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的问题,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采用了两种表述方式;其中,“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的表述值得商榷。此外,教材同时采用两种文意较难区分,而数字则出入较大的表述方式,也不利于非专业研究者的高中学生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
发动对俄战争,是法国传奇历史人物拿破仑·波拿巴人生的重要经历之一,对于拿破仑本人及其帝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对于这次战争,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而,在不同的专题中,教材对这次战争的描述似乎也不尽相同。如,在《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教材写道:“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而在《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教材却又进行了“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样的叙述。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事件,教材对于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问题的表述,却相差了20万人之多;这一数字的出入,使许多学生乃至教师都感到困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教材所提供的这两个相差了20万的数字;这两个数字是否又都准确无误呢,笔者结合相关的资料,拟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首先是对“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的分析。
在萧石忠所译《拿破仑日记》的附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俄国战役兵力:法军60万人(50万步兵,10万骑兵,1350门大炮)。俄军43万人,第一线兵力20万人。”
而在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所著,中山大学翻译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作者也这样写道:“在对俄战争中,拿破仑统率了七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其中六十一万一千人在战争过程中相继越过了边界。这些部队反映出大帝国的面貌,其中有三十万法国人,包括新并入法国的居民;十八万德意志人,包括施瓦岑贝格统率的三万奥地利人和约克统率的两万普鲁士人;九千瑞士人、九万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三万二千意大利人、伊利里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不仅是中国人所著作、翻译的书籍,在西方学者所著的英文原版书籍中,我们也看到了关于拿破仑远征俄国兵力问题的类似记载。如在著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Chandler David的《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一书中,作者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Of the 61,4000 troop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nes, rather less the half (perhaps 302,000) were Frenchmen; the Germans, Austrians, Prussians and Swiss between them accounting for a further 190,000,the Poles and Lithuanians for 90,000, the balance being made up of Italians, Illyrians and a handful of unwilling Spaniards and Portuguese(32,000 in all)” 。
通过对以上几部具有较高学术权威性的著作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在拿破仑于1812年6月发动对俄战争期间,大约有60万——61万4千名左右的士兵,接受拿破仑的指挥,对俄国发起了进攻。“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一表述又如何理解呢?
王朝田、梁湖南所编著的《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述评》一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书中写道:“为了进攻俄国,拿破仑调集了包括欧洲各个国家提供的巨大兵力……到六月初,准备第一批跨越涅曼河入侵俄国的第一线部队,大约四十五万人左右,已经展开在涅曼河前线了。……拿破仑把他的主力分成为两个梯队展开。第一梯队接近四十五万人,拥有火炮九百四十门,展开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
而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在维斯杜拉河的前线上,四十五万人和一千一百四十六座大炮的密集的突击部队,分成九个兵团,外加近卫军、四个骑兵团和各盟国部队。”
由此可见,所谓的“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应该是指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时,在第一时间投入战争的第一梯队军队数量。或许是受到战术及军队集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拿破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其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俄战争中,这大概就是造成教材两次表述中,出现20万人数字出入的原因。
然而,通过上述两部著作的记录,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使是拿破仑第一时间投入对俄战争的兵力,也并非是40万人,而应该是45万人左右,5万人并非是一个小数目,绝不应该一省了之。更关键的是,这些第一时间投入到对俄战争中的法军士兵,也并非尽是“拿破仑亲率”!资料记载:“事实上拿破仑把这些军团编为几个方面军:他本人在涅曼河上指挥二十二万七千人,欧仁率领八万人在他后面一点,热罗姆指挥右翼军七万六千人;再向右边是施瓦岑贝格;在最左翼则是麦克唐纳和约克。”换而言之,真正在这一时间段由“拿破仑亲率侵入俄国境内”的兵力,也只是22万7千人左右;其余约10余万的兵力,则是由他的将军们率领,或在后方进行掩护,或在侧翼发起进攻,而并不能认为是由“拿破仑亲率入侵俄国境内”的。
综上所述,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两次关于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问题的表述,《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 “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的表述应是准确无误的。而《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的表述则值得商榷。另外,对于并非专业研究者的高中学生而言,对于同样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同时采用这样两种文意较难区分,而数字则出入较大的表述形式进行记载,很容易使学生在理解时产生误差和疑惑,弊大于利;这也是编者在修订教材的过程中,所应当注意与思考的细节问题。
发动对俄战争,是法国传奇历史人物拿破仑·波拿巴人生的重要经历之一,对于拿破仑本人及其帝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对于这次战争,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而,在不同的专题中,教材对这次战争的描述似乎也不尽相同。如,在《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教材写道:“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而在《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教材却又进行了“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样的叙述。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事件,教材对于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问题的表述,却相差了20万人之多;这一数字的出入,使许多学生乃至教师都感到困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教材所提供的这两个相差了20万的数字;这两个数字是否又都准确无误呢,笔者结合相关的资料,拟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首先是对“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的分析。
在萧石忠所译《拿破仑日记》的附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俄国战役兵力:法军60万人(50万步兵,10万骑兵,1350门大炮)。俄军43万人,第一线兵力20万人。”
而在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所著,中山大学翻译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作者也这样写道:“在对俄战争中,拿破仑统率了七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其中六十一万一千人在战争过程中相继越过了边界。这些部队反映出大帝国的面貌,其中有三十万法国人,包括新并入法国的居民;十八万德意志人,包括施瓦岑贝格统率的三万奥地利人和约克统率的两万普鲁士人;九千瑞士人、九万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三万二千意大利人、伊利里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不仅是中国人所著作、翻译的书籍,在西方学者所著的英文原版书籍中,我们也看到了关于拿破仑远征俄国兵力问题的类似记载。如在著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Chandler David的《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一书中,作者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Of the 61,4000 troop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nes, rather less the half (perhaps 302,000) were Frenchmen; the Germans, Austrians, Prussians and Swiss between them accounting for a further 190,000,the Poles and Lithuanians for 90,000, the balance being made up of Italians, Illyrians and a handful of unwilling Spaniards and Portuguese(32,000 in all)” 。
通过对以上几部具有较高学术权威性的著作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在拿破仑于1812年6月发动对俄战争期间,大约有60万——61万4千名左右的士兵,接受拿破仑的指挥,对俄国发起了进攻。“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一表述又如何理解呢?
王朝田、梁湖南所编著的《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述评》一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书中写道:“为了进攻俄国,拿破仑调集了包括欧洲各个国家提供的巨大兵力……到六月初,准备第一批跨越涅曼河入侵俄国的第一线部队,大约四十五万人左右,已经展开在涅曼河前线了。……拿破仑把他的主力分成为两个梯队展开。第一梯队接近四十五万人,拥有火炮九百四十门,展开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
而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在维斯杜拉河的前线上,四十五万人和一千一百四十六座大炮的密集的突击部队,分成九个兵团,外加近卫军、四个骑兵团和各盟国部队。”
由此可见,所谓的“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应该是指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时,在第一时间投入战争的第一梯队军队数量。或许是受到战术及军队集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拿破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其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俄战争中,这大概就是造成教材两次表述中,出现20万人数字出入的原因。
然而,通过上述两部著作的记录,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使是拿破仑第一时间投入对俄战争的兵力,也并非是40万人,而应该是45万人左右,5万人并非是一个小数目,绝不应该一省了之。更关键的是,这些第一时间投入到对俄战争中的法军士兵,也并非尽是“拿破仑亲率”!资料记载:“事实上拿破仑把这些军团编为几个方面军:他本人在涅曼河上指挥二十二万七千人,欧仁率领八万人在他后面一点,热罗姆指挥右翼军七万六千人;再向右边是施瓦岑贝格;在最左翼则是麦克唐纳和约克。”换而言之,真正在这一时间段由“拿破仑亲率侵入俄国境内”的兵力,也只是22万7千人左右;其余约10余万的兵力,则是由他的将军们率领,或在后方进行掩护,或在侧翼发起进攻,而并不能认为是由“拿破仑亲率入侵俄国境内”的。
综上所述,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两次关于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问题的表述,《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 “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的表述应是准确无误的。而《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的表述则值得商榷。另外,对于并非专业研究者的高中学生而言,对于同样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同时采用这样两种文意较难区分,而数字则出入较大的表述形式进行记载,很容易使学生在理解时产生误差和疑惑,弊大于利;这也是编者在修订教材的过程中,所应当注意与思考的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