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的他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他的书,心中不断冒出的念头像很多小而隐蔽的靶子,他的字像射出的软箭,毫不吃力地就扎中心中的红点,“全中”。他的随笔,有像是心里怀着一股劲要说明什么抵抗什么写出来的,也有看上去只是记了一些琐事混事写出来的;他的小说,有写得好的,有看上去不如那些的。这些书,我读了几乎所有的中文版,“全中”的感觉跟别人评价的文字水准没关系,我总是感到,他话语间的大小心思和感受,我好像能百分百地理解,如果我是他,在那个时候大概也会那么想那么做;偶尔会自负地想,如果我是他,大概也會那么写。大部分时候,他比我高明,会将我脑子里尚不成形的东西准确地写出来,变得更有意义。我只能一边读一边想,“对对对,是是是。”
  所以,当别人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村上春树。无论对方表示出不知道他是谁的疑惑、浅薄的赞同还是摇摇头的遗憾。
  最开始,他还没那么有名,我像自己挖到了一块宝,把它埋在深山老林,有着锦衣夜行似的遗憾的自得。但他很快就尽人皆知了,这让“沉迷”变成秘密,变得不好意思。然后,就像对待多数火了太久的人,人们厌倦了赞美,研究他而后批评他,从各种角度表达不满,他的价值像被人群稀释了。反反复复用批评检验,我却惊讶地发现,在十几年里,我对他的感情没有什么变化。即使吐槽他的小说,看出他随笔里的敷衍,我还是觉得他是我最喜欢的,也不想总结这喜欢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喜欢他作品的可读性、他笔调的趣味、他关键时刻的自嘲……界定得越清晰就越折损了我对他的喜欢,像非要把一个完美的圆球雕成一个塑像,每下一刀都像要剥离掉什么。可这喜欢又固执又完整,不容也不想有一毫缺失。
  投脾气是我单方面的自以为是,但越是这样,比起那些需要长时间培养、反复确认的默契,这种感受越特别。其实,我从未对现实的亲密有任何妄想,连一点儿实地接近的欲望都没有,甚至有时候在读了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后,我会不带一点儿恶意却真心实意地希望他立刻从世界上消失。不然,我或多或少会怕,怕同步率逐渐收缩为零,或者他做了坏事、某种真相浮现让我觉得他不值得继续带着如此的尊重去喜欢。不会后悔喜欢过,但想到这种喜欢也许会有个终点就怕。
  本来中间就有着一道道鸿沟。
  比如,日语。无论是林少华、施小炜,还是赖明珠翻译的村上春树,我都在心里重新整理编辑变成我喜欢的村上春树,但这和事实肯定有差距。所以,每一次开始继续学日语,列在第一行的原因都是为了看村上的原版。但我不想学好之后去翻译他的书,不想让更多人读他的作品。
  比如,我是个胖子,他却厌恶肥肉、懒虫,是个忠心耿耿的长跑迷。这意味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每次想到这一点,我都有出去跑5000米的冲动。
  我单向地喜欢,喜欢得很猥琐,读随笔的时候会分门别类地搜索他真实生活的线索、研究他和妻子的感情波动、从字里行间推测他好朋友的优先顺序,时不时用他的名字在日语Google里搜索,再把整段的新闻拖进翻译软件。有时候我也想,这到底是真的想更了解他还是用这种行为在没有新作的空档维持一种关联?没有结论。
  老早之前,也曾经有人说我写的小说里某些段落有村上春树的感觉,我心里又急又气,也许那真的是一种同步,也许是我因为喜欢,因为觉得他更好,而在潜意识里想要变成他吧。
其他文献
午夜忽然被腹痛弄醒,可能因一时间吃得太多,接受不来之故。今天晚上是我自手术出院后,第一次在公众场所出现。事缘今天是我一个好友生日,他以前也曾出来混过,廿多年前已经改做正行,现在事业非常成功。他特意选择了我家附近的他名下的一家酒楼,摆了两围寿宴,要求我出席,顺带与一班我亦认识的朋友,祝贺他生日和我大病初愈。一举两得,会上气氛非常好。  记得上一次聚會也是非常兴奋,当时四川汶川大地震,由他带头在尖沙咀
最好的和最坏的    现代奥运会114年历史中,我们可以轻易划出两个时期,前一个属于皮埃尔德顾拜旦,他是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后一个属于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正是他,把负债累累的国际奥委会变成了全世界最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其成员数目甚至超过联合国。可是在他任期的后半段,这个宣扬“爱与和平”的组织却被兴奋剂和贿选丑闻缠上了,过度的商业化更引来了诸多质疑。  而对中国人来说,没有萨翁,重返奥运会的时间也
“我不可能改变整个城市,我只能确保一小部分区域的安全。但只要这对一两个人有用,就是一种胜利”    大多数男孩儿大概都有过英雄侠客的情结——穿上帅气的战衣,穿行于夜色间,惩恶扬善,不时制造英雄救美的佳话。长大后,有些人选择看蜘蛛侠、蝙蝠侠或钢铁侠之类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和电影来寄托梦想,还有些人则会选择化身成“超级英雄”——电影《海扁王》的情节也会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美国西雅图郊区出现了一个自称
“我们民族最近处在一个比较躁动的过程,整个社会环境是浮躁的。老师也就免不了浮躁,而且一旦在学术上得到成就,就能迅速跟待遇职称直接挂钩”    人物周刊:上海纽约大学于今年1月19日正式获教育部同意筹建,将由纽约大学与华东师大共建,是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2013年有望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收首届本科生。它的建立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会有多大的改变?  刘经南:我认为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不会是大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有的只是哲学史家,真正能称得上哲学家的寥寥无几。然而,大概没有人会怀疑李泽厚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哲学家。  李泽厚成名于1950年代,以“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思想卓然成家。他从70年代末开始更是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先后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积淀说”、和“情本体说”等。他既熟知西学,对康德哲学下过苦功夫,对本土的文化传统又能深入地把握。难怪最权威的美国《诺顿理论
1989年,社会学者李银河在《北京晚报》上刊登广告,征集到45对“自愿不育”的已婚夫妇参加她的社会学调查。此时,李银河从美国匹兹堡大学读完社会学博士回国一年,正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师从费孝通。这位国内最早研究丁克家庭的学者也是丁克家庭的实践者。刊登征集广告时,距离她与丈夫王小波商量好结婚不生孩子,已经过去9年。  “小波家哥哥弟弟,有生男的,有生女的。我的两个姐姐,一个生男的,一个生女的。小波就说
背包圣经《Lonely Planet》将会安称为“昔日越南最好的样板”。她不像游客热捧的芽庄和美奈,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望无际的海岸线已足够让人心生向往;比起河内与西贡这样的大都市,她又缺少一分与摩托车流相伴的繁华与喧嚣,殖民时期遗留的历史痕迹也不太浓重。坐落在守崩河畔的这座小城遗世而独立,穿行其中,若不是挎着单反相机的游客随处可见,倒真容易让人产生时光倒转的错觉。  在古代,会安被称为“大
这是9月的一个上午,天气晴好。古永锵,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CEO,站在塑料大棚里,穿着条灰色运动裤,手里握着把脏兮兮带泥的铲子,身边是他的高管们。他们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聚拢而来,在位于郊区平谷的这家有机农场里会合,一起种土豆。  他们全穿着定制T恤,男式的上面印着橙色优酷和蓝色土豆的Logo。古永锵正开心地解释女式T恤的含义:“你看,yoUkU,tUdoU,我们两家真的很相似,两个 U连结起了我们
妒忌之火让荷塞失去了理智,他握着刀挡住了卡门的去路,圣母玛丽亚的神像人偶忽明忽暗,卡门猛然想起了纸牌上曾显现的死亡预言,再次抱住头:这是她的宿命,再也逃不了了。于是卡门冲向荷塞手中的刀,冲向她的悲剧命运……  舞台上方只留下一盏灯,荷塞托起紧闭双眸的卡门,抱在怀中,吉他声渐息,灯灭。  容纳千人的中山纪念堂,安可的掌声与舞剧《卡门》中的踢踏舞步相呼应,久久回荡。舞者随着《西班牙斗牛士》的安可曲又旋
今年夏天,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超级英雄巨作《蝙蝠侠》系列以“黑暗骑士的崛起”落下帷幕,这只飞翔了7年之久的“新蝙蝠侠”改变的不止是美国动漫的类型,更从价值观和风格领域重新影响了好莱坞对于英雄本身的定义,也间接引发了一系列致敬或顺应趋势的作品产生。  同样是花花公子式的富二代,同样因意外失去父亲和女友,同样孤身来到异域学习武艺、暗中成为超级英雄,以拯救城市、打击犯罪为己任——CW台今秋出品的《绿箭侠》