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也不能有好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而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效性,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 课堂导入;教学模式;课堂语言
要想上好音乐课,进行有效课堂设计很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对音乐课都很喜欢的,但是在课堂上他们感兴趣的是想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想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觉得音乐课本里的内容呆板太老套。我认为作为专业的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实施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导入设计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一切事物均感兴趣,但缺乏自控力,造成了初中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走神、听课质量不高,所以音乐课堂引入应以激发学生情趣为主。根据中学生对学习特点,我常用下列教学导入法:
1、表演导入。利用教师自身的表演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案例:在教学《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导入新课时,我说:“下面老师给大家跳一段舞蹈请同学门猜猜,老师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有的男同学也随音乐动起脖子,这时学生兴趣浓厚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会顺利的展开。
2、情境导入。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风姿流韵》这个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欣赏舞蹈作品,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和表演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欣赏舞蹈《踏歌》这部作品时,我先播放一个无音乐的舞蹈视频片段,然后再放带音乐的舞蹈视频《踏歌》。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共同来完成作品欣赏,并了解音乐对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点缀作用从而起到对舞蹈内容的深化作用。画面和音乐相结合,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的欲望就产生了,并且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故事导入。听故事,是大部分中小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同时,利用故事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学歌曲《感恩的心》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关于歌曲来源的故事。《感恩的心》来源于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学生听了以后有的流下了感动和同情的泪水,有的说老师我会这首歌曲的手语等等。对这首歌曲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的学唱过程就感兴趣起来了。
二、教学模式的自由
有一种教学模式叫自由教学模式,该名来自于赵洪啸老师的自由教学法的提出。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旁观者、牧羊人,而是已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引导者、领头羊的身份来加入学生当中,成为其中一员。
唱歌教学是初中生的难题,变声期高的上不去低的下不来,课本里的歌曲不愿唱,想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笔者就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资料,有的同学把筷子兄弟的《父亲》带进了课堂。歌曲的意境、旋律等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了老师,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对这首歌曲进行了处理创编。
生活在21世纪的音乐老师要有时代感,想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就要走进他们,学生把能搜集到的“现代”作品拿到课堂上进行欣赏、评价,他们不但受到思想教育,而且对音乐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对自己拿来的作品更能接受、感悟和创造,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学习学生兴趣的东西,并帮他们分析引导,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才会更努力的学习、积极创新。
三、课堂语言的设计
我们很多教师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份满意的教案,在上课时,也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然而,课堂的气氛仍然显得十分沉闷。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缺少教师生动诙谐的语言激励、启发,恐怕才是主要原因。所以要把语言这门听觉艺术在课堂运用中充分并成功运用。
1、语言要形象,表述要生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通过生动的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森吉德玛》时,我用语言描绘了这样的一段情境: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马儿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上,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在牛羊群中欢快地摆弄着豪放的舞姿。少顷,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了,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2、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博大精深:平庸者叙述,苟且者讲解,优异者示范,伟大者启发。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的效果就不同,课堂效果也是迥异。例如在《山歌好比春江水》中的教学,我首先提问为什么吧山歌喻为春江水呢,仔细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结合桂林山水风光进行讲述,这样学生就把山水的风光和山歌联系起来,山歌旋律优美清纯,像春天的江水一样透彻。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上几点策略是我的几点浅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其实我们广大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自展的最好的过程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莉.《“创造”的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章连启等.《音乐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倪网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9(210)
关键词: 课堂导入;教学模式;课堂语言
要想上好音乐课,进行有效课堂设计很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对音乐课都很喜欢的,但是在课堂上他们感兴趣的是想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想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觉得音乐课本里的内容呆板太老套。我认为作为专业的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实施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导入设计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一切事物均感兴趣,但缺乏自控力,造成了初中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走神、听课质量不高,所以音乐课堂引入应以激发学生情趣为主。根据中学生对学习特点,我常用下列教学导入法:
1、表演导入。利用教师自身的表演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案例:在教学《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导入新课时,我说:“下面老师给大家跳一段舞蹈请同学门猜猜,老师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有的男同学也随音乐动起脖子,这时学生兴趣浓厚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会顺利的展开。
2、情境导入。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风姿流韵》这个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欣赏舞蹈作品,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和表演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欣赏舞蹈《踏歌》这部作品时,我先播放一个无音乐的舞蹈视频片段,然后再放带音乐的舞蹈视频《踏歌》。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共同来完成作品欣赏,并了解音乐对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点缀作用从而起到对舞蹈内容的深化作用。画面和音乐相结合,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的欲望就产生了,并且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故事导入。听故事,是大部分中小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同时,利用故事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学歌曲《感恩的心》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关于歌曲来源的故事。《感恩的心》来源于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学生听了以后有的流下了感动和同情的泪水,有的说老师我会这首歌曲的手语等等。对这首歌曲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的学唱过程就感兴趣起来了。
二、教学模式的自由
有一种教学模式叫自由教学模式,该名来自于赵洪啸老师的自由教学法的提出。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旁观者、牧羊人,而是已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引导者、领头羊的身份来加入学生当中,成为其中一员。
唱歌教学是初中生的难题,变声期高的上不去低的下不来,课本里的歌曲不愿唱,想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笔者就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资料,有的同学把筷子兄弟的《父亲》带进了课堂。歌曲的意境、旋律等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了老师,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对这首歌曲进行了处理创编。
生活在21世纪的音乐老师要有时代感,想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就要走进他们,学生把能搜集到的“现代”作品拿到课堂上进行欣赏、评价,他们不但受到思想教育,而且对音乐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对自己拿来的作品更能接受、感悟和创造,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学习学生兴趣的东西,并帮他们分析引导,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才会更努力的学习、积极创新。
三、课堂语言的设计
我们很多教师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份满意的教案,在上课时,也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然而,课堂的气氛仍然显得十分沉闷。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缺少教师生动诙谐的语言激励、启发,恐怕才是主要原因。所以要把语言这门听觉艺术在课堂运用中充分并成功运用。
1、语言要形象,表述要生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通过生动的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森吉德玛》时,我用语言描绘了这样的一段情境: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马儿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上,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在牛羊群中欢快地摆弄着豪放的舞姿。少顷,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了,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2、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博大精深:平庸者叙述,苟且者讲解,优异者示范,伟大者启发。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的效果就不同,课堂效果也是迥异。例如在《山歌好比春江水》中的教学,我首先提问为什么吧山歌喻为春江水呢,仔细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结合桂林山水风光进行讲述,这样学生就把山水的风光和山歌联系起来,山歌旋律优美清纯,像春天的江水一样透彻。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上几点策略是我的几点浅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其实我们广大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自展的最好的过程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莉.《“创造”的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章连启等.《音乐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倪网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