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扩招的负效应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提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将把此目标提前到2005年实现(据统计,2000年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上海市已达38.8%)。这一举措对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扩招在一段时期里不仅为高中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也给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事业带来了机遇和空间。据媒体报道,2005年全国音乐类招考持续“高热”,各省报考音乐类的学生都在上千人,有的省近万人,各大音乐学院的报考人数翻倍增长。去年山东省艺术类考生最多,达14.6万人,其中音乐考生达三万多人,比上年增长了56%(在山东省72万名考生中艺术类考生占21%,即5个考生中就有1个是艺术类考生)。在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已有80%相继设置了艺术类专业。音乐专业扩招在迅猛的量变中发生着难以料及的质变,教育浪费的发生、教育生态失衡、教育质量下降和未来就业的隐忧等诸多问题,凸显出不容忽视的负效应。
  
  一、教育浪费的现状
  
  教育浪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这种浪费可以折成具体的货币单位加以计算)。在文化课录取线低于同等大学40%的特惠中,考音乐上大学的确是一条捷径。大批考生临阵磨枪地盲目涌入艺考大潮,只是为应对现有高考制度,获取大学学历。据悉,有30%的考生并无音乐潜质,由于文化课较差,半途改学音乐,许多学生入学后忙于完成繁多的学分,无更多精力去弥补短缺的文化课基础,也无法在专业学习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有些院校考虑音乐类考生的入学成绩低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校考课的过关线也就索性大开绿灯,学生在迷失未来专业与职业的定位中大批量地侥幸毕业。高校招录一名艺术类学生,一年所收各项费用为1万—1.2万元(相当于两名普通考生的费用),客观上刺激了扩招的发展,某种程度已被许多院校视为效益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些院校贷款扩建了艺术大楼,但实际招录的人数并不理想,资金收益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在重负的债务中不得不再次扩招,屡次增加学费,从而走上一条恶性循环之路,造成大量投入的闲置与浪费。而扩招后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教学工作量却大幅增加,专业师资明显短缺,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没有时间去充电,只能在流水线式的重复教学中去应付课量的完成。尽管许多大学对扩招后的发展潜力和就业前景存有顾虑,但目前谁也不愿主动退出热潮,放弃这笔可观的收入,只能以牺牲人力、物力、财力和考生的前途为代价。这种浪费不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是一种生命的浪费。
  
  二、教育生态的失衡
  
  “教育生态”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最先提出的一个教育概念,它是运用现代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生态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关系,而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指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本身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扩招后大批学生涌入高校,硬件和软件能力急需提高和协调。但学生剧增却使一系列问题难以有效地解决,这就使系统与组织过程的内部因素间产生了不协调等矛盾,使机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依据生态学的研究,把音乐扩招放在高校教育发展生态系统这一特定环境中,它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并有其结构和功能上的定位。虽然高等教育无时不在改造和影响着艺术教育的生态系统,但是却又须臾不能脱离整体发展的生态系统。一旦分支系统(艺术教育)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以至于不能通过自我调节而修复,它将像有些“生物物种”那样,最终陷于灭顶之灾而萎缩或消失。在音乐专业定量和计划招生时代,专业与高等教育自然发展的关系是单一的,没有出现今天这种令人担忧的生态危机。当然,这是因尚不发达的、自然的、小专业受限和弱视等观念的约束,使得音乐与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关系处于原始和谐的状态。生态失衡真正的孕育和发展是从扩招开始的,这是由音乐专业地位逐渐提高和市场经济为标志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精神需要决定的。但如果无视专业特性和自然协和共生的规律,无视专业内部供需发展的客观现实而盲目扩招,就会造成一种破坏性的扩大和不合理的开垦,打破高校教育发展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生态危机在音乐教育体系内蔓延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音乐教育以人为的对自然教育规模的破坏性开发,对教育系统结构的配置状况、功能大小、规律特性造成悖逆和破坏。因此,音乐教育与整体教育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大规模的音乐扩招已造成了从局部到整体、从区域到全国的教育生态的失衡。在生态危机面前呼吁教育生态文明的早日到来,并不只是对教育的一种愿望,而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进程对专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教育质量的下降
  
  “质量”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高校的教育质量则体现为学校产品或教育工作的优劣程度。音乐教育是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它有自身的教学规律,不能像工业化的方式去“批量生产”。在某一阶段,单独的教学是必要的,但扩招后很多院校把一对一或一对几的专业教学变成了一对几十,这种“一把茶壶几十个杯”的专业教学违背了艺术教育的规律。就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而言,大量扩招会导致质量的下降,质量的下降会阻滞音乐专业教育的前行与发展。
  1.师生比失调
  在1999年之前的计划招生时期,音乐类考生可谓凤毛鳞角,各音乐院系的专业小课师生比大约是1∶6,在精英式的教学中培育着音乐专才。扩招后的师生比已达1∶22之多(教育部要求艺术类专业的师生比为1∶11,普通专业师生比1∶14)。按其它专业来讲,一个教师平均指导的学生越多则教学效率越高,但音乐的专业教育必须把效率、效益与专业特点和教学效果紧密联系。目前师生比的失调已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2.生源质量下降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音乐专业的学习毕竟是需要特殊的天赋和潜能的。学生是学校的主要产品,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生源水平无疑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名校扩招后高质量的生源是有保证的,但大多数学校的生源往往是不足的,只能进入生源大战中首先确保人数的满额,这无形中与大学追求的“卓越”相背离,也给本身优良的办学传统造成了冲击。
  3.师资结构短缺
  专业教师总量短缺且结构失调。专家级和高职称的名师资源原本就稀少,现大都年事已高退居二线。目前占教师总量约58%的是年轻教师。也许高学位、强技艺可与时代同步,但教学经验需要相当的实践积累才能形成。师资质量不仅是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质量的人力保障,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严重影响着专业的提高与发展。
  4.学科专业窄化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存、艺术与科技交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音乐教育要很好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渴望与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上要尽快突破传统意义上“纯”音乐的专业领域,应该定格在“适度超前”的外延发展上,打破专业教学形式单一、方法手段死板、逻辑性不强等弊端。尽管有些院校也相继设立了新专业,但并没有把准市场的缺口,显得短视盲目,并且无力承担新专业的正常教学,只能靠外聘或讲座来敷衍和维持。面对社会艺术综合化的需求和基础音乐教育的深度改革,传统的、固定不变的、绝对的人才质量标准和窄化的学科方向、专业设置,已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这将无从谈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5.资源与管理缺失
  对北京五十所高校的调查显示,67.3%的学校认为硬件设施存在较大的困难,36.7%的学校认为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86%的学校面临着硬件设施不足和经费短缺问题。扩招后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不但需要聘请教师、扩建校舍,还需要大笔的教育投入。有些院校的设施在扩招前就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具备应有的职能和专业条件,在琴房少、教师缺、设施差、软硬件体系无法保障的环境中,根本无法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致使“高等教育”在这种良莠混杂的扩大化中消解、模糊了专业的本质。一些院校不注重音乐教育规律,忽视客观条件,将发展目标定位过高或过分追求外延扩张而忽视内涵建设,导致教学设计无法照顾到全面,在班级学生人数增加后,课堂教学组织、内容安排显得非常混乱,但又无力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造成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
  
  四、就业潜藏的危机
  
  在泡沫式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决策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而盲目的决策不仅制约高校音乐专业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大量专业生面临失业。在报考中因供需双方信息不透明,供方(报考学生)对市场和就业情况不清楚,媒体宣传又加大了考生的期望值。在专业测试项目和方向设置的单一化倾向中,学生极易在突击中考取。家长、学生和教师过分乐观,失去了理智的预测和对前景的把握。近两年音乐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不如其他专业学生,在2005届本科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中,需要音乐的不到1%。由于专业的限制,本身择业的余地就很小,高学历和海归派又骤然增多,对口的就业渠道已趋于饱和。社会也随之抬高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学历,更要求全面的实用人才。大多数音乐本科生原本就偏科严重,在扩招后的“粗放式"教学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应变能力较弱,发展能力不足,想重新跨转其他专业或另外求职则是困难重重。有些学生只好继续考本专业的硕、博士生,这种做法只是将就业时间延后,并不能保证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教育部和各地主管部门出台“就业率决定招生计划”,就业率低的学校将逐年减少招生人数,低于35%将停招。许多高校已把就业率当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扩大知名度的标志了,有的院校索性把学生的就业率与专业院系的工作业绩挂钩。笔者清晰地记得在一次全国性的艺术院长论坛的音乐专业的分会场,原定研讨主题是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但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困惑却数次打断主题研讨的进行,这种压力和忧患已不容大家忽略与漠视下去了。因此,超前预测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及时调整原有学科专业的结构框架,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和招生人数的增减,是化解音乐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
  事物一旦发展到极限,就朝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从精英式体系过渡到大众化教育体系要有相匹配的条件,如果用精英教育模式来完成大众化的任务,必然会给扩招后的高校带来负效应。恢复理性的专业招生会避免暴饮暴食、暴寒暴热的不可持续状态,以“守中知止,掌握分寸”的中间状态为基准线,将能有效地兼及整体。“虚则能纳,实则难容”,如果音乐专业招生能避免排列过于密实,将会确保专业自身的回旋余地和弹性张力,“空则灵活,实则僵硬,虚则生长,密则衰死”。尽管音乐专业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决定着其社会定位的功能和价值,但超大量盲目的专业培养不但会造成社会需求失衡的择业灾难,还会误导专业高度急剧滑坡的急功近利。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扩招在实现教育大众化的有益进程中也给学科专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负效应,导致教育有机体的生态失衡,影响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保护音乐专业这个小小的行星免遭退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选择理性调控下的专业招生,避免音乐专业在暂时的丰饶和享受中失却应有的“生态家园”。
  
  ①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光明日报》1999.2.25。
  ②赵祥麟等编著《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王忠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④《辞海》现代汉语全新版第1382页。
  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联合调查北京地区50所高校发布的《扩招后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⑥巩伟《艺术考试“过热”现象浅说》,《艺术教育》2005年5期。
  
  康爱琪 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其他文献
演唱技巧可靠,戏剧才能良好,声音引起共鸣的坚实完整的男中音。  ——《纽约时报》    全世界歌剧院都将为他敞开大门。  —— 《丹佛邮报》    他以无懈可击的演唱,准确地刻画了恶魔警长——斯卡皮亚。   —— 德国汉诺威《新闻报》    (一)     纽约4月下旬,近午夜时分,大都会歌剧院灯火辉煌,歌剧《假面舞会》散场,观众们正恋恋不舍地退出剧场。一头银发的作曲家克劳斯站在门口,抑制不住地擦
近期,某外资银行因在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系统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出现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国内外资银行财务风险研究历来备受关注,内部控制体制的设计和执行更是长久
科学人才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强调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把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把能力和业绩作为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的导向,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
文章首先从可塑性强、流动性好、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等角度入手,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其后,围绕荷载、材料以及温度三个方面,研究
以身作则,是指共产党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模范作用,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目标而奋斗。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老规矩,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然而,在新的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
摄像在电视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都或多或少轻视电视摄像,制约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电视新闻摄像技术要点,并提出摄像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和庄子《外篇》为研究的主要文本,对亚里士多德和庄子关于最高快乐的理论进行一定的梳理.文章首先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最高快乐的论述
Sub 16 is a substitution line with G. hirsutum cv. TM-1 genetic background except that the 16th chro-mosome (Chr. 16) is repla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homozygou
为了充分适应生物制药行业投资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提高我国目前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决策行为的科学性,本研究在对以上海为主的生物制药企业、科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