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问题再管就晚了”
目前,全国各地县乡换届选举正在进行。有媒体报道称,湖南省耒阳市举行“史上最严”换届选举,用15条“负面清单”把关人大代表人选,要求会议期间吃住必须在驻地,有专人查饭、查房等,成为参会者的热议话题。有代表吐槽,家就在城里却不能回,是不是有点儿过严了?现在管这么严,毛巾、肥皂都不敢发了,是不是太“小题大做”?
对此,舆论普遍认为,换届选举就应该多些“从严”和“小题大做”,“零容忍”不是说说而已,“高压线”也不是花瓶摆设。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决不能让不够格的人“带病上岗”。正如有驻会纪检干部说的那样,15条“负面清单”把政治素质不过硬、道德品行不够好、履职能力不够强等不宜担任人大代表的人选挡在门外,“一点都不过,就是要盯住苗头,等到出问题再管就晚了”。
送大闸蟹拉票受处分
等到出问题再管,其影响和后果可能十分恶劣,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不乏这样的先例。如若选拔拉票的干部放到要害岗位,必然会“带坏干部队伍,损害当地政治生态”,甚至出现山西吕梁那样大肆卖官鬻爵、塌方式腐败的现象。据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央已先后“揭盖”衡阳、南充、辽宁三起大宗拉票贿选案(见表),其涉案金额之大、人数之多、时间跨度之长,让人触目惊心。
贿选案的查处和曝光,也给整治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敲响了警钟。有评论表示,要对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抓早抓小、挺纪在前,坚决防止破窗效应。12月2日,浙江温州大堡底村党支部副书记叶某指使他人替自己送大闸蟹向老党员拉票,受到留党一年查看处分;11月28日,湖南永州菱角塘镇副镇长王某因纵容村支书拉票助选,履职不力被取消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资格;11月23日,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力溪村周某通过打电话、当面打招呼等方式拉选票,被取消党代表资格,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正是这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狠刹歪风邪气的态度和做法,为本次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培植一片“净土”,为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委以重任开辟一番“天地”。
贿选的影响更恶劣
换届选举时期是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破坏选举等职务犯罪的易发、高发期。对于2016年“新年首虎”河南省洛阳市原书记陈雪枫的落马通报,提到了“为谋求职务升迁在民主推荐中拉票”。据报道,陈雪枫涉嫌三次贿选:第一次是2006年当选第八届河南省委委员,第二次是当选副省长时,第三次则是成为河南省委常委时。可以说,陈雪枫的落马,拉开了匡正2016年、2017年两年换届选举精神的序幕。有媒体梳理发现,仅2016年上半年,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17名中管干部中,就有14人的通报中出现了“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违规插手相关单位人事安排”等提法。《中国纪检监察报》亦发文称,要以“零容忍、零懈怠”治理贿选“阴霾”,确保换届纪律入脑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贿选腐败比“虎贪、蝇贪”更恶劣,“它直接挑战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严重危害到党的执政安全,必须下最大的力气和决心进行根治”。
依法依纪从严处置选举腐败行为。光明网评论称,从衡阳贿选案到南充贿选案,再到2016年的辽宁贿选案,打破了坊间传闻的“法不责众”。南充贿选案所涉400余人全部受到严肃处理;衡阳46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辽宁45名人大代表、523名省人大代表,加上省委换届贿选案,900多涉案人员谁也没能“侥幸脱身”。中央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对违反换屆纪律的行为,“无论涉及什么人,无论涉及多少人,都依纪依法一查到底”。
信任不能替代监督。《新京报》发表评论说,要严字当头,强化对换届工作的监督。湖南耒阳的做法是个很好的借鉴:建立起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组织、宣传、统战等22家单位联合审查机制;审查过后,各级党委担负候选人考察责任,由党委组织、统战部门组织实施。
坚持选举的基本美德。中央党校王立峰教授表示,选举应遵守审慎、民主、公正、理性、自主和公开的美德。例如,可以允许候选人借助一定平台向选民或代表宣介自己,争取支持,同时增强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全过程的透明度,扩大选民或代表的知情权。
舆情点评
先送你一只皮鞋,等我选上之后再把另一只送给你;给跳广场舞的大妈每人置办一身新衣服,让大家都选我;粮油捐款“一步到位”,支付宝、微信红包齐动员……自2016年县乡换届选举开展以来,各地陆续揭露出一些拉票贿选新花样、新玩法、新手段。试想,这种潜规则下选出来的人,如何服众?领导干部不在“德能勤绩廉”上下功夫,而是比赛看谁送的财物贵、谁给的好处多、谁摆的场面大,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政治生态?
2016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提出了“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换届选举纪律要求,严厉打击拉帮结派、按职论价、封官许愿、任人唯亲等行为,从小处着手、从基层抓起,“以铁的纪律护航换届风气”,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有些被处分的官员事后反思,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一双鞋、一身衣服,看似是不起眼儿的人情往来,实则暗藏不纯动机。可想而知,买东西就得花钱,花钱就得“找钱”,行贿必然导致索贿、受贿,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一切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有的人大代表在观看完《警钟——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镜鉴——衡阳、南充违反换届纪律案件警示录》等教育片之后感叹:“触目惊心!深感要从基层最微小处抓起,一些错误才不至于向上蔓延。”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人民日报》曾评论说,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如果说反腐败是解决“什么人不能当官”的问题,选人用人则是着重解决“什么人才能当官”的问题。只有选准用好公道正派、清廉有为的干部,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才能成为现实;也只有将那些“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大力选拔上来,才能造福一方民众福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舆情分析师 代晓灵)
目前,全国各地县乡换届选举正在进行。有媒体报道称,湖南省耒阳市举行“史上最严”换届选举,用15条“负面清单”把关人大代表人选,要求会议期间吃住必须在驻地,有专人查饭、查房等,成为参会者的热议话题。有代表吐槽,家就在城里却不能回,是不是有点儿过严了?现在管这么严,毛巾、肥皂都不敢发了,是不是太“小题大做”?
对此,舆论普遍认为,换届选举就应该多些“从严”和“小题大做”,“零容忍”不是说说而已,“高压线”也不是花瓶摆设。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决不能让不够格的人“带病上岗”。正如有驻会纪检干部说的那样,15条“负面清单”把政治素质不过硬、道德品行不够好、履职能力不够强等不宜担任人大代表的人选挡在门外,“一点都不过,就是要盯住苗头,等到出问题再管就晚了”。
送大闸蟹拉票受处分
等到出问题再管,其影响和后果可能十分恶劣,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不乏这样的先例。如若选拔拉票的干部放到要害岗位,必然会“带坏干部队伍,损害当地政治生态”,甚至出现山西吕梁那样大肆卖官鬻爵、塌方式腐败的现象。据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央已先后“揭盖”衡阳、南充、辽宁三起大宗拉票贿选案(见表),其涉案金额之大、人数之多、时间跨度之长,让人触目惊心。
贿选案的查处和曝光,也给整治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敲响了警钟。有评论表示,要对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抓早抓小、挺纪在前,坚决防止破窗效应。12月2日,浙江温州大堡底村党支部副书记叶某指使他人替自己送大闸蟹向老党员拉票,受到留党一年查看处分;11月28日,湖南永州菱角塘镇副镇长王某因纵容村支书拉票助选,履职不力被取消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资格;11月23日,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力溪村周某通过打电话、当面打招呼等方式拉选票,被取消党代表资格,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正是这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狠刹歪风邪气的态度和做法,为本次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培植一片“净土”,为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委以重任开辟一番“天地”。
贿选的影响更恶劣
换届选举时期是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破坏选举等职务犯罪的易发、高发期。对于2016年“新年首虎”河南省洛阳市原书记陈雪枫的落马通报,提到了“为谋求职务升迁在民主推荐中拉票”。据报道,陈雪枫涉嫌三次贿选:第一次是2006年当选第八届河南省委委员,第二次是当选副省长时,第三次则是成为河南省委常委时。可以说,陈雪枫的落马,拉开了匡正2016年、2017年两年换届选举精神的序幕。有媒体梳理发现,仅2016年上半年,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17名中管干部中,就有14人的通报中出现了“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违规插手相关单位人事安排”等提法。《中国纪检监察报》亦发文称,要以“零容忍、零懈怠”治理贿选“阴霾”,确保换届纪律入脑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贿选腐败比“虎贪、蝇贪”更恶劣,“它直接挑战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严重危害到党的执政安全,必须下最大的力气和决心进行根治”。
依法依纪从严处置选举腐败行为。光明网评论称,从衡阳贿选案到南充贿选案,再到2016年的辽宁贿选案,打破了坊间传闻的“法不责众”。南充贿选案所涉400余人全部受到严肃处理;衡阳46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辽宁45名人大代表、523名省人大代表,加上省委换届贿选案,900多涉案人员谁也没能“侥幸脱身”。中央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对违反换屆纪律的行为,“无论涉及什么人,无论涉及多少人,都依纪依法一查到底”。
信任不能替代监督。《新京报》发表评论说,要严字当头,强化对换届工作的监督。湖南耒阳的做法是个很好的借鉴:建立起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组织、宣传、统战等22家单位联合审查机制;审查过后,各级党委担负候选人考察责任,由党委组织、统战部门组织实施。
坚持选举的基本美德。中央党校王立峰教授表示,选举应遵守审慎、民主、公正、理性、自主和公开的美德。例如,可以允许候选人借助一定平台向选民或代表宣介自己,争取支持,同时增强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全过程的透明度,扩大选民或代表的知情权。
舆情点评
先送你一只皮鞋,等我选上之后再把另一只送给你;给跳广场舞的大妈每人置办一身新衣服,让大家都选我;粮油捐款“一步到位”,支付宝、微信红包齐动员……自2016年县乡换届选举开展以来,各地陆续揭露出一些拉票贿选新花样、新玩法、新手段。试想,这种潜规则下选出来的人,如何服众?领导干部不在“德能勤绩廉”上下功夫,而是比赛看谁送的财物贵、谁给的好处多、谁摆的场面大,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政治生态?
2016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提出了“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换届选举纪律要求,严厉打击拉帮结派、按职论价、封官许愿、任人唯亲等行为,从小处着手、从基层抓起,“以铁的纪律护航换届风气”,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有些被处分的官员事后反思,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一双鞋、一身衣服,看似是不起眼儿的人情往来,实则暗藏不纯动机。可想而知,买东西就得花钱,花钱就得“找钱”,行贿必然导致索贿、受贿,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一切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有的人大代表在观看完《警钟——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镜鉴——衡阳、南充违反换届纪律案件警示录》等教育片之后感叹:“触目惊心!深感要从基层最微小处抓起,一些错误才不至于向上蔓延。”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人民日报》曾评论说,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如果说反腐败是解决“什么人不能当官”的问题,选人用人则是着重解决“什么人才能当官”的问题。只有选准用好公道正派、清廉有为的干部,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才能成为现实;也只有将那些“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大力选拔上来,才能造福一方民众福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舆情分析师 代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