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一个将保护传统村落融入血脉的人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冯骥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认识他是从中小学教材中的《挑山工》、《珍珠鸟》开始的。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这两段分别节选于冯骥才的《挑山工》和《珍珠鸟》。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然而,近年来,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的他,更多的不是以作家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他常年四处奔波,为抢救文化遗产进行实地田野调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常常焦灼地对种种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发出尖锐批评。
  村落文化的衰败
  令他忧心忡忡
  多年来,冯骥才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古村落,古居民的消失。他说,我一直呼吁保护古村落,实际上没有多少人去干,因为这是没有多少利益的事。我觉得需要国家牵头研讨保护古村落,只是知识界呼吁,志愿者在做是不行的。
  冯骥才并不是一个只知坐而论道的文化人,面对中国每天都在消失的古村落,2004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民间文化基金会。十年来,他一个接着一个古村跑,一场接着一场“硬仗”打。虽然他的呐喊时常被淹没在社会对GDP膜拜的喧嚣声中,虽然他的行动多似逆水行舟格外艰难,但他从未退缩。2014年6月,冯骥才及其团队又启动了一个新课题——“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
  中国的的古村落如今面临严峻的形势。
  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几千年来,村落不仅是农业文明最直接的活态存在,更是一部部鲜活的、续写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活史书”。通过一个小小村落,中华民族培育形成了家国文化的秩序观念,构建形成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伦理与道德体系,并代代传承久远悠长的民族历史。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仍然是一个个具有活力、并传承文化和发挥功能的社会有机体,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中,人们渐渐发现,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农耕大国,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传统村落一方面默默消亡,另一方面正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二次破坏。
  其实在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村落的减少与消亡是正常的,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村落的文明财富就可以不知底数,不留家底,粗暴地大破大立,致使文明传统及其传承受到粗暴的伤害。
  冯骥才带领专家组对中国的所有村落进行了田野考察,“问题比想象的严重得多。最近10年失去了90万个村落,世界任何一个民族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失去它的村落”。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村落,2001年是27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他打比方说,“就现在我们开会的时候1天100个村落就没有了”。
  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
  “现在,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已经不多了,而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性破坏厉害得很,一拆就是一片。一批老宅在我们手中拆毁太可惜了。中华农耕文明留存的精华,不应该在工业化过程中毁掉。这就要靠知识分子、靠大家去呼吁保护,首先是领导干部要认识和关注这件事。”冯骥才说。
  在谈到自己是如何关注这方面时,他说最早的动机由头是从江苏周庄开始。那是1991年,印象中周庄刚刚过了900年的生日。冯骥才去时,周庄尚未被开发旅游,很安静。那天大雾,湿雾里看不见河水,他就站在桥上听水鸟在头顶飞过的声音,隐隐约约有个房子在雾里,这感觉太美了。
  当地时兴卖旧房子,冯骥才说那不是历史没有了吗?房主说没有办法,需要钱。估摸房主盖房子需要3万块钱。冯骥才就说好,我支持你,我卖画,这样可以保存下来。后来回上海,当天他就找到台湾一个搞收藏的,卖了3万5,后来房主把房子涨到15万,冯说我再卖吧,他们说你不用卖了,房主说这个房子有价值,我不拆了,将来拆我再告诉你。结果冯骥才卖了画,但钱没有用到周庄,可是通过卖画来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却保留下来了。
  到了2005年,冯骥才组织了第一个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的私募性质的基金会,做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的事情,但仍然觉得不够。
  冯骥才认为,村落保护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村落史,“没人管”。他说,“现在国家有拨巨资保护古村落,但古村落的保护权不在农民手里,而在官员、学者、开发商手里,变成了官员的政绩、学者的科研成果,开发商的资源,农民搬走了,村空巢了,传统也就完了,还有什么价值呢?比如丽江,丽江的原住民都走了,操着各地方言的人住在里面,我逛了两天,丽江商店的牌子上有四五十个错别字。世界文化遗产有点‘栽跟斗’”。
  冯骥才也反对目前简单的古村落评定办法,“政府采用的是基层往上报的方式,这种方式问题大,水分多。比如一个村落,我想不拆,想要国家补贴,就夸大它的内容,想拆的话就瞒报”。
  他坦言,不是为保护村落而保护村落,而是用文化保护跟社会的土豪潮流作斗争,“现在的社会潮流是跟知识分子相对的,我做文化保护是要跟愚昧的、反文化的潮流作斗争”。
  从保护天津老城开始,冯骥才写了很多批评”旧城改造”的文章。他表示特别痛恨这个词。
  冯骥才文章曾写道:我曾专门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批评这个口号。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听了一愣,问为什么。我说中国有一句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年叫“除旧迎新”,旧是不好的东西。如果我们叫古城改造或者老城改造,起码你知道老城还有一些东西,就得稍微重视一下。叫旧城,意味着除掉就是合理的。再者,改造都是针对不好的东西,要是叫老城建设或者老城修缮、老城改建,都比“旧城改造”好,这个词给中国的破坏力非常大。
  这个所谓的“旧城改造”过程中,没有把文化这个因素放进去,往往是功能性地改造城市,就是考虑它的实用性,没有考虑文化精神、记忆和个性。
  最近这二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进行了改造,实际上是再造。这个再造,我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自己千姿百态的城市全部推平,重新造,而且这个过程基本是由房地产商来完成的,根据商业需要盖房子,所有的建筑都是商业建筑,充满了商业化、伪豪华、暴发户式的审美。
  当时李瑞环说:“这个词(注:指“旧城改造”)就是我发明的,当时我们没有你们现在这样的觉悟,那个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在老城区里面实在生活太困难了,我急于改变中国的生活,所以就用了这个词。但是现在来看,你们文化界有这样的觉悟是好的。”我当时还跟李瑞环开了一个玩笑,我说:“冒犯了。”大伙儿都笑了。
  也有人问过我:冯骥才你住老房子还是住单元房?你自己怎么不住到破房子里?这不是抬杠嘛。但问题是,现在有些地方应该拆掉,我们没拆;有些地方很有价值却非拆不可,为什么?因为那儿地皮贵,拆了再建开发商能挣大钱。有些老百姓住的房子确实很破,可你盖的新楼他们也住不起,并没完全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这到底是谁得了好处?
其他文献
有一天我老了,我只想回乡下养老。  寻觅一处最自然古朴的山村:有青山绿水和漫天的繁星,有幽静的古街古巷和不一样的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一段往事。所有的一切,都让你觉得与世界脱节了。  那些养在深闺的古村落,今天Feekr带你去。每个游人,看了都会有扎根的冲动。  福建平潭岛 油画般的石头城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岛上的渔民吟唱着古老的歌谣,诉说着前世的浮华和今
春风十里的季节,冯唐的小说《万物生长》被搬上了大银幕。  提起“冯唐”不免想起王勃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真正的冯唐似乎是“不老”的。他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是这个社会公认的精英,头上顶着若干耀眼的光环: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博士、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同时,他还是诗人、畅销小说家。在文坛一片疲软、四面楚歌的今天,他轻松入主2013年中国
9月18日中午消息,2015全球500强企业VC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海举行,会上,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作为上海创业者代表发表了演讲。  张旭豪回顾了饿了么7年创业过程中的经验。  1.战略上从小处切入  2.小步迭代 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3.保持创业初心 适应市场的变化  此外,张旭豪还分享了由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业的过渡经验,并且说明了为什么由订餐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转型到物流服务商,以及饿了么对
李克强总理今年在“两会”时提出了“互联网 ”战略,之后,互联网 什么行业,什么行业就火。移动KTV应用唱吧、网络娱乐平台9158、以及点歌系统的创业公司一起唱部在以不同姿势玩转“互联网 KTV”。无论是唱吧、9158还是一起唱,他们都在试图打造更加极致的唱歌体验。那么,如何利用好“互联网 ”这个工具,把传统KTV行业做深、做透,做细,做美?  如何理解“互联网 ”  2012年,我从一个记者身份出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违规举办评比表彰活动并借此敛财,引起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医院花钱买奖牌”一事,在南京也不少见。  根据知情人指点,记者在南京江宁一家妇产医院门口的墙上看到“全国百姓放心妇科示范医院”、“中国诚信医院3A级示范单位”等金光闪闪的牌子,以及大大小小20块奖牌;南京武定门一家民营医院也挂有“中国诚信医院3A级示范单位”等多块牌子,而且这家医院还是中
1990年的冰淇淋蛋筒  1990年的暮春,大学临毕业,四个外地同学最后一次骑单车去外滩。我们从五角场骑到中山东一路,那里的东风饭店一楼刚刚开出全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里面花花绿绿的都是赶时髦的年轻人,我们用一天的伙食费买了平生的第一只冰淇淋蛋筒。然后,几个少年人就跑到马路对面,黄浦江沉静东流,岸堤的水泥防洪坝前全是一对一对谈恋爱的人,男的穿着蓝色工作服,女的大多梳辫子,这就是很出名的“情人墙”,我
两会上的继承者们  从政协第十一届会议开始,广州市政协中的港澳委员开始迎来大批企业第二代或第三代继承人。  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山、金城营造集团执行董事王绍恒、香港丽新集团副总裁林孝贤、香港金凤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霖、香港百脑汇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李致慧、莎莎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郭诗慧,英皇钟表珠宝(香港)有限公司主席杨诺思,澳门澳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董事马志达等。  显赫的家族背景并没有
厉以宁有很多头衔,在专业领域他是著名经济学家、权威、泰斗;在学校,他是院长、博导、教授;在政治领域,他是全国政协常委。不过,当我们走进北大,会发现这里的老师学生不论年龄资力,面对厉以宁都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厉老师”。  厉以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1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周炳琳、赵遁抟等人,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
“我不喜欢打压创业者,因为我们也是一家正在创业的创投机构。”丁海鹏对记者说,这位年仅28岁的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副总裁,外表远比真实年龄显得成熟。  他曾是数学高才生,高考后却误入南京大学新闻系读书,后又在一年内学完计算机系四年的课程。而在其毕业后的七年投资生涯中,他经历过无数冷眼、拒绝及失败,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放弃,多年的投资生涯使他变得更加成熟。如今,他和其所在的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这是一个上市才一年多的全新品牌,“打造中国宝宝自己的安全座椅”这一理念,却已经在他的心理酝酿了许多年。  这是一个年轻而有朝气的优秀企业家,他善良、诚信、坚韧、胆大,勇于冒险,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破釜沉舟的拼搏之心。  他就是陈安坤。  陈安坤认为自己是赶上了好时候,在对的时间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其实每时每刻都有不同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会,快速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