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感悟语文中的美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陶醉于语文美的享受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创造美。
  一、极力营造美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语文教材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文大都篇幅小,语言精美,同时配有色彩鲜艳的的插图,在视觉效果上已经体现了“美”。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极力为学生打造美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教师在用录音机播放高亢优美的歌曲《青藏高原》的同时,利用课件播放了一组布达拉宫上空的蓝天白云图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已经入情入境,在接下来的朗读教学中,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明净高远很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发挥美的想象。
  二、及时捕捉美的信息,挖掘教材中的美
  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课文中,我们就能领略到课文中的语言艺术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美。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信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悟文字美。
  汉语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语文中尽情展现。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汉字运用的精妙。
  古诗词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文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在背诵时,往往机械地记忆,而古诗中蕴涵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他们很难体会。因此,平时我便经常给他们讲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故事,诗句写成的背景等等,并教他们按节拍背诵,学习古人吟唱。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绝句》里面的“项羽”跟《大风歌》的作者“刘邦”之间的故事,知道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惺惺相惜,懂得了“花落知多少”中的“知”实为“不知”……学生们更加愿意背诵古诗了。他们也从中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韵味,品味到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美。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而且文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教材中这样的课文不胜枚举,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课文的美妙语句,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精奥与美妙。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人对美的最直观感受,大多来自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自然风景的赞叹,直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学生会根据想象感悟。教师要会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网络多媒体、声音等等各种手段为学生想象打好生活基础。如教学《松鼠与松果》一课时,我通过叙述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教育学生: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只凭分析讲述不足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我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森林的图片,人们毁林伐树的资料,给学生观看,很容易地激起了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愿望。
  小小的语文课本,容纳了名山大川,流淌着海浪清泉,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文中得以体现,阅读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3.体验中感受美的情感。
  人的感情分多种,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感恩之情……语文教学更不能忽略情感。
  三、打造余音绕梁的课堂总结
  课堂结束时,也要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鼓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如,《柳树醒了》带领我们走进一副春天的画卷: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孩子们也长高了。读书声,欢笑声给春天增添了美妙的音符。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荷叶圆圆》让我们触摸到了生机勃勃的夏天,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的快乐心情。“想一想,荷叶是你的什么呢?”画一画“荷叶是我的……”图画。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离开课堂,仍然寻找美,创造美。 因此好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应该刻意创设余音缭绕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离开教室,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离开教室。
  四、发现生活中的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充分体会了语文中的美,学生没有理由不乐于学习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指导纲要 中班 养成教育 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行
期刊
摘 要:个别谈话法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种师生面对面的心理接触,既包括双方的思想交锋,亦包括双方的感情撞击。一次成功的谈话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事倍而功半,弄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用真情去感动,用平等去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使我们的谈话教育锦上添花。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个别谈话 学生心理  人们常常对教师冠以“人类
期刊
摘 要:情感教学理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基础,和小学生开展沟通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依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身情感,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成效。本文从营造良好情境实施情感教学、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开展情感教学、紧密结合生活深化情感体验、应用优美语言倾注全部情感等四个方面探究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只有让学生的道德之花盛开在生活的沃土中,学生的道德生命才能更加生动、完美。  一、让孩子在生活中丰富道德体验  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学生的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源泉,也是他们道德践行的土壤,更是他们形成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使之成为道德的选择者、理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指出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指出了加强学习和应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少教育实践者也在努力尝试着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笔者也努力顺应课改潮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本文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以顺应改革浪潮。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生 互动 主体探究  “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法国作家莫洛亚的这句话道出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
期刊
摘 要:初中毕业班的学生面临日益迫近的中考,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毕业班 学生 管理  九年级第二学期,临近中考,学生进入迎考的紧张状态。班主任能否科学地抓好班级后期管理,不仅会影响学生复习备考的效益,而且还会给班集体、家长乃至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历史教学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并长期发挥着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特殊作用。多年来,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我针对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用历史学科相关内容来丰富德育的内涵、增强德育的感染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沉迷于网络。为避免这种不良行为模式,就要靠学生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来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现象。高中生应该以健康心态应对挑战和挫折,避免成为网络成瘾者。  关键词:高中生 网络成瘾者 网络学习行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给我们提供交流的信息、平台等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沉迷其中,形成一个网络成瘾的高
期刊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新课标下如何改变品社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更有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教师备课。备课不等于只是写教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