滕子京。滕子京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其嘱托范仲淹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坐在河南邓州的百花书院,面对老友滕子京的来信和随信寄来的《洞庭晚秋图》,心情激动,浮想联翩,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先是想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阴天时,“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晴天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再是抒情,“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继而言志,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根本没有登上过岳阳楼,而是凭想象别出心裁,将滕子京被贬后为民开太平的经历和自己心中忧天下的情怀结合在一起,眼前 《洞庭晚秋图》的景色和自己心目中的高楼意象紧紧结合在一起,于是,心中的岳阳楼油然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座“心楼”!
王禹偁,出身贫寒,世为农家, “其家以磨面为生”。王禹偁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王禹偁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王禹偁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在其被贬黄州时,于是有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州虽然是宋代贬官任职的穷乡僻壤,但它南临奔腾的长江,西接起伏的丘陵,从这里入江的滔滔巴水气象万千,境内名胜赤壁游人如织。作者却无视江山胜景,也不发思古幽情,偏偏着眼于平平常常的竹子,对竹楼这一描写对象进行了深入开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通篇写黄州之竹楼,处处泻自我之心潮。在叙述竹楼存留时间一节中,首先引用竹工的话,紧接着用一“噫”字以抒自己的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吾以至道乙酉岁自翰林出滁上……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件件数来,千钧压顶,耐人寻味。这里的叙写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挚爱竹楼,此处却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其实这是愤极之语,作者前后四年间,马不停蹄,奔走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将在什么地方,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小竹楼容易毁坏和倒塌呢!表露了其对世事无常的哀伤。但毕竟竹楼为作者亲手所建,还寄托着他的理想和情操,因此最后又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寄托了作者殷殷厚望,从表面看,他希望后之与己同道者,能继续修葺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即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唯有意志可以不朽。
范仲淹和王禹偁都出身微寒,都有为民报国之志,又都曾经被贬,又都钟情于一座楼,那是一座用心灵雨露浇灌的空中楼阁!
【训练题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2.B。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3.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意思对即可) 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意思对即可)
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