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教学气氛 构建快乐习作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大环节必不可少,可综合衡量下来,写,即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学成绩的好坏,前三个环节差距不大,出现差距的还是在第四个环节。因此,搞好习作教学,营造和谐的习作教学气氛,构建快乐习作课堂变得尤为重要。转眼再看,当今的习作教学现状是学生畏、教师累,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空话套话多,干瘪无味,没有新意,没有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习作教学中缺少“活水源头”,二是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构建快乐习作课堂,就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一、课前调“情”,酝酿快乐情感
  一节习作课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体验课堂,从而积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气氛,构建快乐习作课。课前的调“情”能够让师生情绪为之调动,让学生亲其师善其学,也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如教学《玩具总动员》时,课前我先与学生猜有关玩具的谜语,使学生走进玩具的环境,接着观看大量的玩具图片与实物,让其一步一步走进老师设的教学“圈套”。课前的调“情”,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音乐,也可以是简单的师生闲聊,然而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二、导入激情,掀开快乐面纱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而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所要学知识的兴趣,无疑是较为理想的导入。习作课上是否有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别开生面富有激情的音乐、与习作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富有成效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其如身临其境,让其产生对新的课堂产生迫切的期盼。如教学《玩具总动员》的课前导入时,先用幻灯片展示一张张学生平时玩玩具的情景及一个个学生喜欢玩的玩具,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片都在私下窃窃私语,轻声谈论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接着我说:“同学们,喜欢这些玩具吗?想玩吗?”大家都大声应和着,在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中,我就在这样符合学生心理期待的导人中开始了新的课堂。
  三、规则合情,激活快乐元素
  游戏式快乐习作教学,主要内容就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感受快乐。游戏的有效进行,少不了游戏规则。规则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游戏的质量与学生的参与度。规则多了,会限制学生的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规则少了,游戏会成为“放羊式”的无效游戏。因此,制定符合学情的规则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才能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游戏规则呢?游戏规则要遵守简单明了,让学生一读就懂,一看就会操作。符合学生的记忆特点,符合学情,符合学生心理预期。规则的简单不仅使游戏的操作具有可行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游戏信心,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四、指导顺情,享受快乐课堂
  学生喜欢游戏的课堂,原因是快乐的游戏使他们没有课堂负担。在利用游戏的习作教学中,我认为,不能让游戏只成为游戏,游戏只是形式,习作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学生的写作,缺乏了教师的指导,就如失去航标的帆船。将学生爱玩的天性搬进课堂,必须让他们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习作“圈套”,这样才能达到娱乐、习作两不误。因此,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适当的习作指导显得十分必要。游戏的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游戏的质量与学生体验程度,间接影响学生的习作质量。我主张将游戏与比赛相融合,以便促使学生更热情、更投入的参与课堂。因此,设计游戏时应将游戏分为几轮,每轮游戏给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游戏、体验游戏。同时,设计游戏应该充分考虑游戏的层次性、目标性、阶段性,而不是简单、机械性的重复游戏。单纯的重复游戏是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对于写作除了加深记忆之外没有其它的效果,但设计每轮游戏时都应有侧重点,要考虑教师需在哪方面指导学生习作,要在游戏中达到怎样的习作目的。是想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外貌描写,还是想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与点拨,或是侧重游戏过程的详细分析,教师都要心中有数。
  五、书写真情,升华快乐情感
  教师合适的指导会使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语境、情景,如果不指导,部分学生却会因为缺乏指导而偏题,写作基础较差的会因词语的缺乏而造成有情不会表,有话不知如何说的困境。写作本身是快乐的,因老师的不科学指导,会造成学生当时快乐的情绪和习作的思维消失。因此,如何科学指导学生写作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指导写作,才能使学生既能自我产生思维的火花,又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中得到提高呢?在习作课堂中,我经常适当结合心理暗示,采用全班提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点拨学生。比如,利用学生的期待、不甘落后的心理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利用“游戏比赛完了,而写习作比赛才刚开始,做好准备,我要开枪(叫口令写作)了。”“快的已经写了三行,慢的则刚开始写题目。”“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等语句激发学生快速写作。个别指导,我根据学生在写作时所造成的偏差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具体的修改问题代替抽象、空洞的理论,对学生的习作提修改建议。
  只要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以情为中心,树立游戏为写作服务理念,以情使各环节环环相扣,这样,习作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快乐起来,使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写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很强的科学性,也需要很高的艺术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什么是语言美?前苏联
深度城市化的到来使社会利益主体及其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模式受到一定冲击,由政府作为主体的社会服务触角不管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难以抵达社会需要的
中国,诗的国度。尤其唐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能“熟读唐诗三百首”,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得益匪浅。  一、日读拾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
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经过8年探索,进入监测总平台开发阶段.监测团队遵循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梳理了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信息化体系的目标使用人群、遗产要素范围和类别、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就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偏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朗读说话的训练培养,没有把写字这块教学看得足够的重视。在课上有时间就让学生动笔写写,没有时间就把它作为家庭作业。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写的字是否正确,而
期刊
本文试图搭建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体系的基本骨架,充实以相关国际法律法规内容,以展现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区别于传统文物保护管理的不同样貌.国际上,文物、文物资产、文物资源
当下,不少学校开展以“导学案”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改革,我校也实践了两年多,本人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思考与体会,现罗列出来,就教于方家。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在阐述这一点时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
期刊
自小学语文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仔细体会课标精神,并将课改理念深入到实际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语文教学再添活力。同时也积累了点滴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