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为改进农产品物流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本文基于目前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互联网+”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合作组织”、“互联网+运输”等发展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互联网+” 存在问题 发展策略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强调,要把现代农业和互联网相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农产品物流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实体流动,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不仅能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而且能确保农产品品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互联网+”给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如基础设施落后,标准化缺乏等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改进农产品物流模式,是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农产品物流现状
农产品鉴于其生产特点和自然属性,使得其物流中存在品种多、技术要求高,点多面广等特点。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采用以批发市场及连锁超市为主导的两种方式,一般需要经过“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收购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经销商(超市)”等环节,历经多次装卸搬运,物流时间长,质量不容易控制,破损率大。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主体数量多、规模小。我国农产品物流涉及的主体数量多,包括个体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农产品加工企业,个体运输者等等。这些物流主体规模小、组织弱,经营方式落后,相互衔接差,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小、散、乱”的局面。
2.信息化水平低、成本高。农产品一般保质期较短、对时效性要求高,在生产、流通各环节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采集与分享。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个体农户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供求信息,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各物流主体各自为政,难以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车辆空载、少载现象严重,仓库资源利用不均,物流效率低下。信息共享的缺乏也使得全程物流跟踪难以实现,消费者无法对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
3.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农产品以鲜活易腐产品为主,在物流中最好采用全程冷链操作,而市场上专业从事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虽然个别物流企业开始涉足农产品冷链运输,但这些企业良莠不齐,提供的冷链服务也只限于某些环节,难以做到全程一体化冷链服务,服务质量、价格等均无法让需求方满意。目前,绝大多数的农产品物流还是通过自营或是个体经营户的方式完成的,专业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无法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4.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对农业发展的大量投入,农村道路得到了一定的改扩建,但仍有许多的乡村没有公路通达。而且农村道路多以砂石结构为主,颠簸厉害,农产品破损严重。另一方面,农产品冷库缺乏,尤其是作为生产地的广大乡村,基本没有冷库,农产品采摘后,未进行预冷,直接采用普通货车甚至拖拉机,以常温或自然物流的方式运至批发市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失率。
三、“互联网+”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机遇
1.农产品物流市场增加。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日益成熟,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发展迅速,京东、淘宝等均将农村电子商务列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专业化农产品电商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农产品可以实现24小时网上销售,销量大增;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地域范围扩大,产生了较多的跨区域物流。这些势必为农产品物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信息不对称减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农产品物流的流程再造与优化提供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买卖双方能够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从而解决传统方式下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户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消费者能对所购买的农产品进行生产与物流的全程跟踪,满意度提高。
3.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及农业发展的投入,也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公路设施的完善,农产品交易与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农产品运输成本的降低,物流环节的减少。截止2015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已达1.95亿,比2014年增长10%,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也不断加大,农村网络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互联网+”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
1.构建“互联网+合作组织”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针对农产品物流主体多而小的问题,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互联网+合作组织”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定位为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介,由农户自主成立,共同管理。合作组织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和物流信息,对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加工、仓储、运输等进行统一规划。这种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户生产者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可以解决市场的散乱问题,避免无序竞争,又可以克服各主体独自运行的局限性,获得物流的规模化优势。
2.搭建“互联网+运输”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搭建以“互联网+运输”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与共享。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运力及货源的发布,实现车货匹配,解决传统配货方式下“车等货、货找车”的问题,缩短空车等货时间,通过合理配载实现运输设备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网络实时的采集与发布物流信息,实现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及物流作业者对农产品物流的全程监控。
3.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政府应对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给予税收、征地等方面的优惠,调动物流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包装、运输等各环节的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的衔接,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另一方面,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通过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设备及管理技术的引进,不断提升其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继续完善公路网络建设,改善农村道路条件,以减少农产品物流时间,降低其损耗。同时,加大冷链运输车辆及设备的设计与开发,采用政府筹建与鼓励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促进冷库,尤其是镇乡等生产地冷库的建设,为实现农产品从采摘到交付的全程冷链创造条件。
五、结语
农产品物流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满足消费者的日常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农民收入,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信息实时共享成为可能,农村电商跨越式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传统农产品物流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将逐步摆脱信息落后、服务低下、流通低效等问题。通过发展“互联网+合作组织”、“互联网+运输”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以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措施,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相结合,将极大的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物流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參考文献:
[1]曾玉英: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借鉴[J].农业经济,2015(4):127-128.
[2]马小雅.“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16 (4):97—99.
[3]顾淑红. 供应链一体化发展下农产品物流整合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5):141—142.
[4]麻黎黎.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瓶颈与突破[J].农业经济, 2016(3):126—127.
作者介绍:陈红霞(1978.10—),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从事现代物流方面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互联网+” 存在问题 发展策略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强调,要把现代农业和互联网相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农产品物流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实体流动,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不仅能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而且能确保农产品品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互联网+”给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如基础设施落后,标准化缺乏等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改进农产品物流模式,是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农产品物流现状
农产品鉴于其生产特点和自然属性,使得其物流中存在品种多、技术要求高,点多面广等特点。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采用以批发市场及连锁超市为主导的两种方式,一般需要经过“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收购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经销商(超市)”等环节,历经多次装卸搬运,物流时间长,质量不容易控制,破损率大。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主体数量多、规模小。我国农产品物流涉及的主体数量多,包括个体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农产品加工企业,个体运输者等等。这些物流主体规模小、组织弱,经营方式落后,相互衔接差,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小、散、乱”的局面。
2.信息化水平低、成本高。农产品一般保质期较短、对时效性要求高,在生产、流通各环节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采集与分享。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个体农户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供求信息,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各物流主体各自为政,难以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车辆空载、少载现象严重,仓库资源利用不均,物流效率低下。信息共享的缺乏也使得全程物流跟踪难以实现,消费者无法对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
3.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农产品以鲜活易腐产品为主,在物流中最好采用全程冷链操作,而市场上专业从事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虽然个别物流企业开始涉足农产品冷链运输,但这些企业良莠不齐,提供的冷链服务也只限于某些环节,难以做到全程一体化冷链服务,服务质量、价格等均无法让需求方满意。目前,绝大多数的农产品物流还是通过自营或是个体经营户的方式完成的,专业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无法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4.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对农业发展的大量投入,农村道路得到了一定的改扩建,但仍有许多的乡村没有公路通达。而且农村道路多以砂石结构为主,颠簸厉害,农产品破损严重。另一方面,农产品冷库缺乏,尤其是作为生产地的广大乡村,基本没有冷库,农产品采摘后,未进行预冷,直接采用普通货车甚至拖拉机,以常温或自然物流的方式运至批发市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失率。
三、“互联网+”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机遇
1.农产品物流市场增加。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日益成熟,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发展迅速,京东、淘宝等均将农村电子商务列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专业化农产品电商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农产品可以实现24小时网上销售,销量大增;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地域范围扩大,产生了较多的跨区域物流。这些势必为农产品物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信息不对称减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农产品物流的流程再造与优化提供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买卖双方能够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从而解决传统方式下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户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消费者能对所购买的农产品进行生产与物流的全程跟踪,满意度提高。
3.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及农业发展的投入,也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公路设施的完善,农产品交易与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农产品运输成本的降低,物流环节的减少。截止2015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已达1.95亿,比2014年增长10%,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也不断加大,农村网络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互联网+”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
1.构建“互联网+合作组织”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针对农产品物流主体多而小的问题,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互联网+合作组织”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定位为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介,由农户自主成立,共同管理。合作组织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和物流信息,对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加工、仓储、运输等进行统一规划。这种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户生产者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可以解决市场的散乱问题,避免无序竞争,又可以克服各主体独自运行的局限性,获得物流的规模化优势。
2.搭建“互联网+运输”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搭建以“互联网+运输”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与共享。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运力及货源的发布,实现车货匹配,解决传统配货方式下“车等货、货找车”的问题,缩短空车等货时间,通过合理配载实现运输设备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网络实时的采集与发布物流信息,实现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及物流作业者对农产品物流的全程监控。
3.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政府应对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给予税收、征地等方面的优惠,调动物流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包装、运输等各环节的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的衔接,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另一方面,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通过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设备及管理技术的引进,不断提升其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继续完善公路网络建设,改善农村道路条件,以减少农产品物流时间,降低其损耗。同时,加大冷链运输车辆及设备的设计与开发,采用政府筹建与鼓励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促进冷库,尤其是镇乡等生产地冷库的建设,为实现农产品从采摘到交付的全程冷链创造条件。
五、结语
农产品物流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满足消费者的日常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农民收入,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信息实时共享成为可能,农村电商跨越式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传统农产品物流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将逐步摆脱信息落后、服务低下、流通低效等问题。通过发展“互联网+合作组织”、“互联网+运输”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以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措施,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相结合,将极大的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物流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參考文献:
[1]曾玉英: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借鉴[J].农业经济,2015(4):127-128.
[2]马小雅.“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16 (4):97—99.
[3]顾淑红. 供应链一体化发展下农产品物流整合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5):141—142.
[4]麻黎黎.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瓶颈与突破[J].农业经济, 2016(3):126—127.
作者介绍:陈红霞(1978.10—),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从事现代物流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