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演,允许多种解读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py2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网络中,是什么在抑制着心灵的力量?是什么在阻挠解放的步伐?是艺术系统那只无所不在的“看不见的手”?
  
  宏大语境下的温和诉求
  
  上海的艺术家是有学术追求的,也很讲政治。本届上海双年展刻意安排在世博会完美闭幕前最后一周拉开帷幕,就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更加讲政治的是,本届双年展主题的确立早在半年前就定下了——巡回排演,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社会热烘烘、暖洋洋的气场。
  与世博会挂钩,其实并不仅限于吸引眼球的考虑。策展人认为:经过百多年发展,世博会已不再局限于各国展示自身的科学实力,而是围绕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思想的聚集地。全世界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差异性都借世博会的大舞台尽情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剧场,一个城市剧场,所有人在这里排演城市的未来。那么,本届双年展借势引导观众思考城市发展这个庞大的课题,着眼点着实不俗。
  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还梳理了双年展的策展主线:从“海上·上海”、“都市营造”、“影像生存”、“超设计”、“快城快客”直到今天的“巡回排演”,立足上海、聚焦城市,激活当代艺术,推进文化思考和艺术创造的策展思路,越来越明晰。所以,上海双年展映射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世博会的精神。
  
  戏剧性背景下的即兴表演
  
  在过去的两年中,全球资本遭遇了它的最新危机,在西方国家再一次绝路逢生的喘息声中,中国政府与老百姓似乎多了一份镇定与从容,在民间多少还轻浮地漂移着一种异样的情愫,可看作是对“风景这边独好”这份认定的窃喜与想象。
  但艺术家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们认识到,在两届上海双年展的间隙,正是命题的紧张关头,一度兴风作浪的当代艺术也陷入了一场全球性危机之中。这不是现代主义者那种创造性个体深处的精神危机,而是一种瘟疫般的世界性疲软,或者说,这是一种“系统病”——艺术体制的生产力远远大于个体的创造力,艺术家无法摆脱被艺术系统雇佣的感觉和“社会定制件”的命运,到处是相仿和角色扮演。于是,2010上海双年展策展人团队追问自己:在当代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网络中,是什么在抑制着心灵的力量?是什么在阻挠解放的步伐?是艺术系统那只无所不在的“看不见的手”?还是国际艺术市场的“行情”?是千篇一律的国际大展?还是渗透到我们身体深处的大众文化?
  最后,策展人确定的主题与世博会有关,从大处说是与百年盛会的主动性接轨,从另一角度说,世博会也为双年展提供了一个机会。
  经过策展人对“巡回”与“排演”的一番解释后,也不管媒体与读者有没有弄懂,双年展最终选定了21个国家和地区,47位(组)艺术家在上海美术馆呈现。
  比较像回事的是,整个双年展按照戏剧的方式推进。第一幕是“胡志明小道”,与“长征计划”合作,2010年6月至9月于北京展开,议题为“从生产到排演”。“长征计划”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策展项目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生产和话语生产。这次“排演”在中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之间搭建一系列艺术与思想的活动平台,深入到这个地区的复杂记忆中,集中探讨艺术和思想在重新定义“自我-历史-社会”这一集合体的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幕是“指路明灯”,与PERFORMA合作,将于11月在纽约展开。PER-FORMA致力于探讨“现场”与表演艺术在20世纪艺术史中的意义和影响,以及21世纪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致力于以表演、现场等方式进行社会批判,是当今国际双年展领域最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据说“指路明灯”这个题目取自史上最长的电视肥皂剧,该剧先在电台而后在电视上播放,长达72年之久,影响了几代人,于去年才停播。
  双年展策展人张晴对记者说,“指路明灯”破坏了传统的“排演”概念,这也是对本届双年展的主題的一种呼应。它的目标不在于一出完美的剧目,而是对可能性的拓展和加强。
  好了,接下来就是正题了:巡回排演——主体展,于10月23日至2011年1月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一个注重时间性、虚拟性、体验性的跨媒介现场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绘画、影像、装置、网络……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在剧场中登台表演,彼此串联。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构造起一个总体化的叙事性环境,观众可以在展厅流线中渐次领略一幕幕的“双年展情境”。双年展剧场中的排演,可以被看作是在“剧”和“场”之间的一次次超越经验的历险。
  
  猜谜游戏与民众兴趣
  
  参展艺术家既包括在国际艺坛已享声誉的刘小东、王小帅、张洹、杨福东等,也有诸多艺术界的青年才俊。在本届展览中大型的装置作品、多媒体作品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如张洹的作品《赛魅丽》、王迈的作品《气象露台》等。同时艺术家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对平面、立体、多媒体进行综合运用,如世界剧场(VERDENSTEATRET艺术小组)的《然后所有问号开始高歌》融合了机械装置、表演和音乐会这样的跨界作品,艺术家关伟将传统绘画、旧地图、装置糅合在一起的作品《开发区》等。
  不少艺术家也在创作中突出了艺术作品的进行过程,如刘小东的作品《入太湖;出北川》、邱志杰在现场绘制的巨幅壁画构成的装置《邱注上元灯彩图》,马良将自己的工作室搬进了展览等。整个展览由此呈现出的生机和活跃,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尝试对双年展展览机制优化而获得的提升。
  是的,还有第四幕“待租赁艺术家”和第五幕“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一般观众可能没有耐心也没有这个学术积累,圈里人自个儿玩就行了。
  双年展刚刚开幕才几天,观众已经显示出较大的兴趣,当然,看热闹的居多。因为有上届双年展火车头的效应,本届双年展在“群众性”、“参与性”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有些作品的设计,就是本着这个思路来做的,比如《气象露台》被认为与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很相像。当然艺术家手下的木马由石油管道制成,木马上的乘客是头顶鹰隼、背负火箭的“黑面人”,中间旋转部位由老虎机组成,而顶上的“华盖”部位则由石油垄断公司商标构成,加上旁边“仿制”的加油站价格牌。现场不少人揣测这一作品象征着当今世界能源与政治、文化、族群的关系。这件作品还让人想起上届双年展中的拗成大十字的怪异客机,也有这样的批判意图在里面。不过客观效果往往相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观众更容易被强大的资本所慑服。
  为了方便观众观展,主办方对每件作品都作了详尽的解说,但猜谜游戏其实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这一点策展人不会不明白,看看他们的说明写得如此有“学术性”,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观众对“胡志明小道”的猜测极具戏剧性。“胡志明小道”诞生于越战,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强大的政治概念,而在双年展里,它则成了一个已经剥离了政治概念的谜语。邱志杰是上海美术馆的常客,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此次他的装置作品《邱注上元灯彩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几个人用大筒卫生纸正“结绳记事”,几个人正在推磨盘碾磨中,一个“渔翁”正在用装有磁铁的渔具钓“钥匙”,一个少女正用网兜现场“扑蝶”,这种组合似乎要告诉人们历史场景的错位,但有观众认为,其内涵并不丰富,有概念化的倾向。
  有个老年观众对记者表示,双年展的前卫意识与批判精神是它的生命力,而现在艺术家更迷恋的是“猜谜游戏”,作品本身的思想启示性与艺术想象空间并不大,激动人心的作品更加罕见,艺术家似乎更注重“术”而无力去叩问“道”,这也是最近几届双年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艺术家应该冷静思考的。不过有更多的观众认为,在多元文化的诉求下,嘉年华式的双年展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参展的艺术家放下架子,努力与民众沟通。社会各阶层观众在艺术普及教育中接受当代艺术的熏陶,或许是当下国情中的最优化选择与表达。“每个观众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对双年展作品的多种解读,比单一指认更具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人类担心今天的科技也许过于复杂而渐渐不受我们控制,一些小问题也许会引发大危机”    东南亚在经历台湾地区12·26地震引发的“数字海啸”后日趋平静,但互联网的不堪一擊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这一地区所有人的头上短短一周,人们清楚地看到,紧跟全球化的亚洲对欧美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这些发达国家对我们的需要    网络依赖症    郏慧卿是上海理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与美国公司的业务往
在申购新股时,债基不仅可以动用手中的现金资产,还可以利用债券回购进行融资。    2009年上半年股市走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IPO恰逢其时重启,打新股成为不少投资者眼中获取高收益的不二之选。除了直接打新外,还有其他方式吗?理财专家指出,债基仍不失为借道打新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IPO新规和通胀预期的双重影响,在作投资决策时仍须谨慎。  理财专家介绍说,IPO新规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规定了一只股
禅师:原先,我干渴而嘈杂,在欲投进水一样的宁静时,总有人劝阻批评,总有人讥讽嘲笑,使我畏缩不前。  弟子问禅师:那么,是谁最终引导您投进了宁静之中?  禅师说:是一条狗。  弟子扑哧一笑,问难道您的导师是条狗?  禅师说:是。  弟子:这是怎么回事?  禅师说:一天,我看到一条快渴死的狗,非常想喝水,但每次急急地扑到水坑边,都尖叫地退缩返回。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以为那是另一条狗。  最后,因
地球究竟长啥样?  在地球仪上,地球是一个正宗的球体,我们也一直认为它就是个球体。其实,你不知道吧,地球不仅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且长相有些怪。  在地球的素颜照中,它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像土豆。  虽然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  事实上,赤道周围也因为引力作用向外隆起,形成“备用轮胎”结构。  你知道地球这个词是根据什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时,我们应反省是否已经真正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特别是西方以外的亚非拉国家。  巴黎)  这基本上是一篇翻译文章。原文发表在法国周刊《青年非洲》,作者是专栏记者法兹娅·祖阿莉,题目就是《中国制造》。全文如下:  “我从未踏足中国。然而神佑我每天消费中国,我感恩上天创造了中央帝国,这个懂得照料我们购物欲、迎合我们心所渴望的中央帝国。让傲慢的西方去拒绝承认中国从危机中挽救了他们
裘老晚年生活琐忆    2009年,国家第一次评选出了30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85岁,裘沛然是最年长的一位,当时96岁。  裘沛然先生的一生,恰是中医事业百年命运的缩影,他几乎参与了历次重大的中医界大事,到了晚年,更以拔山扛鼎之力捍卫着中医的尊严与荣誉。  他的离世,不止是中医界少了一位年高德劭的名医,还意味着一个文化符号的消逝——儒医,从此,大概只会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    晚年养生唯诗烟  
市民追求的,不是均富,而是公平;不是结局均等,而是机会均等。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上,香港首富李嘉诚获中央厚待,安排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单独见面10分钟。我们从电视画面看到,胡主席与李嘉诚一见面,便笑着说:“昨天我来到,听说你来了,我跟汪洋同志讲,我说不管时间长短,我总是要见一见李先生,跟李先生聊一聊。”胡主席与李嘉诚言谈甚欢。发言的商界代表仅4人,香港的唯独李嘉诚。  李嘉诚是香港商
我们特别重视公共交通,不鼓励私家车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使人们能够便捷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走动,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931年留学英国的朱自清漫游欧洲,来到了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瑞士,他说,“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  1934年回国后的朱自清将这些文字结集成册,即《欧游杂记》一书。  明年世博会期间,黄浦江畔,一座瑞士花园即将诞生。1
“男生就像大食堂的菜,虽然难吃,但是……去晚了居然还就没了!”嬉笑中的辛酸,是所有“剩女段子”的特色。谁都知道中国男多女少,可剩女还就成了时代热词!公园的“相亲角”里,处处是女方父母的焦灼面孔,甚至出现了“90后”女孩的父母。她们,刚刚还在过“六一”节呀,转眼就成“剩菜”啦?  試问:是谁到处张贴“剩女”的标签?是谁把少女甚至幼女鼓噪得心急火燎?又是谁看准了这个群体的巨大商机,开始合谋“消费”剩女
一个江南古镇新闻业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它的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更映射出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革新后的印刷技术和维新运动以及西方新闻理念经由租界引入,使上海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上海新闻出版业进入真正意义的繁荣局面。《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左联”在上海成立,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发展,以及一大批文艺青年跟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在上海从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