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陶醉于语文美的享受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创造美。
一、极力营造美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语文教材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文大都篇幅小,语言精美,同时配有色彩鲜艳的的插图,在视觉效果上已经体现了“美”。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极力为学生打造美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教师在用录音机播放高亢优美的歌曲《青藏高原》的同时,利用课件播放了一组布达拉宫上空的蓝天白云图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已经入情入境,在接下来的朗读教学中,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明净高远很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发挥美的想象。
二、及时捕捉美的信息,挖掘教材中的美
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课文中,我们就能领略到课文中的语言艺术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美。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信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悟文字美。
汉语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语文中尽情展现。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汉字运用的精妙。
古诗词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文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在背诵时,往往机械地记忆,而古诗中蕴涵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他们很难体会。因此,平时我便经常给他们讲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故事,诗句写成的背景等等,并教他们按节拍背诵,学习古人吟唱。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绝句》里面的“项羽”跟《大风歌》的作者“刘邦”之间的故事,知道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惺惺相惜,懂得了“花落知多少”中的“知”实为“不知”……学生们更加愿意背诵古诗了。他们也从中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韵味,品味到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美。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而且文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教材中这样的课文不胜枚举,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课文的美妙语句,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精奥与美妙。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人对美的最直观感受,大多来自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自然风景的赞叹,直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学生会根据想象感悟。教师要会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网络多媒体、声音等等各种手段为学生想象打好生活基础。如教学《松鼠与松果》一课时,我通过叙述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教育学生: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只凭分析讲述不足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我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森林的图片,人们毁林伐树的资料,给学生观看,很容易地激起了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愿望。
小小的语文课本,容纳了名山大川,流淌着海浪清泉,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文中得以体现,阅读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3.体验中感受美的情感。
人的感情分多种,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感恩之情……语文教学更不能忽略情感。
三、打造余音绕梁的课堂总结
课堂结束时,也要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鼓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如,《柳树醒了》带领我们走进一副春天的画卷: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孩子们也长高了。读书声,欢笑声给春天增添了美妙的音符。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荷叶圆圆》让我们触摸到了生机勃勃的夏天,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的快乐心情。“想一想,荷叶是你的什么呢?”画一画“荷叶是我的……”图画。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离开课堂,仍然寻找美,创造美。 因此好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应该刻意创设余音缭绕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离开教室,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离开教室。
四、发现生活中的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充分体会了语文中的美,学生没有理由不乐于学习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
一、极力营造美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语文教材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文大都篇幅小,语言精美,同时配有色彩鲜艳的的插图,在视觉效果上已经体现了“美”。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极力为学生打造美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教师在用录音机播放高亢优美的歌曲《青藏高原》的同时,利用课件播放了一组布达拉宫上空的蓝天白云图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已经入情入境,在接下来的朗读教学中,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明净高远很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发挥美的想象。
二、及时捕捉美的信息,挖掘教材中的美
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课文中,我们就能领略到课文中的语言艺术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美。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信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悟文字美。
汉语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语文中尽情展现。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汉字运用的精妙。
古诗词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文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在背诵时,往往机械地记忆,而古诗中蕴涵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他们很难体会。因此,平时我便经常给他们讲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故事,诗句写成的背景等等,并教他们按节拍背诵,学习古人吟唱。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绝句》里面的“项羽”跟《大风歌》的作者“刘邦”之间的故事,知道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惺惺相惜,懂得了“花落知多少”中的“知”实为“不知”……学生们更加愿意背诵古诗了。他们也从中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韵味,品味到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美。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而且文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教材中这样的课文不胜枚举,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课文的美妙语句,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精奥与美妙。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人对美的最直观感受,大多来自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自然风景的赞叹,直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学生会根据想象感悟。教师要会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网络多媒体、声音等等各种手段为学生想象打好生活基础。如教学《松鼠与松果》一课时,我通过叙述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教育学生: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只凭分析讲述不足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我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森林的图片,人们毁林伐树的资料,给学生观看,很容易地激起了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愿望。
小小的语文课本,容纳了名山大川,流淌着海浪清泉,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文中得以体现,阅读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3.体验中感受美的情感。
人的感情分多种,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感恩之情……语文教学更不能忽略情感。
三、打造余音绕梁的课堂总结
课堂结束时,也要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鼓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如,《柳树醒了》带领我们走进一副春天的画卷: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孩子们也长高了。读书声,欢笑声给春天增添了美妙的音符。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荷叶圆圆》让我们触摸到了生机勃勃的夏天,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的快乐心情。“想一想,荷叶是你的什么呢?”画一画“荷叶是我的……”图画。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离开课堂,仍然寻找美,创造美。 因此好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应该刻意创设余音缭绕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离开教室,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离开教室。
四、发现生活中的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充分体会了语文中的美,学生没有理由不乐于学习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