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精神的浙江人,一向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
与之相隔数千公里的青川,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道路艰险,全县36个乡镇及上百个自然村分布在贫瘠的大山深处。然而,“5·12”特大地震却将浙江与青川紧紧连在了一起。为了让青川人民尽快摆脱地震灾害的伤痛,浙江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全力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一批批浙江人背井离乡,来这里开山修路、修学校、建企业,演绎了一曲曲感人的大爱乐章……
百业重建道路先行
“5·12”特大地震突如其来,青川县境内的212国道、105省道、剑青(剑阁至青川)公路严重损毁,县道大量中断,乡道被山体掩埋,整个青川成为一座“孤岛”,而部分乡镇又成了“孤岛”中的“绝地”。
百业重建,修路先行。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从事关民生的开山修路入手,着力打通青川与外界之间的“命脉”。他们派出了以浙江省湖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张启标为首的先遣队,队员们背着沉重的测绘仪器跋山涉水,走遍了青川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河流。短短一个多月,他们便完成了全县36个乡镇的地形测绘和地质灾害评估任务,为青川交通重建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尔后,他们进行科学论证、规划,从老百姓最急切盼望得到解决的漫水桥、饮水、通村公路等做起,于2008年底为青川规划了169条道路重建和新建项目,并迅速拉开了建设帷幕。
在全县道路建设中,当数宁波市援建的黄茶(黄坪——茶坝)公路最为艰难。这条公路全长30.77公里,连接重镇黄坪和茶坝,中间还横穿瓦砾乡,是三乡群众通往山外唯一的“生命通道”。这里山势险要,沉降带多,老百姓祖祖辈辈人背马驮踏出的小路蜿蜒崎岖。当听说援建方要修柏油路时,当地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正当施工队紧张作业时,三大难题先后出现:三个乡的灾后重建大规模进行,黄茶路必须保通,与修路本身相矛盾;当地建材不过关,必须从外面运输,工作量很大;建设期正值雨季,塌方现象时有发生,施工难度非常大。
如何攻克三大难题成了宁波援建指挥部的当务之急,他们凭借援建人员的无私奉献,与当地干部一起密切合作,努力拓展思路,变整幅施工为半幅施工,使三个难题迎刃而解,黄茶公路按时按质向大山深处延伸……
“他们人停机不停,全天候工作,风雨无阻;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对灾区群众的深厚感情让乡亲们铭记于心。”负责与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联系的茶坝乡党委副书记李再清说起援建人员的事迹就激动不已。
2009年7月16日,是茶坝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茶坝乡发生特大洪水,山上泥石流倾泻而下,刚修好的路基一段段被毁,材料被大量冲走,援建者自身也陷于危境:项目部经理徐金波被砸在路边又反弹回来的大树“扫”进湍急的乔庄河,拼命挣扎了好一阵才在大伙儿的搭救下摆脱危险;副指挥长王梁慧因商砼车陷于河道,凌晨三点仍冒雨战斗在抢险现场;很多工人声音嘶哑了,没气力了,他们席地而卧,打个盹儿又接着抢运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元旦节前夕,他们终于抢通了公路,打通了茶坝与外面的联系。现在沥青路面铺设已进入尾声,黄茶公路全线贯通,这里的群众彻底告别了出行之苦。
黄茶路完工了,剑青路抢通了……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通过浙江援建人员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青川已修建防洪堤35公里,架设桥梁151座,挖掘涵洞、隧道3000余米,20余条公路通车,其他建设路段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到今年6月底,全县所有道路修建工程将全部结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青川将告别“孤岛”历史。
加大投入重点扶“智”
灾后对口援建关键在精神重建,让青川人民尽快远离特大地震的伤害,重树信心,自力更生。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深知精神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扶“智”,激发青川人重振精神,奋发图强。
木鱼镇学校前有白龙湖,后有威虎山,是一所风景秀丽的学校。然而无情的地震让它成为一片废墟,许多学生不幸遇难。2009年1月,为重振木鱼的教育,浙江省台州市投入9000余万元,以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的标准开始修建一座占地68.4亩、能容纳2000余名学生的新校园。
由于地域差异、饮食不适等困难,援建工人往往水土不服,有的还生了病,但大家一直咬牙坚守在援建一线,没有一个人畏难退缩。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搬进新教室,援建工人们起早贪黑,发扬“白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科学安排合理干”的“五干”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援建承诺。
在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刚从工地上回来的副指挥长张小安告诉我们:“如果一天只干8小时,再休双休日,工程是很难按预计时间完工的,我们就是要和时间赛跑。”
一年过去了,木鱼学校竣工了。青川县39所学校全部投入使用了,新校园楼房林立,整齐划一,窗明几净,环境优美,学生精神抖擞。
为了尽快恢复教学秩序,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鼓励年轻教师前往青川支教,同时邀请青川的年轻教师赴浙江跟班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推进青川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9年3月,浙江青年女教师陈芬芬在参与援建的新婚丈夫感召下,不远千里来到青川营盘乡,担任该乡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她真情引导,科学施教,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学期后,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由上学期的57分提高到了72分。为了感谢小夫妻,营盘人腾出一间板房当新房,烧了几个当地的好菜,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让夫妻俩感到异常的甜蜜、幸福。
在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充分利用文化下乡进村入户之机,把灾后重建中涌现的感人事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文艺骨干下去为群众表演,从精神上引导群众重振精神,奋发图强。
在浙江同志的真情援建下,青川大地的疮痍一点点消失,灾区群众心灵的创伤也一天天抚平......
产业援建 突出特色
路通了,教育恢复了,接着便是设法让青川人发家致富,促进青川经济恢复发展。隆冬时节,青川到处是蔬菜大棚,随处可见核桃园、果园、蘑菇园……
培养规模效应,注重长效机制,构筑农村特色产业链是浙江产业援建的基本理念,他们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总体要求,放眼全国,立足青川,在各乡镇成片成带成链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
马鹿乡地处方石河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各类蔬菜的生长。援建指挥部根据这一特点,在该乡大力发展种植业,建立了200个规范整齐的蔬菜大棚,隆冬时节,前来采购的商贩络绎不绝。大棚业主刘正笑得合不拢嘴:“我建了2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年产值可达1万元,按纯收入5000元计算,可净赚10万元。”
沙州林地多、坡度缓、阳光充足,非常适合土鸡生长。2009年,按照“民管、民建、民受益”的原则,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与沙州农户共同筹资230余万元,修建了宽敞明亮的鸡舍,引进了优良土鸡品种,为乡亲们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借鉴宁波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模式,同时,以“资金+理念+机制+操作技术+管理素质”的立体帮扶理念强化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干部管理素质培训,着力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援建队伍。
各援建指揮部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本地产业对口援助。目前,全县已有96个“一乡一业”特色产业项目付诸实施,数十个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对青川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地震让青川工业“全军覆没”。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用在恢复生产和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项目上,重点扶持了川珍实业、白龙茶叶、蓉成制药等18家发展势头好、就业岗位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有60家企业恢复生产,新建砖厂及建材企业62家,恢复生产的企业产值、利税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地震无情人有情,青浙亲如一家人。同心建造新家园,熊猫之乡谢党恩。在改革的春风中,地处沿海的浙江省率先打开开放之门,经济迅速发展并位居全国前列。为了回报党的恩情,浙江人民长期关心支持广元的发展。地震发生后,他们又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倾全力支援青川的重建,让青川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浙江印记。
链接
到2010年1月中旬,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完成总投资11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8.1%。其中,浙江援建项目已累计开工405个,完工157个,完成实物工作量43亿元,超目标3亿元。
与之相隔数千公里的青川,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道路艰险,全县36个乡镇及上百个自然村分布在贫瘠的大山深处。然而,“5·12”特大地震却将浙江与青川紧紧连在了一起。为了让青川人民尽快摆脱地震灾害的伤痛,浙江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全力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一批批浙江人背井离乡,来这里开山修路、修学校、建企业,演绎了一曲曲感人的大爱乐章……
百业重建道路先行
“5·12”特大地震突如其来,青川县境内的212国道、105省道、剑青(剑阁至青川)公路严重损毁,县道大量中断,乡道被山体掩埋,整个青川成为一座“孤岛”,而部分乡镇又成了“孤岛”中的“绝地”。
百业重建,修路先行。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从事关民生的开山修路入手,着力打通青川与外界之间的“命脉”。他们派出了以浙江省湖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张启标为首的先遣队,队员们背着沉重的测绘仪器跋山涉水,走遍了青川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河流。短短一个多月,他们便完成了全县36个乡镇的地形测绘和地质灾害评估任务,为青川交通重建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尔后,他们进行科学论证、规划,从老百姓最急切盼望得到解决的漫水桥、饮水、通村公路等做起,于2008年底为青川规划了169条道路重建和新建项目,并迅速拉开了建设帷幕。
在全县道路建设中,当数宁波市援建的黄茶(黄坪——茶坝)公路最为艰难。这条公路全长30.77公里,连接重镇黄坪和茶坝,中间还横穿瓦砾乡,是三乡群众通往山外唯一的“生命通道”。这里山势险要,沉降带多,老百姓祖祖辈辈人背马驮踏出的小路蜿蜒崎岖。当听说援建方要修柏油路时,当地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正当施工队紧张作业时,三大难题先后出现:三个乡的灾后重建大规模进行,黄茶路必须保通,与修路本身相矛盾;当地建材不过关,必须从外面运输,工作量很大;建设期正值雨季,塌方现象时有发生,施工难度非常大。
如何攻克三大难题成了宁波援建指挥部的当务之急,他们凭借援建人员的无私奉献,与当地干部一起密切合作,努力拓展思路,变整幅施工为半幅施工,使三个难题迎刃而解,黄茶公路按时按质向大山深处延伸……
“他们人停机不停,全天候工作,风雨无阻;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对灾区群众的深厚感情让乡亲们铭记于心。”负责与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联系的茶坝乡党委副书记李再清说起援建人员的事迹就激动不已。
2009年7月16日,是茶坝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茶坝乡发生特大洪水,山上泥石流倾泻而下,刚修好的路基一段段被毁,材料被大量冲走,援建者自身也陷于危境:项目部经理徐金波被砸在路边又反弹回来的大树“扫”进湍急的乔庄河,拼命挣扎了好一阵才在大伙儿的搭救下摆脱危险;副指挥长王梁慧因商砼车陷于河道,凌晨三点仍冒雨战斗在抢险现场;很多工人声音嘶哑了,没气力了,他们席地而卧,打个盹儿又接着抢运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元旦节前夕,他们终于抢通了公路,打通了茶坝与外面的联系。现在沥青路面铺设已进入尾声,黄茶公路全线贯通,这里的群众彻底告别了出行之苦。
黄茶路完工了,剑青路抢通了……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通过浙江援建人员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青川已修建防洪堤35公里,架设桥梁151座,挖掘涵洞、隧道3000余米,20余条公路通车,其他建设路段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到今年6月底,全县所有道路修建工程将全部结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青川将告别“孤岛”历史。
加大投入重点扶“智”
灾后对口援建关键在精神重建,让青川人民尽快远离特大地震的伤害,重树信心,自力更生。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深知精神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扶“智”,激发青川人重振精神,奋发图强。
木鱼镇学校前有白龙湖,后有威虎山,是一所风景秀丽的学校。然而无情的地震让它成为一片废墟,许多学生不幸遇难。2009年1月,为重振木鱼的教育,浙江省台州市投入9000余万元,以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的标准开始修建一座占地68.4亩、能容纳2000余名学生的新校园。
由于地域差异、饮食不适等困难,援建工人往往水土不服,有的还生了病,但大家一直咬牙坚守在援建一线,没有一个人畏难退缩。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搬进新教室,援建工人们起早贪黑,发扬“白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科学安排合理干”的“五干”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援建承诺。
在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刚从工地上回来的副指挥长张小安告诉我们:“如果一天只干8小时,再休双休日,工程是很难按预计时间完工的,我们就是要和时间赛跑。”
一年过去了,木鱼学校竣工了。青川县39所学校全部投入使用了,新校园楼房林立,整齐划一,窗明几净,环境优美,学生精神抖擞。
为了尽快恢复教学秩序,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鼓励年轻教师前往青川支教,同时邀请青川的年轻教师赴浙江跟班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推进青川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9年3月,浙江青年女教师陈芬芬在参与援建的新婚丈夫感召下,不远千里来到青川营盘乡,担任该乡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她真情引导,科学施教,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学期后,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由上学期的57分提高到了72分。为了感谢小夫妻,营盘人腾出一间板房当新房,烧了几个当地的好菜,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让夫妻俩感到异常的甜蜜、幸福。
在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充分利用文化下乡进村入户之机,把灾后重建中涌现的感人事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文艺骨干下去为群众表演,从精神上引导群众重振精神,奋发图强。
在浙江同志的真情援建下,青川大地的疮痍一点点消失,灾区群众心灵的创伤也一天天抚平......
产业援建 突出特色
路通了,教育恢复了,接着便是设法让青川人发家致富,促进青川经济恢复发展。隆冬时节,青川到处是蔬菜大棚,随处可见核桃园、果园、蘑菇园……
培养规模效应,注重长效机制,构筑农村特色产业链是浙江产业援建的基本理念,他们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总体要求,放眼全国,立足青川,在各乡镇成片成带成链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
马鹿乡地处方石河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各类蔬菜的生长。援建指挥部根据这一特点,在该乡大力发展种植业,建立了200个规范整齐的蔬菜大棚,隆冬时节,前来采购的商贩络绎不绝。大棚业主刘正笑得合不拢嘴:“我建了2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年产值可达1万元,按纯收入5000元计算,可净赚10万元。”
沙州林地多、坡度缓、阳光充足,非常适合土鸡生长。2009年,按照“民管、民建、民受益”的原则,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与沙州农户共同筹资230余万元,修建了宽敞明亮的鸡舍,引进了优良土鸡品种,为乡亲们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借鉴宁波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模式,同时,以“资金+理念+机制+操作技术+管理素质”的立体帮扶理念强化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干部管理素质培训,着力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援建队伍。
各援建指揮部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本地产业对口援助。目前,全县已有96个“一乡一业”特色产业项目付诸实施,数十个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对青川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地震让青川工业“全军覆没”。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用在恢复生产和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项目上,重点扶持了川珍实业、白龙茶叶、蓉成制药等18家发展势头好、就业岗位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有60家企业恢复生产,新建砖厂及建材企业62家,恢复生产的企业产值、利税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地震无情人有情,青浙亲如一家人。同心建造新家园,熊猫之乡谢党恩。在改革的春风中,地处沿海的浙江省率先打开开放之门,经济迅速发展并位居全国前列。为了回报党的恩情,浙江人民长期关心支持广元的发展。地震发生后,他们又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倾全力支援青川的重建,让青川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浙江印记。
链接
到2010年1月中旬,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完成总投资11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8.1%。其中,浙江援建项目已累计开工405个,完工157个,完成实物工作量43亿元,超目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