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陆对《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不同解读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将“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之人。但是,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朱熹仍以“以德言”加以解读,把“小人儒”解为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与此不同,陆九渊并不以君子小人的对立进行解读,而是把“小人儒”解为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是“学不至道”,而非无德之人。尤其是,陆九渊的解读为后来阳明学派所推崇,为清中期之后的《论语》解读所接受,成一家之言。
  [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朱熹;陆九渊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1)04-0083-07
  儒家讲君子、小人的对立,以《论语》最为明显,后世的解读也有很大的差异。《论语·雍也》载“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对此,杨伯峻《论语译注》解为:孔子对子夏道:“你要去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1](p87)这里所谓“小人儒”属无德小人。与此不同,钱穆《论语新解》解“小人儒”,说:“推孔子之所谓小人儒者,不出两义:一则溺情典籍,而心忘世道。一则专务章句训诂,而忽于义理。子夏之学,或谨密有余,而宏大不足,然终可免于小人儒之讥。而孔子之善为教育,亦即此可见。”[2](p140)显然,这里所谓“小人儒”并非属无德小人。李泽厚《论语今读》则进一步把“小人儒”中的“小人”解读为老百姓,并注引程树德《论语集释》载清赵佑《四书温故录》:“此小人当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语为之注脚。彼不失为士之次,此言儒一也。子夏规模狭隘,盖未免过于拘谨,故圣人进之以远大。”[3](p113)其实,赵佑将“小人儒”与《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解为“规模狭隘”,早在南宋陆九渊就已有明确论说,并与朱熹的解读构成又一朱陆之辨。
  一、朱熹的解读
  对于《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西汉孔安国注曰:“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北宋邢昺《论语注疏》曰:“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则将以明道,小人则矜其才名。”[4](p5383)这里把“小人儒”解读为自夸为儒以博取名利的小人,显然是把“小人儒”等同于小人,属无德之人。与此相同,对于《论语》“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以下简化为“硁硁然小人哉”),东汉郑玄注曰:“行必果,所欲行必果敢为之,硁硁者,小人之貌也。”邢昺疏曰:“若人不能信以行义,而言必执信;行不能相时度宜,所欲行者,必果敢为之,硁硁然者,小人之貌也。言此二行,虽非君子所为,乃硁硁然小人耳。”[4](p5448)这里把“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不能信以行义”的无德小人。也就是说,至北宋初年邢昺《论语注疏》,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大都是把“小人儒”等同于小人,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皆解为无德之人。
  与邢昺的解读不同,据北宋李廌《师友谈记》所载,苏辙“尝论孔子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又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又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又曰:‘管仲之器小哉。’又曰:‘小人哉,樊须也。’又曰:‘硁硁然,小人哉。’所谓小人者,非世俗所谓无礼无义、不仁不智之小人也。以其所知、所能行皆小者、近者,非大者、远者。”[5](p20)也就是说,苏辙将《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与“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小人哉,樊须也”“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结合在一起,将其中的“小人”都解为“所知、所能行皆小者”,而非无德小人。但是,苏辙本人并没有就此作出进一步论说。
  朱熹不喜欢苏氏之学,说:“其为术要未忘功利,而诡秘过之。其徒如秦观、李廌之流,皆浮诞佻轻,士类不齿,相与扇纵横捭阖之辨以持其说,而漠然不知礼义廉耻之为何物。”[6](p1301)应当说,朱熹知晓李廌《师友谈记》以及其中所载苏辙对《论语》“小人儒”的解读,但没有予以重视。
  朱熹解读《论语》所编《论孟精义》,以二程的解读为主,同时附张载、范祖禹及二程门人的解读,其中对“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注释,主要有:
  程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范祖禹曰:“君子儒学其内,小人儒徇其外。君子所治者本,小人所务者末。子夏闻夫子之道而乐,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夫子以其执德不坚,信道不笃,故以此戒之。”
  谢良佐曰:“志于义则大,是以谓之君子。志于利则小,是以谓之小人。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也。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子夏文学虽有余,而意其远者大者或昧焉,是以夫子语之以此。”
  杨时曰:“君子小人之分,义利之间而已。”
  尹焞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7](p217)
  在此基础上,朱熹《论语集注》注引程颐和谢良佐之说[8](p88),把“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与《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以及义利、公私、天理人欲联系起来。朱熹还说:“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程先生曰:‘为己者,欲得之于己也;为人者,欲见知于人也。’)又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程先生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此是古今学者君子、小人之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处。”[9](pp2773-2774)显然,朱熹把“君子儒”与“小人儒”之别看作君子与小人之分。另据《朱子语类》郑南升癸丑(1193年)所闻,问:“‘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于学,只欲得于己;小人于学,只欲见知于人。”曰:“今只就面前看,便见。君子儒小人儒,同为此学者也。若不就己分上做工夫,只要说得去,以此欺人,便是小人儒。”[10](p804)顯然,朱熹赞同把“君子儒”与“小人儒”分别看作君子与小人在儒学学问上的“得于己”与“见知于人”的对立,并认为“小人儒”不是以儒学立身,而只是以儒学之名欺人。由此可见,与邢昺《论语注疏》的解读一样,朱熹也把“小人儒”等同于小人,归属于无德之人。   笔者曾撰文讨论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不仅解读《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而且明确认为《子路》篇“小人哉,樊须也”“硁硁然小人哉!”和《阳货》篇“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四句中的“小人”并非指无德小人。[11](p62)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北宋时期,不仅有苏辙解为“所知、所能行皆小者”而非无德小人,而且与苏辙同时的程颢也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大人之事。‘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之事。小人对大人为小,非为恶之小人也,故亦可以为士。”[12](p386)认为在“硁硁然小人哉”中,“小人对大人为小,非为恶之小人”。朱熹《论孟精义》载程颢所说[7](p461),并且据此,他的《论语集注》注“硁硁然小人哉”曰:“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8](p147)《论语或问》还说:“彼其识量虽浅,而非恶也,至其所守,则虽规规于信果之小节,然与夫诞谩苟贱之人,则不可同年而语矣。”[13](pp818-819)显然,在朱熹看来,“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只是“识量之浅狭”者,并非完全无德小人。
  朱熹在苏辙、程颢之后明确将“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小人,这实际上是从《论语》所谓“小人”中分离出并非与君子完全对立的“识量之浅狭”者,这应当是朱熹的发明。但是,朱熹解“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仍把“小人儒”等同于无德小人,而不同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则要归功于陆九渊。
  二、陆九渊的解读
  陆九渊对《论语》“君子”“小人”的解读,与朱熹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宋淳熙四年(1177年),朱熹48岁时完成《论语集注》,其中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曰:“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8](p73)并引述程颐所言,强调君子与小人在义利上的所喻所好之不同,又引述杨时所言,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孟子“舍生而取义”联系起来,讲君子与小人在义利上的所喻所好、所舍所取的对立,是“喻于义”与“喻于利”的相互对立。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请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作“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演。陆九渊认为,君子小人之别不只在“喻于义”与“喻于利”的对立,更在于“志乎义”与“志乎利”的对立。朱熹认为陆九渊的演讲“恳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学者隐微深锢之病”[14](pp275-276),并再三说:“熹在此不曾说到这里,负愧何言。”肯定陆九渊“说得这义利分明,是说得好”。[15](pp492-493)显然,朱熹认同陆九渊的解读。至于陆九渊对《论语》“君子”“小人”的解读不同于朱熹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对“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
  陆九渊说:“往训中言小人者甚多,不可一概观。小人字虽同,而其所指乃有相去天渊者。《论语》所谓:‘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又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此等则是学不至道,而囿于私见,不能终从其大体,故谓之小人。《易》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此则气质乖戾,奸憸凶恶之小人也。治世盛时,若不格面从化,则刑戮之所不贷。此两者,善恶雅俗、污洁之辨如云泥矣。”[16](p135)在陆九渊看来,《论语》中所谓“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都是“学不至道”,“不能终从其大体”,而并非无德小人,完全不同于不讲仁义道德、“气质乖戾,奸憸凶恶”之小人。他还说:“夫子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未至如今人有如许浮论虚说谬悠无根之甚,夫子犹以为门人之戒,又况如今日谬悠无根而可安乎?”[17](p6)在陆九渊看来,“小人儒”之所以“学不至道”,“不能终从其大体”,其原因在于“依據末节细行以自律”。
  应当说,陆九渊对于《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将“小人儒”解为“学不至道”而非无德小人,与苏辙将“小人儒”解为“所知、所能行皆小者”大体一致,不同于朱熹将“小人儒”解为无德小人。但是,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将“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小人,其中所谓“识量之浅狭”与陆九渊所谓“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是相通的,因而为进一步解“小人儒”为“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学不至道”而非无德小人作了准备。
  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对于《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就“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了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将“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都解读为无德小人,至南宋还形成了两个新的诠释传统:一是朱熹将“小人儒”解为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而不同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为“识量之浅狭”者;一是陆九渊将“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解读为“学不至道”,而非无德小人。
  三、明儒的解读
  对于《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在明代颇受关注。明代湛若水分上儒、中儒、下儒:“何谓上儒?终日乾乾,与天偕行,古之人有行之者,颜子矣。何谓中儒?敬直义方,行地无疆,古之人有行之者,闵冉雍开矣。何谓下儒?必信必果硁硁如也,古之人有行之者,申枨矣。今之上儒,古之下儒也。孔子云:‘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8](pp530-531)在湛若水看来,“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皆为“下儒”。但是,他在解《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时却说:“这一章书是《论语》二十篇中圣人示人最痛切的说话。……岂知儒之中,又大有君子、小人之别!”又说:“方其立心正时,则便真切,真切则便由中出。由中出则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此孟子所谓集义所生之学,所谓由仁义行之学,所谓大人之事。如此便为君子矣。何也?为君子儒,则其术不得不为君子也。方其立心邪时,则便作伪,作伪则便徇外,徇外则言必信,行必果,不惟义所在。此孟子所谓义袭而取之学,所谓行仁义之学,夫子他章所谓硁硁然小人之事。如此便为小人矣。何也?为小人儒,则其术不得不为小人也。世间人见这言行必信果之儒,谁不道他为君子之人?谁不道他为圣人之徒?虽此人亦岂不以君子圣人之徒自居而不疑也?然而卒为小人之归而不自知,人亦不知之者,其心术都已一齐坏了也。”[19](p55-56)在湛若水看来,“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不同,实际上是君子与小人的对立,“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看上去为“君子之人”“圣人之徒”,但是,“卒为小人之归而不自知”。显然,湛若水把“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起,都解为无德小人。这实际上回到了北宋邢昺《论语注疏》的解读。   明代阳明学派与陆九渊之学关系密切。陆九渊推崇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此性此道,与尧、舜元不异,若其才则有不同。学者当量力度德。”[20](p455)门人杨简作了进一步发挥,说:“人皆有恻隐之心,皆有羞恶之心,皆有恭敬之心,皆有是非之心。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是非、智,仁义礼智,愚夫愚妇咸有之,岂特圣贤有之?人人皆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同,人人皆与天地同。”[15](pp514-515)王阳明认为人人皆有良知,并且说:“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也。”[21](p312)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阳明门人王畿进一步说:“良知在人,本无污坏,……此原是人人见在具足,不犯做手本领工夫,人之可以为尧、舜,小人之可使为君子。”[22](p134)但在王畿的话语中,“小人”有不同含义。他说:“吾人不守道义,不畏名节,便是无忌惮之小人。”[23](p79)此“小人”为无德小人;又说:“子夏处文学之科,笃信圣人,规模狭隘,步步趋趋,未尝敢有一毫激昂开展,言必信,行必果,是个硁硁小人局段。”[24](p65)“孔子告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谓之儒者,不是为人为利。笃信谨守,依仿末节细行以自律,必信必果,硁硁然是个小家伎俩,所以谓之小人儒。孔门专务求仁,仁者与物同体。小人儒即非同体之学,所以传之后世犹有害。不可不察也。”[25](pp19-20)这里把“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认为“小人儒”只是“规模狭隘”,“依仿末节细行以自律”,并非无德小人,显然是来自陆九渊将“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解读为“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学不至道”,而非无德小人。
  当然,明代最有影响的是朱熹的解读,将“小人儒”解为无德小人,而不同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小人。事实上,湛若水虽然把“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无德小人而不同于朱熹,但把“小人儒”也解为无德小人,则与朱熹是一致的。明末刘宗周说:“儒一也,而有君子、小人之不同。君子儒者真儒也,小人儒者伪儒也。儒无不君子,而不能不盗于小人。以小人之心盗君子之学,并其儒而小人矣。此学术诚伪之辨也。”[26](p34)认为“小人儒”是“伪儒”,“以小人之心盗君子之学”。又说:“学焉而未至道者,其行己之概,未必斐然成章,简点言行之间,不踰尺寸,硁硁然小人哉!而立心不二,亦造道之基也,……皆儒者之学,圣人之徒也。”[26](p455)认为“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是“学焉而未至道者”,亦为圣人之徒。应当说,刘宗周的解读与朱熹大体相同。后来的王夫之既说“若夫以明道为求名之计,以行道为见功之地,无所求慊于幽独,而但以立门庭而动天下,则虽儒而实小人也,以儒而济其小人也”[27](p454),将“小人儒”归于无德小人,又说:“硁硁然一意孤行,或不足以利见,小人哉,非君子之大业也。虽然,其耻也小,而要不昧其所耻,自居不辱,而人亦不能辱之”[28](p755),认为“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虽非君子,但亦非小人。这样的解读亦与朱熹基本一致。
  然而,清中期之后赵佑《四书温故录》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解读,却是沿着陆九渊以及阳明学派的思路,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认为“小人儒”只是“规模狭隘”“过于拘谨”。直到刘宝楠《论语正义》注“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曰“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廣狭异,不以邪正分。”[29](p228)都认为“小人儒”并非无德小人。
  四、余论
  从以上朱陆对于《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不同解读可以看出,虽然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并将“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小人,但是,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朱熹仍以“以德言”加以解读,把“小人儒”解为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而陆九渊则进一步将“小人儒”与“硁硁然小人哉”结合起来,解读为“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学不至道”,而非无德小人,并为后来阳明学派所继承,影响至清中期之后。杨伯峻《论语译注》把“小人儒”解为“小人式的儒者”,实际上是沿着汉儒以及朱熹、湛若水、刘宗周、王夫之将“小人儒”解为无德小人的思路而来;钱穆《论语新解》不将“小人儒”解为无德小人,则是沿着陆九渊以及阳明后学王畿,乃至清中期之后赵佑、刘宝楠的解读而来。
  需要指出的是,造成朱熹与陆九渊分歧的原因在于孔子讲“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否专门针对门人子夏而言。据《朱子语类》徐寓庚戌(1190年)以后所闻,问:“或以夫子教子夏为大儒,毋为小儒,如何?”曰:“不须说子夏是大儒小儒,且要求个自家使处。圣人为万世立言,岂专为子夏设。今看此处,正要见得个义与利分明。人多于此处含糊去了,不分界限。君子儒上达,小人儒下达,须是见得分晓始得,人自是不觉察耳。今自道己会读书,看义理,做文章,便道别人不会,自以为说得行,便谓强得人,此便是小人儒。毫厘间便分君子小人,岂谓子夏!决不如此。”[10](p805)在朱熹看来,孔子讲“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并非“专为子夏设”,而是“圣人为万世立言”,是要“见得个义与利分明”,要“分君子小人”,因而“小人儒”并非就大儒小儒而言,而是在学问上与君子对立的无德小人。
  与此不同,陆九渊认为,孔子讲“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只是专门针对子夏而言。他说:“子夏孔门之高弟,百世之师表,其才质岂易得哉?当时夫子告之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夫所谓小人者,岂险贼不正之谓哉?果险贼不正,则又安得谓之儒?虽曰儒矣,然而有所谓小人儒。‘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虽曰小人哉,然不可不谓之士。”[30](p42)在陆九渊看来,孔子讲“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对“孔门之高弟”子夏的告诫,其中的“小人”并非“险贼不正”的无德小人,而是“学不至道”之小儒,正如“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并非无德小人,而是士。   其实,朱熹也遇到过类似的辩难。据《朱子语类》载,有人以“小人之得名有三,而为人,为利,徇外务末,其过亦有浅深”为据,问:“夫子告子夏以‘毋为小人儒’,乃对君子大人而小者耳。若只统说,则与世俗之真小人者无异,而何以儒为哉?”曰:“伊川意可包众说。小人固有等第,然此章之意却无分别。”[10](p806)陆九渊认为,“无为小人儒”中的“小人儒”如果是无德小人,“又安得谓之儒”,或“而何以儒为哉”,对此,朱熹坚持认为“无为小人儒”中的“小人儒”讲的就是无德小人,“与世俗之真小人者无异”。
  应当说,孔子讲“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若是如陆九渊所言,是专门对子夏的告诫,那么“小人儒”或只是就大儒小儒而言,是“学不至道”之小儒,并非无德小人。儒有大小,康有为还说:“大儒、圣儒、贤孺、名儒、硕儒、魁儒、钜儒、君子儒也,小儒、纤儒、偷儒、小人儒也。”[31](p77)但即使是儒品很低、懒惰怕事的“偷儒”,亦属于儒,并非无德小人。与此不同,若是如朱熹所言,是“圣人为万世立言”,那么“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既讲“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不同,又有“为”与“无为”的对立,“小人儒”很可能就是孔安国所说“小人为儒,则矜其名”,或如朱熹所说,“不就己分上做工夫,只要说得去,以此欺人”的无德小人,即使有高深的儒家学问,也只是用于博取名利,实际上就是刘宗周所谓“以小人之心盗君子之学”,王夫之所谓“虽儒而实小人也,以儒而济其小人也”。换言之,朱熹的解读是从道德层面,以君子与小人的对立看待各儒者不同的为学目的,而陆九渊的解读则是从学派层面,按照各儒者的品行而分为“君子儒”和“小人儒”。顯然,朱陆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朱熹解《论语》,其中所谓“小人”有不少并非指无德小人,但是仍然将“小人儒”解为无德小人,陆九渊则更进一步,将“小人儒”解为“学不至道”,而非无德小人。显然,他们都对《论语》中的“小人”哪些指无德小人,哪些并非指无德小人,有过深入的思考。朱熹的解读上接汉代孔安国、下至明清之际刘宗周、王夫之,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学术史价值。但同样重要的是,陆九渊的解读为后来阳明学派所推崇,为清中期之后的《论语》解读所接受,成一家之言,甚至延续至今。
  问题是,在孔子那里,“小人儒”到底是指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还是指“学不至道”之小儒?这样的问题恐难有确定的答案;而且无论是朱熹的解读或是陆九渊的解读,分属不同层面,都有其各自的依据和价值,二者不可调和。朱陆对于儒家经典的解读多有不同,最为人熟知的是对于《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解读,并构成所谓朱陆之辨。他们对“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解读也不同:朱熹认为该句是“圣人为万世立言”,并非“专为子夏设”,“小人儒”是指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陆九渊认为,该句只是针对子夏的告诫,“小人儒”是指“学不至道”之小儒。二者之不同解读,亦可看作又一朱陆之辨,而且是当今解读“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所应当追溯的学术脉络和不可忽略的学术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2]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
  [3] 李泽厚. 论语今读[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4] [魏]何晏, [宋]邢昺. 论语注疏[M]//(清)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5).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5] [宋]李廌. 济南先生师友谈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6] [宋]朱熹. 答汪尚书(4)[M]//朱杰人等编. 朱子全书(21).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7] [宋]朱熹. 论孟精义[M]//朱杰人等编. 朱子全书(7).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8] [宋]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9] [宋]朱熹. 答宋深之(6)[M]//朱杰人等编. 朱子全书(23).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0] [宋]黎靖德. 朱子语类(卷32)[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11] 乐爱国.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J]. 江南大学学报, 2020(3).
  [12] [宋]程颢, 程颐. 河南程氏外书(卷6)//二程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13] [宋]朱熹. 四书或问[M]//朱杰人等编, 朱子全书(6).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4] [宋]陆九渊. 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M]//陆九渊集(卷23).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5] [宋]陆九渊. 年谱[M]//陆九渊集(卷36).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6] [宋]陆九渊. 与董元锡[M]//陆九渊集(卷10).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7] [宋]陆九渊. 与曾宅之[M]//陆九渊集(卷1).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8] [明]湛若水. 新论[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6册).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19] [明]湛若水. 九华山甘泉书院讲章[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7册).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20] [宋]陆九渊. 语录下[M]//陆九渊集(卷35)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21] [明]王守仁. 书魏师孟卷[M]//王阳明全集(上·卷8).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22] [明]王畿. 致知议辩[M]//王畿集(卷6).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
  [23] [明]王畿. 过丰城答问[M]//王畿集(卷4).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
  [24] [明]王畿. 金波晤言[M]//王畿集(卷3).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
  [25] [明]王畿. 抚州拟岘台会语[M]//王畿集(卷1).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
  [26] [明]刘宗周. 论语学案[M]//刘宗周全集(1).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27] [清]王夫之. 四书训义(卷10)[M]//船山全书(7). 长沙: 岳麓书社, 1991.
  [28] [清]王夫之. 四书训义(卷17)[M]//船山全书(7). 长沙: 岳麓书社, 1991.
  [29] [清]刘宝楠. 论语正义[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30] [宋]陆九渊. 与曹立之(二)[M]//陆九渊集(卷3).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31] [清]康有为. 论语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责任编辑 陈建娜
其他文献
非法集资行为虽然名号很多,但往往是换汤不换药,本质不过是非法大量聚集资金,其所采用的形式、途径基本大同小异。  常见手段  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旗号,编造各种虚假项目。如以种植、养殖再回收、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等名义。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此外,还有将非法集资行为“包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取得革命胜利,争取民族独立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是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基于中国的现状以敏锐的历史眼光,从实际出发所形成的科学理念。弘扬延安精神与新时代共产党人在价值理念上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主要体现为两者历史使命的一致性、价值导向的同一性、根本方法的契合性。新时代,延安精神具有引领作用,将延安精神融入党员思想和工作的现实活动中,以期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路径。
仪式性人情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现象,也是理解乡村社会的一个关键词。然而在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人情理论无法解释人情的延续,以及村民愿意接受人情剥削、压榨的现象。通过分析湖北省Z村仪式性人情发现,发生在生命历程不同节点的仪式性人情具有差序格局的特征和不同的交往规则,并在人情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情债和人情味两种运作机制。前者通过人情中的“报”与“欠”、村民的理性算计、村庄的舆论促使人情往来保持在一种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网络的重新界定与区分,以及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后者通过礼貌周到的待客之道、
分工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历史范畴,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作为一个具体的理论,既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标志性理论,又是贯穿全书的主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精神对分工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以社会实践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最终认为旧式分工的消除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也必将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先驱性与真理性,对我国社会分工发
政务信息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区块链不断兴起的当下,政务信息共享仍然没有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区块链参与政务信息共享的价值还未完全发挥出来,仍然需要进行持续性研究。可以在技术执行理论下研究区块链在政务信息共享中制度、组织与技术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结构安排、实践价值。区块链参与政务信息共享需从制度设计、政府改革、区块链应用、技术执行层面做出框架性设定,在实践中可以有效平衡技术应用与政务信息共享需求间的张力,打破条块分隔,促进跨部门数据协同与政务服务向智能化发展,共建包容、自治的政府环境,实现政务信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2021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面对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多发态势,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取得积极成效,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出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用法治的办法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宏伟视阈,通过对生产力范畴的哲学思辨,阐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科学之基:社会变革必须以物质生产力为根本衡量指标、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为根本旨归。“两个决不会”重要思想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均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理论上,其既深化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同时又支撑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向度;在实践上,其不仅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直接依据,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两个决不会”思想通过对社会形态内在规律的客观揭示,奠定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县域,在这一重心转移过程中逐步担负起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连接点作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着力点。苏南发达县域江阴,乡镇经济起步早,制造业发达,民富村强。作为经济基础较好的先发地区,江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示范,亦是对欠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引领,其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在县域层面的乡村振兴中
在党史学习教育動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勉励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贵州省公安机关深入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争走前列、争作表率,从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激发奋进力量,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
乡村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高质量乡村人才建设,促进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始终坚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