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茫茫大漠,遍地沙海……这是3月下旬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采访时依然能够看到的景象。但是,无论是这里的市长、县长以及市农牧局局长、林业局局长,还是这里的林业公司和他们的合作伙伴,都让记者坚信眼前的情景只是暂时的。因为,乌兰布和沙漠的绿化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铺展开来。
3月22日上午,春风和煦,艳阳高照。位于巴彦淖尔市巴彦套海农场七分场处的内蒙古兴套川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兴套川林业公司)牧草治沙基地彩旗招展、热闹非凡,来自北京中元阳光农牧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中元农牧公司)和兴套川林业公司的30多名工人亲手在乌兰布和大沙漠种下了一棵棵既能防沙治沙,又能用来做牛羊等牲畜饲料的新型牧草——“神农草”。
其实,说是乌兰布和沙漠也不太确切,准确地说这里应该是乌兰布和沙漠最东北的边缘——巴彦套海农场。虽然,这里不是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但一路走来记者看到的却也是茫茫大漠、遍地沙海。
据北京中元农牧公司总经理关德田介绍,此次之所以选择在千里之外的乌兰布和大沙漠种植自己精心培育多年的神农草,是缘于他的合作伙伴——兴套川林业公司。
兴套川林业公司是巴彦淖尔市当地一家专业从是林木和农业开发的民营企业,现已被国家林业局指定为“十二五”防沙治沙项目生态林育苗基地。目前,兴套川林业公司已建成2000亩的生态林育苗基地、3000亩的花灌木生产基地和3000亩的标准化葡萄园区以及7000亩的水产养殖水域。
“一个优质的牧草品种,只生长在良田沃土里不行,他们(兴套川林业公司)这有3万多亩沙化土地,我就是要让神农草在这种高寒、高热、干旱的沙漠里扎根、发芽、生长!”关德田信心十足,并对这次合作前景很是看好。
蒙西地区最大的生态林苗木基地
一畦畦、一垅垅、一块块两米多高,笔直挺拔的苗木幼林或整齐划一、或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在每一块苗木品种的埂垅旁都挂有该苗木品种的名称和简介,新疆杨、胡杨、青杨、白柳、白榆、旱柳、小叶杨……大有古代沙场争战排兵布阵之势,其场面煞是宏伟、壮观。走进兴套川林业公司苗木基地,记者的眼前突然幻化出与茫茫大漠、遍地沙海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这块苗木基地,整体计划是一万亩,2011年9月动的工,到现在一期的2000亩苗木种植基本结束,你看,这些苗木长势非常喜人……”兴套川林业公司总经理李永清向记者介绍。兴套川苗木基地是国家林业局指定的国家“十二五”防沙治沙项目生态林育苗基地,承担有很重的防沙治沙任务,将为1万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提供生态种苗,要在乌兰布和大沙漠里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使西部“沙尘暴”的源头得到有效治理。
据了解,袭击我国的“沙尘暴”主要有四条路径,其中有三条都要经过乌兰布和沙漠的乌海风口,这里是西北、华北甚至全国沙化、荒漠化及“沙尘天气”的一个重要源头。
“十二五”期间,兴套川林业公司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十二五”防沙治沙区域、农垦经济转型等三大有利时机,争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大力发展苗木繁育及园林绿化等防沙治沙项目。自2011年4月公司成立至今,已投入数千万元资金,目前,该公司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生态林苗木繁育基地。
阴山脚下的万亩葡萄种植园区
在兴套川林业公司苗木基地采访时,记者正巧遇上巴彦淖尔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市农牧局局长、市林业局局长以及磴口县的主要领导前来视察、指导春季防沙治沙工作。听说是北京来的新闻媒体,贺宝福副市长非常高兴,与记者一同驱车前往兴套川林业公司万亩葡萄种植园区和牧草治沙区现场查看情况。
万亩葡萄种植园区位于兴套川林业公司苗木基地东侧10多里外的阴山脚下,放眼远眺,山脚下白茫茫一遍,犹如泛着层层涟漪的偌大湖面。然而,就在所谓的万亩葡萄种植园区,大家左右寻找但都未发现有葡萄苗木的影子。
“呵呵,你们看都藏在沙子的下面呢。”正当人们疑惑不解时,只见李永清下到沙地弯腰掀开了沙垅上覆盖着的白色地膜,然后扒开黄沙,葡萄幼苗的藤蔓便展现在众人的面前……“哦!不错,不错,你们的防冻工作做的很细致呀!”贺副市长连声称赞。原来,由于乌兰布和沙漠冬天的气温极低(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为确保葡萄幼苗的成活率,入冬前工人们就已把葡萄幼苗藤蔓全都埋藏在厚厚的沙层下,并用地膜覆盖在上面,以免葡萄幼苗被冻死、冻伤。所以,白色的地膜被风一刮,远远地看上去就宛如偌大的,闪着粼光的湖面,堪为壮观。
“‘桃三杏四梨五年,葡萄最多两三年’,这葡萄是去年春上种的,今年就差不多能有挂果的啦。”李永清说。
据了解,兴套川林业公司这块葡萄种植园区总体规划是1万亩,预计投资1.3亿元,目前,一期已完成500亩食用葡萄和2500亩酿酒葡萄种植,后期还要建葡萄酒庄,走葡萄酒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实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沙漠里种葡萄不像是在一般的土地农田里种植,沙漠里夏天气温高,冬天又极寒,沙子易漏水,保墒性很差,兴套川林业公司在茫茫大沙漠里要想开发出1万亩葡萄种植园区,还真是不容易。从立项到种植,兴套川林业公司动用各种机械数百次,平整沙丘沟壑10000多亩,出动劳动力达千余人次之多。为了改善土壤结构,他们还专门从附近的农场或养殖户家里购买大量的牛羊粪等有机肥料,给葡萄苗施压底肥,其目的就是要完全按照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标准进行种植作业,为以后能够生产出优质葡萄和葡萄酒做铺垫、打基础。
“我们计划利用与法国波尔多同纬度这一特点,结合沙地日照时间长这一自然条件优势,培育摩尔多瓦、赤霞珠、霞多丽、桑田尼等20多个品种的葡萄。届时,还可以通过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展草原、沙漠及沙葡萄酒文化旅游等项目,推动乌兰布和大沙漠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聊及兴套川万亩葡萄种植园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时,李永清脑子里有很多很多的规划与布局。 防沙治沙新型牧草落户大沙漠
与静谧的葡萄种植园区相比,其东侧的牧草治沙基地里则是机声轰鸣、彩旗招展,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场面:拉运牛羊粪等有机肥料的农用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远处的沙丘后几台大型铲车不时冒出阵阵黑烟忽上忽下地在沙丘沟壑中穿梭奔波;靠近田埂已经平整好了的数百亩沙地里30多名工人正在划线、挖坑、浇水、施填有机肥料和放置牧草根苗……
据李永清介绍,这片牧草治沙区整体规划也是一万亩,前期准备先移栽牧草根苗200亩,育苗移栽2000亩,到2015年底将完成一万亩的牧草治沙基地面积。
“这两大卡车牧草根块,都是昨天晚上刚从北京运送过来的……”关德田捧过来一棵牧草根块放在地上向众人展示。
不远千里从首都北京运送过来的,既能防沙治沙,又能用来做牛羊等牲畜饲料的新型牧草引起了贺副市长注意。他饶有兴趣地询问了牧草的生长习性、适应能力、营养成分以及牧草深加工等方面的情况。
“这种牧草叫‘神农草’,属菊科多年生植物,一般株高2-3米,能抗拒40℃以上的高温和零下30℃的严寒,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15年以上。另外,它的分蘖能力很强,每棵牧草至少能分出20多个根芽,根系也极为发达,能扎到地下两三米的深度,因而,防沙治沙效果显著。这种牧草的干草和鲜草粗蛋白含量一般在15—25%之前……它不但能防沙治沙,为牛羊等牲畜提供饲料,而且还是一种人畜可以共食的高级营养蔬菜,同时,还能进行产品深加工,从中萃取黄金般价值的‘SOD’……”在听完关德田的介绍后,贺副市长极为高兴,表示两个月后会专程赶过来查看牧草的生长情况。
“苗木产业,葡萄产业,牧草产业、观光农业……现在看来,兴套川林业公司所走的这条沙产业之路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在参观完兴套川林业公司基地各种防沙治沙项目后,贺宝福副市长神情显的极为轻松愉悦,当场表示市、县两级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兴套川林业公司的沙产业项目。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多风沙扬尘,又干旱少雨,无霜期较短,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0℃,冬天更是能出现零下30℃的极寒,如此之恶劣的环境条件,不能不令人佩服“兴套川”决策者的胆识与气魄,更不能不让人赞叹他们是在做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伟业——向沙漠要土地、向沙漠要生态、向沙漠要效益。
一万亩生态林苗木基地、一万亩葡萄种植园区、一万亩牧草治沙基地……这些看似庞大的数字,其实与1500多万亩的乌兰布和大沙漠相比,还不足其面积的0.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许,正是这小小的不足0.2%的绿动,将会呈现出燎原之势,实现乌兰布和大沙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